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临床影响 被引量:119
1
作者 覃健 余存泰 +2 位作者 徐中和 侯之启 郑民庆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行THA61例,其中男22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同期行TKA73例,其中男23例,女50例;年龄65~77岁,平...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机制及对临床的影响。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5月,行THA61例,其中男22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岁。同期行TKA73例,其中男23例,女50例;年龄65~77岁,平均73岁。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单侧关节置换的患者,24h补液总量不超过2000ml。通过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和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计算所有患者的总失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部分后即得隐性失血。结果THA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520ml,隐性失血量为482ml(32%);TKA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508ml,隐性失血量为776ml(52%),两组的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KA组中使用引流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625ml,隐性失血量为774ml(48%);未使用引流血回输患者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345ml,隐性失血量为783ml(58%),两组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A与TKA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的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KA隐性失血远较THA高,且使用引流血回输仍不能完全满足机体恢复体循环的需要,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血容量。对隐性失血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评估能力,帮助关节置换患者度过围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5
2
作者 马俊 沈彬 +3 位作者 杨静 周宗科 康鹏德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965-969,共5页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2~7月48名患者51例全髋置换手术病例,术前和术后第7d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分析15项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2~7月48名患者51例全髋置换手术病例,术前和术后第7d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分析15项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51例手术有17例发现DVT,全部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DVT发生率33.3%;DVT患者中无症状者占47.1%(8/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输血总量大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TG)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OR(OddRatio)值分别为:116.597、1.01和37.249(P<0.05)。[结论]女性,年龄大,肥胖,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升高,"O"型血、输血总量大,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高(relativerisk,RR>1);年龄≥65岁、输血总量大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术后应控制输血量,需要大量输血者采取少量多次输血;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应该引起临床医师和B超医师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关节成形术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门诊康复指导 被引量:77
3
作者 戴燕 裴福兴 沈彬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康复指导 门诊 功能锻炼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老龄患者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及时评估和处理 被引量:75
4
作者 陈良龙 王万春 +2 位作者 毛新展 余敏 朱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老龄人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及时评估和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了46例年龄大于6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14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老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术后处理及恢复情况。结果:<70岁组THA总失血量平均为14... 目的:探讨老龄人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及时评估和处理。方法:回顾性调查了46例年龄大于6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14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老龄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术后处理及恢复情况。结果:<70岁组THA总失血量平均为1425mL,隐性失血量为729mL(51%);TKA总失血量为1386mL,隐性失血量为890mL(64%)。≥70岁组THA总失血量平均为1435mL,其中隐性失血量769mL(53%);TKA术总失血量平均1380mL,隐性失血量910mL(65%)。TKA组隐性失血量均大于THA组(P<0.05)。THA组内隐性失血量比较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P<0.05),而TKA组内没有区别(P>0.05)。结论:老年人对失血耐受性差,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应正确评估,隐性失血占的比例大,及时处理失血性贫血有利于机体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膝关节 关节成型术 置换 输血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2
5
作者 郭学峰 王裕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股骨颈骨折是常见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日益增加。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性,并发症发病率也较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可分... [目的]股骨颈骨折是常见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日益增加。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有其特殊性,并发症发病率也较高。老年股骨颈骨折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可分为内固定治疗和关节置换两大类,其适应证选择常存在交叉和争议。本文查阅近年关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研究的大量文献,从发病特点、各种内固定治疗方式、髋关节置换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内固定 髋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付明 周良安 姜志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 目的 :评价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 ,探讨有关假体选择、并发症、手术时机把握等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62例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随访 2 2~ 96个月 ,按照Harris[1] 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显示 ,本组优良率为 83 .9%。全髋置换组明显优于半髋组 ,优良率为 93 .9% ,半髋组则为 46.2 %。结论 :(1)在并存症得到控制稳定后 ,及时地根据病人伤前生活质量来选择全髋或半髋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2 )强调术中注意观察及处理麻醉开始、扩髓与灌注骨水泥这三个时段病情的变化 ;(3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前不适宜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高龄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Anterior muscle sparing approach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被引量:47
7
作者 Joseph T Moskal Susan G Capps John A Scanell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3年第1期12-18,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positive claims regarding the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 with a fracture table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Rec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DAA was searched a...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positive claims regarding the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 with a fracture table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Rec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DAA was searched and specific claims investigated including improved early outcomes, speed of recovery, component placement, dislocation rates, and complication rates. Recent literature is positive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the anterior approach. While the data is not definitive at present, patients receiving the anterior approach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end to recover more quickly and have improved early outcomes. Component placement with the anterior approach is more often in the "safe zone" than with other approaches. Dislocation rates tend to be less than 1% with the anterior approach. Complication rates vary widely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A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varianceis due to surgeon and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with the anterior approach procedure. Concerns remain regarding the "learning curve" for both surgeons and institutions. In conclusion, it is not a matter of should this approach be used, but how should it be implem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NTERIOR APPROACH hip ARTHRITIS joint replacement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6
8
作者 王秀梅 黄世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进行预见性护...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4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为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缩短恢复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骨水泥型人工半髋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2
9
作者 黄道文 胡文浩 +2 位作者 魏波 徐燕 王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7003-7008,共6页
背景: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还存在一些争议。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的2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 背景: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还存在一些争议。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的2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2例。比较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后主动直腿抬高角度、治疗后下床时间、治疗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周Harris评分优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组远期髋关节疼痛的发生率高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因此,作者认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后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综合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半髋关节置换 骨水泥型假体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毅 姚建锋 +7 位作者 张育民 秦四清 郑江 王军伟 许鹏 马建兵 肖琳 张宪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10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岁,95%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保守治疗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6例(DHS治疗60例,PFN治疗56例),人工关节置换36例。结...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治疗1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岁,95%合并内科疾病。其中保守治疗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6例(DHS治疗60例,PFN治疗56例),人工关节置换3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保守治疗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无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 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保守治疗组为70%,DHS组90%,PFN组87.5%,人工关节组92.3%。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充分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及骨折类型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38
11
作者 张先龙 何耀华 +3 位作者 王琦 蒋垚 眭述平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6-508,51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微创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3年2月,将47例老年股骨颈囊内移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5例,术中控制性降压加小切口微创置换;B组13例,小切口微创置...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微创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8月~2003年2月,将47例老年股骨颈囊内移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15例,术中控制性降压加小切口微创置换;B组13例,小切口微创置换;C组19例,后路全髋置换。结果平均随访11周(5~22周)。三组手术持续时间相似。A、B组的切口(平均8.0cm)明显比C组(14cm)小(P<0.05)。A组采用控制性降压技术,术中平均出血量比B、C组少。C组手术出血量比其它两组显著增多(P<0.01)。术后A组4例、B组7例需输血,平均350ml;C组19例需输血,平均460ml。C组无论输血病例数或输血量均多于A、B组(P<0.01)。A、B组术后均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术后4~6周均可负重行走。C组有1例术后1周内发生深静脉栓塞,1例术后第2天出现言语不清、嗜睡。结论术中控制性降压可减少出血。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少出血、创伤小、少输血、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微创外科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控制性降压技术
原文传递
西乐葆超前镇痛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杨林 郭艾 +1 位作者 徐本明 丁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研究西乐葆超前镇痛与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使用、髋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凝血功能、血流变参数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5... [目的]研究西乐葆超前镇痛与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使用、髋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凝血功能、血流变参数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于术前24、12 h,给予西乐葆200 mg。对照组术前不给药物。术后8、24、36、48、60、72 h 2组均给西乐葆200 mg。围手术期行疼痛评估,髋关节活动度记录,睡眠满意度调查,术后需要镇痛药物援助情况记录,不良反应观察。入院时、术毕及术后48 h检测血流变参数。入院时及术后第3 d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2组间用药前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最痛时的程度、术后3 d内平均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需要镇痛药物援助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睡眠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全血黏度各切变率术毕时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48 h观察组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升高(P<0.01),并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2组间入院时及术后第3 d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西乐葆超前镇痛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及睡眠状况,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减少术后血栓性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乐葆 超前镇痛 髋关节置换术 视觉模拟评分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5
13
作者 张纪 周一新 周乙雄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组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有行初次和翻修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3021髋(初次置换术2718髋,翻修术294髋),分析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情况,并用Logistic回...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组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有行初次和翻修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3021髋(初次置换术2718髋,翻修术294髋),分析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诊断、假体类型、固定方式。用2检验进行初次置换和翻修术中发生骨折的差异性检验。结果总的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为5.7%(173/3021),其中初次置换发生率为4.0%(110/2718),翻修术发生率为21.4%(63/294)。初次置换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术中骨折发生率为1.9%(8/429),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术中骨折发生率为4.5%(102/2289),初次置换术中骨折82.7%(91/110)发生于干骺端;翻修术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术中骨折发生率为18.8%(21/112),非骨水泥股骨假体术中骨折发生率为23.1%(42/182),翻修术术中骨折62%(39/63)发生于骨干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术前诊断、固定方式、假体类型;翻修术性别、年龄、假体固定方式不是引起术中骨折的危险因素。应用2检验,翻修术中股骨假体骨折的风险与初次置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OR值为6.5,95%CI(4.6,9.1)。结论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为4.0%,主要发生于干骺端(83.6%),女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部骨折、高位脱位、非骨水泥固定是术中骨折的危险因素;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21.4%),远高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主要发生于骨干部(61.9%),骨折的发生与否可能主要取决于翻修时的骨质情况,性别、年龄、假体固定方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5
14
作者 骆雷锋 袁文旗 刘照树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1—4月接诊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髋关节组),采取人工...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1—4月接诊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50例(髋关节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5例(股骨头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1年,比较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髋关节组手术时间(123.58±21.34)min,明显比股骨头组手术时间长(76.86±13.26)min,术中出血量(428.12±65.60)m L、术后引流量(164.94±25.63)m L,明显多于股骨头组(229.45±35.86)m L、(97.56±19.43)m L;髋关节组术后优良率78.00%,明显高于股骨头组54.28%(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髋关节组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结果均明显高于股骨头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为显著,而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更小;临床上可根据患者股骨颈骨折具体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等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 股骨头 置换术 老年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功能重建 被引量:29
15
作者 史占军 金大地 +1 位作者 景宗森 朱志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时的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24~52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性强直的34侧髋关节行Zwei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强直在屈曲0°~100°(平均3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双侧髋关节骨性强直时的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24~52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性强直的34侧髋关节行Zwei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强直在屈曲0°~100°(平均37°),其中超过90°强直者3例6髋。术前需助行器者7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9例。所有患者均在一次性经口腔(10例)或鼻腔(7例)气管插管麻醉下完成双侧手术。3例患者后期行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术。结果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0°改善为术后复查时的屈伸平均77°(55°~120°),屈伸、收展、内外旋总活动度平均为150°(105°~230°)。术中有1例因股骨颈截骨造成髋臼后壁缺损,经修补后恢复。术后近期无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8~47个月无假体松动、移位。除2例3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无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例患者仍需助行器。结论手术技术熟练者可一次顺利完成强直性脊柱炎双髋骨性强直的双侧髋关节置换术,采用Watson-Jones入路可在完成骨性强直的髋关节置换的同时完成髋关节前方的软组织松解;术中注意神经、血管的保护可顺利完成90°以上屈曲骨性强直畸形髋关节的置换;术后康复的重点是锻炼患者的肌力和肌肉活动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骨性强直 功能重建 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入路 手术时机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30
16
作者 赵利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130-4136,共7页
背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目的:探讨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中药和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背景: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对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目的:探讨中西药物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中药和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分析不同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比较中药和西药在治疗和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磺达肝癸钠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总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大于依诺肝素,利伐沙班在减少关节置换后患者隐性失血量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中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上选用益气活血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方法,如活血通脉汤、桃红四物汤等,还有补阳还五汤、佛手通瘀汤、活血通栓饮、加味桃核承气汤等,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均较好。中西药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药或中西药联合对预防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西药效果相同,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人工髋关节 髋关节置换 关节成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中医中药 活血通脉汤 桃红四物汤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下载PDF
活动性髋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28例报告 被引量:28
17
作者 黄迅悟 冯会成 +5 位作者 孙继桐 常青 关长勇 余方圆 彭伟 包二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髋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接受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28例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相天资料,男17例,女ll例;年龄18-72岁,平均3... 目的探讨活动性髋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接受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28例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相天资料,男17例,女ll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8例单纯关节内脓肿,20例合并关节周围脓肿;均有髋臼及股骨头骨破坏。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28-102mm/1h,平均52mm/lh;C反应蛋白为l1-73mg/L,平均38mg/L。9例合并肺结核,1例合并脊柱结核,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平均7周(3-32周)。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脓肿、髋臼死骨,将切除的股骨头颈清除病灶组织后置于体积分数75%酒精浸泡5min,用生理盐水冲洗,用于骨缺损区植骨,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病理检查证实为髋关节结核。术后系统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3个月(2-5个月),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2.1个月(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从(30.214±9.350)分改善至(90.535±6.746)分。1例患者术后13个月自行停用抗结核化疗后结核复发,术后56个月随访时患者能行走,股骨柄和髋臼杯无松动,目前保留假体密切随访中。结论活动性全髋关节结核在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结核 骨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40例 被引量:26
18
作者 林月秋 徐永清 +5 位作者 王元山 汤逊 丁晶 阮默 李春晓 钱本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40例患者疗效满意,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4.6个月,平均Harrisi评分90.6分,优28例(70%),良8例(20%),可4例(10%),优良率90%...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40例患者疗效满意,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4.6个月,平均Harrisi评分90.6分,优28例(70%),良8例(20%),可4例(10%),优良率90%。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易于翻修,疗效满意可靠,较适合高龄体弱及年轻患者。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无柄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梦 赵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42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42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arri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具有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初期患者的躯体活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韦燕芬 陈敏茹 邓敏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8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初期患者的躯体活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躯体活动能力,促进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髋关节置换躯体活动功能量表对14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初期患者实施调查。结果髋关...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初期患者的躯体活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的躯体活动能力,促进其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髋关节置换躯体活动功能量表对14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初期患者实施调查。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初期患者的躯体活动指数为0.67(0.31~0.92),其中63例(43.45%)患者存在躯体活动功能障碍;年龄、文化程度、术后时间、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次数及遵医情况是躯体活动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初期患者存在一定的躯体活动功能障碍,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干预,以促进其疾病康复和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康复初期 躯体活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