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钟敏兰 向福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0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深静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珊珊 程翠英 刘彦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791-793,共3页
目的通过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来研究心理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观察各种疾病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8例,实验组58例做常规医疗护理的同时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只做... 目的通过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来研究心理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观察各种疾病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8例,实验组58例做常规医疗护理的同时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50例只做常规的医疗护理。并于入院当日、手术当日、术后第3日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心理反应测试。结果住院当日实施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值均>0.05);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当日的焦虑、抑郁及疼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P<0.05,P<0.05);术后第3日,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疼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P<0.01,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护理可有效调节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手术 心理应激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霁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1期134-136,共3页
目的:总结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对我院5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健康评估、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及术前常规准备)和术后护理(病... 目的:总结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对我院5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护理(术前健康评估、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及术前常规准备)和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指导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功能锻炼指导)两个方面。结果:57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做好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护理
下载PDF
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萍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4年第11期683-685,I0005,共4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拟施髋关节置换的老年(年龄>60)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组(D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S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 D组缓慢静注地佐辛5...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拟施髋关节置换的老年(年龄>60)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组(D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S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 D组缓慢静注地佐辛5 mg+氟比洛芬酯50 mg,SF组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0.5μg/kg,术后两组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48 h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安静状态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翻身和深呼吸等活动时D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SF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D组显著低于SF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玉芳 宋海平 孔晓红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10期708-711,727,共5页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管理能力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应用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对17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管理能力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应用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对17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素养得分为(3.01±0.75)分,得分较低的维度为健康信息获取、健康信息评价及健康信息应用;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全髋关节术后时间是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健康信息获取、评价以及应用是重点干预方向,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提升个体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手术 健康信息素养 护理管理 骨科护理
下载PDF
关节手术病人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戴红 费建文 +2 位作者 于传亭 唐艳秋 宫晓黎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通过监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凝常规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来探讨髋、膝关节手术病人血栓前状态和血液中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及各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OV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需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85例,随机分... 目的 通过监测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凝常规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来探讨髋、膝关节手术病人血栓前状态和血液中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及各指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OV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需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85例,随机分为以下2组:①关节手术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49。82岁,平均65.2±16.4岁;②保守治疗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57—81岁,平均69.1±11.7岁。取我院查体中心健康查体人员为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2—82岁,平均66.8±14.8岁。以上各组病例均排除栓塞性疾病,肿瘤,结缔组织病,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肝肾疾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以及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者;近期(1个月内)无严重感染病史、手术及外伤史;近期(1个月内)无服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及影响凝血一纤溶活性的药物史。每组病人术前及术后1、4、7、10天检测TAT、血凝常规等指标(非手术组入院第3天定为术后1天,依次类推);术前及术后第7—10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测DVT。结果①手术组共有18例(40.9%)术后并发DVT,保守组共有9例(22.0%)并发DVT,对照组无DVT发生;②手术组术后并发DVT者术前及术后TAT均显著升高。结论术后并发DVT者术前平均TAT水平显著高于未并发DVT者,因此术前TAT检测可作为术后是否并发DVT的一项较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TAT 髋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智三针”电针刺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谢飞林 徐洲发 熊向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智三针"电针刺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智三针"电针刺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术后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毕前30 min及术后第1、2天行"智三针"电针刺激疗法。记录2组麻醉停止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评分(Steward评分)情况;采用认知功能恢复质量量表(PQRS)评估2组患者术后第1、2、3、5、7天的认知功能评分,并统计术毕第1、2、3、5、7天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唤之睁眼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苏醒评分(Steward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术毕第1、2、3、5、7天,治疗组术后PQRS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术后第1、2、3、5、7天,治疗组的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除术后第7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三针"电针刺激能改善和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三针 电针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APP移动程序在膝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倪惠 邵凤慧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6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APP移动程序在膝髋关节置换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进行膝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5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常规健康教育,出院... 目的探讨利用APP移动程序在膝髋关节置换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骨科进行膝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5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常规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利用APP移动程序实时推送预防深静脉血栓信息。比较两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以及采纳预防措施的依从性。结果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对深静脉血栓认知评分及采纳预防措施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APP移动程序对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移动程序 膝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淑娟 师高洋 孙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9月~2022年9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PENG联合LFCN阻滞,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镇痛效果、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小时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使用次数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48小时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运动状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阻滞即刻(T1)、阻滞30分钟(T1)(T2)、阻滞结束时(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入室时(T0)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R、MAP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研究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采用超声引导下PENG联合LFCN阻滞,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镇痛泵使用次数,减轻术后运动状态疼痛,减轻应激反应,且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促进病人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反应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炎性应激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红星 张超 +2 位作者 陶金刚 黄媛霞 周庆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上方入路(DSA)和髋关节外侧入路(Hardinge)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炎性应激的影响。方法:2019年8到2023年3月收治的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上方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每组75例,上方入路组患者行直接上方入路髋关节置换... 目的:探讨直接上方入路(DSA)和髋关节外侧入路(Hardinge)对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炎性应激的影响。方法:2019年8到2023年3月收治的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上方入路组和外侧入路组,每组75例,上方入路组患者行直接上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外侧入路组患者行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198.92±21.38)ml]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257.35±17.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0,P<0.05)。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10.33±1.75)h]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15.29±2.9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30,P<0.05)。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10.47±2.20)cm]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13.53±2.0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5,P<0.05)。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引流量[(109.33±15.79)ml]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148.72±15.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10,P<0.05)。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09±1.21)分]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5.31±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0,P<0.05)。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87.09±6.22)分]明显高于外侧入路组[(74.99±8.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7,P<0.05)。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42.52±5.24)分]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36.11±6.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1,P<0.05)。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40.15±9.10)、(37.64±5.26)pg/ml]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56.53±9.77)、(43.31±6.7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0、5.761,P<0.05)。直接上方入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5/75)]明显低于外侧入路组患者[16.00%(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1,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炎症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周玉香 周晓慧 +3 位作者 袁迂 唐丽君 温苏 欧阳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9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行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行THA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行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行THA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持续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中关节活动度、疼痛、功能性活动及畸形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疼痛、功能性活动及畸形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SF-36)中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护理干预能够缩短THA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FTS理念 术后康复 生活质量 髖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FTS理念护理干预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周玉香 周晓慧 袁迂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行THA的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观察组实施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行THA的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例。观察组实施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康复、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健康调查量表(SF 36)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3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护理干预能够缩短THA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FTS理念 术后康复 生活质量 髖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以Orem自理理论为理论依据的个体化功能锻炼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高静 李海音 张丽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3期2911-29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采取以Orem自理理论为理论框架的个性化康复指导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驻马店市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116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采取以Orem自理理论为理论框架的个性化康复指导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驻马店市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116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Orem自理理论为理论框架的个性化康复指导,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康复效果、并发症率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3、11.602、10.233、14.583,P<0.05);护理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0、12.753、11.325、21.198,P<0.05);观察组假体脱位、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41、9.854、12.386、16.163、22.493、15.176、23.622、21.056、29.578,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经以Orem自理理论为理论框架的个性化康复指导干预后,可大大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改善,术后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更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OREM自理理论 个性化康复指导 自我护理能力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杜尧 徐杨俊 +1 位作者 李悦 范步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本体感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arris髋部评分、髋部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升高,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 <0.05);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但置换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低于内固定组(P <0.05);置换组骨密度升高,且高于内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置换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培耕 廖建中 庄雪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3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的29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全髋关节(全髋置换组,n=17)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置换组,n=12)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进行髋关节置换的29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进行全髋关节(全髋置换组,n=17)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置换组,n=12)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优良率。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髋关节脱位、严重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假体位置良好,半髋置换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置换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及假体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部骨折 内固定失败
下载PDF
口服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刘文坤 赵颖 +1 位作者 王允江 邢林卿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16-1919,共4页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采用口服和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在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36例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静...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采用口服和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在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136例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 g治疗,研究组给予口服氨甲环酸2.0 g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出血量及治疗前、治疗后3 d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相比对照组,研究组出血量、凝血原酶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modulin,sTM)、E-选择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略低(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略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用于原发性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中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口服氨甲环酸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 静脉注射 氨甲环酸 原发性全髋关节 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及修复术ICD-9-CM-3编码探讨
17
作者 隋亚平 《中国病案》 2024年第4期25-28,共4页
髋关节置换及修复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关节外科开展的手术中,该类手术是一种具有极高疗效的外科治疗技术,临床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部分置换术、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髋关节置换修复术。新的术式产生,新的材料应用,新的伴随手术的出... 髋关节置换及修复术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关节外科开展的手术中,该类手术是一种具有极高疗效的外科治疗技术,临床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部分置换术、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髋关节置换修复术。新的术式产生,新的材料应用,新的伴随手术的出现,对于编码员而言,极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导致了部分错误编码的发生。结合实际手术案例,依据ICD-9-CM-3的原则,讨论分析不同术式正确完整的分类编码及分类规则,总结出该类手术分类编码工作的思路及方法。实际工作中,编码员应掌握该类手术的主要编码和“另编码”的分类规则,然后通过查阅病历中相关内容,分析归纳出该类手术的部位(范围)、术式、假体材料类型、伴随情况等关键点,按照编码查找方法,获取最终编码。最大程度降低分类编码的错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术 修复术 ICD-9-CM-3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印 刘洪娟 +3 位作者 王兰 吴明珑 黄媛 潘美琪 《循证护理》 2023年第20期3663-3669,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EMbase、MedLine、PubMed、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oanna Brig...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EMbase、MedLine、PubMed、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从建库至2021年9月20日有关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危险因素的研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符合要求的横断面研究文献,总样本量6 989例。Meta分析显示,女性[OR=2.30,95%CI(1.55,3.42)]、既往手术史[OR=3.67,95%CI(2.67,5.04)]、合并精神或肢体疾病[OR=12.27,95%CI(7.22,20.58)]、年龄>75岁[OR=3.72,95%CI(2.26,6.13)]、假体放置安全区外[OR=2.34,95%CI(1.53,3.58)]、人工股骨头直径<30 mm[OR=3.95,95%CI(2.22,7.03)]、手术入路为后外侧[OR=4.73,95%CI(3.22,6.95)]、体位控制不当[OR=2.11,95%CI(1.46,3.05)]、搬运不当[OR=13.75,95%CI(9.93,19.03)]是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女性、既往手术史、合并精神或肢体疾病、年龄>75岁、假体放置安全区外、人工股骨头直径<30 mm、手术入路为后外侧、体位控制不当、搬运不当可增加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脱位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甲氧明对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颖 孙德峰 +3 位作者 韩俊 刘若传 张宇 陈峤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301-1306,共6页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甲氧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老年患者300例,男141例,女159例,年龄7...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甲氧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老年患者300例,男141例,女159例,年龄75~90岁,体重57~8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n=75):生理盐水组(C组)、不同剂量甲氧明组(M1组、M2组、M3组)。硬膜外注药后,M1、M2、M3组分别以2、3、4μg/(kg·min)的速率静脉输注甲氧明,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至术毕。于麻醉前10 min(T1)、麻醉后10 min(T2)、30 min(T3)、1 h(T4)及术毕(T5)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及血氧饱和度(Sp O2)值,计算HR与收缩压(SBP)乘积(RPP)。统计术中输液总量和麻黄素的用量、术中及术后24 h尿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术中肺水肿及低血压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低血压累积时间。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时由同一心理医生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T2~T5时M1组、M2组和M3组MAP、RPP、CVP、CO及SV均增高,M1组、M2组和M3组术中肺水肿及低血压发生率和低血压累积时间降低,M1、M2组及M3组术中输液量、麻黄素用量及术后24 h尿量明显减少,而术中尿量明显增加,M3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升高(P<0.01或0.05)。与M1组及M2组比较,T4~T5时M3组MAP、RPP、CVP、CO及SV显著增高(P<0.05)。与C组比较,在术后1 d及术后3 d时M3组MMSE评分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在术后1 d及术后3 d时C组、M1组、M2组及M3组MMSE评分降低(P<0.05)。C组、M1组、M2组及M3组POCD的发病率分别为5.3%、6.7%、6.7%及18.7%,M3组显著高于C组、M1组及M2组(P<0.05)。结论术中持续静脉输注甲氧明2~3μg/(kg·min)可安全、有效维持硬膜外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明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Teach back模式下互动式健康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肖淑芬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26-428,共3页
目的:分析Teach back模式下互动式健康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分析Teach back模式下互动式健康宣教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睡眠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ach back模式下互动式健康宣教干预,2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观察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 d、3 d、7 d, 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前,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压疮、关节脱位、关节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ch back模式下互动式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 back模式下互动式健康宣教 体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