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8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83
1
作者 唐佩福 姚琦 +7 位作者 黄鹏 梁雨田 陶笙 郭义柱 张群 梁向党 屈波 王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7例,女20例;年龄72~89岁,平均79.2岁。骨折按AO...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7例,女20例;年龄72~89岁,平均79.2岁。骨折按AO分类标准:A1型14例,A2型16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7例合并一种内科疾病,28例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经牵引、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37例中,2例死亡,其中1例因术后病情加重,于术后第17天死亡;另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于颅内出血。其余35例获3~15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其中2例因合并症而长期卧床;其他33例于术后第3天离床活动,1周后部分负重,4周后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33例中29例伤肢基本恢复伤前功能,4例因合并症加重而患肢功能较伤前减退。X线片示35例存活的患者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9周。所有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Harris功能评分:优12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2.9%。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较好,内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64
2
作者 王晓伟 孙天胜 +2 位作者 张建政 刘智 赵建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8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2例,女542例;年龄60~99岁[(80.0&#... 目的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8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2例,女542例;年龄60~99岁[(80.0±8.0)岁]。按照ASA分级将患者分为四组:Ⅰ级23例(2.8%),Ⅱ级380例(46.7%),Ⅲ级389(47.8%),Ⅳ级22(2.7%)。分别比较四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及1年病死率。对术后1年死亡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四组患者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SA分级的提高,患者年龄逐渐增高,选择神经阻滞麻醉比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P均<0.01)。Ⅳ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59%(13/22),依次为Ⅲ级31.4%(122/389)、Ⅱ级17.6%(67/380)、Ⅰ级4%(1/23)(P均<0.01)。Ⅳ级患者术后30 d、1年病死率分别为32%(7/22)、64%(14/22),Ⅲ级患者分别为4.6%(18/389)、17.0%(66/389),Ⅱ级患者分别为3.4%(13/380)、12.1%(46/380),Ⅰ级患者分别为0、4%(1/23)(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高龄、冠心病、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肾功能不全、ASA分级、麻醉方式和住院时间与术后1年内死亡相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127例(15.6%)术后1年内死亡,年龄(OR=1.037,95%CI 1.007~1.068)、ASA分级(Ⅱ级OR=1.851,95%CI 1.238~14.386;Ⅲ级OR=2.092,95%CI 1.266~16.482;Ⅳ级OR=15.368,95%CI 1.626~145.283)、住院时间(OR=1.038,95%CI 1.015~1.061)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差,ASA分级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1年病死率密切相关。高龄、ASA分级Ⅱ、Ⅲ、Ⅳ级、住院时间长是髋部骨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ASA分级能够作为不良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预后 老年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0
3
作者 李呈凯 白树财 +3 位作者 宋秀钢 秦亚飞 李娜 李晖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0-256,共7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306例接受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306例接受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梗死史、生化检查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双下肢血栓情况、术中情况[包括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cademy,NYHA)心功能分级、麻醉方式、麻醉时间等]、围手术期输血量、围手术期蛋白消耗量等。根据手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及非谵妄组,统计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应用单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谵妄可能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9例患者(谵妄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9.29%(59/306),男23例,女36例;年龄70~93岁,平均(81.9±5.4)岁。247例患者(非谵妄组)术后未发生谵妄,男81例,女166例;年龄65~96岁,平均(76.4±8.1)岁。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 、术前红细胞比容、围手术期蛋白消耗量、输血量、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白蛋白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ASA评分、术中失血量、术后白细胞计数、既往脑梗死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SA评分、糖尿病史、住院时间、周手术期蛋白消耗量可能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将以上的可能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ASA评分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相较非谵妄组,谵妄组患者住院时间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谵妄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失血特点分析 被引量:106
4
作者 侯国进 周方 +2 位作者 张志山 姬洪全 田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通过对Gamm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nail,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了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特点。方法:回... 目的:通过对Gamm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nail,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分析,了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诊治的408例采用Gamma3、PFNA及DHS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Gross方程,根据身高、体重、术前和术后的血常规变化,计算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并比较Gamma3组、PFNA组及DHS组的失血量区别。结果:Gamma3治疗组患者共9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4.7±25.0)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03.5±83.0)mL,平均总失血量为(831.9±474.8)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28.3±455.5)mL。PFNA治疗组患者共84例,平均手术时间为(69.0±27.1)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91.5±111.4)mL,平均总失血量为(825.7±478.0)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734.2±455.7)mL。DHS治疗组患者共4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7.5±25.0)min,平均显性失血量为(283.6±142.1)mL,平均总失血量为(695.7±502.4)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12.1±457.6)mL。结论:通过3种内固定方式的比较发现,DHS治疗粗隆间骨折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Gamma3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但围手术期的隐性失血较多,临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围手术期 失血 手术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下载PDF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3
5
作者 陈雁西 梅炯 +5 位作者 毕刚 戴国晨 张坤 郝旖旎 强敏菲 俞光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4-620,共7页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应用PFNA治疗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外侧壁情况分为2组:外侧壁骨折组(A组,41例,其中AO/OTA31-A2型5...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伴或不伴外侧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应用PFNA治疗1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术前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外侧壁情况分为2组:外侧壁骨折组(A组,41例,其中AO/OTA31-A2型5例,31-A3型36例),外侧壁未骨折组(B组,61例,均为AO/OTA31-A2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根据术后2周的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图像比较外侧壁爆裂情况。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56±8)min、术中出血量为(238±21)ml、住院天数为(17±3)d,均高于B组的(45±6)min、(175±11)m1、(15±3)d,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示A组8例(19.5%,8/41)、B组3例(4.9%,3/61)发生外侧壁爆裂;而术后CT三维重建示A组36例(87.8%,36/41)、B组45例(73.8%,45/61)发生外侧壁爆裂。8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时间在1年以上有56例,FRS评分:A组为(64.2±4.8)分,B组为(76.5±7.9)分。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容易造成股骨转子外侧壁骨折或加重外侧壁损伤,影响患者髋部功能恢复。CT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评估该类医原性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基于营养支持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1
6
作者 朱迎春 王哲洋 +2 位作者 谢浩芬 冯波 刘飞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支持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32)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支持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8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32)和对照组(n=146)。观察组采取营养支持并纳入快速康复护理流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不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白蛋白水平、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减少量、ADL评分、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白蛋白(29.16±1.33)g/dl,术后ADL评分(63.90±5.47)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1.34±0.30)g/dl,首次下床时间(1.56±0.20)d,术后住院天数(7.08±2.23)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89、-14.881、-13.640、-15.279、-8.48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1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P<0.05)。结论基于营养支持的快速康复护理可以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骨折 营养支持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加速康复外科 营养风险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7
作者 吕振邦 李庭 吴新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1-455,共5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众多外科领域已达成共识并很好地普及,但是在创伤骨科领域,关于ERAS的报道和系统研究甚少,目前发展相对较快的是老年髋部骨折的ERAS.由于对老年髋部骨折认知的巨大改变,将其与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急症并列讨论,凸... 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众多外科领域已达成共识并很好地普及,但是在创伤骨科领域,关于ERAS的报道和系统研究甚少,目前发展相对较快的是老年髋部骨折的ERAS.由于对老年髋部骨折认知的巨大改变,将其与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急症并列讨论,凸显了ERAS对于此类患者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对于老年髋部骨折,ERAS重点在于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手术时机的选择、营养支持、疼痛、睡眠管理、感染及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以及优化引流管、尿管的使用和功能康复等,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本文通过回顾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围手术期管理文献,总结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老年人 髋骨折 围手术期管理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与老年髋部骨折 被引量:84
8
作者 文良元 许多良 +3 位作者 蔡恒江 黄公怡 童伟林 吴铁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观察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同性别年轻人骨密度峰值的差别,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与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骨密度的差异,及近11年来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的一般规律.探索老年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测量20~35岁年龄组正常男性和女性的腰椎... 目的观察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同性别年轻人骨密度峰值的差别,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与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骨密度的差异,及近11年来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的一般规律.探索老年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测量20~35岁年龄组正常男性和女性的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大转予区的骨密度值;测量60岁以上健康老年男性及女性各年龄组的骨密度值;测量60岁以上新人院髋部骨折男、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值.所有结果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近11年来收治的445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规律.结果60岁以上的男、女性老年人与同性别年轻人骨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健康老年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P<0.01);健康老年男、女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同年龄组髋部骨折患者(P<0.01);对近11年来收治的44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虽然老年骨折常由外伤引起,但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内在因素;尽管老年男性比女性骨密度高,但两者的骨折机会及骨折发生率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骨折 骨密度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 被引量:83
9
作者 张培训 党育 +5 位作者 薛峰 芦浩 王静 付中国 张殿英 姜保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5-788,共4页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 rotation, 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前和术中显性、隐性出血量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围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0...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 rotation, 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前和术中显性、隐性出血量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围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9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2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输血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患者围术期的显性和隐性出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216例患者术中平均失血48.9ml,无一例进行术中输血。42例术后第2~4天血色素下降明显(〈9g/L)患者进行输血,平均输血300ml;216例患者术后的平均显性失血量为62.3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85ml,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比较多见,与术中微创操作所见的出血量极少(〈70m1)不同,PFNA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术后的隐性失血量较多,提示应严格注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失血 手术 手术后失血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分析 被引量:82
10
作者 张培训 薛峰 +6 位作者 安帅 顾航宇 芦浩 徐小东 付中国 张殿英 姜保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 目的:对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中及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进行分析,为临床围手术期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间采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16例及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及术后失血、输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显性、隐性失血情况做出评估。结果: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48.9±2.8)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62.3±3.8)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85.0±6.2)mL。采用DHS治疗的患者平均术中失血(124.9±7.8)mL;术后平均显性失血量为(73.9±4.7)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43.4±6.3)mL。两组相比,DHS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的显性出血量均多于PFNA(P<0.01),但PFNA术后隐性出血量及PFNA总体出血量均多于DHS(P<0.01)。结论: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存在较多的术后隐性失血量,提醒临床医生注意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手术后出血 失血 手术 骨钉 血量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11
作者 葛向煜 王君俏 +1 位作者 刘邦忠 秦薇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0-553,共4页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990年全球髋部骨折病例中近一半发生于欧洲、北美及大洋洲,预计到2050年,随着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老龄人口比重的加大,... 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首要原因。1990年全球髋部骨折病例中近一半发生于欧洲、北美及大洋洲,预计到2050年,随着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老龄人口比重的加大,这些地区髋部骨折患者数将占据世界总病例数大部分。中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一亿两千万,N2050年将达到四亿五千万,髋部骨折发生率可能也会呈现进一步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颈骨折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0
12
作者 张春才 许硕贵 +11 位作者 王家林 禹宝庆 侯铁胜 纪方 吴岳嵩 王继芳 梁雨田 李重茂 沈惠良 李斯明 王爱民 胡小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9-713,共5页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髋臼骨折41例。结果该内固定系统能将复杂粉碎的髋臼骨折稳定地聚合于解剖位,术中操作简便。术后随访6~28个月,其中38例术后1.6个月达骨性愈合,并于术后2.5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术后并发异位骨化、关节失用1例,骨化性肌炎致功能障碍2例,感染但未遗留功能障碍1例。结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为粉碎性髋臼骨折的解剖性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记忆合金 三维内固定系统 设计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73
13
作者 肖湘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提出避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199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39例,男34例,女5例;年龄21~65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骑自行车摔伤3例,步行摔伤1例,车祸伤28例,高处坠落伤...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提出避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199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39例,男34例,女5例;年龄21~65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骑自行车摔伤3例,步行摔伤1例,车祸伤28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类型:Sein-sheimerⅡA型5例,ⅡB型2例,ⅡC型1例,ⅢA型18例,ⅢB型1例,Ⅳ型3例,Ⅴ型9例。原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钢丝捆扎固定1例,切开复位梅花钉加钢丝捆扎固定13例,闭合复位Russell-Taylor重建钉固定1例,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固定6例,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8例。术后8周内失败2例,8周至6个月失败26例,超过6个月失败1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骨折内翻畸形35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2例、股骨干过度内移2例。内固定失败原因是术中骨折未解剖复位、内固定不坚强、过早完全负重以及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结果对骨折内固定进行翻修,切开复位梅花钉固定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23例,135°动力髋螺钉固定6例,钢板固定4例,人工关节置换4例。随访19~37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3个月,平均11.5个月。结论由于偏心负载,股骨转子下区可以产生很高的弯曲负荷。采用髓外内固定时,术中应重建股骨内侧皮质稳定性并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髋骨折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香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理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73
14
作者 罗翱翔 张广清 付秀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6,共2页
讨论了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该院在疼痛管理和预防深静脉栓塞方面注重科学的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在留置尿管护理、恢复患者活动能力、预防切口感染等方面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内地... 讨论了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该院在疼痛管理和预防深静脉栓塞方面注重科学的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在留置尿管护理、恢复患者活动能力、预防切口感染等方面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内地护理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疼痛 护理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72
15
作者 付亚辉 王鹏飞 +7 位作者 王宝辉 田丁 杨娜 刘萍 冯尚华 王虎 李明 张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8-6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82例,女142例;年龄为65~93岁,平均77.4岁;股骨颈骨折9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8例。关节置换101例,内固定123例。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经B超检查,术前发生DVT64例(28.6%),主要集中于伤后3~6d;血栓类型:远端血栓53例(82.8%),混合血栓11例(17.2%)。术后发生DVT118例(52.7%),主要集中于术后3d内;血栓类型:远端血栓105例(89.0%),近端血栓1例(0.8%),混合血栓12例(10.2%)。本组患者人院时、术前1d、术后1d、术后3d、术后5d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11.88±13.42)、(9.29±10.99)、(10.25±9.04)、(7.93±7.04)、(7.00±6.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48,P=0.012);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术前1d、术后3d、术后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569。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高,以远端血栓为主。围手术期DVT多发生于伤后3~6d及术后3d内。入院时及术后1d患者D-二聚体浓度较高。D-二聚体检查在髋部骨折患者DVT筛查中意义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7
16
作者 贾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 1990年 3月~ 2000年 3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髋臼骨折 86例,其中经牵引复位者 45例,手术治疗者 41例。选择 Letournel分型标准判断损伤病理改变,按照 Harris疗效标准... 目的探讨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 1990年 3月~ 2000年 3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髋臼骨折 86例,其中经牵引复位者 45例,手术治疗者 41例。选择 Letournel分型标准判断损伤病理改变,按照 Harris疗效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共有简单骨折 37例,复杂骨折 49例。多发伤 45例,合并股骨头、颈骨折和 (或 )股骨头后脱位者共 36例,并发坐骨神经损伤者 15例。结果全组 86例患者中, 7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 25.6个月。根据 Harris评分,优 31例 (41.3% ),良 13例( 17.3%),可 5例 (6.7% ),差 26例( 34.7%)。并发股骨头坏死 9例( 12%),创伤性关节炎 15例 (20% ),异位骨化 16例 (21.3% )。结论影响髋臼骨折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骨折类型、患者年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入路选择、复位质量、合并损伤、并发症等。通过手术内固定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但复位质量不是决定远期疗效的惟一因素。保证预后满意的必要条件是: (1)患者年龄 < 45岁; (2)无创伤性股骨头后脱位; (3)术前借助牵引使股骨头部分复位以改善血运并缓解对关节软骨压力;( 4)髋臼骨折术后残存移位≤ 3 mm; (5)尽量坚强内固定以便髋关节早期活动; (6)防治异位骨化,以免发生 BrookerⅢ、Ⅳ级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预后 治疗 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临床研究 被引量:67
17
作者 梁雨田 唐佩福 +6 位作者 郭义柱 陶笙 张群 梁向党 韩刚 崔庚 杨明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6期3260-3262,共3页
目的对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86例,男35例,女51例,年龄80~98岁,平均8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35例,Ⅳ型20例。多数患者伤后3天内手术。采用“oo”钢丝固... 目的对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86例,男35例,女51例,年龄80~98岁,平均87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31例,ⅢB型35例,Ⅳ型20例。多数患者伤后3天内手术。采用“oo”钢丝固定重建大粗隆,紧贴股骨近端骨皮质钢丝环扎固定小粗隆,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重塑,部分病例在股骨颈截骨变粗隆间骨折为股骨颈骨折,保留股骨距。结果86例手术时间45~70rain,平均55min。73例输血,输血量400-800ml平均450ml。术后3d内下床33例;4—7d下床43例;超过8d下床8例;2例未能下床。住院13—27d,平均16.8d。2例轻度深静脉栓塞;5例精神障碍;3例菌群失调,对症处理后均逐渐好转,未影响治疗效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59例有随访结果,随访6~48个月,优良率达88.1%。1例出院后5个月因其他疾病死亡,无人工关节脱位、松动及晚期感染病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死亡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型术 置换 股骨骨折 骨折愈合
原文传递
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65
18
作者 孙俊英 唐天驷 +2 位作者 董天华 洪天禄 许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0-303,共4页
目的总结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1990年3月~1999年9月,共手术治疗98例,其中后柱合并后壁骨折9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22例,“T”形骨折28例,双柱骨折37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 目的总结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从1990年3月~1999年9月,共手术治疗98例,其中后柱合并后壁骨折9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22例,“T”形骨折28例,双柱骨折37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28例,髂腹股沟入路21例,延长髂股入路16例,双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33例。结果解剖复位62例(63.3%),满意复位32例(32.7%),不满意复位4例(4.1%)。解剖复位率在最初和最近4.5年手术组分别为50.0%和72.4%。获2~10年随访的78例中,临床和X线优良率分别为70.5%和71.8%,其中解剖和非解剖复位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3.9%和36.4%(χ2=22.89,P<0.01)。并发症:坐骨神经不全性牵伸损伤1例(1.0%);深部感染2例(2.0%);静脉血栓形成2例(2.0%);中、重度骨关节炎2例(2.0%),轻度5例(5.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2.0%);异位骨化BrookerⅠ、Ⅱ度24例(24.5%),Ⅲ度8例(8.2%)。结论(1)手术治疗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2)复位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3)医生的临床经验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复杂型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疗效 手术适应证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19
作者 肖湘 冯凯强 +2 位作者 袁宇 黄津 王毅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 统计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患病率,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DVT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年龄〉 60岁、低能量损伤的髋部骨折住院治疗患者。根据... 目的 统计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患病率,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DVT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年龄〉 60岁、低能量损伤的髋部骨折住院治疗患者。根据病历记录, 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查双下肢DVT的症状和体征, 检测D-二聚体浓度, 行双侧下肢静脉系统多谱勒超声检查, 并接受术前预防性抗凝治疗。确诊腘静脉及其近端血栓或漂浮血栓的患者需接受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l filters, IVCF)植入术。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术前24 h D-二聚体浓度、DVT发生时间和部位、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评分及合并内科疾病(内科基础病、心率失常、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统计学分析观察指标与DVT关系。结果 按纳入及排除标准, 946例髋部骨折住院患者中702例患者(股骨颈骨折30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00例)纳入研究。术前均未出现下肢DVT的症状和体征。伤后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6例(11.9%)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DVT, 男13例, 女23例;平均年龄72.7岁(62~90岁);与髋部骨折同侧下肢血栓31例, 双侧下肢血栓5例。74例(18.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发生DVT, 男38例, 女36例, 平均年龄76岁(60~95岁);与髋部骨折同侧下肢血栓68例, 双侧下肢血栓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第1天下肢DVT患病率最高, 股骨颈骨折患者为41.7%(15/36)和股骨转子间骨折为51.40%(38/74);超过伤后5天, 下肢DVT发生部位更靠近端且多条静脉并发。血栓以肌间静脉及腘静脉多发。结论 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下肢DVT应从急症诊治开始, 避免危险因素, 早期手术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48小时内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4
20
作者 李涧 常留辉 +7 位作者 顾颀 刘功稳 高焱 谢宗刚 徐炜 周海斌 董启榕 徐又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037-1043,共7页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48 h内手术与超过48 h手术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手术治疗47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组为48 h内手术组(48 h内组)和超过48 h手术组(超48 h组)。其中48 h内组患者22... 目的比较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48 h内手术与超过48 h手术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手术治疗47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组为48 h内手术组(48 h内组)和超过48 h手术组(超48 h组)。其中48 h内组患者22例,男5例,女17例;年龄76~97岁,平均(83.6±5.0)岁;股骨颈骨折10例(全髋置换3例、半髋置换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超48 h组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76~98岁,平均(83.8±5.8)岁;股骨颈骨折10例(全髋置换2例、半髋置换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5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除内植物外的住院费用、术后1个月内的并发症、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死亡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7个月。48 h内组的住院时间[(7.9±3.0) d]、除内植物外住院费用[(16 627.5±6 428.8)元]、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59.1%)、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80.9±8.6)分]均明显优于超48 h组[分别为(12.3±4.1) d、(23 799.0±9 785.3)元、88.0%、(71.1±9.2)分)]。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48 h内组为(83.9±7.3)分,超48 h组为(82.3±8.9)分;t=0.668,P=0.507]。术后3个月,48 h内组患者无一例死亡,超48 h组2例患者发生2例;末次随访时,48 h内组新增1例死亡病例。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后48 h内手术获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