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教与印度民族主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珉 《南亚研究季刊》 2004年第4期68-74,共7页
本文探讨了印度教对印度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 ,以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如何利用印度教来促成印度民族主义的形成、教派民族主义者如何利用印度教来为教派民族主义服务 ,并指出以印度教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对印度社会的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印度教 民族独立 教派 双重作用 社会 基础 领袖
下载PDF
略论印度教与印度佛教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欧东明 《南亚研究季刊》 2004年第4期63-67,共5页
在历史上 ,佛教是作为印度教的异端、同时也是在承续了印度教某些教义思想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其后印度教与印度佛教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吸收和影响的关系。在理论上 ,二者之间既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例如在对待“种姓制度... 在历史上 ,佛教是作为印度教的异端、同时也是在承续了印度教某些教义思想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其后印度教与印度佛教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吸收和影响的关系。在理论上 ,二者之间既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例如在对待“种姓制度”的问题上、在关于“空”与“有”的问题上 ) ,但也存在着许多出自同一文化背景的基本的一致性 (例如关于“灵魂不灭”的观念、关于“业报轮回”的观念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印度佛教 相同与区别
下载PDF
泉州印度教石刻研究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丽明 《海交史研究》 2016年第1期122-136,共15页
泉州印度教石刻自印度学者库玛拉耍弥率先向世界介绍以来,吸引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随着石刻不断被发现,相关研究文章也陆续问世。近百年来的研究,理清了一些历史问题,尤其在石刻的图案解读、所属历史时期、文化艺术渊源、制... 泉州印度教石刻自印度学者库玛拉耍弥率先向世界介绍以来,吸引了海内外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随着石刻不断被发现,相关研究文章也陆续问世。近百年来的研究,理清了一些历史问题,尤其在石刻的图案解读、所属历史时期、文化艺术渊源、制作背景及工匠等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笔者将近百年来的这些研究文章进行回顾总结梳理,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印度教 印度教石刻 印度教寺
下载PDF
圣牛之谜──饮食人类学个案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文.哈里斯 叶舒宪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2,共8页
肉食禁忌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各异。印度教的核心教义中有牛崇拜与牛保护的条文,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至今仍把禁止屠宰母牛的条款写入法律,饲养着约两亿头牛。印度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紧缺是“不杀生”教义的基础,也是印度人... 肉食禁忌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各异。印度教的核心教义中有牛崇拜与牛保护的条文,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至今仍把禁止屠宰母牛的条款写入法律,饲养着约两亿头牛。印度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紧缺是“不杀生”教义的基础,也是印度人不得不放弃吠陀时代的牛肉美味的原因。在现代农业条件下,废除杀牛禁规不会给印度的饮食节制带来大的改进。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够像印度瘤牛那样为人的生存提供如此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禁忌 母牛圣化 牛保护 印度教 饮食人类学 佛教
下载PDF
南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现状、问题和策略 被引量:9
5
作者 武健 房慧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93-97,共5页
对南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宏观数据分析,从跨文化适应压力、汉语学习、专业课教学和南亚留学生管理四个方面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此研究领域内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 对南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宏观数据分析,从跨文化适应压力、汉语学习、专业课教学和南亚留学生管理四个方面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此研究领域内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性、对南亚文化研究不够。并提出应对策略:借鉴国内外关于"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论视角,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从印度教文化入手深化南亚国家的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印度教
下载PDF
印度教降魔神话与印度教神圣性构建的结构性分析
6
作者 何赟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4年第1期135-151,157,158,共19页
降魔神话广泛见于印度教神话中,是“吠陀”“史诗”“往世书”等各类神话体系中重要的母题。降魔神话作为典型的神圣叙事,具备高度的宗教内涵,对印度教的神圣性构建起着重要作用。结构主义神话学是当代研究神话的主要学说之一,旨在通过... 降魔神话广泛见于印度教神话中,是“吠陀”“史诗”“往世书”等各类神话体系中重要的母题。降魔神话作为典型的神圣叙事,具备高度的宗教内涵,对印度教的神圣性构建起着重要作用。结构主义神话学是当代研究神话的主要学说之一,旨在通过分析神话文本的普遍结构规则以探讨其宗教和文化内涵。在参考结构主义理论,提出“功能性事件”概念的基础上,我们以神明与恶魔及其行为为要素,建构了“恶魔降生”—“得到赐福(诅咒)”—“实施亵渎”—“神圣降临”—“秩序重建”等五个功能性事件组成的印度教降魔神话的一般叙事结构。通过对该叙事结构的分析,发现降魔神话是印度教“一神信仰、多神崇拜”信仰框架的叙事表达,消解了神与魔的对立、正法与非法的冲突、秩序的维持与毁灭等多组矛盾,形成了完备的结构和哲学闭环,从而完成了对印度教的神圣性建构,并为印度教徒提供了信仰、仪式等方面的指导和训诫。在此理论框架基础上,以印度教萨克蒂教派核心经典《提毗荣光》中的三则降魔神话为研究文本,提炼出降魔神话之中的矛盾对立与消解的结构性特征,进而分析《提毗荣光》对萨克蒂教派神圣性构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降魔神话 结构主义 提毗荣光
下载PDF
神王合一的魅力——印度文化影响下的东南亚宫殿建筑 被引量:6
7
作者 莫海量 《中外建筑》 2008年第12期99-102,共4页
任何一种形式的建筑艺术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文化脱离的建筑艺术是不存在的,宫殿建筑也不例外。东南亚宫殿建筑受到本土原生文化及以宗教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的建筑风格。在这些诸多文化背景因素中... 任何一种形式的建筑艺术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文化脱离的建筑艺术是不存在的,宫殿建筑也不例外。东南亚宫殿建筑受到本土原生文化及以宗教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元的建筑风格。在这些诸多文化背景因素中,本文着重分析来自印度的宗教文化对东南亚宫殿建筑形制的影响,揭示形成东南亚宫殿建筑鲜明的建筑造型的人文精神与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王合一 印度教 佛教 东南亚 宫殿建筑 皇家寺庙
下载PDF
新疆洛浦山普拉出土人物纹栽绒毯内容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82,143,共11页
山普拉新发现的栽绒地毯是首次在新疆和中亚发现的公元5世纪左右包含有众多写实人物的叙述性纺织品,它首次在新疆甚至中国展示了印度—婆罗门教的故事内容及其艺术表现;这两个首次已经无疑地为新疆考古、历史、艺术史、宗教史、丝绸之... 山普拉新发现的栽绒地毯是首次在新疆和中亚发现的公元5世纪左右包含有众多写实人物的叙述性纺织品,它首次在新疆甚至中国展示了印度—婆罗门教的故事内容及其艺术表现;这两个首次已经无疑地为新疆考古、历史、艺术史、宗教史、丝绸之路研究等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1、2号地毯画面中人物的逐个分析和辨识,基本确认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两张内容基本相同的毯子主要描述的是印度婆罗门教神祇克利希纳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包括"巧换婴儿"、"偷吃奶油"、"命名仪式"、"林中娱乐"和"返回秣菟罗"等比较有名的情节。克利希纳神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的主要人物,他的故事在印度家喻户晓,关于他的艺术作品也多得数不胜数。本文就是对照神话故事和各种艺术表现来进行辨识和推测的。为使读者能够对应了解地毯内容,本文也同时提供了克利希纳故事的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山普拉 栽绒地毯 克利希纳 印度教 婆罗门教 黑天
原文传递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9
作者 杨清筠 王立新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度进行有效的司法管理,殖民当局决定组织东方学家和婆罗门梵学家收集和翻译梵文法律典籍,编纂一部所谓的印度教法典。1772—1864年,经过孟加拉首任总督沃伦&... 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度进行有效的司法管理,殖民当局决定组织东方学家和婆罗门梵学家收集和翻译梵文法律典籍,编纂一部所谓的印度教法典。1772—1864年,经过孟加拉首任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东方学家纳撒尼尔·哈尔海德、威廉·琼斯和亨利·科尔布鲁克等人的长期努力,英国殖民当局最终编纂出他们想象中的“文本化的”“权威的”、但同时也是“盎格鲁化”的印度教法典。盎格鲁-印度教法的编译不仅为殖民地时期的印度创造出现代成文法典,而且形塑了现代人的印度教概念和对印度传统社会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印度 印度教 盎格鲁-印度教法 文本翻译
原文传递
西学还是印度文化为本?——甘地思想来源与根基再认识
10
作者 贾海涛 叶宇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关于甘地思想的来源问题在学界和广大社会一直缺乏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议更大。争议的焦点在于甘地思想的根基究竟是西方文化还是印度文化。甘地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国外,受西方思想与文化影响很大。只不过,他将其用印度传统概... 关于甘地思想的来源问题在学界和广大社会一直缺乏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议更大。争议的焦点在于甘地思想的根基究竟是西方文化还是印度文化。甘地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发生在国外,受西方思想与文化影响很大。只不过,他将其用印度传统概念进行包装或命名,使之看起来很印度。然而,他对于印度传统文化的重新肯定,也是一个自我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政治斗争与社会实践。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西方文化的缺陷并坚定了对印度文化的信念。他因此被视为印度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代言人,同时也成了西方文化的否定者和批判者。但是,他所说的印度传统是再建的,而非历史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地思想 印度教 西方文化
下载PDF
重审东方民族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泰戈尔民族主义思想解析
11
作者 王文奇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5,共12页
近年来西方学者为民族主义研究做出了诸多贡献,但在分析东方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与运动时,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东方是在模仿西方,这种结论过于武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印度的民族主义思潮中,泰戈尔展现了东方国家知识分子认知与接受... 近年来西方学者为民族主义研究做出了诸多贡献,但在分析东方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与运动时,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东方是在模仿西方,这种结论过于武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印度的民族主义思潮中,泰戈尔展现了东方国家知识分子认知与接受西方民族主义思想时的复杂性。泰戈尔一方面倡导文化民族主义,另一方面批判西方式的政治民族主义。但泰戈尔在批判西方政治民族主义时,其民族主义的内涵是由泰戈尔进行限定后的理解,与时人和今人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存在差异,这也是时人与泰戈尔产生思想交锋和今人误解泰戈尔思想的原因所在。泰戈尔主张发扬印度自身传统理念与社会的优越性,以此完成印度的现代化转型,这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的表现。只有回到历史语境中,认真审视泰戈尔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意识到其民族主义思想的特殊性,才能更好理解东方民族主义思潮,认识到其生成过程并不是对西方的简单接纳和效仿,而是存在着自身的判断与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历史语境 泰戈尔 印度教
下载PDF
塞林格“守望精神”中的东方生命哲学——纪念《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七十周年 被引量:5
12
作者 吕威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5,共7页
今年恰逢《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70周年。塞林格在小说中隐约提出了一种破除物质执念和二元对立、回归自然和谐的“守望精神”。这种精神因蕴含大量禅宗、道家和印度教等东方哲理而受到西方学界的关注,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专门分析和... 今年恰逢《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70周年。塞林格在小说中隐约提出了一种破除物质执念和二元对立、回归自然和谐的“守望精神”。这种精神因蕴含大量禅宗、道家和印度教等东方哲理而受到西方学界的关注,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专门分析和研究却明显不足。“守望精神”既是塞林格创作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用一生去实践与体悟的精神财富,更是东方哲学对西方社会的现代救赎。从禅宗、道.家和印度梵学诸东方智慧这一全新角度重释经典,不仅可以重估其中的救赎价值,还可以发现《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塞林格文学转折点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守望精神 禅宗 道家
原文传递
从贵女贱男到男尊女卑——婆罗门教对泰民族女权文化变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圣杨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72-78,共7页
婆罗门教传入东南亚可以追溯到吠陀文明时期。对女权文化持包容态度的吠陀文明促进了中南半岛母系社会礼俗的发展,直到素可泰时期,泰民族仍然盛行女权文化。自阿育陀耶王朝起至曼谷王朝初期,泰民族统治者借鉴古高棉的做法,较大程度上吸... 婆罗门教传入东南亚可以追溯到吠陀文明时期。对女权文化持包容态度的吠陀文明促进了中南半岛母系社会礼俗的发展,直到素可泰时期,泰民族仍然盛行女权文化。自阿育陀耶王朝起至曼谷王朝初期,泰民族统治者借鉴古高棉的做法,较大程度上吸收了婆罗门教文化。婆罗门教对泰人原初的女权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男尊女卑在礼法制度上体现出来,但由于传播的局限,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中上层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婆罗门教 女权文化
下载PDF
丝绸之路连接着中印文明——记印度教神庙在泉州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明忠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6年第1期88-92,110,共5页
福建泉州在宋元时代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泉州的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泉州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用... 福建泉州在宋元时代曾是"东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阐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泉州的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泉州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用大量的历史遗物,如石雕、石刻和碑文等,论证了泉州在宋元时期曾居住许多印度人并建有几座印度教神庙。历史事实证明,不仅佛教很早传入中国,印度教(古称婆罗门教)也在10世纪左右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教 毗湿奴神 湿婆神
下载PDF
印度神话之历史性解读:梵天篇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景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1年第4期88-106,156,共20页
在印度教神话中,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伐楼那等都是某种称号类的名称,似头衔,相当于某个部族、部落、族群甚至阶层的代表、头人、首领等,不专指某一特定个体。梵天又称大梵天,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他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地位不高... 在印度教神话中,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伐楼那等都是某种称号类的名称,似头衔,相当于某个部族、部落、族群甚至阶层的代表、头人、首领等,不专指某一特定个体。梵天又称大梵天,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他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地位不高。在印度文化语境中,具体在印度教三大神体系中,梵天负责创造,位于毗湿奴大神和湿婆大神之后,甚至没有女神杜尔迦、象头神伽内什、猴神哈奴曼和战神室建陀等更受礼遇;毗湿奴庙、湿婆庙、杜尔迦庙比比皆是,梵天庙则凤毛麟角,且香火不盛。在日常生活中,信徒们对梵天并不敬重,虽口称老祖宗,但调侃戏谑之意溢于言表。虽然如此,梵天却是印度文化和印度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是梵语婆罗米字母的发明者和印度教诸多经典的编订者,是印度教精神世界的统御者和婆罗门种姓的代表;他制定了印度教社会规范和伦理准则,规定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世界万物的源头和信徒生活的主持;他不动声色地以施恩和诅咒为工具,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赏赐能力和惩罚能量,立威树德,给印度教世界施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不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神话角度看,梵天信仰都不可小觑,看似无用,没有地位,实则影响无处不在,似无实有;梵天在印度,乃至南亚次大陆以及其他具有印度教信仰的地区,随处可见,也处处不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印度神话 梵天 雅利安人 达罗毗荼人
下载PDF
印度神话之历史性解读:湿婆篇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景奎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0年第3期92-106,155,156,共17页
印度教是一神信仰多神崇拜的宗教,一神信仰,是就信徒的终极追求层面而言的,具哲学渊源;多神崇拜,是就信徒的现实生活层面而言的,与神话相关。印度神话主要指印度教三大神体系神话。梵天、毗湿奴、湿婆是三大主神。梵天主创造,为创造之神... 印度教是一神信仰多神崇拜的宗教,一神信仰,是就信徒的终极追求层面而言的,具哲学渊源;多神崇拜,是就信徒的现实生活层面而言的,与神话相关。印度神话主要指印度教三大神体系神话。梵天、毗湿奴、湿婆是三大主神。梵天主创造,为创造之神,妻子是主文艺的萨拉斯瓦蒂女神;毗湿奴主护持,为护持之神,妻子是主财富的拉克希米女神;湿婆主毁灭,为毁灭之神,妻子是主惩恶的帕尔瓦蒂女神。本文以湿婆为中心展开议论。庙宇林立的印度,神像比比皆是,代表毗湿奴的是毗湿奴人形形象,代表梵天的是梵天人形形象,但代表湿婆的却通常是林伽或林伽与约尼的合体形象,而且该形象几乎遍及所有印度教信仰地区和族群,成为印度文化的一大奇特之处。根据"史诗""往世书",湿婆和帕尔瓦蒂生有两子,长子是战神室建陀,次子是智神伽内什;湿婆长居北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帕尔瓦蒂长居东印度孟加拉地区,室建陀长居南印度达罗毗荼地区,伽内什长居西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地区。如此,湿婆一家"四分五裂",成为印度文化的又一奇特之处。湿婆最早出于印度河文明时期的三面瑜伽尊者,属于纯粹的达罗毗荼人血统;后被强行与雅利安神楼陀罗合为一体,并屈娶雅利安女子为妻,被迫"漂白",成为达罗毗荼人与雅利安人的混合体。印度教徒以林伽或林伽约尼合体代表湿婆,乃是雅利安人征服达罗毗荼人的某种体现;一家四口分居四地,也有其"历史"原由。实际上,湿婆"身世"反映了印度达罗毗荼人族群与印度雅利安人族群的碰撞和融合,揭示了印度主体文化形成的"历史"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印度神话 湿婆 达罗毗荼人 雅利安人
下载PDF
从个体、集团和国家层面看印度教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17
作者 张洋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5期88-101,155,156,共16页
印度教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79.8%(2011年),印度教对印度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层次的影响不可小觑。自2014年印度人民党再次执政以来,印度教对印度个体、集团以及国家三个层面的影响更加凸显。本文基于在印度的田野调查,利用心理文化学和国际... 印度教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79.8%(2011年),印度教对印度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层次的影响不可小觑。自2014年印度人民党再次执政以来,印度教对印度个体、集团以及国家三个层面的影响更加凸显。本文基于在印度的田野调查,利用心理文化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就印度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整体解读。印度教思想,在个体层面,影响着印度人的创新、财富、时间和义利观念,也影响着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互动思维等生活方式,使得个体趋于保守化、阶层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激发了个体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集团层面,印度教影响着印度企业的缔结方式、集团文化、种姓行业等,使集团财富趋于稳定,激发着集团对社会福利的追求,但也烈化了贸易排外现象;在国家层面,印度教则影响着印度的倡议提出、对华态度、战略思想和文化输出,使国家政策倾向于自主化和大国化。印度教对经济的发展,既有诸如节约资源、富有想象、财富稳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也有诸如不利于收入增长、结构发展、国内结构调整、外部经济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印度经济发展 生活方式 集团文化 国家政策
下载PDF
巴厘戏剧的宗教内涵——以皮影戏、瓦扬翁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悦婷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8,共8页
巴厘岛戏剧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诸多形式只是其外在,而其宗基于当地的宗教,戏剧表演中的宗教意味十分浓厚。戏剧和宗教都肩负着拯救人类灵魂的功能。(1)当戏剧与宗教还没有分为两部分时,仪式就已经成为"戏剧"了;戏剧与神话的结... 巴厘岛戏剧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诸多形式只是其外在,而其宗基于当地的宗教,戏剧表演中的宗教意味十分浓厚。戏剧和宗教都肩负着拯救人类灵魂的功能。(1)当戏剧与宗教还没有分为两部分时,仪式就已经成为"戏剧"了;戏剧与神话的结合使它成为亵渎神灵的仪式,更甚至是超越传统宗教的东西,正因为戏剧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解放教徒或部落的精神活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巴厘印度教 皮影戏 瓦扬翁
原文传递
梵剧《龙喜记》的宗教倾向--佛陀、湿婆和蛇崇拜的杂糅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远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戒日王(590-647)是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君王,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梵语戏剧作家。《龙喜记》是戒日王的代表作之一,因其蕴含的佛教元素,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一部佛教戏剧。本文通过细读梵文原文和细致比对不同版本异文,... 戒日王(590-647)是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君王,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梵语戏剧作家。《龙喜记》是戒日王的代表作之一,因其蕴含的佛教元素,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一部佛教戏剧。本文通过细读梵文原文和细致比对不同版本异文,辩称《龙喜记》运用佛教和印度教共通的思维,具有杂糅的宗教倾向,在表面上看或许是佛教戏剧,然而从深层次考虑则属于倾向湿婆崇拜(包括蛇崇拜)的印度教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喜记》 梵语戏剧 佛教 印度教 湿婆崇拜 蛇崇拜
原文传递
基督徒的宗教性、价值观与身份认同--以天水市麦积区农村基督徒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璇 王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以天水市麦积区吴家村为个案,从宗教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甘肃东部农村基督徒的宗教性、价值观与身份认同关系,结果发现:(1)宗教性对基督徒的经济价值观有调节作用,高宗教性教徒和低宗教性教徒的经济价值观是分离的;(2)宗教性对基督徒的... 以天水市麦积区吴家村为个案,从宗教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甘肃东部农村基督徒的宗教性、价值观与身份认同关系,结果发现:(1)宗教性对基督徒的经济价值观有调节作用,高宗教性教徒和低宗教性教徒的经济价值观是分离的;(2)宗教性对基督徒的社会价值观有调节作用,高宗教性教徒和低宗教性教徒的社会价值观是分离的;(3)高宗教性教徒和低宗教性教徒道德价值观是趋于一致的;(4)高宗教性教徒积极认同自己的身份;(5)低宗教性教徒消极认同自己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 宗教性 价值观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