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过程中的经验推定与认知偏差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林林 何雪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32,共7页
法官在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对彭宇案判决书的分析证明了这一事实。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经验推定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受制于法官作为普通人所存在的两种认知偏差:代表性启发式和后见偏见。改善经验推定,需要在司... 法官在运用经验法则认定案件事实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对彭宇案判决书的分析证明了这一事实。实验研究进一步证明,经验推定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受制于法官作为普通人所存在的两种认知偏差:代表性启发式和后见偏见。改善经验推定,需要在司法制度中引入"普通人"视角,即对法官进行统计学和决策理论训练以抑制代表性启发式的影响,并引进法官之间的个案分工协作制以防范后见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推定 认知偏差 代表性启发式 后见偏见
下载PDF
事后聪明式偏差的理论模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龚梦园 徐富明 方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5-333,共9页
事后聪明式偏差是指人们在得知事件结果后,会因记忆扭曲、对自身预测能力或事件发生必然性的需要的诱发,而表现出过高估计自己在事前预测能力的现象。许多研究表明,该偏差普遍存在于实验和真实情境中,很难通过实施策略而减小。该现象的... 事后聪明式偏差是指人们在得知事件结果后,会因记忆扭曲、对自身预测能力或事件发生必然性的需要的诱发,而表现出过高估计自己在事前预测能力的现象。许多研究表明,该偏差普遍存在于实验和真实情境中,很难通过实施策略而减小。该现象的理论模型主要基于认知过程和社会性动机,影响因素有研究方法、个人特质、能力变量、年龄因素、个人相关度和事件效价,在未来研究中应注重对理论的整合以及校正策略在应用中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聪明式偏差 认知过程 社会性动机 校正策略
下载PDF
模拟法官决策中心理控制源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彭慰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8-502,共5页
考察模拟法官决策中心理控制源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2(心理控制源:外控型、内控型)×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 考察模拟法官决策中心理控制源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2(心理控制源:外控型、内控型)×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心理控制源是导致模拟法官决策中后见偏差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两种策略能够有效减少模拟法官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决策 后见偏差 心理控制源 消除策略
下载PDF
后见之明研究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建政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7,共6页
后见之明指后见判断(可得益于事件结果反馈的判断)与先见判断(不知晓事件结果时的判断)的系统差异,其研究范式大体可分为两类,假定型设计和记忆型设计。后见效应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对后见效应的研究范式、研究... 后见之明指后见判断(可得益于事件结果反馈的判断)与先见判断(不知晓事件结果时的判断)的系统差异,其研究范式大体可分为两类,假定型设计和记忆型设计。后见效应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对后见效应的研究范式、研究结果、及其有关理论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其应用价值加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见之明 假定型设计 记忆型设计 早知如此效应
下载PDF
元认知能力对初中生事后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英和 赵浡含 赖颖慧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8-1374,共7页
采用问卷情景导入,通过真实事件材料考察了初中生的元认知能力对其产生事后偏差的影响,及此影响是否仅存于假设型范式中。结果发现:在两种范式下,元认知能力较高的初中生所表现出的事后偏差均显著低于元认知能力较低者。在不同范式下,... 采用问卷情景导入,通过真实事件材料考察了初中生的元认知能力对其产生事后偏差的影响,及此影响是否仅存于假设型范式中。结果发现:在两种范式下,元认知能力较高的初中生所表现出的事后偏差均显著低于元认知能力较低者。在不同范式下,起显著预测作用的元认知能力成分有所不同。在回忆型范式中,初中生的元认知技能和元认知体验能力越强,其事后偏差越小;而在假设型范式中,初中生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技能越强,其事后偏差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能力 事后偏差 回忆型范式 假设型范式 初中生
下载PDF
法律决策中事件结果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钟毅平 彭慰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4-996,共3页
初步探讨法律决策中不同事件结果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中立结果组、积极结果组、消极结果组)被试间设计。采用自编的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不同事件结果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模拟法官在事件消极结果情境下... 初步探讨法律决策中不同事件结果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素三水平(中立结果组、积极结果组、消极结果组)被试间设计。采用自编的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不同事件结果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模拟法官在事件消极结果情境下对案件做出的决策比中立结果情境下所做的案件决策产生出了更大的后见偏差,而在事件积极结果情境下所做出的决策结果则出现了更少的后见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见偏差 法律决策 事件结果 处罚性赔偿金
下载PDF
音乐启发与后视偏差:阴谋论短视频劝服机制与用户参与
7
作者 曲慧 高娅婕 《新媒体与网络》 2024年第2期86-98,共13页
短视频作为阴谋论传播的新载体正在发挥巨大的舆论影响力。以阴谋论短视频的劝服机制与用户参与路径为研究对象,以“启发—系统模型(HSM)”为理论背景,探究作为启发式线索的音乐对于阴谋论短视频劝服效果的影响。在线实验结果表明:(1)... 短视频作为阴谋论传播的新载体正在发挥巨大的舆论影响力。以阴谋论短视频的劝服机制与用户参与路径为研究对象,以“启发—系统模型(HSM)”为理论背景,探究作为启发式线索的音乐对于阴谋论短视频劝服效果的影响。在线实验结果表明:(1)相同的短视频,在高低不同警惕程度背景音乐下阴谋论信念差异显著,其中高警惕性背景音乐能够显著提高阴谋论内容的劝服效果;(2)用户感知论据质量在不同程度警惕性背景音乐与阴谋论信念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与用户相关性强、信息卷入度高的阴谋论内容参与度高,用户感知论据质量高且更容易参与阴谋论内容的点赞、评论、转发;(4)信息卷入度直接和间接影响事实核查意愿,阴谋论信念一旦建立,不会直接影响事实核查意愿。以上结论说明,音乐作为启发式线索带来显著不同的阴谋论信念,用户群体存在典型的“后视偏差”,为短视频平台对阴谋论内容的识别、纠偏与干预提供了实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背景音乐 阴谋论传播 启发—系统模型 用户感知 劝服机制 后视偏差
下载PDF
从发展的角度看后见之明效应的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璐 苏彦捷 《心理研究》 2011年第5期35-42,共8页
后见之明效应非常普遍,但对其机制的探讨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总结了儿童后见之明效应的研究,并比较了儿童后见之明效应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后见之明效应的三大理论解释,包括自我中心偏差,抑制功... 后见之明效应非常普遍,但对其机制的探讨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总结了儿童后见之明效应的研究,并比较了儿童后见之明效应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后见之明效应的三大理论解释,包括自我中心偏差,抑制功能缺陷,以及源监控能力不足。综合全文,本文提出从毕生发展的角度,设计出能施测于多年龄段的后见之明效应的研究方法,从而比较不同年龄段群体的后见之明效应,希望能有助于理解后见之明效应的机制以及社会认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见之明效应 视觉后见之明 心理理论 发展 机制
下载PDF
商业判断规则的法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晓如 杨晓密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5-246,共2页
由于董事商业决策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法律机制介入董事商业决策既不准确而且成本高昂。商业判断规则作为董事决策行为的"安全港",在制度设计上应将司法审查限制在决策程序而非内容上,使董事拥有充分的决策自由裁量权,增进整... 由于董事商业决策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法律机制介入董事商业决策既不准确而且成本高昂。商业判断规则作为董事决策行为的"安全港",在制度设计上应将司法审查限制在决策程序而非内容上,使董事拥有充分的决策自由裁量权,增进整个市场的经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判断规则 本人困境 事后偏见 成本 效益
下载PDF
后见偏差两种实验范式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慰慰 肖晶 钟毅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实验范式中的后见偏差效应。方法:实验一采用单因素两水平被试间实验设计,随机挑选80名高校在校男大学生进行后见偏差的假定型实验。将他们分成先见组和后见组,每组40人。用自制问卷测查不同组别的后见偏差效应。实验二采... 目的:探讨两种实验范式中的后见偏差效应。方法:实验一采用单因素两水平被试间实验设计,随机挑选80名高校在校男大学生进行后见偏差的假定型实验。将他们分成先见组和后见组,每组40人。用自制问卷测查不同组别的后见偏差效应。实验二采用单因素两水平被试内实验设计,随机挑选高校在校男大学生67名进行后见偏差的记忆型实验。用相同自制问卷比较同一被试的初始判断与知道调查结果后的回忆判断。结果:实验一:质量因素在F组与H组中,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5.38%和52.32%,Z=-4.902,P<0.001,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二:一周前与一周后质量因素的百分比分别为37.73%和51.12%,F=16.393,P<0.001,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试验范式都证明了后见效应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见偏差 假定型实验 记忆型实验
原文传递
中国证券监管者非理性行为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旭光 于海娇 张士玉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6,共7页
通过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统计学中列联表的Kendall相关分析方法,对监管者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进行分析,检验监管者的自我服务偏见和后视偏见之间、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之间以及推卸责任效应和后视偏... 通过对证券监管部门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统计学中列联表的Kendall相关分析方法,对监管者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进行分析,检验监管者的自我服务偏见和后视偏见之间、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之间以及推卸责任效应和后视偏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监管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我服务偏见、后视偏见和推卸责任效应,且这三者之间两两存在关联。监管者应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非理性认知偏差,并且在纠正这些偏差时注意不同偏差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监管者 自我服务偏见 后视偏见 推卸责任效应
下载PDF
法律决策中案件相关性及消减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慰慰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541-546,共6页
考察法律决策中案件自我相关对后见偏差的影响以及减少后见效应的策略。实验采用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3(间接相关:无相关、积极相关、消极相关)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法律决策中的... 考察法律决策中案件自我相关对后见偏差的影响以及减少后见效应的策略。实验采用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3(间接相关:无相关、积极相关、消极相关)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法律决策中的后见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与积极相关和无相关的决策结果相比,在消极相关情境下更多的模拟法官认为法律案件中被告的行为存在过错,且所评定的过错严重程度更高。在法律决策中,案件的间接自我相关性会使后见效应对于被告过错的认定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两种策略都能够有效减少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决策 后见偏差 自我相关 消减策略.
下载PDF
基于年鉴问题的事后聪明式偏差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梦园 徐富明 +2 位作者 王伟 李宏瑜 方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9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考察中国被试的事后聪明式偏差程度及其与惊奇程度和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假想设计的范式,选取138人进行年鉴问题的问卷调查,其中92人参与一周后的过度自信的问卷评估,另有74人参与惊奇程度的问卷评估。结果:①中国被试... 目的:考察中国被试的事后聪明式偏差程度及其与惊奇程度和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假想设计的范式,选取138人进行年鉴问题的问卷调查,其中92人参与一周后的过度自信的问卷评估,另有74人参与惊奇程度的问卷评估。结果:①中国被试在年鉴问题上普遍存在事后聪明式偏差。②被试对惊奇程度高的年鉴问题的事后聪明式偏差程度要小于对惊奇程度低的年鉴问题的事后聪明式偏差程度,且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中国被试对问卷中年鉴问题的反馈结果表现出较小的惊奇感。③被试的事后聪明式偏差程度与其过度自信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被试的事后聪明式偏差程度与其过度自信水平以及对年鉴问题的惊奇程度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聪明式偏差 惊奇程度 过度自信水平
原文传递
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慰慰 钟毅平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4期54-57,共4页
该研究考察法律决策中消极结果严重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3(严重程度:轻微损害、中度损害、严重损害)×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法律决策中后见效... 该研究考察法律决策中消极结果严重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实验采用3(严重程度:轻微损害、中度损害、严重损害)×3(有无策略:后见组、分散注意组、指导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采用自编两个案例及问卷测查法律决策中后见效应的差异,实验结果发现,后见偏差的强度随着事件消极结果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在消极结果的严重损害程度下,产生出最大的后见偏差。同时,两种策略指导都能够有效减少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决策 后见偏差 严重程度 消除策略
下载PDF
以技术问题为核心,警惕“事后诸葛亮”
15
作者 陈玉阳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18年第3期70-73,共4页
在判断某项技术是否具有"创造性"时,如果仅仅从技术手段、技术方案出发,而不是从技术问题出发,容易造成事后诸葛亮;如果仅仅考虑技术原理,而不是考虑对比文件(现有技术)的实际状况,也容易出现问题。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来自... 在判断某项技术是否具有"创造性"时,如果仅仅从技术手段、技术方案出发,而不是从技术问题出发,容易造成事后诸葛亮;如果仅仅考虑技术原理,而不是考虑对比文件(现有技术)的实际状况,也容易出现问题。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来自现有技术的明确的、可信的教导;如果认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能力对现有技术做出突破,要给出充分的理由;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并不能表明该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就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 技术启示 事后诸葛亮
下载PDF
Hindsight Bias in Cause Analysis of Accident
16
作者 Atsuo Murata Yasunari Matsushita 《Psychology Research》 2014年第11期843-851,共9页
It is suggested that hindsight becomes an obstacle to the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of an accident, and that the proper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ch an accident is impossible if we view the accident with h... It is suggested that hindsight becomes an obstacle to the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of an accident, and that the proper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ch an accident is impossible if we view the accident with hindsight.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organizational managers to prevent hindsight from occurring so that hindsight does not hinder objective and proper measures to be taken and this does not lead to a serious accident. In this study, a basic phenomenon potentially related to accidents, that is, hindsight was taken up, and an attempt was made to explore the phenomenon in order to get basically insights into th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caused by such a cognitive b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ndsight COGNITIVE bias OVERESTIMATION of probability crucial ACCIDENT
下载PDF
高校法学专业大学生模拟法律决策中后见偏差的验证
17
作者 彭慰慰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9年第12期55-56,共2页
验证模拟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实验采用单因素两水平(先见组、后见组)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发现,在后见组被试做出的决策结果中,由于案件结果的告知,使得被试更加认定案件中被告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与先见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后... 验证模拟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实验采用单因素两水平(先见组、后见组)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发现,在后见组被试做出的决策结果中,由于案件结果的告知,使得被试更加认定案件中被告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与先见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后见效应。后见偏差也存在于具体的模拟法律决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决策 先见 后见偏差
原文传递
从典型案例谈如何避免发明专利中的“事后诸葛亮”
18
作者 李艳琴 王晓燕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第7期66-69,共4页
在发明专利申请创造性的实际判断过程中难免会带入人的主观因素,因此在大多数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中,申请人或代理人与审查员之间关于不具备创造性的结论是否是“事后诸葛亮”进行拉锯战,一些案件进入后续的复审程序或者司法程序中,... 在发明专利申请创造性的实际判断过程中难免会带入人的主观因素,因此在大多数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过程中,申请人或代理人与审查员之间关于不具备创造性的结论是否是“事后诸葛亮”进行拉锯战,一些案件进入后续的复审程序或者司法程序中,是否是“事后诸葛亮”依旧是争议的焦点。本文通过典型案例阐述在创造性的判断过程中,如何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避免“事后诸葛亮”的频频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 三步法 事后诸葛亮 发明专利
下载PDF
消减法律决策中后见效应的策略
19
作者 彭慰慰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后见效应是一种普遍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认知现象。后见效应能够对个体判断造成影响,使人们的决策出现偏误。法律决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决策,分散注意、事前指导以及分立审判的后见效应消减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法律决策中的... 后见效应是一种普遍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认知现象。后见效应能够对个体判断造成影响,使人们的决策出现偏误。法律决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决策,分散注意、事前指导以及分立审判的后见效应消减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但仍需考察法律决策中消减后见效应策略在不同案件以及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见效应 法律决策 消减策略
下载PDF
后见之明偏见对医师诊疗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20
作者 曹志辉 臧春光 +1 位作者 韩彩欣 郑贺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7-349,共3页
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回顾了后见之明偏见理论,描述了医疗损害责任认定中的后见之明偏见现象,以医疗损害成本函数为工具,分析了医疗损害责任认定中的后见之明偏见对医师诊疗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医师将通过采取医疗损害的过度预防行... 文章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回顾了后见之明偏见理论,描述了医疗损害责任认定中的后见之明偏见现象,以医疗损害成本函数为工具,分析了医疗损害责任认定中的后见之明偏见对医师诊疗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医师将通过采取医疗损害的过度预防行为来最小化其承担的总成本,且过度预防行为的水平与后见之明偏见的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见之明偏见 医疗损害责任 过度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