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9
1
作者 王仰东 杨跃承 赵志强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3,共4页
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创新研究的新热点。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特征进行阐述,并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创新 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 产业价值链
下载PDF
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产生机理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瑞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基础上,根据产业创新理论和思想提出了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这一新的产业形态并对其产生的内在机理、界定标准和分类进行了深入研究。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 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基础上,根据产业创新理论和思想提出了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这一新的产业形态并对其产生的内在机理、界定标准和分类进行了深入研究。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应密切关注这一新的产业形态,以知识、技术含量为核算标准,依据知识和技术的投入修订现行统计制度和统计口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服务业 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及效应评价研究——基于AHP-信息熵耦联评价模型 被引量:29
3
作者 傅为忠 金敏 刘芳芳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98,共9页
在工业4.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速了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通过建立耦联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测度,实... 在工业4.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速了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通过建立耦联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状态良好,融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产业融合的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产业深加工度、产业生产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高技术服务业 装备制造业 产业融合 效应评价 产业结构优化
下载PDF
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仰东 张军 冯立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6-118,共3页
在对高技术服务业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通过对高技术创新项目评价和服务评价的比较分析,建立了一套高技术服务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 高技术 服务业 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多样化、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动力——基于省域高技术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沛罡 王海军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6,共11页
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K-L散度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多样性与专业性,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特别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结构、高技术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 运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K-L散度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结构多样性与专业性,分析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特别考察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结构、高技术企业规模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不同地区产业规模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不同的U型非线性关系,基于此判断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地方与全国高技术产业结构的差异化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各地应寻找有差异的最优结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利于经济增长,应鼓励增加其比重;大中型高技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具有负效应,应鼓励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结构 专业化 服务业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中国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申静 孟越 杨保珠 《技术经济》 CSSCI 2014年第1期39-47,共9页
基于创新效用的角度,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年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的服务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验证其信度... 基于创新效用的角度,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年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的服务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验证其信度和效度。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服务创新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仰东 《技术经济》 2009年第2期21-23,共3页
在对高技术服务业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通过比较分析高技术创新项目评价和服务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项目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东林 杜永飞 夏碧芸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42,共7页
高技术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主要影响因子,并测算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中国三大区域... 高技术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主要影响因子,并测算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均存在不合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区域 高技术服务业 因子分析 竞争力
下载PDF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姚正海 刘肖 路婷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86,共5页
高技术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构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首先从细分行业角度,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6个细分行业2009-2013年创新效率分别进行了... 高技术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构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首先从细分行业角度,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6个细分行业2009-2013年创新效率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其次从区域省市的角度,抽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区域内10个省市进行了高技术服务业2013年创新效率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创新效率较强,个别细分行业之间创新效率差异较大,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三大区域之间以及三大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的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参差不齐,等等。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提升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创新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中国高技术服务业R&D资源配置效率的省际比较分析——基于2009年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东林 云坡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7期47-52,共6页
为探究中国高技术服务业R&D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各地区效率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经典DEA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结果显示:辽宁、福建、山东、云南等省份R&D效率有效,而北京、上海、江苏... 为探究中国高技术服务业R&D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各地区效率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经典DEA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结果显示:辽宁、福建、山东、云南等省份R&D效率有效,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效率较低,且内部效率值差异较大。为缩小地区高技术服务业R&D效率差距,提高全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加强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市场需求及引导产业集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R&D效率 第二次R&D资源清查数据 DEA
下载PDF
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健 冯会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4-62,共9页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区域间产业集聚特征差异显著,高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低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水...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区域间产业集聚特征差异显著,高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低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水平、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二者协同集聚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双重门槛,当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度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度均介于第一、二门槛之间时,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最强。仅少部分省域两产业集聚度介于第一二门槛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制造业 高技术服务业 协同集聚 经济增长 空间效应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与改进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正新 朱洪涛 陈雁南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0-76,共7页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4个维度,构建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3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高技术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效率影响动态变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华广敏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68-2175,共8页
当前,中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然而中国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制造业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服务业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产业效率不高。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运用感应力系数... 当前,中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然而中国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出问题,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制造业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服务业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产业效率不高。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运用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2个产业关联度指标,测算产业间的相互影响和波及程度,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均越来越强。然后,本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动态变迁,发现高技术服务业还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因此,本文提出中国应以创新为主要内生动力,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制造业效率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产业关联 效率增加值
原文传递
设立国家高新区能否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角的机制检验 被引量:10
14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76,共9页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并未显著带动地区技术进步;(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设立国家高新区显著吸引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并未吸引对...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并未显著带动地区技术进步;(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设立国家高新区显著吸引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并未吸引对技术进步具有积极影响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内形成集聚;(3)进一步分析发现,发挥“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是吸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入区、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且“成本效应”中制造业发展、“生产率效应”中创新人才积累是最为有效的两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技术进步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分析--基于2015年OECD数据库非竞争型I-O 被引量:8
15
作者 华广敏 黄伟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7,共9页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投入变化趋势,然后,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立足于国内增加值效率,分别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投入变化趋势,然后,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立足于国内增加值效率,分别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及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影响,探讨二者互动的内生机制。结果表明,除极少数行业外,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中间投入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中国低端制造业除化工及医药制品业外,绝大多数低端制造业效率提高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中国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效率不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为此,本文提出中国应以创新为主要内生动力,加大对高技术服务业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制造业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产业互动 效率增加值
原文传递
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49,共8页
我国是装备制造大国,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必然途径。本文利用全局参比的DEA-Malmquist模型和耦合评价模型,采用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装备制造业与高... 我国是装备制造大国,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必然途径。本文利用全局参比的DEA-Malmquist模型和耦合评价模型,采用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间的产业融合水平,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大于东部及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分布特点,区域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特点;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双重机制,对装备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促进了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融合之初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随着装备制造业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熟练以及两大产业间制度、管理水平上的深度融合,当期的技术进步效逐渐消退,纯技术效率增长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高技术服务业 产业融合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基于知识管理的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冬冬 韩东林 杜永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10,共6页
高技术服务业是我国新型产业,其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DEA评价法,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 高技术服务业是我国新型产业,其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DEA评价法,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各个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总体较强的结论,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增加创新资源投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协同创新和改善技术创新宏观环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研发机构 技术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
下载PDF
上海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科学发展》 CAS 2014年第10期52-63,共12页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根本途径。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上海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必须从上海实际出发,找准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实现模式。
关键词 科技成果 产业化 高技术产业 科技服务业
下载PDF
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来自三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雪莹 叶堂林 李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42,共17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三大城市群的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水平。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的外部环境因素。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群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三大城市群的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水平。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的外部环境因素。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群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长三角最高,其次为京津冀、珠三角。(2)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二者间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现阶段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在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方面仍发挥显著影响。(3)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对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创新对二者协调发展的作用取决于科技成果能否有效落地转化。(4)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不利于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耦合协同度 长三角 京津冀 珠三角
下载PDF
高技术服务业CEO异质性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中艳 曹鹏鹏 丁皎若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6-65,共10页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高技术服务业下属的软件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以沪深股市A股中软件服务板块的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选取CEO的学历水平、国际背景、技术匹配性、性别、自信程度、政府关联等6项指标作为... 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高技术服务业下属的软件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以沪深股市A股中软件服务板块的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选取CEO的学历水平、国际背景、技术匹配性、性别、自信程度、政府关联等6项指标作为前因变量,对影响高技术服务业创新绩效的CEO异质性特征组态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创新绩效公司的CEO呈现出“技术型CEO”“高自信-政治型CEO”“高学历-政治型CEO”“高自信-国际型CEO”等4种模式;男性CEO占据强势地位,CEO“本土化”现象较为显著;CEO学历水平与政府关联的异质性条件组合可以和国际背景与自信程度的条件组合相互替代,均可促使企业获得高水平的创新绩效;企业非高创新绩效与CEO异质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存在“黑箱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CEO异质性特征 创新绩效 csQ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