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for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被引量:31
1
作者 Xian-Jin Zhu Wu Wang Zun-Jing L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363-1370,共8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value of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HRMR VWI) for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Date Sources: We retrieved information from PubMed ...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value of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HRMR VWI) for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Date Sources: We retrieved information from PubMed database up to December 2015, using various search terms including vessel wall imaging (VWI),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black blood, and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Study Selection: We reviewed peer-reviewed articles printed in English on imaging technique of VWI and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f various intracranial vasculopathies on VWI. We organized this data to explain the value of VWI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VWI with black blood technique could provide high-quality images with submillimeter voxel size, and display both the vessel wall and lumen of intracranial artery simultaneously. Various intracranial vasculopathies (atherosclerotic or nonatherosclerotic) had differentiating features including pattern of wall thickening, enhancement, and vessel remodeling on VWI. This technique could be used for determining causes of stenosis, identification of stroke mechanism, risk-stratifying patients, and directing therapeutic management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addition, a new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VWI could be established for predicting the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Conclusion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HRMR VWI for discrimination of different intracranial vasculopathies and directing therapeutic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Blood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vessel wall imaging
原文传递
头颈动脉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隐匿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帅 王小宜 +3 位作者 胡平 欧洁琳 韩再德 廖伟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36-1940,共5页
目的研究头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对隐匿性卒中病因精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过临床评估及血管腔评估不能确定病因或不能确定治疗方案,而行HR-VWI的卒中患者共21例进行分析,观察HR-VWI对血管壁病变的诊断能... 目的研究头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对隐匿性卒中病因精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过临床评估及血管腔评估不能确定病因或不能确定治疗方案,而行HR-VWI的卒中患者共21例进行分析,观察HR-VWI对血管壁病变的诊断能力。结果HR-VWI发现颈动脉蹼2例,在行HR-VWI之前怀疑心源性卒中的头颈动脉夹层4例,成人型烟雾病(MMD)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烟雾综合征(AS-MMS)4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7例(其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3例,巨细胞动脉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桥本脑病1例),均行HR-VWI后明确病因并确定治疗方案。其中,对比MMD,AS-MMS在HR-VWI中出现偏心性斑块更多、强化更明显,狭窄处外壁面积更大[(0.0925±0.0220)cm2 vs(0.0461±0.0291)cm2],重构指数更高(0.51±0.10 vs 0.36±0.15)。结论HR-VWI在隐匿性卒中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鉴别价值,能表现各类血管壁病变的典型特征,可在血管标准评估及高级评估之后尽早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 血管壁成像 缺血性卒中 病因诊断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元博 刘鹏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13-616,F0003,共5页
颅内动脉夹层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但在青年人颅内血管疾病中占比较大。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是直接针对于血管壁的成像方法,以其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重复性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着重介绍了颅内动脉夹层在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夹层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但在青年人颅内血管疾病中占比较大。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是直接针对于血管壁的成像方法,以其高空间分辨率、高信噪比、重复性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着重介绍了颅内动脉夹层在高分辨率MR管壁成像中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和对于内膜瓣、双腔征、管径改变及壁间血肿等特征的独特优势,弥补了传统管腔成像在夹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不足,为颅内血管夹层疾病的确诊和干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颅内动脉夹层 管壁成像 综述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柏夏薇 吴昆华(审校) 孟迪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5-559,共5页
颅内动脉夹层(IAD)是引起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可以直接显示血管壁特征,进而及时准确诊断IAD。就双腔征、内膜瓣及壁内血肿等IAD影像征象予以分析,并就HRMR-VWI用于IAD... 颅内动脉夹层(IAD)是引起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可以直接显示血管壁特征,进而及时准确诊断IAD。就双腔征、内膜瓣及壁内血肿等IAD影像征象予以分析,并就HRMR-VWI用于IAD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随访中的独特优势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夹层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珠 韩翔 董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6期506-511,共6页
颅内动脉夹层即颅内血管壁内血肿,是导致中青年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因血管管径细小,走行迂曲,颅内动脉夹层诊断较困难。磁共振管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放射性检查手段,可直接观察到动脉夹层所致的特征性壁内血肿信号,因而... 颅内动脉夹层即颅内血管壁内血肿,是导致中青年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因血管管径细小,走行迂曲,颅内动脉夹层诊断较困难。磁共振管壁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无放射性检查手段,可直接观察到动脉夹层所致的特征性壁内血肿信号,因而对颅内动脉夹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磁共振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夹层 高分辨率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探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胡航佳 邓巧 +8 位作者 唐露 彭鹏飞 岳汛 蒲倩 明悦 杨慧义 吴波 姜帅 孙家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在豆纹动脉区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豆纹动脉区域的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并在卒中后7 d内行颅内HR-VWI检查,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 目的探讨颅内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在豆纹动脉区域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豆纹动脉区域的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并在卒中后7 d内行颅内HR-VWI检查,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灶大小、豆纹动脉形态学参数和载体动脉斑块特征,探讨与预后不良相关的影像学指标。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57例(45.24%),预后良好组患者69例(54.76%)。预后不良的患者豆纹动脉平均长度更短[21.32(18.99~24.55)mm vs 27.20(22.05~29.29)mm;P<0.001],豆纹动脉分支数更少[7(5~9)vs 9(7~11);P<0.001],近端斑块越多(68.4%vs 40.6%,P=0.002)。结论HR-VWI技术可以早期识别单发皮质下梗死预后不良的患者,为临床提前干预提供重要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斑块 豆纹动脉 单发皮质下梗死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对缺血性卒中病因的精准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文君 刘翠翠 刘俊艳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HR-MRI管壁成像对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精准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发病2周内入院且住院期间完善了责任血管或责任血管载体动脉HR-MRI扫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CISS分型标准,于HR... 目的探讨HR-MRI管壁成像对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精准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发病2周内入院且住院期间完善了责任血管或责任血管载体动脉HR-MRI扫描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CISS分型标准,于HR-MRI扫描前后对入组患者分别进行病因分型,以探讨HR-MRI对于缺血性卒中病因精准化诊断的价值。结果共入组139例患者。HR-MRI扫描前的CISS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89例,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ng artery disease,PAD)45例,其他病因(other etiology,OE)3例,病因不确定(undetermined etiology,UE)2例。经HR-MRI扫描后CISS分型为:LAA型108例,PAD型27例,OE型4例。PAD型18例及OE型1例经HR-MRI扫描证实为LAA型,UE型2例经HR-MRI扫描明确病因为OE型,共修正21例(15.11%)患者的病因诊断。结论HR-MRI可显示正性重构、微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颅内动脉管壁特征,可协助明确卒中病因,实现临床医师对卒中患者的精准化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病因诊断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管壁成像
下载PDF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杨金波 张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6-1093,共8页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是一种新的脑血管病诊断技术。与以往只能观察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A和DSA等)相比,该技术可以在血管狭窄发生前早期发现血管壁存在的结构改变,并对斑块的生物学形态(如斑块的大小/厚度、斑块内出血、脂质核坏死或破裂纤维帽等)进行清晰的观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诊断率。本文通过介绍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脑小血管病、颅颈动脉夹层以及其他特殊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阐述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对缺血性卒中防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缺血性卒中 病因
下载PDF
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形态及斑块特征间的关系:基于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9
作者 陈文静 沈龙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4-1060,共7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 目的通过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研究椎动脉优势(VAD)与非VAD患者基底动脉的形态、斑块分布及强化方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3月蚌埠医科大学第附属二医院行磁共振HR-MRI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底动脉形态、斑块特征。采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正位视图,将患者分为VAD组(n=77)和非VAD组(n=23);测量椎动脉直径及基底动脉的直径、长度、弯曲方向和弯曲程度等参数。利用HR-VWI图像分析斑块的分布及强化程度,计算狭窄程度、重构指数及斑块负荷。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基底动脉多向右侧弯曲。VAD组基底动脉的弯曲程度1级和3级占比较大,而非VAD组则主要集中在0级。VAD组斑块横向分布多位于腹侧壁(P=0.010),纵向分布多为远端斑块(P=0.047)。VAD组中斑块2级强化的比例显著高于非VAD组(P<0.05)。结论HR-VWI作为一项无创性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几何状态、血管壁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特征和血管的重构状况、狭窄率等;椎动脉优势显著影响基底动脉的弯曲方向、弯曲程度及斑块的分布和强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优势 基底动脉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斑块
下载PDF
MRI斑块诊断软件定性评估颈动脉斑块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梦娇 高阳 +2 位作者 吴琼 郝祥程 王红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3-1498,共6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比较人工方法与磁共振斑块诊断(MPV)软件对颈动脉斑块成分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患者行磁共振HR-VWI检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人工定性及软件半自动定性评估,... 目的:基于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比较人工方法与磁共振斑块诊断(MPV)软件对颈动脉斑块成分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患者行磁共振HR-VWI检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人工定性及软件半自动定性评估,主要包括斑块内脂质核心、出血、破裂纤维帽和钙化等成分特征,以CEA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评估准确性。结果:人工方法评估斑块内脂质核心、出血、破裂纤维帽、大片状钙化和散在小钙化灶的敏感度分别为81.5%、76.2%、53.8%、45.0%和21.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66.7%、56.7%、50.0%和26.7%。MPV软件评估斑块内脂质核心、出血、破裂纤维帽、大片状钙化和散在小钙化灶的敏感度分别为92.6%、85.7%、0%、75.0%、73.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83.3%、0%、63.3%、60.0%。人工法与MPV软件对识别斑块内散在小钙化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P<0.05)。结论:利用MPV软件可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定性分析,省时、准确且高效,而人工评估对破裂纤维帽有独到的评估价值,两者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有很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易损斑块诊断软件 颈动脉斑块 成分
下载PDF
颅内易损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泽华 高阳 +3 位作者 吴琼 何金龙 罗彤 王丽雯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 使用Meta分析定性评估颅内易损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 HR-VWI... 目的 使用Meta分析定性评估颅内易损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vessel wall imaging, HR-VWI)评估颅内易损斑块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复发相关性的研究。两位独立的评价者提取了研究设计、HR-VWI技术和人群特征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和合并不同易损斑块特征的比值比(odds ratio, OR)或风险比(hazard ratio, HR),还进行了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 24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在19项回顾性研究中,斑块强化(OR:8.84,95%CI:6.21~12.59)、斑块内出血(OR:5.23,95%CI:3.60~7.59)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显著相关;在5项前瞻性研究中,斑块强化(HR:5.21,95%CI:2.92~9.31)、斑块内出血(HR:2.07,95%CI:1.41~3.02)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显著相关。结论 根据现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斑块强化和斑块内出血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未来需要对颅内斑块进行前瞻性、大样本量的HR-VWI研究,以改善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脑卒中 卒中复发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META分析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瘤稳定性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宇澄 鲍奕仿 李郁欣(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1-675,共5页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一旦破裂将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准确评估其稳定性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能直观显示动脉瘤壁厚度(AWT)和动脉瘤壁强化(AWE)特征,对UIA瘤壁特征进行量化评估,还可以分析瘤壁特征与组织病...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一旦破裂将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准确评估其稳定性成为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能直观显示动脉瘤壁厚度(AWT)和动脉瘤壁强化(AWE)特征,对UIA瘤壁特征进行量化评估,还可以分析瘤壁特征与组织病理学、血流动力学和破裂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在评估UIA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介绍HR-VWI技术原理,并就其在UIA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HR-MR VW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管壁重构中评估作用及对脑梗死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瑶 康志雷 +3 位作者 耿姿慧 王心颖 管铁岗 刘兵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80-1086,1092,共8页
目的探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 VW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artery lengthening and dilation,VBD)管壁重构中评估作用及对脑梗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VB... 目的探讨MR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HR-MR VW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artery lengthening and dilation,VBD)管壁重构中评估作用及对脑梗死预测价值。方法选取VBD患者200例,均行HR-MR VWI检查。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2组管壁重构情况、管壁特点、斑块特点,Pearson分析管壁重构指数与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关系,分析VBD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HR-MR VWI各参数预测VBD发生脑梗死的价值。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管壁重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最窄层面血管面积、管壁面积高于未发生组,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高于未发生组,不稳定斑块多于未发生组(P<0.05);管壁重构指数与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呈正相关(P<0.05);正性重构、最窄层面血管面积和管壁面积、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不稳定斑块、斑块负荷均与VBD患者发生脑梗死独立相关(P<0.05);正性重构、最窄层面血管面积和管壁面积、最窄层面管腔狭窄率、不稳定斑块、斑块负荷联合预测脑梗死的AUC大于单一预测的AUC。结论HR-MR VWI检查对于VBD管壁重构、管壁特点及斑块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各指标联合检测可用于临床对并发脑梗死的预测中,为临床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管壁重构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对颈动脉体瘤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欣栋 鲍海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0,94,共6页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 CBT)的危险因素,探讨颈动脉体瘤与同侧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以及讨论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ascular wall imaging, HR-VWI)对CBT及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优势。材料与方法 ...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 CBT)的危险因素,探讨颈动脉体瘤与同侧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以及讨论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vascular wall imaging, HR-VWI)对CBT及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优势。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HR-VWI检查并且常年居住在青海地区的患者194例。将患者分为CBT组及无CB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BT的危险因素。若CBT同侧合并颈动脉斑块,则确定斑块的性质及数目,分析CBT与同侧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 性别(OR=20.082,95%CI:6.661~60.997,P<0.001)、年龄(OR=0.958,95%CI:0.926~0.991,P=0.014)、居住地海拔高度(OR=1.001,95%CI:1.000~1.002,P=0.018)、血红蛋白(OR=1.022,95%CI:1.003~1.043,P=0.026)、平均血红蛋白浓度(OR=0.936,95%CI:0.895~0.979,P=0.004)为CBT的危险因素;CBT会使同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增高(χ^(2)=7.260,P<0.05);斑块发生率与CBT分型无关(χ^(2)=1.117,P>0.05);斑块性质与CBT分型无关(χ2=1.138,P>0.05)。结论 CBT会使同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增高;HR-VWI能够对CBT及颈动脉斑块进行精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斑块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白质疏松及颅内责任斑块与深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然 卜玮艺 +3 位作者 包翠萍 杨筠 李一鸣 刘筠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究脑白质疏松及颅内责任血管斑块与深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行常规颅脑MRI、MR血管成像(MRA)及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的病人44例,包括男35例,女9例,平均年龄(64.16±9... 目的探究脑白质疏松及颅内责任血管斑块与深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行常规颅脑MRI、MR血管成像(MRA)及高分辨血管壁成像(HR-VWI)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的病人44例,包括男35例,女9例,平均年龄(64.16±9.87)岁。根据梗死灶径线大小将病人分为非腔隙性梗死组(NLI组,16例)和腔隙性梗死组(LI组,28例)。在HR-VWI影像的垂直于血管长轴的层面上进行斑块测量和计算,包括斑块处及邻近正常参照血管的血管外壁面积(OWA)、管腔面积(LA)、斑块处管壁面积(WA)、血管狭窄率、斑块重构率(RR)、管壁面积指数以及斑块负荷。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NLI组和LI组间的临床资料、脑白质疏松程度及是否具有颅内责任血管斑块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一步比较2组间颅内责任血管斑块特点的差异。结果NLI组中的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病人的比例[62.50%(10/16例)]高于LI组[28.57%(8/28例)],P<0.05;有责任斑块的病人比例[68.75%(11/16例)]高于LI组[32.14%(9/28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和具有责任斑块的病人发生非腔隙性梗死的风险更高,优势比(OR)值分别为5.747(95%CI:1.275~25.900)及6.300(95%CI:1.392~28.514),AUC分别为0.670(95%CI:0.499~0.840)和0.683(95%CI:0.516~0.850)。2组间斑块测量参数比较,NLI组LA小于LI组,而WA、血管狭窄率、管壁面积指数、正性重构例数及斑块负荷均大于LI组(均P<0.05)。结论深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严重程度与病人脑白质疏松程度及是否具有责任斑块相关;伴有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或具有责任血管斑块时,穿支动脉供血区出现的梗死灶都相对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 高分辨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白质疏松 斑块
下载PDF
^(18)F-NaF摄取阳性与颈动脉斑块纤维帽破裂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昭言 欧阳雪晖 +1 位作者 高飞 程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究斑块的^(18)F-NaF摄取与斑块的纤维帽破裂(FCR)间的相关性,以及^(18)F-NaF摄取阳性与FCR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1年内收治的确诊颈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的患者共31例,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HRVWI)并用MR-... 目的探究斑块的^(18)F-NaF摄取与斑块的纤维帽破裂(FCR)间的相关性,以及^(18)F-NaF摄取阳性与FCR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在1年内收治的确诊颈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的患者共31例,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HRVWI)并用MR-VPD软件对斑块FCR情况进行分析,并于检查后1周内行^(18)F-NaF PET/CT检查。根据^(18)F-NaF在颈动脉的摄取程度,将患者分为^(18)F-NaF摄取阳性组和^(18)F-NaF摄取阴性组,分析组间斑块FCR的差异。结果31例患者中,双侧颈动脉分叉处均有斑块的患者为23例,其余8例为单侧颈动脉斑块,共收集54枚斑块。在54条动脉粥样硬化的颈动脉中,^(18)F-NaF显影阳性的颈动脉为33条,^(18)F-NaF显影阴性的颈动脉为21条,颈动脉显像阳性率为61.11%,阴性率为38.89%。^(18)F-NaF阳性组存在FCR的斑块数量占比为58%,^(18)F-NaF阴性组存在斑块FCR占比为19%,两组间斑块FCR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F-NaF摄取阳性的斑块FCR的占比较^(18)F-NaF摄取阴性的斑块更多(t=2.034,P=0.045)。结论^(18)F-NaF摄取阳性的斑块较^(18)F-NaF摄取阴性的斑块FCR几率更大,^(18)F-NaF摄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斑块FCR情况,进而评估斑块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18)F-NaF PET/CT HR-VWI 纤维帽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影像特征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柴圣婷 夏爽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8,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炎是一组主要累及CNS的炎性血管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及MR血管成像(MRA)能够清楚显示管腔的形态变化,但对于管壁的显示存在缺陷。近年来,一些新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管壁信息并判断疾病的... 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炎是一组主要累及CNS的炎性血管病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及MR血管成像(MRA)能够清楚显示管腔的形态变化,但对于管壁的显示存在缺陷。近年来,一些新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管壁信息并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其中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HR-VWI)能够直接显示病变的管壁特征,在血管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回顾CNS血管炎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并对各种影像技术在CNS血管炎的成像特征及应用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分类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MOYAMOYA病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力血管壁成像 治疗监测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特点及价值
18
作者 曲其志 张敏 赵艳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4期559-564,共6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5(53.27±6.22)岁。根据患...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5(53.27±6.22)岁。根据患者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且经HR-VWI检查后再次行CISS分型,对比HR-VWI检查前后CISS分型,分析血管壁成像特点,并根据患者斑块与缺血区责任动脉的关系分为责任斑块组(20例)与非责任斑块组(16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分析两组的HR-VWI特征。结果初步CISS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0例(33.33%),心源性卒中型(CS)6例(10.00%),穿支动脉病变型(PAD)17例(28.33%),其他病因型(OE)1例(1.67%),病因不确定型(UE)16例(26.67%)。60例患者HR-VWI检查后60.00%(36/60)分型一致,40.00%(24/60)分型不一致。HR-VWI检查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所占的比例升高了35.00%,穿支动脉病变型所占的比例下降23.33%,不明原因型所占的比例降低了13.33%,HR-VWI检查前后CISS分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3,P<0.05)。60例患者经HR-VWI检查颅内血管,30.00%(18例,25支)患者颅内血管壁未见明显异常,10.00%(6例,11支)患者发现管壁增厚,60.00%(36例,96支)患者颅内血管上发现粥样硬化斑块存在。责任斑块组管腔狭窄≥50%、斑块位置位于大脑中动脉、斑块明显强化者比例为40.00%(8/20)、55.00%(11/20)、50.00%(10/20),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6.25%(1/16)、25.00%(4/16)、6.25%(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8.730、8.048,均P<0.05);责任斑块组管壁面积为(14.33±2.87)mm^(2),高于非责任斑块组的(11.76±1.14)mm^(2);管腔面积为(2.96±0.40)mm^(2),低于非责任斑块组的(5.44±1.29)mm^(2);狭窄率为(70.44±3.96)%,高于非责任斑块组的(39.1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8、8.14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桥脑梗死高分辨率磁共振基底动脉管壁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诺 朱宣 +4 位作者 张萍 陈蕾 张敏敏 邓本强 吴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类型桥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长海医院收治的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行3. 0T HR-MRI基底动脉管壁成像检查患者,桥脑梗死分为桥脑旁中央梗死(PPI)和深部小梗死(SDPI...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类型桥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长海医院收治的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行3. 0T HR-MRI基底动脉管壁成像检查患者,桥脑梗死分为桥脑旁中央梗死(PPI)和深部小梗死(SDPI)。所有患者均行3D-TOF MRA和HR-MRI管壁T_1WI、T_2WI和T_1WI增强序列扫描,对比研究PPI和SDPI患者基底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及斑块特征。结果 55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PPI组37例,SDPI组18例。3D TOF MRA显示PPI组和SDPI组基底动脉狭窄50%以上分别为21例(58. 8%)和7例(38. 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 214)。PPI组16例基底动脉狭窄小于50%,其中14例(87. 5%) HR-MRI检测出基底动脉斑块形成,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AD),明显高于SDPI组(27. 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BAD斑块强化分别占PPI组和SDPI组中35. 1%和5. 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8)。结论 HR-MRI基底动脉管壁成像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PPI和SDPI的常见原因,BAD不稳定斑块常见于PPI,而SDPI中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脑梗死 高分辨动脉管壁成像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 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脑灌注分析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闫天志 张超 +3 位作者 刘清祥 黄琦 黄显军 周运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0,共5页
目的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及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成像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 目的通过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及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成像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斑块特征及血流灌注进行分析,探寻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相关的高危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发病时间小于4周的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HRMR-VWI及CTP影像资料。根据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和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A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分析两组斑块特征、灌注参数及侧支评分的差异,构建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显著变量及其联合模型对ACI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4例患者。TIA组共25例,女10例,年龄(55.12±11.20)岁。ACI组共39例,女11例,年龄(57.90±9.62)岁。两组间性别(P=0.327)、年龄(P=0.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IA组相比,ACI组的斑块长度更长[6.10(3.20,12.3)mm vs.4.10(2.15,5.55)mm,P=0.006]、负荷更大[86.83%(80.26%,100.00%)vs.78.46%(72.70%,87.66%),P=0.007]、狭窄程度[86.76%(76.19%,100.00%)vs.75.72%(60.94%,85.84%),P=0.008]、强化程度(P<0.001)及强化指数[(1.19±0.55)vs.(0.58±0.46),P<0.001]均更高,同时其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rMTT)[(1.19±0.22)vs.(1.05±0.17),P=0.007]、相对流出时间(relative time to drain,rTTD)[(1.52±0.47)vs.(1.19±0.30),P=0.003]、相对剩余函数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the center of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rTmax)[(2.26±1.33)vs.(1.55±0.67),P=0.007]均更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长度(OR=1.17,95%CI:1.001~1.362,P=0.049)、强化程度(OR=5.18,95%CI:1.848~14.522,P=0.002)及rTmax(OR=2.32,95%CI:1.019~5.298,P=0.045)为ACI的独立预测因子。斑块长度、强化程度及rTmax三者联合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CT灌注成像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