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天山:晚古生代还是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被引量:232
1
作者 高俊 龙灵利 +3 位作者 钱青 黄德志 苏文 Reiner KLEMD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49-1061,共13页
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之一,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传统上,它被视为华力西期褶皱带或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但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它可能为三叠纪碰... 伊犁-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之一,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传统上,它被视为华力西期褶皱带或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但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它可能为三叠纪碰撞造山带。本文在综述南天山造山带的蛇绿岩、高压变质岩、花岗岩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碰撞造山的时限。我国境内南天山西段碰撞造山可能开始于早石炭世(345Ma),结束于晚石炭世末(300Ma左右)。二叠纪时期,南天山至整个中亚地区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现有资料证实南天山为一晚古生代碰撞造山带,并非一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蛇绿岩 高压变质岩 花岗岩 碰撞造山
下载PDF
北祁连山古大洋俯冲带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被引量:26
2
作者 宋述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69-1778,共10页
北祁连山是中国研究古板块构造和俯冲带的经典地区,肖序常先生在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该俯冲带记录了490~440Ma的高压变质年龄,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大洋冷俯冲带之一。较系统地总结了北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近年来在高压变质岩... 北祁连山是中国研究古板块构造和俯冲带的经典地区,肖序常先生在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该俯冲带记录了490~440Ma的高压变质年龄,是目前世界上最老的大洋冷俯冲带之一。较系统地总结了北祁连造山带的研究历史、近年来在高压变质岩及相关岩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根据详细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本区大洋扩张、俯冲和大陆碰撞造山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新的透视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岩 大洋冷俯冲带 早古生代 北祁连山
下载PDF
赣东北高压变质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与变质过程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赣东北高压变质岩包括含硬玉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含硬玉霓辉石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角闪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蓝透闪石石英钠长石岩、镁钠闪石石英钠长石岩等岩石类型。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霓辉石、镁钠闪石、蓝透... 赣东北高压变质岩包括含硬玉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含硬玉霓辉石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角闪石英钠长石岩、含霓辉石钠长角闪片岩、蓝透闪石石英钠长石岩、镁钠闪石石英钠长石岩等岩石类型。主要组成矿物为硬玉、霓辉石、镁钠闪石、蓝透闪石、镁角闪石、阳起石、石英、钠长石、金红石和榍石。研究表明 ,高压变质峰期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退变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岩 岩石类型 矿物组成 变质过程 硬玉 霓辉石 镁钠闪石
下载PDF
南阿尔金尤努斯萨依地区高压变质岩特征及其变质作用
4
作者 刘永恒 冯欣 侯红星 《有色矿冶》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尤努斯萨依地区位于南阿尔金造山带地处秦-祁-昆造山带西段,通过在本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发现出露一套高压花岗质片麻岩。对该高压变质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变质期次和温压条件,认为该套变质岩显示... 尤努斯萨依地区位于南阿尔金造山带地处秦-祁-昆造山带西段,通过在本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发现出露一套高压花岗质片麻岩。对该高压变质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变质期次和温压条件,认为该套变质岩显示出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的特征,其原岩形成于800~900 Ma,并在经历了498 Ma的榴辉岩相变质之后,又在453 Ma及其后经历了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岩 变质作用 地质特征 南阿尔金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b Isotope of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and Foliated Granites from HP Unit of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被引量:3
5
作者 Zhang Li Zhang Hongfei Zhong Zengqiu Zhang Benren Wang Linsen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4期321-329,共9页
Whole-rock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high-pressure (HP) metamorphic rocks, consisting of two-mica albite gneisses and eclogites, and foliated granites from the HP metamorphic unit of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 Whole-rock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high-pressure (HP) metamorphic rocks, consisting of two-mica albite gneisses and eclogites, and foliated granites from the HP metamorphic unit of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are firstl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P metamorphic rock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is orogenic belt have similar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The two- mica albite gneisses have 206 Pb/ 204 Pb=17.657-18.168, 207 Pb/ 204 Pb=15.318-15.573, 208 Pb/ 204 Pb=38.315-38.990, and the eclogites have 206 Pb/ 204 Pb=17.599-18.310, 207 Pb/ 204 Pb=15.465- 15.615 , 208 Pb/ 204 Pb=37.968-39.143. The HP metamorphic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upper crustal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Although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HP metamorphic rocks partly overlaps that of the ultrahigh-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rocks, as a whole, the former is higher than the latter. The high radiogenic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for the HP metamorphic rocks confirms that the subducted Yangtze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has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increasing radiogenic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from lower crust to upper crust. The foliated granites, intruded in the HP metamorphic rocks post the HP/UHP metamorphism, have 206 Pb/ 204 Pb=17.128-17.434, 207 Pb/ 204 Pb=15.313-15.422 and 208 Pb/ 204 Pb=37.631-38.122, which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HP metamorphic rocks but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e foliated garnet-bearing granites in the UHP unit. This shows that the foliated granites from the HP and UHP units have common magma source. Combined with the foliated granites having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ype granit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agma for the foliated granites in the UHP and HP unit would be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retrometamorphosed UHP metamorphic rocks exhumed into middle to lower crust, and partial magmas were intruded in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foliated granites Pb isotop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桐柏-大别造山带高压变质单元岩石Pb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利 钟增球 +1 位作者 张宏飞 王林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37,共9页
铅同位素组成对于研究构造分区与演化、块体相互作用以及识别地壳中不同块体的上、下层次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桐柏-大别造山带高压变质单元岩石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在该造山带不同区段,高压变质岩系二云钠长片麻岩与榴辉岩具有... 铅同位素组成对于研究构造分区与演化、块体相互作用以及识别地壳中不同块体的上、下层次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桐柏-大别造山带高压变质单元岩石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在该造山带不同区段,高压变质岩系二云钠长片麻岩与榴辉岩具有相似的Pb同位素组成,表现为上部地壳高放射成因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其中Pb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7.599~18.310,207Pb/204Pb=15.318~15.615,208Pb/204Pb=37.968~39.143.大别和桐柏地区高压变质岩系Pb同位素组成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了大别地区与桐柏地区的高压变质岩系是可以相连的,它们应属于同一构造单元.高压变质岩系Pb同位素比值总体高于超高压变质岩系,验证了桐柏-大别造山带扬子俯冲陆壳从下部岩系到上部岩系Pb同位素比值呈规律增长这一Pb同位素化学特征.侵入于高压变质岩系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其Pb同位素组成与高压变质岩系相比相对较低,而与超高压变质岩系及其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相似,为:206Pb/204Pb=17.128~17.434,207Pb/204Pb=15.313~15.422,208Pb/204Pb=37.631~38.122.这表明高压变质岩系和超高压变质岩系中的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结合面理化(含榴)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它们的岩浆物质可能来自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至中下地壳的减压退变和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组成 面理化(含榴)花岗岩 高压变质岩系 桐柏-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巍然 游振东 +3 位作者 韩郁菁 张泽民 韦必则 刘嵘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53-64,共12页
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地中海全球近纬向活动带的组成部分。地中海活动带具有长期活动历史,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发育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中。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以丹凤—商南—信阳—桐城对接带为界分为秦岭和鄂北—桐柏—... 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地中海全球近纬向活动带的组成部分。地中海活动带具有长期活动历史,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发育在不同时代的褶皱带中。秦岭—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以丹凤—商南—信阳—桐城对接带为界分为秦岭和鄂北—桐柏—大别两个高压超高压块体,前者分为南北两个高压变质带,后者进一步划分为蓝片岩带、高压低温榴辉岩带、超高压榴辉岩带、高压中温榴辉岩带和贫榴辉岩带。它们均具有准对称展布特征。不同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差别颇大,甚至是不同时期的产物,但概括起来它们共同经历了五个变形阶段:前高压超高压阶段(D_1)、高压超高压变质形成阶段(D_2)、区域性面理形成阶段(D_3)、韧性剪切带形成阶段(D_4)、隆升剥露阶段(D_5)。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变形序列。通过构造年代学研究得出五组年龄值,分别代表不同地质意义,第一组2000Ma左右,可能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原岩年龄,第二组晋宁期(700~1000Ma),为高压变质岩形成时期,第三组加里东期(400~540Ma),是秦岭一大别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主要形成时期和变质峰期,第四组海西期(21~326Ma),代表榴辉岩退变质年龄,第五组印支期(205~243Ma),是另一次高压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大别山 蓝片岩 榴辉岩 变质带 构造特征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地下岩心样品中的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远亮 夏颖 +4 位作者 董海良 东秀珠 杨克迁 黄力 董志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3-539,共7页
通过建立高效率的微生物未培养DNA提取技术和16SrDNA分析技术,在中国大陆钻探深层岩芯中发现微生物存在的证据。从地下430.00米(S1)与1033.77米(S13)深度岩芯中分别提取到微生物DNA,进行16SrDNAPCR扩增,通过对S13样品DNA中克隆得到的54... 通过建立高效率的微生物未培养DNA提取技术和16SrDNA分析技术,在中国大陆钻探深层岩芯中发现微生物存在的证据。从地下430.00米(S1)与1033.77米(S13)深度岩芯中分别提取到微生物DNA,进行16SrDNAPCR扩增,通过对S13样品DNA中克隆得到的54个16SrDNA的序列测定,初步构建了该深度地下微生物群落的系统进化树,发现了23种不同的微生物序列存在。通过DAPI染色证明在地下1033.77米的微生物数量约为1×104个/克岩石,采用实时定量PCR分析分析,发现了其中两种微生物(CCSD1305与CCSD1307)的数量为6.6×104+/g岩石与2.18×106个/g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微生物 16SrDNA
下载PDF
豫南熊店高压变质岩的pttD轨迹
9
作者 张泽明 韦必则 +1 位作者 韩郁菁 游振东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3-237,共5页
豫南熊店高压变质岩块体经历了6期变形和变质作用,即从深地壳层次挤压缩短体制下的不均匀韧性剪切、榴辉岩进变质作用,到中地壳层次挤压体制下的逆冲推覆、钠长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到地壳浅层伸展体制下的脆性—韧性滑脱、绿片... 豫南熊店高压变质岩块体经历了6期变形和变质作用,即从深地壳层次挤压缩短体制下的不均匀韧性剪切、榴辉岩进变质作用,到中地壳层次挤压体制下的逆冲推覆、钠长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到地壳浅层伸展体制下的脆性—韧性滑脱、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以及更浅层次的脆性变形,动力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与向地壳中、浅层次的大幅度抬升均是在挤压机制下韧性变形作用的结果,而高压变质岩暴露到地表是伸展滑脱、断块升降和差异抬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岩 pttD轨迹 大别山 变质岩
下载PDF
东特提斯地质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立全 王保弟 +2 位作者 李光明 王冬兵 彭智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296,共14页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中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特提斯构造域时空演变和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年来1...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中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特提斯构造域时空演变和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昌宁-澜沧构造带原-古特提斯连续演化、南冈底斯构造带古-新特提斯连续演化新认识,构建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时空格局和原、古、新三阶段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增生杂岩 高压变质岩 多岛弧盆系构造 特提斯构造演化
下载PDF
折多山花岗岩时代、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5
11
作者 刘树文 王宗起 +3 位作者 闫全人 李秋根 张德惠 王建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352,共10页
沿鲜水河断裂分布的折多山花岗岩由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略晚的主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构成。早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其侵位结晶于18±0.3Ma,使折多山花岗岩岩... 沿鲜水河断裂分布的折多山花岗岩由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略晚的主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构成。早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其侵位结晶于18±0.3Ma,使折多山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和鲜水河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提前近6Ma。岩石中保存有818±47Ma和156±8Ma的继承锆石.表明存在扬子西缘元古宙和中生代陆壳物质的再循环。在K_2O对SiO_2分类图上,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落在钙碱性系列区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落在橄榄玄粗岩系列区域,两个系列岩石总体上为铝饱和到过饱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具有中等的稀土总量(162×10^(-6)~224×10^(-6))、高的(La/Yb)_N(74~118)和明显的正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和Ti亏损,形成于岛弧钙碱性火山岩低度部分熔融。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只是稀土总量和(La/Yb)n较低,形成于杂砂岩部分熔融。主体岩性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很宽的稀土总量(最高达533×10^(-6)),(La/Yb)_N随着稀土总量增加而增加(最高达523),明显负Eu异常,大粒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Nb、Ta、Sr、P和Ti亏损,(^(87)Sr/^(86)Sr)_0=0.7084~0.7133,ε_(Nd)(t)=-5.67~-8.69,形成于元古代上部陆壳物质—砂页岩的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各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部分熔融源区的物质组成继承了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某些地球化学特性,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部分熔融残留相主要为石榴石等。部分熔融过程发生于鲜水河断裂早期活动的剪切熔融过程,岩浆作用之前可能发生过强烈挤压而产生了高压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多山花岗岩 SHRIMP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 部分熔融 高压变质源岩 鲜水河断裂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自然放射性测井及其解释 被引量:17
12
作者 骆淼 潘和平 +2 位作者 赵永刚 张红杰 周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1-671,共11页
为了认识江苏东海超高压变质带上地壳岩石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榴辉岩退变质程度对放射性元素浓度的影响,以及放射性产热率对地温梯度的影响,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5000m自然放射性测井(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 为了认识江苏东海超高压变质带上地壳岩石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榴辉岩退变质程度对放射性元素浓度的影响,以及放射性产热率对地温梯度的影响,利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100-5000m自然放射性测井(自然伽马和自然伽马能谱)资料统计了CCSD主孔各类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和铀、钍、钾元素的浓度,计算出产热率曲线.自然伽马,铀、钍、钾浓度和产热率从蛇纹岩到榴辉岩、角闪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依次增大.随着榴辉岩退变质程度的增强,其铀、钍、钾元素的浓度值逐渐增大.CCSD主孔自然放射性的垂向分布特征主要受岩性控制,自然放射性随深度增加有增强趋势.产热率与自然伽马测井值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高放射性岩层的上部,地温梯度会出现较强扰动和低值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 超高压变质岩 自然放射性测井 产热率
下载PDF
差应力在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来自石英-柯石英转化的高温高压实验证据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永胜 何昌荣 +1 位作者 马胜利 马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6-573,共8页
文中概述了超高压变质岩在静水压条件下的形成温压范围和存在的问题 ,并重新整理和分析了Hirth等 (1994 )在差应力条件下石英向柯石英转化的高温高压实验数据。结果表明 ,存在较大差应力的条件下柯石英出现需要的围压 (1 2 0~ 1 2 5GPa... 文中概述了超高压变质岩在静水压条件下的形成温压范围和存在的问题 ,并重新整理和分析了Hirth等 (1994 )在差应力条件下石英向柯石英转化的高温高压实验数据。结果表明 ,存在较大差应力的条件下柯石英出现需要的围压 (1 2 0~ 1 2 5GPa) ,远小于静水压下的围压 (2 5~ 3GPa) ,显然差应力的影响是显著的。榴辉岩中部分石榴石存在塑性变形 ,这表明在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构造差应力是客观存在的 ,而构造差应力的上限受岩石强度制约。因此 ,差应力在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系统地进行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是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必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差应力 柯石英 转化 差应力
下载PDF
Extens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of Post High and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in Dabieshan,China 被引量:5
14
作者 Zhong Zengqiu Suo Shutian You Zhendong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7,共5页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of post high pressure (HP) and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sm in Dabiesha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 layered extension detachment zones ...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of post high pressure (HP) and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sm in Dabiesha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 layered extension detachment zones surrounding the core of the Luotian dome, and the separation of the UHP, HP and epidote blueschist units by the detachment zones, which form the vertically stacking sheet like slices of the HP and UHP metamorphic rocks. From the core outwards, exist the HP and UHP rock barren Dabie complex, UHP unit, HP unit and epidote blueschist unit. The extension tectonics of post HP and UHP metamorphic event constrain the distribution and present configuration of the HP and UHP metamorphic rocks, and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bears some similarities to the Cordillera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It is suggested that partial melting happened in the Dabie gneiss complex (DGC) and UHP unit contemporaneously with the extrusion of UHP metamorphic rocks into the lower-middle crust. The formation and emplacement of the migmatite and granites are the response to the change in thermal state, facilitating the transfer from the compressive regime to extensional regime in the crust. The large scale crustal extension and uplift and the accompanying anatexis in Dabieshan are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delamination and magmatic underplating in the mantle and the low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and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post collision extension tectonics Dabieshan.
下载PDF
再论陆内型造山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宗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3-364,共12页
目前流行的半真实、半虚假的新全球构造学说已经给中国大陆地质研究带来一定的困惑和困难。中国大陆各地质时代发生的造山作用皆属陆内型。用地体说、碰撞说、地缝合线说和安第斯造山模式论述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史是地质研究的几个误... 目前流行的半真实、半虚假的新全球构造学说已经给中国大陆地质研究带来一定的困惑和困难。中国大陆各地质时代发生的造山作用皆属陆内型。用地体说、碰撞说、地缝合线说和安第斯造山模式论述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史是地质研究的几个误区。秦岭-大别山属陆内型造山带,其形成与板块构造无关,采用壳-幔拆离构造的造山机制可解释超高压变质岩的生成。超高压变质岩是识别岩石圈收缩引起的一系列地质事件最有效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作用 陆内型造山 地缝合线 岩石圈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CCSD)超高压变质岩岩性的识别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军锋 金振奎 +2 位作者 朱留方 张永庶 范小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2-1256,共5页
通过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先导孔(CCSD—PH)测井资料的研究,并结合全井段的取芯资料,总结出了单一变质岩岩性在声、电、核三方面的测井响应,建立了岩性—测井响应数据库,并提取出了多种特征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的方法,结合不同... 通过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先导孔(CCSD—PH)测井资料的研究,并结合全井段的取芯资料,总结出了单一变质岩岩性在声、电、核三方面的测井响应,建立了岩性—测井响应数据库,并提取出了多种特征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的方法,结合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和多种特征参数,进行岩性的识别,以达到岩性剖面重组的目的.最后将岩性识别结果与取心资料进行对比,按厚度统计,达到了80%以上的符合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测井响应 取心资料 岩性识别
下载PDF
南黄海北部白垩纪沉积物下的变质岩体演化
17
作者 倪斌 杨风丽 +1 位作者 李筱 于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4-552,共9页
为了揭示南黄海北部白垩纪沉积物下的地震反射异常体的地质属性和形成过程,进行了地震反射和重、磁反演等研究,结合区域地表地质研究成果,推测该异常体可能为三叠纪下扬子地块深俯冲阶段经历高压变质作用后被拆离折返的岩体,并在南北两... 为了揭示南黄海北部白垩纪沉积物下的地震反射异常体的地质属性和形成过程,进行了地震反射和重、磁反演等研究,结合区域地表地质研究成果,推测该异常体可能为三叠纪下扬子地块深俯冲阶段经历高压变质作用后被拆离折返的岩体,并在南北两大地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中被推覆至南黄海北部的古生代地层之上.研究结果显示:异常体内部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杂乱和空白反射,局部存在发散结构;与上、下地层之间存在2~3个同相轴的较强—强反射;另外,该异常体也具有高层速度(6 000~6 500m/s)、高密度(〉2.7g/cm3)和中低磁化强度(-0.5A/m)等特征.通过海陆区域地质调查和类比,进一步揭示了该异常体和苏鲁三叠系高压变质地体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这一发现为认识印支期东亚大陆碰撞和地质演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苏鲁造山带 地震反射异常体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体
原文传递
差应力与石英组构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瑞 田海民 张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113,共5页
为了探讨柯石英的形成条件,利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地区太古代阜平群中的黑云母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变形实验。实验的温度为800℃,围压为0.2 GPa,应变量为10%,应变速率为10-5/s。实验结果表明,变形后样品中不同部位石英颗粒... 为了探讨柯石英的形成条件,利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地区太古代阜平群中的黑云母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岩石变形实验。实验的温度为800℃,围压为0.2 GPa,应变量为10%,应变速率为10-5/s。实验结果表明,变形后样品中不同部位石英颗粒的激光拉曼光谱与标准的石英光谱相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挤压带中,石英颗粒的光谱出现了9个峰,而标准石英光谱为6个峰;在剪切带中,石英颗粒的谱线只有一个清晰的峰,在拉伸带中,石英颗粒的谱线无论峰的数目还是出现的位置都与标准石英光谱有着显著的区别,说明导致岩石变形的差应力对石英晶格结构的改造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差应力 拉曼光谱 石英组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