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螺距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对胸部能谱成像影响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艾娜娜 宋振 +3 位作者 翟艳慧 杨晨晓 耿华 贾守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9-623,共5页
目的:通过胸部模型研究,探讨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下大螺距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后重建技术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对仿真胸部体模进行能谱扫描,开启GSI assit,试验组采用大螺距1.531,采... 目的:通过胸部模型研究,探讨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下大螺距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后重建技术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CT对仿真胸部体模进行能谱扫描,开启GSI assit,试验组采用大螺距1.531,采用ASIR-V后重建技术(0%~100%,间隔10%)重建5 mm层厚的70 keV能谱单能量图像,获得A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螺距0.992,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即0%ASIR-V)重建5 mm层厚的70 keV能谱单能量图像,得到B组图像。肺窗图像采用骨算法、纵隔窗图像采用标准算法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客观评价(肺窗肺组织、纵隔窗心脏噪声)及主观评分(5分制,1分最低、5分最高)。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A、B两组图像中肺窗肺组织噪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纵隔窗心脏噪声分别为(7.33±0.31)、(6.72±0.28)、(6.10±0.24)、(5.63±0.19)、(4.98±0.19)、(4.53±0.20)、(3.73±0.10)、(3.08±0.04)、(2.85±0.08)、(2.35±0.08)、(2.03±0.12)HU,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为(6.75±0.26)HU。A组纵隔窗心脏噪声随ASIR-V升高而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低于A组0%ASIR-V,高于A组20%~100%ASIR-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纵隔窗心脏噪声与A组10%ASIR-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60%ASIR-V和B组肺窗、纵隔窗图像的主观评分最高(5分),综合主客观评价,60%为大螺距能谱单能量成像的最佳ASIR-V权重。大螺距A组ED值为5.31 mSv,较常规螺距B组ED值(6.84 mSv)降低22.37%。结论: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下,大螺距能谱成像较常规螺距能谱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结合10%~60%ASIR-V后重建技术,可降低大螺距能谱单能量图像的噪声,提高综合成像质量,60%为最佳ASIR-V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大螺距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Flash CT扫描对OSAS患者的动态成像及辐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桂茹 杨进军 +3 位作者 刘艳 古丽巴哈 杨君 李江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Flash 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组:11例OSAS患者在睡眠前、后分别进行大螺距Flash CT扫描,然后进行气道三维重建,多层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进行观察,测量上气道的矢状径、冠状径及截面... 目的探讨Flash 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组:11例OSAS患者在睡眠前、后分别进行大螺距Flash CT扫描,然后进行气道三维重建,多层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进行观察,测量上气道的矢状径、冠状径及截面积;B组:常规MSCT扫描OSAS患者11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辐射剂量。结果 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时气道最狭窄处面积比清醒时明显变小,在悬雍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辐射剂量ED(0.43±0.019)msv,B组为(0.76±0.033)msv,A组比B组减少了43.43%的有效辐射剂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 flash扫描可动态观察气道,并对狭窄部位和范围进行定位,为选择治疗方案包括外科手术方式提供可靠依据,并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双源CT 大螺距 动态成像 低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贞旭 殷洁 +4 位作者 吕国义 李建灵 向旭 陈怡帆 司尚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180例行双源CT胸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用螺距行胸部平扫并记录CTDIvol、DLP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组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间差异。结果三组病例中,图像SD值无统计学差异(... 目的分析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辐射剂量。方法选择180例行双源CT胸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用螺距行胸部平扫并记录CTDIvol、DLP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组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间差异。结果三组病例中,图像S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病例的CTDIvol值、DL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辐射剂量分别是B、C组的64.2%、49.7%。结论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为胸部筛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大螺距 胸部筛查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前瞻心电门控大螺距低千伏扫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文珍 殷信道 +6 位作者 吴前芝 许权 徐辉 王同兴 张娅梅 谢光辉 张娣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2期12-15,23,共5页
目的:采用低千伏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 spiral)扫描冠状动脉CTA成像,原始数据采用迭代重建,评价该扫描模式获得具有诊断价值图像质量的冠状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50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kg/m^2,... 目的:采用低千伏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 spiral)扫描冠状动脉CTA成像,原始数据采用迭代重建,评价该扫描模式获得具有诊断价值图像质量的冠状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50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kg/m^2,心率≤60次/min。冠状动脉CTA成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Flash spiral模式采集。原始图像重建采用两种重建方式,分别为反投影滤过重建及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采用4分法。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85±0.37) mSv。迭代重建的图像噪声降低,与反投影滤过重建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数值分别为(26.4±5.2)和(20.6±4.1)HU。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1.9±1.1)降低,与反投影滤过重建(2.2±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28段冠状动脉段,反投影滤过重建有61段,迭代重建有38段被评为4分(P=0.07)。BMI指数为24-30 kg/m^2的患者,迭代重建的可评价图像噪声低,血管段SNR和CNR均比FBP重建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选择性人群,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低千伏扫描模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可以提供充足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大螺距采集 双源CT 迭代重建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静脉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赛哲 王蔚然 +3 位作者 庞明洋 时向民 单兆亮 林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12,19,共6页
目的比较在冠状静脉CT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上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行心脏CT检查患者74例,对入选病例随机采用flash spiral模... 目的比较在冠状静脉CT成像中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上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行心脏CT检查患者74例,对入选病例随机采用flash spiral模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进行螺旋CT冠状静脉血管成像,根据不同扫描模式,将入选患者分为FLASH组(flash spiral扫描模式,共39例)和RGH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共35例),比较两组冠状静脉图像质量、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辐射剂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心率亚组中(心率<65/min及心率≥65/min)冠状静脉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FLASH组与RGH组基线资料及扫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H组冠状静脉图像评分、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3±1.3、7.0±3.2;RGH组的冠状静脉图像评分、对比噪声比分别为3.2±1.2、7.5±3.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各心率段,两种扫描模式组冠状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噪声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H组有效辐射剂量较RGH组明显降低[(0.8±0.2)m Sv vs(7.2±2.7)m Sv,P<0.001]。结论双源CT flash spiral扫描模式在冠状静脉成像中不影响图像质量且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大螺距螺旋扫描模式 心电门控扫描模式 冠状静脉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主动脉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孟欣怡 王照谦 +3 位作者 杨志强 贾崇富 王浩 孙喜霞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4期41-44,48,共5页
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扫描主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及可行性。将6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100k V Flash扫描,B组采用80k V Flash扫描,分别进行FBP重建(A_1、B_1组)和迭代重建(... 探讨双源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在非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扫描主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及可行性。将6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100k V Flash扫描,B组采用80k V Flash扫描,分别进行FBP重建(A_1、B_1组)和迭代重建(A_2、B_2组);对4组主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分析A、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A_1、A_2组,B_1、B_2组及A_1、B_2组的图像质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A_1、A_2和B_1、B_2组不同测量层面的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噪声、SNR及CNR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_1、B_2组不同测量层面的CT值和噪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SNR和CN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_1、A_2组及A_1、B_2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557/P=0.643),B_1、B_2组图像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30)。双源CT Flash扫描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主动脉CTA成像,能在获得满足诊断要求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CTA 大螺距扫描 迭代重建
下载PDF
Double Flash扫描方式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中的应用
7
作者 张华巍 刘宏斌 +4 位作者 杨俊杰 林琨 朱航 周迎 杨晓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Flash模式)在冠状动脉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20例,其中采用Double Flash扫描方式组60例(A组),... 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Flash模式)在冠状动脉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20例,其中采用Double Flash扫描方式组60例(A组),常规螺旋扫描方式组60例(B组)。入选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心率均<70次/min,窦性心律且节律整齐,且体质量<100 kg。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为图像质量极好,2分为图像质量好,3分为图像质量一般,4分为图像质量差),并记录两组患者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及总剂量长度乘积。结果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8)mSv vs.(8.6±1.3)mSv,P<0.05];总剂量长度乘积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8±13.5)mGy·cm vs.(621.4±129.8)mGy·cm,P<0.05]。结论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应用于心率<70次/min的患者时与常规螺旋扫描模式比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 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