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与空气湿度交互对花期番茄植株水分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韦婷婷 杨再强 +5 位作者 王明田 赵和丽 张旭然 李佳帅 孙擎 王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7-326,共10页
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为32/22、35/25、38/28、41/31共4个温度处理水平,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50%±5%、70%±5%、90%±5%,处理天数为3、6、9... 以番茄品种"金冠5号"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为32/22、35/25、38/28、41/31共4个温度处理水平,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50%±5%、70%±5%、90%±5%,处理天数为3、6、9、12d,并以28/18、50%±5%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番茄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2~41℃高温处理下,叶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在日最高气温35℃时最高,分别为0.109μmol·m^(-2)·s^(-1)、0.21μmol·m^(-2)·s^(-1);叶水势ψ_w、根系活力Rv、根冠比R/S、净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日温41℃时较CK降低163.76%、66.63%、28.59%、73.90%和65.11%。高温条件下提高湿度至70%后,ψ_w、Gs、Pn、Tr和WUE分别较50%处理均有显著提高,且可以在28d内基本恢复至CK水平,在恢复期内根系恢复良好且保持较高WUE;但湿度提高至90%后,Gs和ψ_w有所上升,而Pn、Rv、R/S、WUE未能显著提高,且在恢复期内WUE较低。故在35℃及以上的高温环境中,提高空气湿度至70%可有效降低高温对番茄的危害,也有利于番茄灾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高温高湿 灾后恢复 气孔导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苗期高温高湿条件对黄瓜叶片光系统Ⅱ中心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岩宸 杨再强 +2 位作者 杨立 罗靖 张丰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12-922,共11页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Jinyou101)为试材,进行人工环境控制试验,设计三因素正交试验,高温设计4个水平,即32℃(日最高气温)/22℃(日最低气温)、35℃/25℃、38℃/28℃和41℃/31℃;空气相对湿度设计3个梯度水平,分别为50%±5个百分点... 以黄瓜品种‘津优101’(Jinyou101)为试材,进行人工环境控制试验,设计三因素正交试验,高温设计4个水平,即32℃(日最高气温)/22℃(日最低气温)、35℃/25℃、38℃/28℃和41℃/31℃;空气相对湿度设计3个梯度水平,分别为50%±5个百分点、70%±5个百分点和90%±5个百分点,处理持续时间为3d、6d、9d和12d,以28℃/18℃、50%±5个百分点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以了解高温高湿对黄瓜叶片光系统Ⅱ中心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最高温度32~4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苗期黄瓜叶片快速荧光动力学标准化曲线ΔV_(t)在J相和K相呈现明显凸起,41℃处理ΔV_(t)的曲线凸起最明显(ΔV_(J)=0.24848、ΔV_(K)=0.09116),且ΔK和ΔJ均>0,标准化曲线ΔW_(t)呈现明显的K峰,70%空气相对湿度处理的标准化曲线ΔV_(t)无明显凸起(ΔV_(J)=0.00421,ΔV_(K)=-0.0031)。随着温度的升高,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_(o)/RC)、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_(o))均有所升高,41℃处理下最高,较CK分别增加85.24%和18.96%;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_(o))、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_(o)/RC)有所降低,41℃处理下最低,较CK分别减少49.64%和38.05%。在高温胁迫下,空气相对湿度70%处理下ET_(o)/RC和φE_(o)均大于50%和90%处理,较50%处理分别增大28.69%和47.04%,较90%处理分别增大18.36%和12.02%。研究认为高温破坏了黄瓜叶片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光化学效率下降,70%空气相对湿度可以减轻高温对光系统Ⅱ供体侧和受体侧的损害,缓解高温对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 黄瓜 光系统Ⅱ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福建省设施番茄高温高湿灾害分布规律
3
作者 杨柳 张琪 +2 位作者 杨再强 陈家金 黄川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9-1155,共7页
基于福建省福清站2017—2019年气象站数据及设施大棚同期的小气候数据,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ELM)等方法构建设施小气候模拟模型,再用1990—2019年18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反演室内小气候数据,结合设施番茄高温高... 基于福建省福清站2017—2019年气象站数据及设施大棚同期的小气候数据,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ELM)等方法构建设施小气候模拟模型,再用1990—2019年18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反演室内小气候数据,结合设施番茄高温高湿等级指标,研究福建省设施番茄高温高湿时空规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室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效果最好,RMSE分别为2.19和1.20℃,R^(2)为0.87和0.96;BP神经网络方法模拟最高相对湿度效果最好,RMSE为3.77%,R^(2)为0.65。结合设施作物的灾害指标可知,福建省北部、中部地区二级高温高湿灾害发生频数逐年上升,且增幅显著,中部地区三级灾害发生频数逐年减少;各地出现二级灾害概率较大,北、中部出现一级灾害的概率较小,南部出现三级灾害的概率较小。设施番茄在5—7月遭遇的气象灾害等级较高,分布在西北部;8—10月灾害等级最低,全境大部分为二级,部分沿海地区仅出现一级灾害。本研究结果为设施番茄的气象布局及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栋温室 小气候 模拟模型 高温高湿 时空分布
原文传递
武警官兵高温高湿环境下执行抗洪救灾任务发病规律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红梅 苏彬 +7 位作者 武周炜 李国强 张永忠 向宇 石娜 樊毫军 韩慧娟 侯世科 《武警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目的分析高温高湿环境下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的发病规律,为今后在类似抢险任务时科学配置卫勤保障人员和医疗资源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参加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的就诊资料,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分析。... 目的分析高温高湿环境下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的发病规律,为今后在类似抢险任务时科学配置卫勤保障人员和医疗资源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参加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的就诊资料,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计1796人次就诊,1745例有效病历资料,1921例单病种;皮肤科(709例)、外科(616例)、内科(274例)就诊人次最多;皮肤科单病种中湿疹(142例)、皮炎(94例)、毛囊炎(80例)、足癣(79例)例数较多,外科单病种中关节损伤(238例)和肌肉软组织损伤(242例)最多,内科单病种中上呼吸道感染(117例)、肠(胃)炎(39例)、胃-食管炎(22例)例数相对较多;救灾初期皮肤病较多,5 d总例数占50%以上(57.53%),随着任务进展,皮肤病比例逐渐减少,外科训练伤就诊比例逐渐增多,在救灾末期达到最多(49.69%),内科疾病在整个任务期间比例大致持平(10%~18%)。结论分析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的疾病谱及发病规律,对今后在类似灾害卫勤保障时合理抽组人员及配置医疗资源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警官兵 高温高湿环境 抗洪救灾 发病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