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钢铁材料焊接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彭云 宋亮 +3 位作者 赵琳 马成勇 赵海燕 田志凌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1-618,共18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工程领域对高性能钢铁材料需求的多样性和要求的提高,新一代先进钢铁材料研发随之展开。其相应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成为材料应用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了超细晶粒钢、低碳贝氏体钢、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高强汽车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工程领域对高性能钢铁材料需求的多样性和要求的提高,新一代先进钢铁材料研发随之展开。其相应的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成为材料应用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了超细晶粒钢、低碳贝氏体钢、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高强汽车钢等先进钢铁材料的焊接工艺与接头组织性能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就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演化、焊接接头性能、夹杂物和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的形成与影响、合金元素和热输入对焊缝组织性能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评述。研究表明,焊接热影响区是影响焊接接头性能的主要区域,同时要采用适当的焊材及工艺才能获得性能匹配的焊缝。并对焊接接头的强韧化机理、疲劳裂纹扩展机理、焊接热过程对钢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最后,对焊接材料和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 超细晶钢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高强汽车钢 焊接性
原文传递
Ti微合金化700MPa级汽车大梁钢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蔡宁 鞠新华 +3 位作者 邢阳 贾惠萍 郝京丽 史学星 《轧钢》 2013年第5期5-9,共5页
通过实验,采用低成本Ti微合金元素进行强化,获得了抗拉强度745~760MPa,下屈服强度640~655MPa,伸长率为23.0%~23.5%的热轧钢板。同时,通过调整热轧工艺,获得了终冷温度与热轧板强度的关系。此外,研究了轧制过程不同阶段析... 通过实验,采用低成本Ti微合金元素进行强化,获得了抗拉强度745~760MPa,下屈服强度640~655MPa,伸长率为23.0%~23.5%的热轧钢板。同时,通过调整热轧工艺,获得了终冷温度与热轧板强度的关系。此外,研究了轧制过程不同阶段析出相的种类、分布以及析出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钢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其终冷温度基本呈线性关系,随终冷温度的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明显提高。析出相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粗轧结束时,Ti的析出率接近50%,在精轧结束时,Ti的析出率接近60%。在700℃等温卷取后,Ti的析出率超过95%。降低卷取温度到650、600℃时,Ti的析出率分别降低到87.5%、75.2%。如果700℃终冷后采用空冷方式冷却,Ti的析出率最低,降低到只有63.3%,与精轧结束时析出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微合金化 高强钢 汽车大梁钢 热轧工艺 析出相
下载PDF
高强汽车钢温冲压成形工艺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文礼 李海军 +2 位作者 李睿昊 王斌 王国栋 《轧钢》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热冲压成形汽车零部件的室温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虽然强度高,但延展性差。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热轧后直接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随后在冲压工序进行回火以提高冲压件延展性的温冲压成形工艺。采用热轧实验机和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模拟... 热冲压成形汽车零部件的室温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虽然强度高,但延展性差。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热轧后直接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随后在冲压工序进行回火以提高冲压件延展性的温冲压成形工艺。采用热轧实验机和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模拟温冲压成形过程,并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冲压成形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实验钢成形后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值不断下降,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随成形温度的增加,实验钢组织由马氏体不断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在350℃保温120~180 s,实验钢成形后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超过1500 MPa,伸长率大于8%,硬度值在425HV~440HV之间。冲压成形温度越高,对冲压设备所需求的力能参数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汽车钢 直接淬火 回火 温冲压成形 延展性
原文传递
变形和冷却工艺对含Ti-Nb高强汽车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怡私 梁亮 +3 位作者 宫成 姜珊 曹光明 周晓光 《轧钢》 2023年第2期39-45,共7页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变形温度、冷却速率和卷取温度对抗拉强度650 MPa级Ti-Nb微合金化汽车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随着板坯加热温度的升高,实验钢中的析...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变形温度、冷却速率和卷取温度对抗拉强度650 MPa级Ti-Nb微合金化汽车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随着板坯加热温度的升高,实验钢中的析出物回溶于奥氏体中,使得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综合考虑奥氏体晶粒尺寸大小和均匀程度,实验钢的最优奥氏体化温度为1220℃;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实验钢中的铁素体体积分数逐渐减少,晶粒逐渐粗化,实验钢的硬度变化是细晶强化和相变强化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实验钢中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且晶粒逐渐细化,实验钢硬度增加;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实验钢的硬度逐渐降低,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优的卷取温度为650℃。基于热模拟研究结果,在工业现场成功制备出抗拉强度650 MPa级高强汽车用钢,其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的贝氏体;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为593 MPa,676 MPa和24.2%,满足EN 10149.2—1996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汽车用钢 Ti-Nb微合金化 奥氏体化 工艺参数 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高强汽车用QStE420TM酸洗钢板试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卢鹏程 胡洪林 马孝娟 《新疆钢铁》 2013年第4期4-7,共4页
介绍了高强汽车用QStE420TM酸洗商品卷试制过程。利用微合金化及控轧控冷工艺生产,使产品性能达到了汽车高强用钢的要求。
关键词 高强汽车用钢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Nb-Ti微合金化高强度汽车用钢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兴壮 袁勤攀 +2 位作者 杨跃标 朱鹏宇 苏家南 《宽厚板》 2018年第6期14-17,共4页
柳钢在2 800 mm中厚板生产线试制汽车车厢用钢过程中,采用Nb-Ti复合强化成分设计,通过制定合理的冶炼、连铸、轧制工艺,成功开发出600 MPa级Nb-Ti微合金化高强度、薄规格超宽汽车车厢用钢板。其产品尺寸、板型、组织性能等完全满足用户... 柳钢在2 800 mm中厚板生产线试制汽车车厢用钢过程中,采用Nb-Ti复合强化成分设计,通过制定合理的冶炼、连铸、轧制工艺,成功开发出600 MPa级Nb-Ti微合金化高强度、薄规格超宽汽车车厢用钢板。其产品尺寸、板型、组织性能等完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同时具有较低的脆性转变温度,并在商用改装车车厢上得到批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微合金化 高强度汽车用钢 脆性转变温度 批量性
下载PDF
包钢高强度汽车厢体钢BT600XT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晓明 张秀飞 +1 位作者 白海瑞 刘德勤 《包钢科技》 2019年第3期38-41,共4页
文章采用低碳、低硫、低磷,添加微合金元素铌和钛的合金设计方案,在包钢2250mm热连轧生产线成功开发出高强度汽车车厢用钢BT600XT,该钢综合性能优良,强韧性匹配良好,具有优异的冷弯成型性能,完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关键词 高强钢 BT600XT 汽车厢体钢
下载PDF
热变形对高强汽车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国天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0,314,共4页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高强汽车钢进行了热变形处理,研究了热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量和初始冷却速度对其应力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变形温度下,应变速率越大,其同样应变量下的应力值越高;在相同... 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高强汽车钢进行了热变形处理,研究了热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量和初始冷却速度对其应力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变形温度下,应变速率越大,其同样应变量下的应力值越高;在相同应变速率下,随着热变形温度的升高,峰值应力逐渐降低;热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量和初始冷却速度对实验钢中碳化物的微观结构和尺寸都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 汽车用钢 温变形 显微组织
下载PDF
高强度汽车钢 被引量:2
9
作者 卜子华 徐淑琼 《科技视界》 2019年第16期114-115,共2页
材料性能与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强度钢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汽车制造工业。我国长期进行高强度钢论证及实验,但进展较为缓慢,限制较多,先后出现了普通高强度钢、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强度钢的性能及... 材料性能与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强度钢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汽车制造工业。我国长期进行高强度钢论证及实验,但进展较为缓慢,限制较多,先后出现了普通高强度钢、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强度钢的性能及其分类的发展历程与前沿进展,指出了国内第三代高强度汽车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提出了未来我国汽车用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汽车
下载PDF
700L高强汽车钢冶炼过程夹杂物的控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亚卿 陈永洪 +1 位作者 杨龙川 汤海明 《河北冶金》 2020年第9期11-15,共5页
为提高700L高强汽车钢钢水质量,研究了700L高强汽车钢在精炼及连铸工序单位面积上夹杂的数量、尺寸及种类的变化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i-Al复合脱氧,减少加铝批次及早加铝能够提高钢水质量;钙处理后,钢水中钙质量分数大于0... 为提高700L高强汽车钢钢水质量,研究了700L高强汽车钢在精炼及连铸工序单位面积上夹杂的数量、尺寸及种类的变化规律及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i-Al复合脱氧,减少加铝批次及早加铝能够提高钢水质量;钙处理后,钢水中钙质量分数大于0.0025%且炉次间波动小,静吹时间大于6 min,有利于提高钢水可浇性,减少钢中大型夹杂物;LF早成渣,成白渣,钢中单位面积上夹杂数量最低;连铸工序做好防护,防止下渣及液面波动卷渣等,能减少钢水中夹杂,提高钢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L 高强汽车钢 夹杂物 钙含量 吹氩时间
下载PDF
浦项近期产品的研发及扩建动向
11
作者 张译中 《冶金信息导刊》 2002年第4期9-12,共4页
概述了浦项近年来新产品的研发及扩建动向 ,从中可以看出 ,浦项的新技术水平以及未来市场的占有情况。
关键词 建筑用钢 高强度汽车板 电工钢 不锈钢 镀锡板 扩建动向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 产品开发 综述 扩建动向
下载PDF
钛微合金化700MPa级汽车大梁钢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宁 鞠新华 +3 位作者 邢阳 贾惠萍 郝京丽 史学星 《首钢科技》 2014年第2期30-35,共6页
通过中试热轧试验,仅采用钛微合金元素进行强化,获得了抗拉强度为745~760MPa、下屈服强度为640~655MPa和断后伸长率为23.0%~23.5%的热轧板。试验结果表明,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基本与终冷温度呈线性关系,且随终冷温度的降低而... 通过中试热轧试验,仅采用钛微合金元素进行强化,获得了抗拉强度为745~760MPa、下屈服强度为640~655MPa和断后伸长率为23.0%~23.5%的热轧板。试验结果表明,下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基本与终冷温度呈线性关系,且随终冷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升高;等温卷取更有利于钛的充分析出,且卷曲温度越低钛的析出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微合金化 高强钢 汽车大梁钢
下载PDF
鞍钢TRIP钢的研制开发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恒君 王衍平 +2 位作者 王越 高毅 刘军友 《鞍钢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35-37,共3页
介绍了鞍钢新型TRIP钢的研制开发过程。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TRIP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通过拉伸实验和汽车零件冲压对TRIP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冲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由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 介绍了鞍钢新型TRIP钢的研制开发过程。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TRIP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通过拉伸实验和汽车零件冲压对TRIP钢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冲压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由铁素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和冲压成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汽车板 TRIP钢 残余奥氏体 冲压成形
下载PDF
高强汽车钢的研发与生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英 李艳峰 +2 位作者 王伟 刘宏钰 姜恩会 《河南冶金》 2018年第4期8-11,39,共5页
针对汽车用钢S700MC研发过程中成分设计、连铸设备精度、加热以及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Nb、V、Ti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对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制产品板型和表面质量良好,各项性能均满足用户要求。
关键词 高强汽车钢 微合金化 控轧控冷 性能检验
下载PDF
低成本420 MPa级酸洗高强汽车结构用钢的开发
15
作者 徐龙 刘德勤 +2 位作者 宿成 张智刚 贾国良 《包钢科技》 2021年第5期41-44,共4页
文章介绍了酸洗高强汽车结构用钢QStE420TM的低成本工业生产方案,通过重新设计化学成分、在冶炼过程中加入价格较低的钛铁合金代替一部分价格较高的铌铁合金,对轧制工艺进行优化,保证产品性能满足标准要求的同时达到节约合金成本的目的... 文章介绍了酸洗高强汽车结构用钢QStE420TM的低成本工业生产方案,通过重新设计化学成分、在冶炼过程中加入价格较低的钛铁合金代替一部分价格较高的铌铁合金,对轧制工艺进行优化,保证产品性能满足标准要求的同时达到节约合金成本的目的,为其他系列产品降低合金成本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高强汽车钢 低成本化 机械性能
下载PDF
连退工艺对DP780高强汽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叶姜 樊雷 《轧钢》 2021年第1期80-83,共4页
为制定DP780高强汽车钢合理的生产工艺,对其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研究了连退工艺中均热温度和均热时间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由780℃提高到820℃时,钢中生成的奥氏体含量增加,连退板马氏体体积分数、晶粒尺寸、屈服强... 为制定DP780高强汽车钢合理的生产工艺,对其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研究了连退工艺中均热温度和均热时间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均热温度由780℃提高到820℃时,钢中生成的奥氏体含量增加,连退板马氏体体积分数、晶粒尺寸、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均有增加。当均热温度为820℃,均热时间由86.4 s延长到129.6 s时,马氏体体积分数、晶粒尺寸略有增加,而较长的保温时间也促进了小角度晶界的回复,使得位错密度降低,从而导致退火板屈服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780高强汽车钢 连退工艺 组织性能 马氏体 晶粒尺寸
原文传递
750L高强度汽车大梁钢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包阔 程玉君 +1 位作者 张晓磊 薛启河 《河北冶金》 2017年第6期24-27,共4页
在700L钢化学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化学成分,采用控轧控冷生产工艺,开发了更高强度750L汽车大梁用钢(750 M Pa级)。经检验:750L钢热轧卷板的力学性能、冷弯性能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显微组织符合预期设计目标。通过电镜分析,发现钢... 在700L钢化学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化学成分,采用控轧控冷生产工艺,开发了更高强度750L汽车大梁用钢(750 M Pa级)。经检验:750L钢热轧卷板的力学性能、冷弯性能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要求,显微组织符合预期设计目标。通过电镜分析,发现钢中存在大量的Ti N及V(C,N)、Ti(C,N)粒子,这些粒子起到了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和析出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汽车大梁钢 开发 性能 研究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超高强淬火配分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植 刘军友 +1 位作者 孙荣生 李毅 《鞍钢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30-33,39,共5页
通过对冷轧态淬火配分钢进行热模拟试验,得出加热温度、缓冷温度、淬火温度和配分温度对淬火配分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典型工艺下的试验样品进行了金相、相结构及拉伸试样的断口结构进行观察。... 通过对冷轧态淬火配分钢进行热模拟试验,得出加热温度、缓冷温度、淬火温度和配分温度对淬火配分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对典型工艺下的试验样品进行了金相、相结构及拉伸试样的断口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连续退火工艺可以获得强度大于1 500 MPa,断后延伸率大于8%的超级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钢 超高强汽车用钢 退火工艺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高强汽车板厚度振荡仿真研究
19
作者 李宫胤 于孟 +1 位作者 林海海 文杰 《首钢科技》 2018年第5期18-21,共4页
某酸轧生产线是国内少有的生产宽幅汽车板的生产线。在生产高强汽车板时,尤其是微合金化高强钢,厚度存在严重振荡,振幅最大达到100μm,严重影响生产稳定及产品质量。针对厚度振荡的问题,研究了该酸轧生产线AGC系统,搭建了AGC(MF... 某酸轧生产线是国内少有的生产宽幅汽车板的生产线。在生产高强汽车板时,尤其是微合金化高强钢,厚度存在严重振荡,振幅最大达到100μm,严重影响生产稳定及产品质量。针对厚度振荡的问题,研究了该酸轧生产线AGC系统,搭建了AGC(MF—AGC)控制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第1机架出口厚度的动静态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MF—AGC控制参数对消除厚度振荡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汽车板 厚度振荡 MF—AGC MATLAB/SIMULINK 仿真
下载PDF
对接间隙对车用高强钢光纤激光焊接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根余 陈飞 +2 位作者 张屹 李时春 康斌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4-160,共7页
采用4 kW光纤激光器进行了1.6 mm厚的双相高强度钢B340/590DP的激光对接焊。进行了不同对接间隙的焊接接头的表面、截面形貌分析,接头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测试。选择某车身零部件,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进行三维对接焊,焊后进行... 采用4 kW光纤激光器进行了1.6 mm厚的双相高强度钢B340/590DP的激光对接焊。进行了不同对接间隙的焊接接头的表面、截面形貌分析,接头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显微硬度测试。选择某车身零部件,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进行三维对接焊,焊后进行了碰撞试验。激光焊接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下,当对接间隙小于板厚的18%(约为光斑直径的57.6%)时,可以得到焊缝成形好、热影响区(HAZ)窄的焊缝;当对接间隙小于板厚的16%(约为光斑直径的51.2%)时,焊缝的拉伸强度优于母材;对接间隙变化对焊缝显微硬度以及金相组织无明显影响。碰撞试验表明,激光焊缝碰撞试验强度符合设计标准,某车身三维零部件光纤激光对接焊优于电弧对接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焊接 车用高强钢 对接间隙 三维零部件 碰撞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