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处理 被引量:28
1
作者 郝胜智 吴平生 +3 位作者 张向东 邹建新 秦颖 董闯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T8钢、D2模具钢和AZ91HP镁合金为试验材料,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电压为27 keV,脉冲持续时间约为1μs,能量密度约为2.2 J/cm2)在试样表面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处理试样的表层组织、相结构及性能变化规律。另外,结合电子束能量沉积过... 以T8钢、D2模具钢和AZ91HP镁合金为试验材料,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电压为27 keV,脉冲持续时间约为1μs,能量密度约为2.2 J/cm2)在试样表面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处理试样的表层组织、相结构及性能变化规律。另外,结合电子束能量沉积过程中瞬时温度和应力的作用特点,详细讨论了表面熔坑及深层硬化现象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强流脉冲电子束 辐照处理 组织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钛合金化及其耐蚀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可敏 邹建新 杨大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了快速钛合金化。将精细钛粉预涂在基体表面后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其进行后处理。在电子束对表面的快速加热熔化、混合及增强扩散效应的作用下,部分钛熔入基体表层形成一层富钛层。由于钛的添加有...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了快速钛合金化。将精细钛粉预涂在基体表面后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其进行后处理。在电子束对表面的快速加热熔化、混合及增强扩散效应的作用下,部分钛熔入基体表层形成一层富钛层。由于钛的添加有利于形成α相,合金层由α相和γ相混合组成。在模拟体液中的动态极化测试表明,316L医用不锈钢经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钛合金化后,其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合金化 耐蚀性 不锈钢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研究 Ⅰ.表面选择净化及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可敏 杨大智 +1 位作者 邹建新 董闯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70,共7页
在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 316L不锈钢表面因MnS夹杂或界面过热喷发而形成火山坑, MnS夹杂物是轰击过程中形成火山坑的核心.随着轰击次数的增加,表层中MnS夹杂物随喷发而逐渐减少,实现了材料的表面选择净化.与此同时,在反复轰击过程中... 在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 316L不锈钢表面因MnS夹杂或界面过热喷发而形成火山坑, MnS夹杂物是轰击过程中形成火山坑的核心.随着轰击次数的增加,表层中MnS夹杂物随喷发而逐渐减少,实现了材料的表面选择净化.与此同时,在反复轰击过程中,火山坑的密度随轰击次数减少,火山坑形态逐渐由心部有孔转变为心部无孔,表面缺陷得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改性 火山坑 夹杂物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YG8硬质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胜智 徐洋 +1 位作者 贺冬云 董闯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1,共4页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表面改性技术对YG8硬质合金表面进行辐照处理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处理样品的表层组织进行分析,测量改性样品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使YG8样品...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表面改性技术对YG8硬质合金表面进行辐照处理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处理样品的表层组织进行分析,测量改性样品的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使YG8样品表层重熔平整,WC颗粒形状圆整并与粘结剂Co基体发生溶解扩散,表层显微硬度增加到3523.6 HK,耐磨性提高约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改性 YG8硬质合金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原文传递
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对SKD11钢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平生 郝胜智 +1 位作者 张向东 董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8-170,共3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SKD11模具钢进行辐照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三维轮廓形貌仪对处理样品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发现处理表面有熔坑现象产生,熔坑面密度及处理面粗糙度随脉冲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对于初始少量脉冲处理时,样品表层显微...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SKD11模具钢进行辐照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三维轮廓形貌仪对处理样品表面进行形貌观察,发现处理表面有熔坑现象产生,熔坑面密度及处理面粗糙度随脉冲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对于初始少量脉冲处理时,样品表层显微硬度较原始样品低,且随处理次数增加而降低,但在高电压和更多脉冲处理时,显微硬度值有所回升。处理样品的截面显微硬度呈特殊的振荡式分布。摩擦磨损性能测试表明,在低电压(19.8kV)处理情况下,耐磨损性能得到改善,脉冲次数为8次时处理样品的耐磨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熔坑 粗糙度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研究 Ⅱ.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可敏 杨大智 +1 位作者 邹建新 董闯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6,共6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态极化的方法研究了316L不锈钢经过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后在摸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电子束轰击可以有效地提高316L不锈钢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经过改性的样品其界面电容下降,极化电阻升高.5...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动态极化的方法研究了316L不锈钢经过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后在摸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电子束轰击可以有效地提高316L不锈钢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经过改性的样品其界面电容下降,极化电阻升高.5次轰击后的样品表面因其火山坑的中心位置残存MnS夹杂或小孔而更易发生点蚀.20次轰击后的样品具有最佳的耐蚀性,其腐蚀电流密度降至原始样品的1/15左右,这主要归因于电子束轰击对材料表面的选择性净化效应及反复重熔对表面缺陷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强流脉冲电子柬 电化学阻抗谱 体液腐蚀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微观结构及腐蚀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杨盛志 王晓彤 +3 位作者 李艳 蔡杰 侯秀丽 关庆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0-56,共7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进行表面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igh 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进行表面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对HCPEB诱发的微观结构进行详细的表征,并考察HCPEB辐照处理后样品表面的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HCPEB辐照后GH4169合金表面发生熔化并形成熔坑,熔坑密度随辐照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尺寸较大的第二相颗粒等可随着熔坑的喷发而清除,进而实现表面净化。HCPEB辐照后GH4169合金表面形成3~5μm厚的重熔层,重熔层内部以尺寸在100 nm左右的纳米晶为主,HCPEB辐照还可在表层诱发强烈的塑性变形,形成高密度的位错及变形孪晶等变形结构。HCPEB辐照显著地改善了GH4169合金的耐蚀性能,腐蚀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表面净化效应以及表层纳米重熔层和高密度的晶体缺陷的形成,这些微观结构促进了表层钝化膜的形成,起到保护基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 表面熔坑 纳米晶 腐蚀性能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W18Cr4V高速钢表面处理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晖 易赟 +1 位作者 陈燕 朱其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71,共4页
利用solo-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装置对W18Cr4V高速钢进行表面辐照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EDS能谱仪、超微载荷显微硬度计研究了该钢HCPEB处理后的表面形貌、表层组织结构、元素成分、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 利用solo-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装置对W18Cr4V高速钢进行表面辐照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EDS能谱仪、超微载荷显微硬度计研究了该钢HCPEB处理后的表面形貌、表层组织结构、元素成分、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HCPEB辐照处理使该钢表面出现火山口状熔坑、微小孔洞引起的波动起伏形貌,表层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变为极细奥氏体,熔化层碳元素含量的提高,增加了奥氏体常温稳定性。由于HCPEB辐照处理高速钢表层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试样在距表面以下300μm范围内出现显微硬度提高,最高硬度比基体提高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处理 W18CR4V高速钢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对WC-Co硬质合金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任鑫 曹丹凤 +1 位作者 徐洋 郝胜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表面改性技术,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由于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诱发的温度-应力耦合作用,改性层内组织细化并生成纳米新相WC1-x、Co3W3C、Co3W9C4和石墨,从而改善合金的理化性质以及力学性能等,达到表面强化的目的。本文...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表面改性技术,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由于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诱发的温度-应力耦合作用,改性层内组织细化并生成纳米新相WC1-x、Co3W3C、Co3W9C4和石墨,从而改善合金的理化性质以及力学性能等,达到表面强化的目的。本文研究了HCPEB表面改性处理后YG8、YG6X和YG6硬质合金耐磨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3.4 k V、25次辐照处理后的YG8硬质合金耐磨性提高3倍;27 k V、20次辐照处理后YG6X的耐磨性提高6.4倍;27 k V、20次辐照处理后YG6硬质合金耐磨性提高4.4倍。HCPEB处理后的WC-Co硬质合金的耐磨性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改性 耐磨性
原文传递
M50钢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光泽 徐芳君 马欣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65,共4页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在不同的能量密度下对M50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不同辐照能量下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硬度及相组成。结果表明,M50钢表面经过电子束改性处理后表层发生熔化,形成了类似火山坑的缺陷,表面粗糙度上升。经过电子束辐...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在不同的能量密度下对M50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不同辐照能量下改性层的表面形貌、硬度及相组成。结果表明,M50钢表面经过电子束改性处理后表层发生熔化,形成了类似火山坑的缺陷,表面粗糙度上升。经过电子束辐照后,重熔层的晶粒明显细化,随着辐照能量密度的增加,残留奥氏体含量逐渐上升,表层的硬度逐渐下降。由于碳化物的溶解,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钢 强流脉冲电子束 表面改性 辐照 耐蚀性
原文传递
强流脉冲电子束2Cr13钢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谭畅 郝胜智 +1 位作者 王慧慧 韩丹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8,共5页
利用HOPE-I型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装置处理2Cr13马氏体不锈钢。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检测和摩擦磨损测试方法对表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样品表面产生熔坑,主要由样品表层的(FeCr)23C6型碳化... 利用HOPE-I型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装置处理2Cr13马氏体不锈钢。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检测和摩擦磨损测试方法对表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样品表面产生熔坑,主要由样品表层的(FeCr)23C6型碳化物选择喷发造成。原始样品主要为马氏体Fe-Cr(α)相,处理后样品表层中碳化物经喷发和液相溶解后减少,相反奥氏体相含量增加。由于表面碳化物的去除和高奥氏体含量的形成,处理样品表面显微硬度降低,截面显微硬度呈波动分布。使用加速电压27kV和15次脉冲处理后,磨痕深度由原始样品的7.3μm降低到5.1μm,耐磨性能提高了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2CR13钢 表面改性 显微组织 耐磨性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对Al-20Si合金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12
作者 郝仪 高波 +4 位作者 涂赣峰 石为喜 李世伟 郝胜智 董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145,共4页
研究了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Al-20Si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改性表面的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在电子束所诱导的顶部熔化层中,初生硅溶解在铝基体中形成了铝硅过饱和固溶体... 研究了强流脉冲电子束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Al-20Si组织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改性表面的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在电子束所诱导的顶部熔化层中,初生硅溶解在铝基体中形成了铝硅过饱和固溶体。相邻初生硅颗粒由于硅元素的扩散融合成大的初生硅颗粒。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电子束处理后铝的晶格常数下降,晶格畸变增加。显微硬度测试结果指出初生硅的表面硬度在电子束处理后从中心向边缘呈现梯度分布,并且初生硅的中心硬度随脉冲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这表明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在处理过共晶铝硅合金初生硅组织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铝过饱和固溶体 AL-20SI
原文传递
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对低压等离子喷涂 MCrAlY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蔡杰 高杰 +3 位作者 花银群 叶云霞 关庆丰 张小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508,共14页
为提高热障涂层黏结层高温抗氧化性能,本工作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低压等离子喷涂(LPPS)制备的NiCrAlY黏结层表面进行辐照改性处理,并揭示辐照改性效应对涂层抗氧化行为的影响。对比研究了HCPEB改性前后NiCrAlY涂层微观组织... 为提高热障涂层黏结层高温抗氧化性能,本工作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低压等离子喷涂(LPPS)制备的NiCrAlY黏结层表面进行辐照改性处理,并揭示辐照改性效应对涂层抗氧化行为的影响。对比研究了HCPEB改性前后NiCrAlY涂层微观组织演变行为、1150℃静态氧化性能以及热生长氧化物(TGO)残余应力分布。微观分析结果表明,LPPS喷涂态涂层表面粗糙、存在较多未熔大颗粒;HCPEB改性态涂层表面平整光滑,形成厚约12μm的致密重熔层,其内部形成丰富的变形结构以及Y-Al富集纳米分散颗粒。1150℃静态氧化实验及TGO残余应力测试结果表明,喷涂态涂层氧化150 h后氧化膜出现脱落、内氧化严重,应力陡然下降。相比之下,HCPEB改性态涂层在整个氧化周期内表面氧化膜均能稳态生长,未出现剥落迹象,其TGO应力以稳定且缓慢的趋势增加。结果表明,HCPEB辐照改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MCrAlY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等离子喷涂(LPPS) 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 NICRALY涂层 微观组织 抗高温氧化性能
原文传递
强流脉冲电子束对TC4钛合金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明 陈国清 +1 位作者 胡建军 周文龙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8-163,共6页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TC4钛合金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电子束处理后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变化。结果表明,电子束处理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与预处理试样表面状态有关:当预处理试样表面粗糙度大于0.031μm时,电子束处理后其粗糙度...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TC4钛合金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电子束处理后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变化。结果表明,电子束处理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与预处理试样表面状态有关:当预处理试样表面粗糙度大于0.031μm时,电子束处理后其粗糙度降低,在该条件下表面层的缺陷较多,表面熔化占主导作用;当预处理试样表面粗糙度为0.031μm时,电子束处理后粗糙度增大,此时表面熔坑形成占主导作用。因此电子束处理有增加或减小粗糙度的双重特性,这取决于表面熔化和熔坑形成两种机制的强弱状态。当预处理试样的粗糙度大于0.468μm时,由于电子束处理过程中的热力耦合过程,处理后表层极易形成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 TC4钛合金 粗糙度 热力耦合
原文传递
过共晶铝硅合金Al-17.5Si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波 郝仪 +5 位作者 王震 涂赣峰 石为喜 李世伟 郝胜智 董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118,共4页
研究了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Al-17.5Si)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改性机理。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在电子束处理后的合金表面上,硅元素扩散到铝基体中形成单相α固溶体。X射线衍射分析指出,... 研究了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处理对过共晶铝硅合金(Al-17.5Si)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改性机理。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在电子束处理后的合金表面上,硅元素扩散到铝基体中形成单相α固溶体。X射线衍射分析指出,电子束处理后合金表面没有新的物相生成,并在15脉冲处理后铝的晶格参数显着降低。硬度结果表明,在铝硅扩散区域,初生硅的硬度从中心向边缘呈现梯度分布趋势,而且初生硅中心处的硬度随脉冲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耐磨性随脉冲次数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磨损量在15次脉冲后降低了84.6%。因此该技术在改善过共晶铝硅合金表面耐磨性方面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Al-17.5Si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原文传递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Cu表面合金化Mo研究
16
作者 叶莉莎 田娜娜 +3 位作者 张从林 关锦彤 万浩 关庆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5,共8页
钼(Mo)与铜(Cu)之间属于二元互不固溶体系,然而结合了Mo的高温硬度和强度以及Cu的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的Cu-Mo复合材料却在电触头、散热元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是Cu-Mo之间的固溶度极低,难以实现合金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Cu... 钼(Mo)与铜(Cu)之间属于二元互不固溶体系,然而结合了Mo的高温硬度和强度以及Cu的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的Cu-Mo复合材料却在电触头、散热元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是Cu-Mo之间的固溶度极低,难以实现合金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Cu-Mo复合材料优异性能的发挥。该研究尝试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实现Cu-Mo互不固溶体系的合金化,从而达到改善材料表面力学性能的目的。利用HCPEB辐照预制Mo涂层粉的Cu基体进行辐照,研究不同脉冲次数对样品固溶度、相结构和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CPEB辐照可以有效提高Cu-Mo互不固溶体系的固溶度,15次辐照后,Mo在Cu基体中的固溶度达到最高;随辐照次数增加,Cu(Mo)固溶体受热脱溶影响导致合金层中的固溶度反而有所降低。微观结构图像显示,15次HCPEB辐照后样品表层中可观察到大量的球形以及摩尔形态的Mo颗粒;当辐照次数增加到35次后,Mo颗粒大多倾向于分布在晶体缺陷处,且脱溶析出的Mo颗粒与基体存在一定的取向关系。性能测试结果表明,HCPEB合金化处理后Cu(Mo)合金化表层的硬度与辐照次数呈统一变化趋势,即随辐照次数增加显著提升,固溶强化、位错强化和弥散强化机制的共同作用是合金化表层性能改善的原因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 Cu-Mo 固溶度 微观组织 表面显微硬度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CrFeCoNiMo0.2高熵合金微观结构变化与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亚楠 吕鹏 +4 位作者 张舒窈 张从林 蔡杰 李玉新 关庆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4-223,共10页
目的提高CrFeCoNiMo0.2高熵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辐照非等原子比CrFeCoNiMo0.2高熵合金(HEA)表面。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辐照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腐蚀形貌。利用CHI760C电化学工作... 目的提高CrFeCoNiMo0.2高熵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辐照非等原子比CrFeCoNiMo0.2高熵合金(HEA)表面。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辐照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腐蚀形貌。利用CHI760C电化学工作站,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研究HCPEB辐照处理前后合金的抗腐蚀性能。结果XRD分析表明,辐照样品表面发生了明显的取向变化,在(200)晶面上表现出择优取向。微观结构观察表明,在HCPEB辐照后,合金表面发生重熔,形成熔坑和厚度约为3~5μm的致密重熔层。随着脉冲数量的增加,凹坑的密度和尺寸明显减小。此外,HCPEB处理消除了烧结合金中的孔隙和成分偏析,实现了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与烧结样品相比,辐照样品在3.5%(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中具有更正的腐蚀电位和更低的腐蚀电流密度。Nyquist和Bode图的结果表明,在HCPEB辐照后,样品表面具有良好的电容行为和耐腐蚀性,其中辐照次数为30次时,样品的耐腐蚀性能最好。结论HCPEB消除了烧结合金表面的组织缺陷,促使表面的元素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CrFeCoNiMo0.2高熵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FeCoNiMo0.2高熵合金 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 物相组成 微观改性 耐蚀性 腐蚀机理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表层改性过程的三维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振飞 秦颖 +3 位作者 郝胜智 董闯 吴平生 张向东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5-459,共5页
采用了柱坐标系下的轴对称(三维简化)温度场模型,对低能(1~6J·cm-2)、强流(10~40kA·cm-2)、短脉冲(1~6μs)电子束辐照靶材过程中的温度场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靶材经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后,亚表层(深度0.12~0.24... 采用了柱坐标系下的轴对称(三维简化)温度场模型,对低能(1~6J·cm-2)、强流(10~40kA·cm-2)、短脉冲(1~6μs)电子束辐照靶材过程中的温度场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靶材经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后,亚表层(深度0.12~0.24μm,径向0~0.13cm范围内)首先完成固液相变,熔体迅速突破外表层,形成火山坑;随后熔化层迅速扩大到深度0.99μm,径向约2.01cm范围内;辐照过程中的升降温速率达108~109K·s-1。随后的试验结果显示,重熔层深度约为1~2μm,辐照边界出现明显的过渡区,表层晶粒得到细化,这与模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 三维温度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脉冲电子束作用下热障涂层微观结构及热循环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健 关庆丰 +3 位作者 蔡杰 吕鹏 张从林 李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02-2207,共6页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制备的热障涂层(TBCs)进行表面处理,探究HCPEB辐照对TBCs微观结构以及热循环性能的影响。热循环实验采用950℃炉温加热并随后水淬。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分析了辐...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制备的热障涂层(TBCs)进行表面处理,探究HCPEB辐照对TBCs微观结构以及热循环性能的影响。热循环实验采用950℃炉温加热并随后水淬。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分析了辐照前后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及相组成。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HCPEB辐照后陶瓷层中单斜相m相含量降低;此外,衍射峰发生宽化及偏移说明伴随有晶粒细化以及残余应力产生。微观结构观察表明,HCPEB辐照后热喷涂缺陷消失,涂层发生重熔,涂层表面粗糙度降低,且重熔层内部有网状垂直微裂纹以及柱状晶产生。热循环实验表明,250次热循环后原始涂层发生整体剥落,涂层失效;而HCPEB辐照后涂层并未出现明显的剥落迹象,仅存在水平裂纹的扩展,涂层的热循环寿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Z陶瓷层 强流脉冲电子束 微观结构 热循环性能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纯铜的微观结构与腐蚀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关庆丰 邹阳 +3 位作者 张在强 关锦彤 苏景新 王志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4-969,共6页
为考察辐照对纯铜材料的影响,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多晶纯铜进行表面辐照处理,详细考察了辐照前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状态和腐蚀性能。海水腐蚀极化曲线及电极化阻抗谱实验结果表明:十次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纯铜的抗腐蚀... 为考察辐照对纯铜材料的影响,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多晶纯铜进行表面辐照处理,详细考察了辐照前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状态和腐蚀性能。海水腐蚀极化曲线及电极化阻抗谱实验结果表明:十次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后,纯铜的抗腐蚀性能显著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HCPEB辐照在材料表层诱发了大量的过饱和空位缺陷,空位缺陷的凝聚可形成空位型位错圈和堆垛层错四面体(SFT)等空位簇缺陷。空位簇缺陷有助于形成厚而致密的表面钝化膜,钝化膜具有阻挡腐蚀性阴离子的能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强流脉冲电子束 纯铜 微观结构 抗腐蚀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