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胆固醇饮食对胆结石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秋荣 拱玉华 +2 位作者 周建萍 郜青 庞保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0-320,F003,共2页
通过高胆固醇饮食对胆结石形成的动物试验 ,探讨高胆固醇饮食的成石原因和机理 ,为在饮食上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提供试验依据 ,为胆结石的临床治疗和病人的康复提出理论依据 ,并为今后胆固醇结石的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本研究以狗作为... 通过高胆固醇饮食对胆结石形成的动物试验 ,探讨高胆固醇饮食的成石原因和机理 ,为在饮食上预防胆结石的形成提供试验依据 ,为胆结石的临床治疗和病人的康复提出理论依据 ,并为今后胆固醇结石的研究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本研究以狗作为试验动物 ,用 0 3%的高胆固醇饲料进行试验喂养 ,连续喂养 6周 ,观察动物胆结石的形成 ,测定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分析胆汁中成分的改变。在试验四周内试验组动物形成胆结石 ,且成石率为 10 0 % ,结石直径为 1mm~ 11mm。试验组动物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提高 (p <0 0 1) ,胆汁中胆固醇和胆固醇结晶显著升高 (p <0 0 1)。通过高胆固醇膳食 ,试验动物血清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 ,胆汁中胆固醇增加 ,成石性胆汁形成。提示胆固醇代谢的异常变化在胆囊结石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结石 高胆固醇饮食 动物实验 发病机制
下载PDF
MMP-9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朱杰 汪茜 +1 位作者 张旭 周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0-752,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ApoE(-/-)]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对其影响,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16只30周龄ApE(-/-)小鼠,随机分成高...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ApoE(-/-)]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高脂饮食对其影响,分析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16只30周龄ApE(-/-)小鼠,随机分成高脂饮食组[Ch-ApoE(-/-)]和普通饮食组[ApoE(-/-)],8只正常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予高脂饮食,喂养4个月后分离主动脉。HE、Masson三色法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斑块内MMP-9及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两组ApoE(-/-)均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为不稳定斑块,斑块内巨噬细胞表达过量,且MMP-9表达增强。Ch-ApoE(-/-)组动脉硬化及MMP-9表达强于ApoE(-/-)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高脂饮食可加重不稳定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高脂饮食
下载PDF
中国地鼠高糖高脂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玲 衡先培 +8 位作者 林青 禇克丹 万雪花 何卫东 杨柳清 黄苏萍 谢金东 林伟 郭芳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高脂膳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中国地鼠的高糖高脂模型。方法采用高脂膳食喂养中国地鼠38周,结合链脲佐菌素(STZ)20 mg·kg-1腹腔注射。将中国地鼠分3组:普通饮食组(KB)、普通饮食STZ组(KSTZ)、高脂膳食STZ组(HSTZ),定期观... 目的高脂膳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中国地鼠的高糖高脂模型。方法采用高脂膳食喂养中国地鼠38周,结合链脲佐菌素(STZ)20 mg·kg-1腹腔注射。将中国地鼠分3组:普通饮食组(KB)、普通饮食STZ组(KSTZ)、高脂膳食STZ组(HSTZ),定期观察体重、血糖的变化,38周后取血清测定TC、LDL、HbA1c、NO活力和GSH水平。结果在4周、19周时HSTZ组血糖较KB组明显升高;38周时KSTZ组血糖、HbA1c较KB组显著升高,KSTZ组TC较KB组明显升高,HSTZ组TC、LDL均显著高于KB组和KSTZ组。NO活力KSTZ组明显高于KB组和HSTZ组,GSH水平HSTZ组显著高于KB组和KSTZ组,但后2组间无差异。结论多次低量STZ有缓慢升高中国地鼠血糖,高脂饲养升高血脂但未加重高血糖,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模型 高脂膳食 中国地鼠
下载PDF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构建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晓红 徐富翠 +1 位作者 余鸿 梅欣明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9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饮食喂养),模型组45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肝脏,经H-E染色... 目的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为深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常规饮食喂养),模型组45只(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组)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肝脏,经H-E染色、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造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eNOS免疫组化显示肝中央静脉和门管区内皮细胞呈强阳性。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重要诱因,降低其摄入是有效预防该疾病的重要措施,此外eNOS在病变早期起到减轻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脂饮食 高胆固醇
下载PDF
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彤 王士雯 +3 位作者 高磊 纪小龙 王美娥 关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实验开始及第2、4、6、8周末5个... 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雄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于实验开始及第2、4、6、8周末5个时间点,将上述3组动物各随机处死4只,取其心脏主动脉瓣膜,标本经处理后,置于原子力显微镜下扫描观察。结果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高脂饮食组瓣膜表面内皮细胞的排列从规则的栅栏状密集的排列,逐渐过渡到无序紊乱的疏松排列。细胞形态从长梭形逐渐过渡为短圆形,细胞之间的间隙逐渐扩大。当AFM在内皮细胞表面的扫描范围进一步缩小时,随着高脂饮食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表面大小一致,均匀排列的球形隆起结构逐渐变得低平、融合、减少;高脂饮食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内皮细胞的改变介于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两组之间。结论利用AFM能够在瓣膜组织原位清晰显示损伤保护作用后,内皮细胞膜表面三维超微结构的变化;高脂饮食可以使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的排列、分布、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为后期与高脂血症有关的瓣膜疾病,例如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发生提供条件。阿托伐他汀能够缓解高脂饮食所致的主动脉瓣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主动脉瓣膜 内皮细胞 高脂饮食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高胆固醇膳食诱导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小鼠中肝细胞小窝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玉 孔静 +1 位作者 吴硕东 刘彬彬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67-2269,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膳食诱导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小鼠中肝细胞小窝蛋白-1(Cav-1)的表达及其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L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致石组,分别给予普通膳食与高胆固醇膳食,饲养8周建立胆囊胆...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膳食诱导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小鼠中肝细胞小窝蛋白-1(Cav-1)的表达及其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L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致石组,分别给予普通膳食与高胆固醇膳食,饲养8周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肝细胞Cav-1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致石组小鼠全部成石.致石组小鼠的血清胆固醇[(4.19±1.02) mmol/L]、HDL[(2.12 ±0.27) mmol/L]、LDL[(2.67±1.28) mmol/L]、总胆汁酸[(75.79±78.25) mmol/L]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致石组小鼠肝细胞内Cav-1在mRNA水平(2.28±0.05;t=32.714,P<0.01)与蛋白水平(1.68±0.08;t=2.886,P<0.05)的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增高.结论 高胆固醇膳食诱导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肝细胞内Cav-1在短期内表达水平增高,但Cav-1的表达改变是否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尚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膳食 胆固醇结石 肝细胞 小窝蛋白-1
原文传递
细胞凋亡抑制因子6(Api6)在高脂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龚雪 沈炼桔 +3 位作者 刘丹 叶秀峰 唐任宽 练雪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5,共6页
目的:了解单纯高脂饮食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及细胞凋亡抑制因子6(Api6)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以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14周后获得上述2组小鼠的肺部组织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化实... 目的:了解单纯高脂饮食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及细胞凋亡抑制因子6(Api6)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以普通饮食和高脂饮食,14周后获得上述2组小鼠的肺部组织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观察单纯高脂饮食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提取小鼠肺组织RNA,检测Api6在病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普通饮食组小鼠肺组织相比,油红O染色可见高脂饮食组小鼠肺组织有明显的脂质沉积;HE染色和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高脂饮食组肺组织肺泡间隔增宽,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增殖期细胞明显增多;Api6在高脂饮食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高脂饮食可直接导致小鼠肺组织脂质蓄积和炎性损伤,Api6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抑制因子6(Api6) 高脂饮食 脂代谢异常
下载PDF
高胆固醇饲料对豚鼠胆囊组织分泌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别平 黄志强 +4 位作者 韩本立 段恒春 彭志明 李昆 陈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应用组织培养方法,了解高胆固醇饲料对豚鼠胆囊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糖蛋白(GP)的影响。方法:豚鼠40只,分为普通饲料组(A组)与高胆固醇饲料组(B组),饲养1周。培养胆囊组织,以3H-氨基葡萄糖为底物,测定其合成分... 目的:应用组织培养方法,了解高胆固醇饲料对豚鼠胆囊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糖蛋白(GP)的影响。方法:豚鼠40只,分为普通饲料组(A组)与高胆固醇饲料组(B组),饲养1周。培养胆囊组织,以3H-氨基葡萄糖为底物,测定其合成分泌GP的功能;并加入氢化考的松和腹腔巨噬细胞(Mψ),观测对胆囊组织合成分泌GP的影响。结果:①B组的腹腔Mψ活力较A组明显升高。②培养B组胆囊组织,释放入培养液中的GP含量比A组显著增加。③在B组胆囊组织培养液中加入氢化考的松,胆囊组织释放GP明显受抑。④在A组胆囊组织培养液中,加入“普Mψ”,胆囊组织释放GP的水平与对照水平接近。加入“高Mψ”,浓度较高时胆囊组织分泌GP增强。结论:①高胆固醇饲料可致豚鼠胆囊组织合成分泌GP功能增强。②高胆固醇饲料能增强豚鼠Mψ活力,可促进胆囊组织合成分泌GP。结合动物胆囊结石模型实验的结果推测,可能与豚鼠Mψ因高胆醇饲料活化,释放细胞因子TNF、IL-1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高胆固醇饲料 糖蛋白 胆囊结石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加剧肾病大鼠肾小球损伤及降脂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子明 陈新德 +2 位作者 贾汝贤 杨达胜 白海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进行性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及降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阿霉素诱导肾病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普通饲料喂养;B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C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加服美降脂.ZWk测一...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进行性肾小球损伤中的作用及降脂治疗对其影响.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阿霉素诱导肾病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普通饲料喂养;B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C组: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加服美降脂.ZWk测一次尿蛋白,4wk测一次血脂,12wk肾脏病理检查.结果B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肾脏病理积分和含有泡沫细胞肾小球百分率高于A、C两组.血胆固醇与病理积分、含有泡沫细胞肾小球百分年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可加剧肾小球损伤;美降脂有降低血脂.减轻肾小球损伤的作用;肾病综合征患者应适当限制脂质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饮食 肾小球损伤 降脂治疗 阿霉素肾病
下载PDF
Anti-Obesity and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of <i>Crataegus aronia</i>Extracts: <i>In Vitro</i>and <i>in Vivo</i>Evaluations
10
作者 Entisar K. Al-Hallaq Violet Kasabri +2 位作者 Shtaywy S. Abdalla Yasser K. Bustanji Fatma U. Afif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9期972-983,共12页
Hypocholesterolemic activity of Crataegus aronia L. (Rosaceae) is therapeutically praised. Its potent antiobesity (P < 0.001, n = 6 - 8) as well as marked triacylglycerol-reducing efficacies (P < 0.001, n = 6 - ... Hypocholesterolemic activity of Crataegus aronia L. (Rosaceae) is therapeutically praised. Its potent antiobesity (P < 0.001, n = 6 - 8) as well as marked triacylglycerol-reducing efficacies (P < 0.001, n = 6 - 8) in 10 weeks-high cholesterol diet (HCD) fed rats are demonstrated. Pancreatic triacylglycerol lipase (PL), α-amylase and α-glucosidase are an interesting pharmacological target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atherosclerosis, diabetes and obesity. Comparable to acarbose, acute starch induced 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 as well glycemic excursions in normoglycemic overnight fasting rats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P < 0.001) dampened by C. aronia 100, 200 and 400 mg/Kg b.wt aqueous extracts (AE), but not acute glucose evoked 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 increments, unlike diabetes pharmaco-therapeutics metformin and glipizide. C. aronia aerial parts as well as fruits AEs (0.1 - 10 mg/mL) were identified as in vitro dual inhibitors of α-amylase and α-glucosidase with respective IC50 (mg/mL) of 2.1 ± 0.3 and 3.5 ± 0.7. Still, it lacked on in vitro hindrance of glucose movement, dissimilar to guar gum. Equivalent to orlistat (PL IC50 of 0.1 ± 0.0 μg/mL), C. aronia tested AEs and its purified bioactive phytoconstituents;quercetin and rutin, inhibited highly substantially in a dose dependent trend PL in vitro (n = 3), in an ascending order of obtained PL-IC50 (μg/mL): quercetin;30.1 ± 2.8, rutin;77.3 ± 11.7, C. aronia aerial parts;225.2 ± 33.4 and C. aronia fruits;286.1 ± 37.4. Flavonoid-rich C. aronia, as a functional food and a nutraceutical, modulating gastrointestinal carbohydrate and lipid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maybe be advocated as an exquisite and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combinatorial obesity-diabetes prevention and phyt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TAEGUS aronia ROSACEAE Pancreatic Lipase Enzymatic Starch Digestion high cholesterol diet Flavonoids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Anti-Hyperlipidemic Activity of <i>Nelumbo nucifera </i>Fruit in Rabbits Fed with High Cholesterol Diet
11
作者 Muhammad Ali Rajput Rafeeq Alam Khan Tahira Assad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7年第6期205-213,共9页
Recently use of herbal therapies and diet rich in flavonoids and vitamins has augmented significantly to manage minor to modest illnesses. Several anti-hyperlipidemic agent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however most of the... Recently use of herbal therapies and diet rich in flavonoids and vitamins has augmented significantly to manage minor to modest illnesses. Several anti-hyperlipidemic agents are currently available;however most of them have various unwanted effects. That’s why more people are switching towards safer alternatives, specially derived from plants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Hence current study was focused to determine the anti-hyperlipidemic potential of Nelumbo nucifera fruit in rabbits fed with high cholesterol diet. This study would surely help in the exploration of a novel agent from the plant source and therefore may recommend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 humans. 28 white healthy rabbits of either sex weighing 1000 - 1500 gm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um tragacanth and 3 groups served as test groups and were given N. nucifera fruit extract 50, 100 and 200 mg/kg for 45 days. Initially animals of all four groups received high cholesterol diet (HCD) 0.125 gm/kg cholesterol in 0.5% corn oil for 30 days. All drugs were given orally.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thrice from the ear vein of animals, 1st after 24 hours of thirty days of HCD then again after 24 hours of thirty and forty five days dosing of N. nucifera fruit extract. The results showed remarkable cholesterol lowering effects of N. nucifera fruit extract at doses 50, 100 and 200 mg/kg but were particularly dominant at 200 mg/kg at which fruit extract highly significantly reduced TC, TG and LDL-C after 30 and 45 days and increased HDL-C significantly after 30 days and highly significantly after 45 days. Flavonoids, saponins, tannins and procyanidin are significant constituents of N. nucifera fruit which may have contributed in lipid lowering effects of N. nucifera fruit which can contribute in lowering the risk of CVDs and stroke but mor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these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LUMBO nucifera high cholesterol diet Flavonoids PROCYANIDIN
下载PDF
小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不同建立方法的研究
12
作者 谢玉春 闵莉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1期1671-167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建立方法,筛选制备高效、可靠的胆囊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方法:将36只5周龄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高脂组、1%胆固醇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采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2%高脂组采用2%高脂饲料喂养,1%胆固...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建立方法,筛选制备高效、可靠的胆囊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方法:将36只5周龄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高脂组、1%胆固醇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采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2%高脂组采用2%高脂饲料喂养,1%胆固醇组采用1%胆固醇饲料喂养。喂养16周,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数量,计算存活率;观察并记录各组造模成功的小鼠数量及胆囊体积大小、胆汁的浑浊度、透光性等,计算小鼠成石率;ELISA法检测胆囊胆汁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磷脂(phospholipid,PL)及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胆囊、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无死亡,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壁结构正常,胆汁澄清透亮,透光性好,胆囊内无沉淀;肝脏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2%高脂组小鼠死亡1只,胆囊壁肌层变厚,浆膜结构及形态破坏,胆汁呈浑浊状态,透光性差,成石率为66.67%;肝脏细胞结构破坏严重,可见大量脂质空泡,肝脏存在明显的脂肪变性。1%胆固醇组小鼠死亡1只,胆囊体积明显增大,胆囊壁肌层毛糙、增厚,浆膜结构及形态破坏严重,胆汁呈褐色浑浊状态,透光性差,成石率约为83.33%;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结构破坏,肝脏出现小的脂质空泡。与对照组比较,2%高脂组和1%胆固醇组胆汁内TC含量升高,胆汁TBA、PL、CCK含量降低;与2%高脂组比较,1%胆固醇组胆汁TC、CCK含量降低,胆汁内TB、PL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胆固醇饲料喂养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动物模型效果最好,可作为胆囊胆固醇结石相关研究的备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 高胆固醇饮食 高脂饮食 小鼠
下载PDF
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抑郁模型的神经-肠道相互作用研究
13
作者 王国卿 王欣欣 +1 位作者 谢涛波 张红旗 《精神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01-506,共6页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紊乱探讨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肠-脑”机制。方法选取18只无特定病原体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三组(n=6):对照组、高胆固醇饮食(HCD)组和慢性束缚应激(CRS)组。通过HCD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 目的基于肠道菌群紊乱探讨小鼠抑郁样行为的“肠-脑”机制。方法选取18只无特定病原体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三组(n=6):对照组、高胆固醇饮食(HCD)组和慢性束缚应激(CRS)组。通过HCD诱导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通过PCR进行粪便微生物群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D组、CRS组血清和脑组织中NGF、BDNF、5-HT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LPS水平增加(P<0.05),脑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基于PCOA分析和Unifrac聚类分析(Adonis检验),三组之间的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HCD组、CRS组普雷沃氏菌属、拟普雷沃氏菌属、巴恩斯氏菌属和另枝菌属的丰度降低,类杆菌属和阿克尔曼菌属的丰度增加(P<0.05)。拟普雷沃氏菌属、普雷沃氏菌属、另枝菌属、臭杆菌属和粘螺旋菌属的丰度与血清BDNF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梭菌属XⅧ、经黏液真杆菌属、粪厌氧棒杆菌属和阿克曼菌属的丰度与血清BDNF水平呈负相关(P<0.05)。普雷沃氏菌属和巴恩斯氏菌属的丰度与血清5-HT水平呈正相关(P<0.01),经黏液真杆菌属的丰度与血清5-HT水平呈负相关(P<0.01)。普雷沃氏菌的丰度与IL-1β水平呈负相关(P<0.05)。另枝菌属的丰度与TNF-α、IL-1β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HCD诱导的神经炎症通过肠道微生物促进了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小鼠 抑郁样行为 神经炎症 高胆固醇饮食
下载PDF
活化的巨噬细胞对豚鼠胆囊组织分泌糖蛋白的影响
14
作者 别平 黄志强 +4 位作者 韩本立 段恒春 彭志明 李昆 陈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培养方法,了解高胆固醇饲料及活化的巨噬细胞(M(?))对胆囊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糖蛋白(GP)的影响。方法豚鼠40只,分为普通饲料组(A 组)与高胆固醇饲料组(B 组),饲养1周。培养胆囊组织,测定其合成分泌 GP 的功能;并加入氢化考的... 目的应用组织培养方法,了解高胆固醇饲料及活化的巨噬细胞(M(?))对胆囊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糖蛋白(GP)的影响。方法豚鼠40只,分为普通饲料组(A 组)与高胆固醇饲料组(B 组),饲养1周。培养胆囊组织,测定其合成分泌 GP 的功能;并加入氢化考的松和腹腔 M(?),观测对胆囊组织合成分泌 GP 的影响。结果 1.B 组比 A 组的腹腔 M(?)活力明显升高。2.培养 B 组胆囊组织,释放入培养液中的 GP 含量比 A 组显著增加。3.在 B 组胆囊组织培养液中加入氢化考的松,胆囊组织释放 GP 明显受抑。4.在 A 组胆囊组织培养液中,加入"普 M(?)",胆囊组织释放 GP 的水平与对照水平接近。加入"高 M(?)",浓度较高时胆囊组织分泌 GP 增强;若同时加入氢化考的松,胆囊分泌的 GP 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1.高胆固醇饲料可致豚鼠胆囊组织合成分泌 GP 功能增强。2.高胆固醇饲料能增强豚鼠 M(?)活力,可促进胆囊组织合成分泌 GP。结合动物胆囊结石模型实验的结果推测,可能与豚鼠M(?)因高胆固醇饲料活化,释放细胞因子 TNF、IL-1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GP 豚鼠 氢化考的松 高胆固醇饲料 分泌 巨噬细胞 糖蛋白 组织培养 动物
原文传递
高胆固醇饮食对大鼠脂源性脂肪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姜芳洁 邵珊珊 +2 位作者 景斐 于春晓 赵家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对血清及内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瘦素、抵抗素、内脂素、脂联素、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00%标准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C组,高胆固醇饮食),每组30只,喂养至第...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饮食对血清及内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瘦素、抵抗素、内脂素、脂联素、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NC组,100%标准饮食)和高胆固醇饮食组(HC组,高胆固醇饮食),每组30只,喂养至第0、4、12、18周留取血样及内脏脂肪组织。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内脏脂肪组织中脂肪因子的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HC组大鼠喂养至第18周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显著升高(P<0.05),内脏脂肪组织中瘦素、内脂素、脂联素、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显著升高(P<0.05),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结论长期过量胆固醇摄入导致大鼠脂肪合成及分泌脂肪因子功能紊乱,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因子 高胆固醇饮食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高脂膳食诱发家兔血清LPO升高及LDL、VLDL和HDL在活体内的氧化修饰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江渝 刘秉文 傅明德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为探讨高脂膳食对家兔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升高和LDL、VLDL,特别是HDL氧化修饰的影响。正常对照组(n=8)喂以普通饲料,高脂实验组(n=8)用高胆固醇饲料(普通饲料加5%猪油,另每只兔加喂0.5g胆固醇)喂... 为探讨高脂膳食对家兔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升高和LDL、VLDL,特别是HDL氧化修饰的影响。正常对照组(n=8)喂以普通饲料,高脂实验组(n=8)用高胆固醇饲料(普通饲料加5%猪油,另每只兔加喂0.5g胆固醇)喂养12周。兔血清LDL、VLDL及HDL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离得到。LDL、VLDL及HDL的氧化修饰用琼脂糖凝胶电泳、234nm光吸收及TBARS荧光检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高脂实验组兔血清的TC、TG和LPO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HDL-C则显著降低(P<0.05);同时,高脂实验组的LDL、VLDL和HDL的电泳迁移率增加,其234nm光吸收及LPO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高脂膳食在诱发家兔血清TC、TG显著增高的同时,不仅可引起血浆LDL及VLDL的氧化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膳食 过氧化脂质 LPO VLDL 高血脂病 HDL
下载PDF
不同饮食摄入对小鼠糖脂代谢、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青青 蒋丰岭 +5 位作者 王家妮 罗雅亭 程如越 沈曦 李鸣 何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3,共8页
为探究高脂饮食和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小鼠糖脂代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小鼠。结果表明: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引起小鼠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受损、肝脏甘油三酯增加及... 为探究高脂饮食和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小鼠糖脂代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和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小鼠。结果表明: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引起小鼠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受损、肝脏甘油三酯增加及丙酸、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引起小鼠肝脏总胆固醇、脂体比增加,脱氧胆酸和胆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普通饮食组和高脂组相比,高脂高胆固醇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主坐标分析,3组样本群落结果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糖代谢 脂代谢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高胆固醇饮食对肺结核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秀丽 赖小惠 +3 位作者 梁月贞 梁汉成 黄宁 梁静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0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对高胆固醇饮食辅助治疗在肺结核患者血脂、血清白蛋白、痰菌转阴及病灶吸收率影响分析,为更好地治疗肺结核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组内... 目的对高胆固醇饮食辅助治疗在肺结核患者血脂、血清白蛋白、痰菌转阴及病灶吸收率影响分析,为更好地治疗肺结核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单组内样本量设置为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饮食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高胆固醇饮食辅助治疗。在进行6个月高胆固醇饮食辅助治疗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2周、4周、6周的血脂、血清白蛋白数值,比较半月、1月、6月痰菌转阴率及1月病灶吸收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辅助治疗完成后,实验组的血脂、血清白蛋白的数值较对照组升高更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1月病灶吸收率较对照组明显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固醇饮食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血脂、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明显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加快病灶吸收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饮食辅助治疗 肺结核 治疗干预
下载PDF
骆驼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世奇 李雅菲 +4 位作者 吴晓云 那琴 明亮 张秀荣 吉日木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6-383,共8页
目的:探究骆驼乳对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Mod)、对照骆驼乳组(NCM,3 g·kg^(-1)bw... 目的:探究骆驼乳对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5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Mod)、对照骆驼乳组(NCM,3 g·kg^(-1)bw)、骆驼乳组(CaM,3 g·kg^(-1)bw)和水飞蓟素组(PC,200 mg·kg^(-1)bw)。试验12周,建立NAFLD模型,骆驼乳组和水飞蓟素组小鼠在每日固定时间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骆驼乳和水飞蓟素。通过测定小鼠体重、空腹血糖、血清生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经口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探讨骆驼乳对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骆驼乳能显著抑制NAFLD小鼠体重和血糖的升高,并且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瘦素(leptin,LEP)和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P<0.05),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P<0.05)。骆驼乳组小鼠糖耐量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素敏感度增加(P<0.05),糖脂代谢能力增强。结论:骆驼乳对高脂高糖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糖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骆驼乳可能通过减轻小鼠胰岛素抵抗,促进血清脂质转运,增强NAFLD小鼠糖脂代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骆驼乳 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糖脂代谢 C57BL/6J小鼠
下载PDF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对喜马拉雅旱獭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微 刘巴睿 +7 位作者 王忠东 王琰 陶元清 加洛 徐晓青 刘海青 张发荣 熊浩明 《医学动物防制》 201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喜马拉雅旱獭模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健康成年喜马拉雅旱獭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喜马拉雅旱獭模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了解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健康成年喜马拉雅旱獭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15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在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食的第4周、12周检测血浆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普通组相比,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血浆粘度也有明显增加(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所增加(P<0.05),全血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则明显降低(P<0.01),全血还原粘度亦降低,其中全血还原粘度(中切)降低明显(P<0.01)。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喜马拉雅旱獭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胆固醇浓度无关。其中血浆粘稠度中切ηa60 1/s(mPa.s)、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低切)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红细胞刚性指数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高胆固醇、高脂饲料饮食使喜马拉雅旱獭血浆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学存在特有的变化,提示喜马拉雅旱獭可作为高脂血症防治研究中的模型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 高胆固醇饮食 血脂 血液流变学 喜马拉雅旱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