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 被引量:141
1
作者 赵明 李建国 +2 位作者 张宾 董志强 王美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66-1573,共8页
挖掘作物产量潜力,探索作物高产新途径,实现产量新突破一直是作物科学的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作物逆境反应的补偿基本规律和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广义补偿的概念,即作物系统的构成因子间发生不平衡变化时,通过系统调节使得不同程度变... 挖掘作物产量潜力,探索作物高产新途径,实现产量新突破一直是作物科学的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作物逆境反应的补偿基本规律和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广义补偿的概念,即作物系统的构成因子间发生不平衡变化时,通过系统调节使得不同程度变化因子之间产生补偿效应统称为作物补偿。按其变化因子间的变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得失补偿和差异补偿。得失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上,有些因子以损失原有的性能为代价换取另外因子的改善和提高,这通常出现在逆境条件中,是作物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补偿。差异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构成因子共同增效中,增量多的因子与增量少的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获得补偿的特殊现象。作物补偿在补偿效果上可分为超量补偿、等量补偿和部分补偿;在补偿的层次和范围上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即在作物与环境、作物间以及作物内部各因子间的不同层次均可存在补偿机制。基于作物于广义补偿和产量分析的“三合结构”基本框架,指出作物高产突破是基于得失补偿基础上重点突破差异补偿,所采取的技术途径是结构性挖潜和功能性挖潜,两条途径在作物超高产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补偿机制及其挖潜途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高产突破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高产 补偿机制 技术途径
下载PDF
减数分裂期高温胁迫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被引量:107
2
作者 曹云英 段骅 +3 位作者 杨立年 王志琴 周少川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34-2142,共9页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花药开裂率及花粉育性,对耐热品种黄华占影响较小;明显降低了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耐热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热敏感品种粒宽显著缩短,长宽比显著增大,而对耐热型品种影响不大;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幼穗的核糖核酸(RNA)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热敏感品种变化幅度大于耐热品种;显著增加了耐热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无显著影响。总之,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强、RNA含量高、MDA含量低及乙烯合成少是耐热性品种在高温胁迫下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减数分裂期 高温 耐热性 产量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抽穗和灌浆早期高温对耐热性不同籼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 被引量:85
3
作者 曹云英 段骅 +3 位作者 杨立年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521,共10页
选用4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分别于抽穗(始穗后0~10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d)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3℃)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0℃)为对照,研究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 选用4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分别于抽穗(始穗后0~10d)和灌浆早期(始穗后11~20d)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3℃)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0℃)为对照,研究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处理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的花粉可育率、受精率,而耐热品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明显降低热敏感品种的结实率,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且抽穗期高温处理影响大于灌浆早期处理。高温胁迫显著增加耐热品种黄华占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影响不大。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籽粒ATP酶活性,耐热品种结果则相反。高温处理增加两类品种叶片温度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耐热品种增降的幅度显著小于热敏感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较低的叶片温度,较强的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及较高的籽粒ATP酶活性是耐热性品种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也是耐热品种的重要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产量 耐热性 生理机制
下载PDF
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4
作者 段骅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400,共8页
随着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况频繁发生,研究高温对水稻危害的机理与对策对稳定和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抗逆系统、脯... 随着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况频繁发生,研究高温对水稻危害的机理与对策对稳定和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抗逆系统、脯氨酸、激素、多胺、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阐述了其生理机制,提出减轻水稻高温胁迫的调控措施,并对未来深入开展水稻高温逆境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产量 品质 生理机制
下载PDF
玉米花期高温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46
5
作者 赵龙飞 李潮海 +3 位作者 刘天学 王秀萍 僧珊珊 潘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7-864,共8页
以耐热基因型浚单20和热敏感基因型驻玉309为材料,分别于花前(吐丝前0~8d)和花后(吐丝后0~8d)高温处理,研究了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花后高温胁迫使2个基因型玉米花粉活力和籽粒ATP酶活性均下降,其中驻玉309下降达显著... 以耐热基因型浚单20和热敏感基因型驻玉309为材料,分别于花前(吐丝前0~8d)和花后(吐丝后0~8d)高温处理,研究了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花后高温胁迫使2个基因型玉米花粉活力和籽粒ATP酶活性均下降,其中驻玉309下降达显著水平;高温胁迫导致2个基因型玉米产量显著下降,浚单20产量下降幅度小于驻玉309,且花后高温处理影响大于花前处理。花前和花后高温胁迫均使浚单20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而花前高温使驻玉309叶片SOD、POD活性升高,CAT活性下降,花后高温使驻玉309叶片SOD、POD和CAT的活性均下降。高温处理使2个基因型丙二醛(MDA)含量升高,浚单20升高的幅度显著小于驻玉309。高温胁迫降低了2个基因型的叶片光合速率,浚单20减小的幅度显著小于驻玉309。高温胁迫使浚单20的根系活力显著升高,驻玉309的根系活力显著降低。结果提示,在高温胁迫下保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叶片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能力及籽粒ATP酶活性是耐热玉米基因型具有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也是耐高温胁迫的重要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基因型 高温 产量 生理机制
下载PDF
灌溉方式对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作用 被引量:42
6
作者 段骅 俞正华 +3 位作者 徐云姬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20,共14页
为探明灌溉方式对减缓水稻高温危害的影响,以中籼水稻品种黄华占和双桂1号为材料,在抽穗灌浆期进行高温(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35.1℃/20.8℃)和正常温度(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29.0℃/20.8℃)处理并设置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落干至土水势为?... 为探明灌溉方式对减缓水稻高温危害的影响,以中籼水稻品种黄华占和双桂1号为材料,在抽穗灌浆期进行高温(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35.1℃/20.8℃)和正常温度(白天/夜间平均温度为29.0℃/20.8℃)处理并设置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落干至土水势为?15kPa时复水)、重干湿交替灌溉(土壤落干至土水势为?30kPa时复水)和水层灌溉(对照)3种灌溉方式,观测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尤其是在高温胁迫下,与水层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增加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增加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增大崩解值,减小消减值,重干湿交替灌溉的结果则相反。2个品种结果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抽穗结实期遭受高温胁迫,采用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稻米品质。冠层相对湿度降低、叶片活性氧()生成速率减小、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增加、内源细胞分裂素浓度及籽粒亚精胺和精胺浓度的提高是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重要生态生理原因。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灌溉方式 产量 品质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北疆高产棉花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余渝 陈冠文 +3 位作者 田笑明 邓福军 林海 胡锡宁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0-233,共4页
通过 3年对棉叶净光合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棉叶光合速率最大出现在盛蕾期至开花期。打顶前棉花主茎倒 4叶光合速率最大 ,打顶后倒 1叶和倒 2叶光合速率最大。开花期前倒 4叶光合速率日变呈双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 1 2∶ 0 0~ 1 4∶0 0和... 通过 3年对棉叶净光合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棉叶光合速率最大出现在盛蕾期至开花期。打顶前棉花主茎倒 4叶光合速率最大 ,打顶后倒 1叶和倒 2叶光合速率最大。开花期前倒 4叶光合速率日变呈双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 1 2∶ 0 0~ 1 4∶0 0和 1 6∶ 0 0~ 1 8∶ 0 0 ,且第一个峰值比第二个峰值高 ,盛花期后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盛花期前主茎叶光合速率较大 ,盛花期后果枝叶光合速率较大 ,不同叶位的叶片光合速率变化规律有所不同。棉叶展平 1 4d后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化学调控、揭膜时期、追施尿素对棉花的光合速率均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北疆地区 高产机理 叶位 叶片类型 生育期 净光合速率 调控技术
下载PDF
高得率浆光诱导返黄机理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林本平 王双飞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2-98,共7页
综述了高得率浆光诱导返黄机理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纸浆木素中酚羟基结构、芳羰基结构、非酚型愈创木基-β-芳基醚结构等潜在发色基团在光照射作用下的诱导反应机理,以及在返黄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的各类返黄抑制技术,如... 综述了高得率浆光诱导返黄机理及其抑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纸浆木素中酚羟基结构、芳羰基结构、非酚型愈创木基-β-芳基醚结构等潜在发色基团在光照射作用下的诱导反应机理,以及在返黄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的各类返黄抑制技术,如木素化学改性、添加光稳定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得率浆 返黄机理 返黄抑制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义虎 杨祥田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1-8,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天气尤其是高温热害频繁发生,研究高温对水稻影响的机理与对策对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代谢酶、激素和抗逆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极端天气尤其是高温热害频繁发生,研究高温对水稻影响的机理与对策对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代谢酶、激素和抗逆物质等方面阐述了其生理机制,提出减轻水稻高温胁迫的具体防御措施,并对未来全球气温升高环境下的水稻生产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生理机制 对策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的影响及叶面喷剂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3 位作者 郑春莲 郭丽 李科江 马俊永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3-1113,共11页
针对我国华北麦区灌浆期高温影响小麦灌浆和产量的问题,本研究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田间塑料棚自然升温的方式,在灌浆期设4个时段高温胁迫处理作为主处理,两年分别在花后12-25 d、12-16 d、15-20 d和20-25 d... 针对我国华北麦区灌浆期高温影响小麦灌浆和产量的问题,本研究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田间塑料棚自然升温的方式,在灌浆期设4个时段高温胁迫处理作为主处理,两年分别在花后12-25 d、12-16 d、15-20 d和20-25 d,花后8-21 d、8-12 d、14-20 d和16-21 d进行高温处理,以不罩棚自然温度作为对照(分别用A1、A2、A3、A4和A5表示,A5为对照);以0.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锌、清水和不喷施4个喷剂作为副处理(分别用B1、B2、B3和B4表示),研究了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处理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喷施不同叶面喷剂对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并对不同处理下的小麦灌浆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与自然温度对比均造成小麦减产,减产幅度两个试验年度分别为12.64%-15.34%和2.04%-9.41%,并且高温胁迫时间长,处理时间早的A1减产幅度最大,且较对照A5达极显著水平;高温减产的直接原因是小麦穗粒数减少及千粒重降低,两个试验年度穗粒数分别减少0.71-5.45个和1.73-3.00个,千粒重分别降低1.28-3.41 g和0.84-4.27 g;从2013—2014年度模型模拟的灌浆特征看,不同时段高温处理使小麦提前到达第1和第2拐点,A1-A4第1拐点较对照提前0.29-0.75 d、第2拐点提前0.22-1.42 d,因此高温处理缩短了灌浆时间,且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终造成千粒重降低。(2)叶面喷剂具有缓解高温胁迫的作用,两个试验年度叶面喷剂分别比不喷对照提高产量3.08%-7.05%和2.09%-3.52%,可一定程度缓解高温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不良影响,两个试验年度叶面喷剂分别增加穗粒数1.04-2.30个和0.95-2.01个,提高千粒重1.10-1.42 g和0.60-0.89 g,且B1效果最好;从灌浆数值特征分析看,叶面喷剂推迟了到达第1和第2拐点的时间,不同喷剂推迟到达第1拐点时间为0.48-0.98 d,推迟到达第2拐点的时间为0.32-0.9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灌浆特性 LOGISTIC模型 叶面喷剂 增产机理 小麦
下载PDF
玉米郑单958等高产品种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春虎 欧行奇 王昊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44,共4页
郑单958是近年生产上推广利用面积较大的紧凑竖叶型新品种。本试验从其生理与植株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高产生理生态机制方面的研究探讨,为新品种选育和大田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分析表明,其高产主要原因表现在:叶面积指数变化合理,... 郑单958是近年生产上推广利用面积较大的紧凑竖叶型新品种。本试验从其生理与植株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高产生理生态机制方面的研究探讨,为新品种选育和大田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分析表明,其高产主要原因表现在:叶面积指数变化合理,叶片持绿时间长,衰老慢;叶片中光合色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丙二醛积累少;光合能力强,光合效率高;籽粒体积大;灌浆时间长,速度快,千粒重高。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仍属最佳利用品种,建议各地大面积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形态指标 生理特点
下载PDF
夏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机理及其配套技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效东 袁君 +2 位作者 刘桂花 杨久书 彭丽丽 《花生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6,共4页
莒南县夏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连年获得高产稳产。其增产机理是 ,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增强了抗旱耐涝能力 ;促进了光合产物积累和合理分配 ,增大了经济系数 ;解决了积温不足 ,提高了结果率和饱果指数。采取的技术是选择肥水条件好的地块 ... 莒南县夏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连年获得高产稳产。其增产机理是 ,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增强了抗旱耐涝能力 ;促进了光合产物积累和合理分配 ,增大了经济系数 ;解决了积温不足 ,提高了结果率和饱果指数。采取的技术是选择肥水条件好的地块 ,实行配方施肥 ,合理密植 ,抢茬早播 ,适时盖膜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花生 增产机理 配套技术 地膜覆盖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研究与发展2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3
作者 聂海宽 党伟 +13 位作者 张珂 苏海琨 丁江辉 李东晖 刘喜武 李沛 李鹏 杨升宇 赵建华 刘秘 陈前 孙川翔 王鹏威 刘子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共33页
中国页岩气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已历经20年,创新形成了以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规律为代表的诸多理论与认识,支撑了国内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页岩气产量达250×10^(8) m^(3),在当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10%,... 中国页岩气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已历经20年,创新形成了以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富集规律为代表的诸多理论与认识,支撑了国内页岩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页岩气产量达250×10^(8) m^(3),在当年全国天然气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10%,页岩气已经成为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量的主力军之一。为了给中国页岩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系统回顾了国内页岩气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历程,归纳总结了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机理、页岩气优质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页岩气源—储协同演化机制、页岩气赋存机理与含气性评价、页岩气富集高产机理与评价、页岩气储层改造、页岩气开采等理论和技术进展,分析研判了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指出了海相/陆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富集高产机理、基于动态演化过程的页岩气富集区评价方法、低丰度页岩气高效开发技术以及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技术等4个亟需攻关的研究方向。进而针对中国页岩气商业化勘探开发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建议:从新区新领域、老区挖潜及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等方面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攻关探索,以期早日实现中国页岩气多领域多层系、由点到面的大突破和大规模高效勘探开发,全方位推进中国页岩气革命,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机理 赋存机理 储层特征 储层改造 高产机理 提高采收率 勘探方向
下载PDF
水稻耐高温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婷 陈艳艳 +3 位作者 杨洋 杨远柱 孟桂元 周静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94-3700,共7页
水稻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近2/3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因而,水稻稳产高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热害已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并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热害时间演变与... 水稻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全国近2/3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因而,水稻稳产高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热害已严重影响我国水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并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热害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布特征,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膜的形态功能、淀粉合成与蛋白代谢及相关酶活性、激素等方面阐述了生理机制,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调控措施,并对未来进一步开展水稻耐热性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产量 品质 生理机制
原文传递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克礼 张菊芳 +4 位作者 郭勋斌 郎崇兵 费厚城 吴万明 袁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的超高产机理,对徐稻3号10500kg/hm^2产量典型田块定点,研究其产量形成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徐稻3号在超高茬麦田套播种植方式下,群体干物质积累前期少,中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10360.6...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的超高产机理,对徐稻3号10500kg/hm^2产量典型田块定点,研究其产量形成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徐稻3号在超高茬麦田套播种植方式下,群体干物质积累前期少,中后期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10360.65kg/hm^2;稻麦共生21d小麦让茬时叶面积指数(LAI)0.10,孕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为7.71,总叶片16~17叶;小麦让茬至6月底白根率达100.0%,拔节期降为25.0%,孕穗前回升至36.9%;徐稻3号套播全生育期158d;基本苗8.10×10^5,让茬后有15d左右的缓苗期。分蘖启动日为麦收后15d左右,有效分蘖终止于倒7叶期,苗蘖最高峰为1hm^26.06×10^6,成穗率58.9%,总颖花量1hm^2 4.75×10^8;平均株高96.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茬麦田套稻 高产机理
下载PDF
大豆密植小气候效应及高产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秀兰 《广西气象》 2001年第2期44-47,共4页
在田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密植大豆田小气候效应 ,并进一步分析了密植大豆田的高产机理 ,为探索作物合理密植以及种植制度的优化提供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小气候效应 高产机理
下载PDF
醋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代谢控制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红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论述了利用紫外线诱变分离优良醋酸菌的方法及技术,同时通过实验对微生物的代谢机制、代谢控制醋酸菌发酵做了探讨。诱变菌株B9-1的产酸量可达7.55g/100mL,产酸能力稳定。是可进一步诱变提高产酸率并运用于生产的理想菌株。
关键词 高产菌株 代谢机理 代谢控制发酵
下载PDF
提高高得率浆光学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红杰 胡惠仁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主要围绕高得率浆光致返黄的机理和提高高得率浆光学稳定性的途径(化学改性、新型漂白工艺和添加各种返黄抑制剂等)展开讨论,系统论述了抑制高得率浆光致返黄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高得率浆 光学稳定性 返黄机理 返黄抑制剂
下载PDF
高得率浆过氧化氢漂白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洪润 柳叶 李易蔚 《纸和造纸》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高得率浆过氧化氢漂白不仅纤维资源利用率高,而且具有原料适应性范围广,工艺和设备适应性强,纸浆漂白稳定性好,不易返黄等优点。介绍高得率浆H_(2)O_(2)漂白的机理、漂前预处理、漂白助剂、漂白介质、漂白工艺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过... 高得率浆过氧化氢漂白不仅纤维资源利用率高,而且具有原料适应性范围广,工艺和设备适应性强,纸浆漂白稳定性好,不易返黄等优点。介绍高得率浆H_(2)O_(2)漂白的机理、漂前预处理、漂白助剂、漂白介质、漂白工艺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过氧化氢在高得率浆漂白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得率浆 过氧化氢 纸浆漂白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生理基础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关文雯 谢岷 +1 位作者 张永平 董凤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41,共8页
在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灌区,通过设计田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下春小麦的耗水组成、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揭示了春小麦个体构型、群体结构、贮藏物质转运及籽粒灌浆等生理基础,为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 在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地下水灌区,通过设计田间不同灌水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条件下春小麦的耗水组成、水分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揭示了春小麦个体构型、群体结构、贮藏物质转运及籽粒灌浆等生理基础,为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高产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春小麦产量也相应增加,但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均以拔节和抽穗期灌2水处理最高;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地下水补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即随着灌水量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而群体水分利用效率相应降低。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河套平原灌区,在秋季浇足底墒水基础上,春浇2水(拔节期+抽穗期)是春小麦实现高产的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在此节水灌溉模式下,小麦单株叶面积减少,开花期叶面积指数相应较低,此种株型和群体结构有利于改善群体内光照条件,灌浆期叶面积衰减慢,物质生产能力较高,且茎鞘贮藏物质的转运及籽粒灌浆速率快,粒重增加。同时,地上部较小的冠层结构又减少了水分的蒸腾消耗,提高了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这是节水栽培春小麦实现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统一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高产 春小麦 生理基础 河套灌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