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张瑜哲 金毅 +1 位作者 苏礼 郑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2-765,共4页
[目的]从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两方面探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本中心自2011年8月~2012年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男22例,女68例,年龄55~81岁,平均69.28岁,... [目的]从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两方面探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本中心自2011年8月~2012年11月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男22例,女68例,年龄55~81岁,平均69.28岁,病程2~16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5),试验组在松止血带时将1瓶100 ml氨甲环酸(规格100 ml:氨甲环酸0.5 g与氯化钠0.85 g)进行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点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输血比率,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显性失血、隐性失血及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人工膝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膝骨性关节炎分级与全膝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 被引量:18
2
作者 石士平 李伟 +3 位作者 张伟 孙水 王超 李会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234-6239,共6页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对象群体年龄偏高,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所以围置换期失血成为影响置换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分析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的隐性失血量,以及根据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对围...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对象群体年龄偏高,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所以围置换期失血成为影响置换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分析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的隐性失血量,以及根据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对围置换期出血量进行置换前评估的方法。方法: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影像学分级把患者分为Ⅲ级组与Ⅳ级组,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平均总失血量1560mL,其中隐性失血量865mL(55%),Ⅲ级组平均总失血量1290mL,其中隐性失血量684mL(占总失血量53%),Ⅳ级组平均总失血量1644mL,其中隐性失血量921mL(占总失血量56%),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在平均总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隐性失血所占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膝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等级越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平均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越大,而隐性失血的比例变化不明显。对不同严重程度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置换前出血量预测评估,对加强患者围置换期血液管理及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分级 人工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失血量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7
3
作者 沈方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8期730-73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骨科2013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无...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本院骨科2013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无因隐性失血而引起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评估、加强管理、严密观察、耐心细致、抗凝止血、措施到位是预防和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护理
下载PDF
八珍汤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邱庆虎 马松涛 +3 位作者 李印鹏 孙志强 王科 柏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口服八珍汤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加用八...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口服八珍汤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加用八珍汤口服治疗至术后14d,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d时,治疗组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较手术前3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下降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4d时,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后3d时明显上升,治疗组上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口服八珍汤可减少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量,提高骨髓造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八珍汤 隐性失血
原文传递
四物汤对高龄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焦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高龄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医药解决高龄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48例高龄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患者,按患者术后是否口服中药四物汤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高龄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隐性失血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医药解决高龄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48例高龄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患者,按患者术后是否口服中药四物汤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以及饮食指导等基础上,从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口服四物汤汤剂10d。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身高、体质量、术中及术后显性失血量;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含量,应用Gross方程计算红细胞容量,进而推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b、HCT含量明显提高,隐形失血量明显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物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隐性失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四物汤 隐性失血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隐性失血的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1期3209-3211,共3页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半髋关节置换组。监测术前、术后血红蛋...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式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半髋关节置换组。监测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变化、术后引流量等,计算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隐性失血量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失血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术后置换组Hct下降值、Hb下降值较半髋关节置换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置换术隐性失血量多于半髋置换术,应引起医生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 隐性失血 老年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毅 孙波 +2 位作者 富学禹 刘世珑 纪伟华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情况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影响。方法92例THA、TKA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THA为51例(56髋... 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情况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影响。方法92例THA、TKA术后DVT发生情况进行分析。THA为51例(56髋),TKA为41例(49膝)。术后7~10d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DVT的发生。对临床失血的相关指标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后发生DVT患者共计28例,发生率为30.43%(28/92)。发生DVT的患者临床实际失血总量、隐性失血总量、术后失血总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平均值分别为1648.53ml、844.35ml、1016.17ml、735.87ml,与未发生DVT的患者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性失血量的增加提高了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对隐性失血量变化的认识和发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关节成形术 隐性失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100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学辉 张伟 +3 位作者 蒋刚 周福生 潘勤 阮腊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均采用PFNA手术方案,观察骨折恢复情况。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分析围手术...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均采用PFNA手术方案,观察骨折恢复情况。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分析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负相关性。性别、骨质疏松、手术时间、术后输血对隐性失血影响不大(P>0.05);年龄、骨折分型、延迟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接受抗凝治疗是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直接关系到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临床上影响因素较多,提示医护人员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手术 隐性失血
下载PDF
脊柱术后隐性失血量与脊柱手术方式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邓天琼 张怡五 +5 位作者 王晓勇 蒲渝 陈果 高卫民 王青 任先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2171-2172,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隐性失血与脊柱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脊柱前路手术50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行脊柱后路手术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术中输入一定异体血,术后补充液体均以生理需要量(50mL/kg)为准。根据手术...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隐性失血与脊柱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行脊柱前路手术50例,其中男19例,女31例;行脊柱后路手术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术中输入一定异体血,术后补充液体均以生理需要量(50mL/kg)为准。根据手术前后平均红细胞压积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失血量,从而得到隐性失血量。结果前路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1 500mL,隐性失血为655mL;后路组的总失血量平均为835mL,隐性失血为245mL,前路组隐性失血量大于后路组。结论隐性失血量与脊柱手术方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手术 隐性失血 手术方式
下载PDF
鸡尾酒疗法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毕春强 温建民 +3 位作者 张辉 杨大伟 宋雪 李多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关节囊周围局部注射对控制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骨二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 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关节囊周围局部注射对控制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骨二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鸡尾酒疗法膝关节囊周围局部注射,50 mL关节腔内灌注;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关节腔内灌注。术中两组均采用骨蜡局部封堵止血,术后夹闭引流管3 h,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分别记录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imer),观察患者下肢血栓发生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输血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化验PT、APTT、INR、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尾酒疗法能有效减少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酒疗法 氨甲环酸 骨蜡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止血
下载PDF
Dynesys system技术以及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越 孙天胜 姚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对照实验。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月病例共计64例,其中PLIF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7岁。Dynesyssystem治疗组32例,男17...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对照实验。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月病例共计64例,其中PLIF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7岁。Dynesyssystem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2岁,平均49岁。以上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计算患者总出血量,从而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通过PLIF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701.12±259.651)m1,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46.89±166.266)ml。而通过Dynesyssystem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669.51±264.375)m1,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50.47±166.819)ml。PLIF治疗组平均隐性失血量高于Dynesyssystem治疗组。[结论]Dynesyssystem治疗组在隐性失血量方面少于PLIF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 SYSTEM 后路腰椎融合 隐性失血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关节腔内灌注联合2小时引流管夹闭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卞春喜 耿秋丽 +2 位作者 马永成 王浩然 李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从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两方面评价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本科室自2013年8月~2014年11月拟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男29例,女69例,年龄56~73岁,平均6... 目的从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两方面评价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对照原则设计,选取本科室自2013年8月~2014年11月拟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男29例,女69例,年龄56~73岁,平均65.3岁,病程4~10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9),试验组在关节囊层缝合后松止血带前10分钟将1瓶100m L氨甲环酸(规格100m L:氨甲环酸0.5g与氯化钠0.85g)经引流管灌注到关节腔,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注,术后给予引流管夹闭2小时后完全打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输血比率,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12天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关节腔内灌注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显性失血、隐性失血及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显性失血 隐形失血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政道 戴醒明 +1 位作者 刘大诚 张秀伟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2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患者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1年5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接...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患者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1年5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接受PFNA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PFNA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老年FIF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PFNA手术显性、隐性及总失血量分别为(235.87±70.65)mL、(712.58±134.25)mL、(947.77±208.91)mL。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75岁、不稳定性骨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60min、术前抗凝治疗均为影响老年FIF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隐性失血是导致老年FIF患者经PFNA内固定治疗后围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其中年龄≥75岁、不稳定性骨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60min、术前抗凝治疗均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防治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FIF患者,以改善预后,减少隐性失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隐性失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围术期输血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燕 蔡攀 +4 位作者 汤明荣 戴隽 王燕 王秀会 付备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6期2086-2087,2089,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输血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输血指征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1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围术期输血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输血指征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1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术期是否进行过输血治疗分为输血组(56例)及未输血组(120例),对两组术前、术后血常规以及术中、术后出血等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隐性出血量进行评估。结果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53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3.1%,未输血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为427mL,占总失血量比例为84.6%。两组平均隐性失血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输血治疗并不能降低老年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术后应根据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量的变化,合理选择输血治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隐性失血 髋骨折 围术期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亚型间术前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15
作者 朱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2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AO/OTA)分型、Evans分型亚型间术前血红蛋白变化的差异,评估以上两种分型用于预测术前血红...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AO/OTA)分型、Evans分型亚型间术前血红蛋白变化的差异,评估以上两种分型用于预测术前血红蛋白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210例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数据、血红蛋白、伤前抗凝药使用、伤后静脉补液量及伤后低分子肝素钠使用情况,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AO/OTA分型、Evans分型,进行各亚型间血红蛋白变化的比较。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伤后3d内血红蛋白水平下降。AO/OTA分型:A1型患者伤后3d血红蛋白显著高于A2型和A3型患者(P<0.05),血红蛋白变化显著小于A2型和A3型患者(P<0.05),A2型和A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ans分型:伤后3d血红蛋白Ⅰa型显著高于Ⅰc型、Ⅰd型、Ⅱ型(P<0.05),Ⅰb型显著高于Ⅰd型、Ⅱ型(P<0.05)。伤后3d血红蛋白变化Ⅰa型显著低于Ⅰc型、Ⅰd型、Ⅱ型(P<0.05),Ⅰb型显著低于Ⅰd型、Ⅱ型(P<0.05),Ⅰc型显著低于Ⅰd型、Ⅱ型(P<0.05),而Ⅰd型与Ⅱ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伤后3d的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与AO/OTA分型和Evans分型亚型部分正相关;AO/OTA分型和Evans分型可能不是预测术前血红蛋白变化的理想骨折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血红蛋白 隐性失血 骨折类型 术前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中保温干预对术后寒战、隐性失血发生率的影响
16
作者 国艳阳 周慧鹏 李艳达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519-522,542,共5页
目的探究在老年下肢骨折术中实施术中保温对术后寒战、隐性失血的影响,为治疗该类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 目的探究在老年下肢骨折术中实施术中保温对术后寒战、隐性失血的影响,为治疗该类病症提供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术中2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干预与保温干预。分别于入室(T0)、开始手术(T1)、术中30 min(T2)、术中60 min(T3)、结束手术(T4)测量患者体温,比较2组凝血功能、临床指标及寒战发生状况。结果T1 T4时刻,2组体温变化时间、组间及交互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观察组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隐性失血及切口引流量与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热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输血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预防术后寒战的发生,保持机体凝血功能稳定,减少隐性失血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下肢骨折 术中保温 寒战 隐性失血
下载PDF
Dynesys system技术以及PLIF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越 孙天胜 姚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对照试验。选取2012年9月一2013年1月病例共计64例,PLIF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7岁。Dynesyssystem治疗组32例... 【目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对照试验。选取2012年9月一2013年1月病例共计64例,PLIF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1岁,平均47岁。Dynesyssystem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34岁,最大62岁,平均49岁。以上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根据患者术前、术后红细胞比积(Hct)变化计算出患者总出血量,从而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通过PLIF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701.12±259.651)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346.89±166.266)ml。而通过Dynesyssystem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平均总失血量为(669.51±264.375)ml,平均隐性失血量为(250.47±166.819)ml。PLIF治疗组平均隐性失血量高于Dynesyssystem治疗组。[结论]Dynesyssystem治疗组在隐性失血量方面少于PLIF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system 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 隐性失血 腰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气血双补法对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显兴 刘克莉 +3 位作者 黄江华 吴国璟 牙爱萍 韦秀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7期2379-2382,共4页
目的观察气血双补法对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8月百色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术后予常规预防感染、消炎止痛、补液... 目的观察气血双补法对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8月百色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术后予常规预防感染、消炎止痛、补液、预防血栓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八珍汤口服14 d。观察2组患者术前3 d及术后第3天、第7天的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评估2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14天患肢疼痛模拟评分(VA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前3 d的Hb及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Hb及HCT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对照组Hb及HCT均明显低于治疗组(P均<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Hb及HCT均较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Hb及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4天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气血双补法可显著减少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促进患者术后Hb、HCT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双补 八珍汤 髋关节置换 隐性出血
下载PDF
Dynesys与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海挺 蒋国强 +3 位作者 卢斌 罗科锋 岳兵 陆继业 《新医学》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技术(Dynesys)与经典的经皮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量的情况。方法选取7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Dynesys治疗(Dynesys组)36例,接受PLIF治疗(P... 目的观察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技术(Dynesys)与经典的经皮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隐性失血量的情况。方法选取7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Dynesys治疗(Dynesys组)36例,接受PLIF治疗(PLIF组)36例。采用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及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HCT)变化计算患者实际总出血量,减去显性失血量,得出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种术式隐性失血量情况。结果 Dynesys组患者总失血量为(932±237)ml,显性失血量为(634±162)ml,隐性失血量为(299±94)ml。PLIF组总失血量为(1 098±459)ml,显性失血量为(667±265)ml,隐性失血量为(431±211)ml,PLIF组隐性失血量高于Dynesys组(P<0.05)。结论 Dynesys及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总失血量大于术中及术后可观察到的显性失血量,Dynesys的隐性失血量较PLIF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esys动态内固定技术 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隐性失血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地奥司明及弹力绷带联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飞 张孟军 +2 位作者 武佳 郝康宁 何锡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年第1期60-61,64,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地奥司明及弹力绷带联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氨甲环酸治疗,...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地奥司明及弹力绷带联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氨甲环酸治疗,B组给予氨甲环酸+地奥司明治疗,C组给予氨甲环酸+地奥司明+弹力绷带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术前下肢周径值和术后3、5、7 d的下肢周径缩小值,生活质量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3、5、7 d的下肢周径缩小值明显大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地奥司明及弹力绷带联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地奥司明 弹力绷带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隐性失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