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扬的意义--一种解释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光明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26,共5页
文本通过现象描述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扬体验的意义特征。分析认为,表扬是孩子们渴望的体验。渴望表扬与他们渴望被看见(存在)、被肯定(认可)、被重视(地位)、被关爱(亲密)等自我体验及人际体验直接联系在一起。理解表... 文本通过现象描述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扬体验的意义特征。分析认为,表扬是孩子们渴望的体验。渴望表扬与他们渴望被看见(存在)、被肯定(认可)、被重视(地位)、被关爱(亲密)等自我体验及人际体验直接联系在一起。理解表扬体验的这些面相,有助于我们把握表扬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扬 体验 意义 解释现象学
原文传递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体验的诠释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罗丹 王玉冰 +1 位作者 徐晶晶 李明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6-81,共6页
目的深入了解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韧性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5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Benner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青少... 目的深入了解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韧性体验,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5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Benner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青少年患病后心理韧性体验分为韧性激发、韧性应对和韧性结局3个阶段,可归纳为3个主题,即排斥1型糖尿病,包括疾病管理负担、身体健康威胁、外在形象改变和情感社会孤立;维持正常生活,包括认知重构调情绪和解决问题获发展;获得希望和力量,包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创伤后成长。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过程中的心理韧性体验,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和干预,以促进其疾病适应和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1型糖尿病 心理韧性 疾病适应 社会孤立 诠释现象学 Benner分析法
下载PDF
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从马克思到劳斯、伊德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志平 陈建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21,共8页
对马克思关于实践与科学的关系有两种解读,即认识论解读和存在论解读。是否在哲学的逻辑基点上把"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实践对科学的存在论关系,... 对马克思关于实践与科学的关系有两种解读,即认识论解读和存在论解读。是否在哲学的逻辑基点上把"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实践对科学的存在论关系,认为实践对于科学具有综合的意义,"历史境遇"、交往、工业、技术等在存在论上对于科学活动具有先在性,形成了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当代西方的"诠释学的现象学"既重视分析作为实体的科学实践,更强调将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具体内容上和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形成互补,同时也表征了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在哲学原则上的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的观点 科学 马克思 诠释学的现象学
下载PDF
Hermeneutics in Nursing Studies: An Integrative Review
4
作者 Fidaa S. Abu Ali Lubna Abushaikha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9年第2期137-151,共15页
Aim: To review nursing studies using hermeneutics as a methodology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including practice,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ackground: Hermeneutics i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that focuses... Aim: To review nursing studies using hermeneutics as a methodology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including practice,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Background: Hermeneutics is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that focuses on interpreting the meanings of experiences in individual’s life. It is a major philosophy and research method in the humanities, human sciences and arts disciplines with a central goal of describing people’s experiences. Data sources: A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using electronics databases including EBSCO, SCOPUS, MEDLINE, CINAHL, and PUBMED. Review methods: Using an integrative method, peer-reviewed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papers published between 2013 and 2018 and listed in the CINAHL, SCOPUS, Science Direct, PubMed and Google Scholar databases were reviewed. Findings: A final review of 13 studies that used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as a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methods was done. Conclusions: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has been used as a qualitative method in numerous nursing studies with different domain including practice,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The ability of the nurses to make decisions related to implementing evidence in education, practice, research, and admiration is reliant on the clinical expertise of the nurse.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dentified that the capability to correlate research findings to these three categories in nursing and the willingness and inclination to improve current practice were crucial factors for knowledge trans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NURSING Experience Practic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EVIDENCE
下载PDF
Heidegger on the Struggle for Belongingness and Being at Home
5
作者 Megan Altma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6年第3期444-462,共19页
In 1840, Alexis de Tocqueville coined the term "individualism" to refer to the tendency for Americans to withdraw into their own desires and interests, thus weakening and diminishing the "habits of the heart" that... In 1840, Alexis de Tocqueville coined the term "individualism" to refer to the tendency for Americans to withdraw into their own desires and interests, thus weakening and diminishing the "habits of the heart" that bind a generation to the customs of their forebears and contemporaries. A problem, though, is that modem individualism undermines the very ideals--i.e, autonomy, equality, and freedom--that motivated it in the first place. Understood as a way of life, liberal individualism is permeated by alienation, estrangement, and thoughtless patterns of conformism. In what follows, I hope to show that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as developed by Martin Heidegger marks an important break from the modem liberal individualistic outlook. The point is to undercut the contrived interpretations of our current historical tradition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at belonging to and sharing in the struggles of a generation are conditions for being human at all. This critique does not provide a panoptic or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basis of a genuine community, but does give us a richer sense of place and purpose, beyond even what the current polis/political community designates (though it certainly includes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tin Heidegger ontological individualism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ETHOS
原文传递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Smoking in Pregnancy
6
作者 Cynthia L. Murray Sandra P. Small Lorraine Burrage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4年第11期762-773,共12页
Smoking in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such as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birth, and perinatal death. Despite widespread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deleterious health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 Smoking in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such as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birth, and perinatal death. Despite widespread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deleterious health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up to a quarter of wome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moke during their pregnancies. In this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ical study, the meaning and experience of smoking in pregnancy were explored.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eight pregnant women from the Canadian province of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Four main them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participants’ stories, namely living in a smoking world, suddenly finding myself on a moral low road, navigating my own way to a high road, and not preparing for postpartum smoking pitfalls. Smoking was perceived to be salubrious and the participants painted a picture of dealing with smoking in pregnancy as a daunting, lonely endeavor that required life-altering solutions. Wit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smoking means to pregnant women who smoke, nurses can help these women forge a new and lifelong way to health and well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CTION Substance Use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Lived Experience PREGNANCY Tobacco SMOKING CESSATION
下载PDF
你并不理解我:失独者体验“感知被误解”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婷婷 张曙 +1 位作者 虞骥 杜丽娜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13-918,共6页
目的:探索失独者在社会交往中感知被误解的体验。方法:基于研究团队与南京市7位失独者2年半的交往经历,使用诠释现象学的方法,在日常交往中观察和收集失独者感知被误解的叙事,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参与者共同就研究结果达成共识。结... 目的:探索失独者在社会交往中感知被误解的体验。方法:基于研究团队与南京市7位失独者2年半的交往经历,使用诠释现象学的方法,在日常交往中观察和收集失独者感知被误解的叙事,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参与者共同就研究结果达成共识。结果:失独者感知被误解的经验结构包括认同危机、关系隐裂、抗逆力丧失、负向情感以及努力。结论:失独者在社会交往中感知被误解的现象是常态并包含复杂的经验结构。这启示临床工作者关注并评估失独者的社会交往状态和自我感知,开展跨专业合作,更好地促进失独者与他人的相互理解,提高失独者的社会交往质量,顺利度过哀伤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感知被误解 诠释现象学
原文传递
翻译还原的解释学透析(其二)——解释现象学“意义”与“是”关系的剖析
8
作者 屈平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8-80,共3页
从解释现象学角度来理解翻译,我们就会发现翻译的本质特征就是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要弄清楚这个结构,我们就得首先弄清楚"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翻译还原就是在翻译中还原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内在本质是一种意义关... 从解释现象学角度来理解翻译,我们就会发现翻译的本质特征就是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要弄清楚这个结构,我们就得首先弄清楚"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翻译还原就是在翻译中还原解释学的如如结构,而这种结构的内在本质是一种意义关系,因此,翻译还原说到底就是还原如如结构,同时也是对意义关系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还原 解释现象学 如如结构
下载PDF
深度区隔:大陆在台研究生的文化适应
9
作者 李权财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4-19,共6页
台湾地区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但两地间的文化仍有一定的差异性,赴台求学的陆生研究生都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诠释现象学的方法,揭示了陆生研究生在台文化适应过程中普遍面临制度、自我心理、社会环境等三个层面的障碍,总体呈... 台湾地区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但两地间的文化仍有一定的差异性,赴台求学的陆生研究生都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诠释现象学的方法,揭示了陆生研究生在台文化适应过程中普遍面临制度、自我心理、社会环境等三个层面的障碍,总体呈现深度区隔的状态。即便如此,他们并非西方文献中所言的“弱势群体”,西方文化适应理论在解释陆生研究生在台的文化适应中存在着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研究生 文化适应 诠释现象学 深度区隔
下载PDF
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态度的诠释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祎敏 姚宇哲 叶旭春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的态度。方法采用诠释性现象学方法,应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6例新老年人进行访谈,收集资料。结果析出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态度的3个主题:肯定机器人辅助养老未来,期待与拒绝共存;期望机器人赋能养老... 目的探讨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的态度。方法采用诠释性现象学方法,应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6例新老年人进行访谈,收集资料。结果析出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态度的3个主题:肯定机器人辅助养老未来,期待与拒绝共存;期望机器人赋能养老,多重角色期待;期待多元支持机器人辅助养老,担忧技术融入鸿沟。结论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期待与顾虑共存,需关注其心理感受,从机器人设计上,满足其存在的多重角色期待;从护理人员支持上,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共同助力新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智时代,真正享受智慧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新老年人 居家养老 质性研究 诠释性现象学研究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汝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4,共9页
通过发现非理论的生命和经历领域以及达到这领域的方法———释义学的现象学,海德格尔在1 91 9年“战时研究班”上的讲演《哲学的观念和世界观问题》奠定了海德格尔一生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起点。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 通过发现非理论的生命和经历领域以及达到这领域的方法———释义学的现象学,海德格尔在1 91 9年“战时研究班”上的讲演《哲学的观念和世界观问题》奠定了海德格尔一生哲学思想的基础,是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起点。在这部著作中,海德格尔阐明了他对哲学的全新理解,并由此划清了与一切旧哲学,包括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界线,揭示了他一生的哲学方向。这部被人认为是他一生思想经历起点的重要著作始终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影响了我们对海德格尔哲学特征与实质的理解,以至我们仍然走在海德格尔一开始就拒绝的道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海德格尔 生命 非理论 经历 释义学的现象学
下载PDF
传播统计的现象学分析研究
12
作者 肖乃涛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本文从现象学这个独特视角来研究传播统计学,对现象学应用于传播统计领域的可能性与原则给予了阐明,并基于传播统计学层面将社会现象学和诠释现象学作了比较。另外,本文还进一步论述了传播统计现象学研究的具体操作问题,扩大了传播统计... 本文从现象学这个独特视角来研究传播统计学,对现象学应用于传播统计领域的可能性与原则给予了阐明,并基于传播统计学层面将社会现象学和诠释现象学作了比较。另外,本文还进一步论述了传播统计现象学研究的具体操作问题,扩大了传播统计学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统计 社会现象学 诠释现象学 意向性
下载PDF
海德格尔论哲学作为元科学
13
作者 陈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8,共10页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 1919年,海德格尔作为胡塞尔的助手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讲授课,这门课的讲稿在海德格尔德文全集中被命名为《哲学的观念与世界观问题》。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解释学直观,他将这种方法视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认识论的新的第一哲学,并将之称为"元科学"。这种元科学的出发点并不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世界观,而是对于人的"知识"或者说理解世界的方式的重新界定。海德格尔认为周遭世界体验是比理论性经验更为原初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元科学的哲学就是《存在与时间》中的基础存在论的理论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元科学 解释学的现象学
下载PDF
护理本科生反思日记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王艳 李小平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后遇到的问题及心理状态,为护理教育者引导其构建积极的专业态度提供依据。方法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为基础,使用Van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对20名护生的临床反思日记进行分析。结果护...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后遇到的问题及心理状态,为护理教育者引导其构建积极的专业态度提供依据。方法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为基础,使用Van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对20名护生的临床反思日记进行分析。结果护生对临床的体验呈现多层次态势,主要表现为对生死的反思、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反思、对护士职业的反思、对护患关系的反思、对临床带教教师的反思及对人生的反思。结论护生对临床体验有其自身特点,已开始对护理专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省思维理论 诠释现象学研究法 护理教育 反思日记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家庭复原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响的诠释性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艳秋 晏莉 +2 位作者 肖宁 贺格格 曾新华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目的 了解家庭复原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为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家庭适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至9月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 目的 了解家庭复原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为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家庭适应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于2021年6月至9月对湖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分别为促使患者创伤后成长(患者接纳和重视疾病,形成良好的疾病认知;激发抗病意志,增强康复意识,形成健康生活行为;精神信念寄托,赋予逆境意义);稳固家庭关系,提供情感支持(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成员积极沟通、共同决策;优化角色分工,灵活调整家庭结构;提升家庭联结感,增进凝聚力);给予精神慰藉和经济支持(家庭成员共济支持,减轻治疗负担;家庭亲密度支持,减轻负性情绪;家庭外部资源援助,减轻经济负担)。结论 家庭复原力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响较积极,发挥家庭功能的有效作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家庭复原力 家庭功能 诠释性现象学研究
下载PDF
“前理论的东西”与“形式指引”——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对哲学的重新界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永刚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7-392,共6页
出于对当时哲学现状的不满,海德格尔重新界定了哲学。他根据"问题体验"区分了"理论的东西"与"前理论的东西",认为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前理论的东西";而要考察"前理论的东西"就要摒... 出于对当时哲学现状的不满,海德格尔重新界定了哲学。他根据"问题体验"区分了"理论的东西"与"前理论的东西",认为哲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前理论的东西";而要考察"前理论的东西"就要摒弃"普遍化"方法而采用"形式指引"方法。在此基础上,海德格尔提出了"实际性的解释学现象学",这是对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的超越,但"形式指引"作为一种方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理论化特征,因而最终为海德格尔所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理论的东西 形式指引 实际性的解释学现象学
下载PDF
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现代化研究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立中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40,共35页
实证主义的"现代化"分析模式将"现代化"过程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学(或现象学)的"现代化"分析模式则将"现代化"过程视为一种由... 实证主义的"现代化"分析模式将"现代化"过程视为一种纯粹给定的、独立于社会成员个人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性现实",诠释学(或现象学)的"现代化"分析模式则将"现代化"过程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个人的主观意识建构出来的"主观性现实";与它们都不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则将"现代化"视为一种由社会成员在特定话语系统的约束和引导之下、借助于一些特定的话语策略而建构出来的"话语性现实"。与此相应,实证主义"现代化"分析模式的支持者们在对"现代化"过程进行研究时总是致力于探究支配着"现代化"过程形成和变化的"客观规律",诠释学(或现象学)分析模式的支持者们则总是致力于考察导致"现代化"过程的那些个体行动及其行动者在从事这些行动时赋予其行动之上的那些主观意识,而多元话语分析学者们则主张致力于探讨人们将我们现在称为"现代化"的那种社会变迁过程建构为"现代化"过程的那些话语策略及其背后的话语系统(话语构成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研究 “现代化”的实证主义分析模式 “现代化”的诠释(现 象)学分析模式 “现代化”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