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药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被引量:40
1
作者 冯学锋 黄璐琦 +2 位作者 格小光 杨连菊 杨京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9-862,共4页
对山药产地变迁,栽培加工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行本草和历史文献考证。药用山药从使用野生品到使用栽培品经历了唐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时期;从宋开始到清中期山药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时期;清中后期(大致18世纪)以来大部分使用栽培品时期。... 对山药产地变迁,栽培加工技术发展,临床应用进行本草和历史文献考证。药用山药从使用野生品到使用栽培品经历了唐以前主要使用野生品时期;从宋开始到清中期山药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时期;清中后期(大致18世纪)以来大部分使用栽培品时期。山药道地产区显现在明代,道地药材"怀山药"完全形成在20世纪初。道地药材怀山药的形成与栽培技术,采收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医家临床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栽培技术的进步解决了山药资源问题;现代采收加工技术的发明改进了药材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近、现代名医家的认知和临床应用,为道地药材怀山药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怀山药 道地药材 形成源流 本草考证
下载PDF
黄精属植物抗糖尿病本草学、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陶爱恩 赵飞亚 +3 位作者 王莹 夏从龙 范敏 段宝忠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5-24,共10页
黄精属(Polygonatum)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多数植物为'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多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口干食少、内热消渴'等证,临床广泛用于糖尿病、高血脂及肿瘤康复。随着黄精属基础研究不... 黄精属(Polygonatum)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多数植物为'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多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等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口干食少、内热消渴'等证,临床广泛用于糖尿病、高血脂及肿瘤康复。随着黄精属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及产业化开发的发展,其防治糖尿病的效应成分群与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该文通过梳理古代本草及现代文献,对黄精属植物抗糖尿病的本草学、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黄精属在古代本草文献和现代研究中的相关证据支持其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其物质基础主要为多糖、黄酮和皂苷类成分。其中,多糖类成分是其降血糖的主要化学成分,其在抗糖尿病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虽然目前已有学者对黄精属植物抗糖尿病药效和物质基础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缺乏系统性,且药效、作用机制、代谢途径等尚不清楚。因此,进一步加强黄精属植物相关研究,特别是从中筛选出显著的活性物质,并对其物质基础、药效学和作用机制开展研究,将对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和黄精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 本草学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抗糖尿病
原文传递
川芎(芎藭)的本草源流考 被引量:23
3
作者 单锋 郝近大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306-2310,共5页
目的:通过本草文献,梳清芎藭的本草源流。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古代芎藭有东西两大产地,西部芎藭从唐代开始由于栽培分化出川芎、西芎,芎藭的原植物最早为藁本Ligusticum sinense,西芎实为L.sinense的... 目的:通过本草文献,梳清芎藭的本草源流。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古代芎藭有东西两大产地,西部芎藭从唐代开始由于栽培分化出川芎、西芎,芎藭的原植物最早为藁本Ligusticum sinense,西芎实为L.sinense的栽培品,川芎L.chuanxiong很可能为L.sinense在长期栽培下形成的园艺品种。结论:西芎古代作为芎藭使用,近代则归属于中药藁本,因此,需要通过现代研究搞清L.chuanxiong与L.sinense关系,确立L.sinense的中药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芎藭 藁本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玄参性味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树民 张宁 +3 位作者 于卉 李自辉 刘冠璋 董婉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9-431,共3页
探究玄参单味转变为复合药味的原因,阐述玄参性味的科学本质,为进行玄参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药味药理学研究及药味归属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对玄参性味的记载,结合中药性味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推导玄参性味的演变过程... 探究玄参单味转变为复合药味的原因,阐述玄参性味的科学本质,为进行玄参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药味药理学研究及药味归属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对玄参性味的记载,结合中药性味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推导玄参性味的演变过程及各时期性味的内涵。结果发现玄参药味演变过程为"苦"味至"咸"味至"苦、咸"复合药味,再至"甘、苦、咸"复合药味,玄参"甘、苦、咸"药味可涵盖各时期性味的内涵,能全面地解释玄参的功效;玄参药性"微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性味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独活、羌活的本草源流考 被引量:18
5
作者 单锋 袁媛 +1 位作者 郝近大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399-3403,共5页
通过本草文献,梳清独活、羌活的本草源流,确立其基原。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神农本草经》中独活应包括独活和羌活2类中药,南北朝时期已区分药材。唐宋时期已认识到二者的临床区别,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始将二者... 通过本草文献,梳清独活、羌活的本草源流,确立其基原。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神农本草经》中独活应包括独活和羌活2类中药,南北朝时期已区分药材。唐宋时期已认识到二者的临床区别,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始将二者从本草上区分开来,由于本草家多泥古,尤其是李时珍将二者合为一条,引起了混乱。但是在药材商品和临床上,二者依然是区分的。历代羌活均为羌活属植物,基原为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和宽叶羌活N.forbesii。而独活品种较为复杂,但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应用当归属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f.biserrata,并作为正品延续下来。最早的独活应不包括羌活属植物,羌活可看成历史上的一优选的"新兴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羌活 本草
原文传递
中药虻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军德 黄璐琦 +1 位作者 陈敏 唐仕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8-230,共3页
虻虫为传统活血化瘀中药。根据国内外近30年虻虫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结合作者对虻虫药材市场的调研结果,归纳并分析了其在本草考证、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文献,并提出了对虻虫的研究开发方向。
关键词 虻虫 本草考证 生药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术”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蒙 林龙飞 +4 位作者 刘宇灵 邵金鑫 王春民 李慧 杨宇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237-3245,共9页
中药经典名方的研发是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提高临床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经典名方中药材基原的确定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质量、药效及安全性的源头。“术”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为经典名方中常用中药。但南北朝以... 中药经典名方的研发是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提高临床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经典名方中药材基原的确定对其研发尤为重要,是保证质量、药效及安全性的源头。“术”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为经典名方中常用中药。但南北朝以前“苍术”“白术”均可作为“术”入药,未做明确区分,致使本草考证是含“苍术”“白术”经典名方研发中的难题。结合历代本草,从植株形态、产地、性味、功效等方面梳理“术”的历史变迁,以期为“术”的本草考证以及经典名方的研发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白术 苍术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中药材前胡生长习性及产地分布考证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成前 吴中宝 +1 位作者 杨天健 邓才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1-1473,共3页
通过对历代本草考证,明确前胡生长习性和产地分布,为前胡人工栽培和药材质量性状提供依据。根据历代本草记载的前胡形态、生长习性、产地、收获加工、药材性状的描述,分析前胡生长习性和产区分布。历代本草记载表明,前胡株高30~60cm,根... 通过对历代本草考证,明确前胡生长习性和产地分布,为前胡人工栽培和药材质量性状提供依据。根据历代本草记载的前胡形态、生长习性、产地、收获加工、药材性状的描述,分析前胡生长习性和产区分布。历代本草记载表明,前胡株高30~60cm,根为圆锥形,细青紫色,白花,春季出苗,七月开花,八月结种子;分布于气候较为湿润地区,主产现今浙江、江苏、安微、河南、河北、湖北、陕西、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以浙江省湖州区、杭州和江苏苏州、宜兴地区为最好,与今前胡主要栽培产区较为接近。前胡收获期为2月或8月(农历),暴干,以前胡柔软、色白兼黄、根润实者为好、气香者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生长习性 产地分布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常用蒙药“度格模农”(止泻木子)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2
9
作者 喜杰 周华蓉 +3 位作者 乌查日拉图 布和巴特尔 李辉虎 钟国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4267-4273,共7页
为了澄清常用蒙药材"度格模农"的基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该文采用文献考证,结合市场及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和植物分类学方法。结果表明蒙药"度格模农"与藏药"杜模牛"为同一药材,最早使用的均为夹竹桃科... 为了澄清常用蒙药材"度格模农"的基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该文采用文献考证,结合市场及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和植物分类学方法。结果表明蒙药"度格模农"与藏药"杜模牛"为同一药材,最早使用的均为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的种子(止泻木子)。约18世纪,蒙医以萝藦科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的种子替代,至近代则主要使用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的果实,有关标准中也仅收载有地梢瓜C.thesioides,基本不再使用止泻木子。藏医目前仍主要使用止泻木子,但从古至今存在着多种替代品,涉及到夹竹桃科、萝藦科、柳叶菜科的多种植物的种子、果实或全草,目前实际使用的可能还有萝藦科植物大理白前C.forrestii和老瓜头C.komarovii(全草)。应采用文献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不同替代品的药效物质及生物活性的比较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加强对蒙药材的品种整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 止泻木子 地梢瓜 连翘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火麻仁品种与药用部位本草考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卫莹芳 王化东 +2 位作者 郭山山 闫婕 龙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73-17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火麻仁的本草考证,明确火麻仁药材品种及入药部位,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现代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火麻仁的基原植物古今一致,均为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而入药部位,早期文... 目的:通过对火麻仁的本草考证,明确火麻仁药材品种及入药部位,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现代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火麻仁的基原植物古今一致,均为桑科大麻属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而入药部位,早期文献中对本品的药用部位并未作严格区分,麻賁(雌花序或未成熟的果实)、麻子(果实)、麻子仁(种仁)三者相互混用;自陶弘景开始,逐渐认识到其果皮的毒性,其后历代本草、方书大都特别指出大麻入药须去除果皮,使用种仁。现代药学文献对火麻仁药用部位的记载,或果实,或种仁,较混乱。结论:火麻仁品种古今一致;种仁比果实更安全,其药用部位应为种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火麻仁 果实 种仁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中药蒸法的历史沿革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孟江 张英 +1 位作者 曹晖 王孝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183,共8页
蒸法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方法。笔者以《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一书为线索,并核查本草原著,从蒸制方法、蒸制品种、蒸制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蒸制目的 4个方面对蒸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梳理后发现蒸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蒸法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方法。笔者以《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一书为线索,并核查本草原著,从蒸制方法、蒸制品种、蒸制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蒸制目的 4个方面对蒸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梳理后发现蒸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清蒸法,到后来增加各种辅料蒸法等共56种蒸制方法。蒸制品种宋代记载最多,达104种,宋代新增品种也最多,有90种;南方各省市炮制规范中记载的蒸制品种较多,其中广东省有43种。蒸制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唐代有蒸软、蒸熟、蒸极黑、蒸干、蒸制时间、蒸制次数;宋代增加蒸至气香味甘、蒸烂;明代增加毒性药物蒸至不麻舌无毒,到清代增加蒸润等。蒸制目的历代主要记载有增强补益作用、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降低毒性、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切制等,现代增加了保存药效、利于贮存等目的。从蒸制发展历史过程来看,春秋战国到汉代是蒸制发展的萌芽期,南北朝、唐、宋是蒸制发展的快速期,明、清是蒸制发展的繁荣期。通过对蒸制历史沿革的整理和总结可为蒸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制方法 炮制品 质量控制 历史沿革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紫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仉劲 李景宇 +3 位作者 李国清 付均惠 张攀 黄艳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3期199-202,共4页
中药紫草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记载紫草品种较为混乱,通过文献梳理考证,理清紫草源头,从历代医学专著搜集紫草名称、基源、植物形态、产地、加工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证,为紫草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正确使用、道地产区及炮制方法确定等... 中药紫草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记载紫草品种较为混乱,通过文献梳理考证,理清紫草源头,从历代医学专著搜集紫草名称、基源、植物形态、产地、加工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证,为紫草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正确使用、道地产区及炮制方法确定等提供了依据,利于紫草资源的更加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 本草考证 基源 道地产区
下载PDF
余甘子的本草考证及其现代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雪冬 潘烨华 +2 位作者 田雨闪 杨烨 龚普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873-5883,共11页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为药食两用的传统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及多民族医药中具有广泛且悠久的应用历史。不同医药体系、民族、地域及时期对余甘子的药用方式及功效认识存在差异。通过对历代本草典籍考证,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余甘子的名...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为药食两用的传统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及多民族医药中具有广泛且悠久的应用历史。不同医药体系、民族、地域及时期对余甘子的药用方式及功效认识存在差异。通过对历代本草典籍考证,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余甘子的名称、基原、产地、用法及功效,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余甘子的鲜干差异、炮制工艺、道地品质与质量控制等现代研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余甘子的临床有效应用、功能产品开发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本草考证 传统功效 炮制工艺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生姜、干姜、炮姜的性效考证及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秀娟 王佳佳 +5 位作者 郭晶晶 李硕 杨志军 隋峰 田一虹 李越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两用品,作为中药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而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生姜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干姜、炮姜分别是生姜经干燥加工和砂烫后的炮制品,三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在药物...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两用品,作为中药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而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生姜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干姜、炮姜分别是生姜经干燥加工和砂烫后的炮制品,三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在药物属性和作用特点上却有所不同。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医家对三者的性效和应用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该文从古籍本草考证、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生姜、干姜、炮姜(三姜)进行了总结,以系统地综述三姜的性效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明确其临床应用范畴,为三姜性效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亦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个性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炮姜 药性 功效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原文传递
“析霜”类药材的种类及其历史源流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大庆 查良平 彭华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24-2627,共4页
"析霜"是指某些药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时可在其表面析出化学成分结晶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对历史中所记载的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柿霜和西瓜霜等6味药材的"析霜"现象进行了本草梳理。从历史源流来看,五味子的... "析霜"是指某些药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时可在其表面析出化学成分结晶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对历史中所记载的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柿霜和西瓜霜等6味药材的"析霜"现象进行了本草梳理。从历史源流来看,五味子的"霜"发现最早,首载于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柿霜在宋代被发现,于《本草图经》中记载为"白柿",并在《本草纲目》中独立成为药材;西瓜霜始见于清代《疡医大全》;民国《增订伪药条辨》记载牡丹皮药材中有"砂星";此后,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发现苍术和厚朴具有"析霜"现象的记载。根据析霜方式,五味子、牡丹皮、苍术、厚朴为自然析霜类药材;西瓜霜则可通过人工制霜;柿霜则可通过人工干预促进"析霜"。6味"析霜"药材所析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均不同。根据传统经验鉴别认为,"析霜"现象与药材品种及质量优劣有关系。该文为中药材"析霜"的现代学研究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霜 本草考证 道地药材
原文传递
天麻本草考证与现代资源利用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涛 刘鸿高 王元忠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106-6117,共12页
天麻Gastrodiae Rhizoma为我国传统药食同源中药,在医疗卫生、康养保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天麻名称、效用、产地、加工炮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近年药材生产、资源利用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天麻开发利用面临的新趋势与... 天麻Gastrodiae Rhizoma为我国传统药食同源中药,在医疗卫生、康养保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梳理天麻名称、效用、产地、加工炮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近年药材生产、资源利用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天麻开发利用面临的新趋势与新问题进行探讨,建议后续进一步完善天麻药用资源评价体系,挖掘天麻传统用药经验,解析天麻加工炮制科学内涵,建立药材质量控制、产地溯源、保鲜存储新技术与新方法,为助力高品质天麻生产及其产业现代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本草考证 产地变迁 加工炮制 资源评价
原文传递
“陈久”类药材的种类及其历史源流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祥松 胡云飞 +2 位作者 钱心悦 王文建 周建理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317-2322,共6页
"陈久"类药材作为中药的一种特殊用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本草梳理,自《孟子》伊始至民国初期,总计记载有58味"陈久类"中药。主要分为"六陈"类、发酵类、动物类、其他植物类4种,其中以"六陈"... "陈久"类药材作为中药的一种特殊用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本草梳理,自《孟子》伊始至民国初期,总计记载有58味"陈久类"中药。主要分为"六陈"类、发酵类、动物类、其他植物类4种,其中以"六陈"类最具盛名。历代本草记载"陈久"类药材的论述层出叠见,多集中于陈久与中药药性的变化,包括消辛燥之劣、减毒烈之弊、脱火毒之气、增强药物功能、增强炮制作用、去腥臭味与增香等6个方面。根据传统经验认为,"陈久"现象与中药药效及质量优劣有关联。本文为中药材"陈久"的现代学研究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久类 “六陈”类 本草考证 历史源流
原文传递
基于药材质量研究的淫羊藿本草源流考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俊霞 王晓宇 +3 位作者 吴萍 张松林 李青苗 冯中宝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5期189-194,共6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淫羊藿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质量标准进行考证,以期为其资源保护、质量控制、优质优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淫羊藿药材药典、地方标准收录的品种主要有淫羊藿、箭叶淫...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淫羊藿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质量标准进行考证,以期为其资源保护、质量控制、优质优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淫羊藿药材药典、地方标准收录的品种主要有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粗毛淫羊藿、天平山淫羊藿、黔岭淫羊藿共8种;药用资源产地分布较广;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茎叶;药材品质评价以梗少、叶多,叶色青绿、黄绿,不破碎者为佳;夏秋采收,采后晒干、阴干;炮制方法有切制、羊脂油炙。因淫羊藿药材品种复杂,产地分布广泛,需建立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本草考证 品种 品质
下载PDF
竹节参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开元 詹志来 +5 位作者 廖天月 徐瑾 万晶琼 魏渊 闻崇炜 欧阳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8-613,共6页
竹节参为非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竹节参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历代本草对竹节参的来源记载较少且描述较简,加之各地习用品较多,导致竹节参商品较为混乱。本文以历代... 竹节参为非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竹节参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历代本草对竹节参的来源记载较少且描述较简,加之各地习用品较多,导致竹节参商品较为混乱。本文以历代本草和现代书籍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基原进行考证认为,竹节参最早在明代《本草纲目》就作为三七混用品记载于三七项下,历史上使用的主流品种应为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与《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一致。本文通过对竹节参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进行的系统总结,为竹节参的正确用药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参 本草考证 基原 品质评价
下载PDF
桑树不同药用部位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顺明 范伟 赵爱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5,共9页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不同药用部位药理活性多样,极具药用价值。桑源药材桑叶、桑枝、桑白皮及桑椹中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萜类、芪类、氨基酸等诸多化学成分;且桑类中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 桑树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不同药用部位药理活性多样,极具药用价值。桑源药材桑叶、桑枝、桑白皮及桑椹中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萜类、芪类、氨基酸等诸多化学成分;且桑类中药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脏、抗肿瘤、抗微生物、免疫调节、抗肥胖、保护心脏、保护神经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现代文献,对桑树不同药用部位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梳理概述,以期为桑源药材的功效特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究,及桑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药用部位 桑源药材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