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宏 韩方正 +2 位作者 茅一平 康海全 郑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34-336,333,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术前住院日、有无糖尿病、外周血血浆清蛋白、手术持...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术前住院日、有无糖尿病、外周血血浆清蛋白、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ASA评分、切口方向、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2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胆手术SSI发生率为11.74%(35/298),其中住院期问感染24例(68.57%),出院后随访发现感染11例(31.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引流天数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SS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平 李金龙 +1 位作者 张乙川 陈生贵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2期3628-3630,共3页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15例患者的发病特点、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不同口手术、介入B超腹腔置管引流和内镜治疗后患者均痊愈。结论:肝胆手术...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15例患者的发病特点、发生机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不同口手术、介入B超腹腔置管引流和内镜治疗后患者均痊愈。结论: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胆漏的发生重在预防,处理手段应个体化、多元化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手术后胆漏 病因 预防和治疗
下载PDF
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江丽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5期811-811,81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肝胆患者行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的52例患者,根据采用营养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早期肠内进行营养恢复,即为营养组;一组采用常规肠内的营养恢复,... 目的:研究分析肝胆患者行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的52例患者,根据采用营养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一组早期肠内进行营养恢复,即为营养组;一组采用常规肠内的营养恢复,即为常规组。全部患者在治疗后,统计其预后营养指数及治疗有效率,并对比分析其差异性。结果:通过试验研究可知,营养组预后营养指数远远高于常规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营养组的疗效率是96.15%,常规组的疗效率是84.62%,两组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疾病患者行外科手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患者 外科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卓龙 杨为民 翁展仪 《现代医院》 2005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提高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89例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病人的治疗情况. 结果手术治疗75例,治愈7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7%;非手术治疗14例,成功12例,中转手术治愈2例. 结论外伤... 目的提高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89例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病人的治疗情况. 结果手术治疗75例,治愈7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2.7%;非手术治疗14例,成功12例,中转手术治愈2例. 结论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在治疗原则上应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带蒂大网膜在手术中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材料;对一些通过检查提示损伤程度较轻,全身状况稳定,内出血量较少,不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的病人,可在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胰脾损伤 手术 非手术 带蒂大网膜
下载PDF
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孙道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9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瘘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24例,依据临床手术前后护理的差异分为观察组(综合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护理组),各12例,比较两组术后情况,回顾性分析胆...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瘘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意义。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24例,依据临床手术前后护理的差异分为观察组(综合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护理组),各12例,比较两组术后情况,回顾性分析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结果:综合干预护理的患者在疾病治愈、恢复时间、焦虑指数(SAI)、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护理有利于肝胆手术后胆瘘患者的治愈与恢复,利于手术与疾病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手术 胆瘘 临床护理 分析
下载PDF
参黄汤促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焱鑫 李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研究参黄汤促进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64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3例(参黄汤联合常规治疗)和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评价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目的:研究参黄汤促进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64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3例(参黄汤联合常规治疗)和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评价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第5 d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胃动素恢复情况,比较中医症候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P<0.05);治疗组术后第5 d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MOT分别为(42.13±12.69)U/L、(43.25±10.48)U/L、(153.13±9.14)pmol/L,对照组为(64.63±20.05)U/L、(75.75±18.16)U/L、(129.00±9.49)pmol/L,治疗组术后第5 d肝功能指标ALT、AST以及MOT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87.9%,对照组45.2%(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黄汤能促进肝胆术后气滞血瘀型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恢复,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黄汤 胃肠功能障碍 肝胆手术 气滞血瘀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清福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5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门脉高压,共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门脉高压,共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功指标变化,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功能指标。并对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ALB,PA及PNI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有着积极作用,且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肝胆手术 胃肠功能 恢复效果
下载PDF
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护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树芬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4期122-122,124,共2页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镇痛泵护理、...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镇痛泵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优效25例(62.5%),一般13例(32.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优效20例(50.0%),一般11例(27.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77.5%,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7.5%;对照组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2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镇痛泵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手术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 护理方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乃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4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后,预后营养指数平均值为(4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P<0.05,另外,... 目的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后,预后营养指数平均值为(48.1±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8%),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患者 外科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大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6期32-32,3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腹腔镜肝胆手术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探查后,分别实施肝胆肿块切除手术,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50例患者均经腹腔镜超声行肝胆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超声...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腹腔镜肝胆手术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探查后,分别实施肝胆肿块切除手术,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50例患者均经腹腔镜超声行肝胆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显示,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超声检查具有快捷、简单、准确的优势,及时探查病灶状况,具有较强的灵敏度,能够提高肝胆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超声 肝胆手术 腹腔镜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多模可视化联合PBL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美桦 赵文嫣 张浩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2期79-82,共4页
探讨多模可视化联合PBL教学模式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教学中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对影像学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满意度,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肝胆外科疾病的理解。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手术教学 多模可视化教学 PBL教学
下载PDF
腹腔镜肝胆手术中超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鲍世韵 余小舫 +4 位作者 帅建 张卓 郑锦锋 王劲 李明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8例患者(23例肝脏疾病、45例术前估计处理困难的胆囊病变)进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并在术中超声指导下进行治疗性操作。结果 术中超声检查发现2例胆总管小结石和1例Mirrizi综合征,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胆手术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8例患者(23例肝脏疾病、45例术前估计处理困难的胆囊病变)进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并在术中超声指导下进行治疗性操作。结果 术中超声检查发现2例胆总管小结石和1例Mirrizi综合征,后者及1例多发性肝囊肿中转开腹。余66例均在术中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对肝囊肿实施囊肿开窗术,对肝脓肿实施脓肿切开置管引流术,对肝脏不明原因的占位病变实施肝肿块切除活检术、肝穿刺活检术,对孤立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实施肝脏肿瘤切除术,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实施毁损(微波和注射无水酒精)和门静脉插管化疗,对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胆囊粗蒂息肉行胆囊切除术。结论腹腔镜术中超声具有快速、可重复、准确性高等特点,在肝胆疾病的腹腔镜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手术 胆手术 超声检查 肝脏疾病 胆囊结石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碧莲 陈祥莺 +1 位作者 林丽春 苏密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7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5例实施早期...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7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5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两组的营养相关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进行比对,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其营养状况的改善,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胃肠功能 住院时间
下载PDF
阶段性心理护理对接受肝胆手术的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先玲 陈瑞 +1 位作者 王玉柱 薛飞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74-377,共4页
目的 分析阶段性心理护理应用在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改善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接诊的300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纳入150例,提供阶段性心理护理)、对照组(纳入150例... 目的 分析阶段性心理护理应用在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改善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接诊的300例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纳入150例,提供阶段性心理护理)、对照组(纳入150例,提供常规护理),评价组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手术配合度。结果 (1)护理前,组间SAS、SDS、PSQI、SS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PSQI、SS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在手术配合度方面,观察组(97.33%)优于对照组(92.00%),P<0.05。结论 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阶段性心理护理,可以减轻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手术配合度及社会支持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心理护理 肝胆外科 手术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肝胆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曦晨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4期161-162,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与探讨肝胆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原因与治疗方法,为临床上预防与治疗肝胆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4月-2012年2月收治肝胆结石再次手术患者67例,分析需要再次手术的临床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 目的:通过分析与探讨肝胆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原因与治疗方法,为临床上预防与治疗肝胆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4月-2012年2月收治肝胆结石再次手术患者67例,分析需要再次手术的临床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均很成功,根据随访,2年内不同类型患者复发率不同。结论:对肝胆结石再次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结石 再次手术 临床分析 治疗
下载PDF
三维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轩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3期192-196,共5页
①目的探讨三维高清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分析30例三维高清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三维组),并与本科室实施的同类二维腹腔镜手术30例(二维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手... ①目的探讨三维高清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分析30例三维高清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三维组),并与本科室实施的同类二维腹腔镜手术30例(二维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手术类型相同,均包括胆囊切除20例,肝囊肿去顶开窗术4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6例。③结果三维组3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三维组胆囊切除手术时间(40±5)min,二维组(60±8)min;肝囊肿手术时间(65±8)min,二维组(90±11)min;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25±13)min,二维组(150±12)min。三维组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平均(5±1)mL,肝囊肿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25±3)mL,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术中出血量平均(20±2)mL,二维组分别为(6±2)mL、(2±3)mL、(27±4)mL。三维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二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与二维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④结论三维高清腹腔镜能提供三维立体空间感知,术中实现精准操作,延伸术者的视觉立体空间感知,使手术得以简化,安全、效果明确,无临床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三维腹腔镜系统 肝胆外科手术
下载PDF
以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宏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3期46-48,71,共4页
目的探讨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以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肝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42例):采用精准肝切除(以解剖性肝切除... 目的探讨对肝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精准肝切除(以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方法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肝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42例):采用精准肝切除(以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方法展开疾病治疗。常规组(42例):采用常规疗法展开疾病治疗;就组间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表现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中失血量(110.09±35.77)mL、手术时间(358.22±35.93)min分别少于以及短于常规组(252.11±38.82)mL、(469.23±35.9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36、14.146,P<0.05);治疗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常规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0,P<0.05),通过后续治疗,所有并发症均获得有效治疗,转为正常。对患者实施为期7~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13±2.25)个月;患者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后均未表现出死亡现象;随访期内,治疗组肝细胞癌患者表现出肝内复发患者1例,胆囊癌患者表现出肝转移患者1例。结论精准肝切除(以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方法应用于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得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安全性、有效性获得显著提升、增强,最终实现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有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肝切除 精准肝切除 肝胆恶性肿瘤 术中失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肝胆手术胆漏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米金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5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胆漏发生原因以及治疗的体会。方法择取90例进行肝胆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有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针对肝胆手术中容易出现胆漏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胆漏发生原因以及治疗的体会。方法择取90例进行肝胆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有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针对肝胆手术中容易出现胆漏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则为95.56%,实验组的处理方法更具有显著的疗效(P<0.05)。结论肝胆手术发生胆漏主要是由于操作的技术不佳以及对病变的部位认识不准确,尽早进行胆汁的引流可以治愈胆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手术 胆漏 原因 治疗
下载PDF
一/二代头孢菌素用于肝胆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的效果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杰 李怡 宋香清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2期2892-2897,共6页
目的模拟在微生物敏感性水平下一/二代头孢菌素用于肝胆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的效果。方法以2 g头孢唑啉和1.5 g头孢呋辛分别作为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考察模型,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目标菌群。利用... 目的模拟在微生物敏感性水平下一/二代头孢菌素用于肝胆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的效果。方法以2 g头孢唑啉和1.5 g头孢呋辛分别作为一、二代头孢菌素的考察模型,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目标菌群。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两药给药后6 h内给药间期游离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fT>MIC)对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目标获得概率(PTA),以及fT>MIC对具有累积MIC分布的各目标菌群的累积反应分数(CFR),以PTA或CFR≥90%认为效果最优。结果 2 g头孢唑啉对MIC≤2μg/mL、MIC=4μg/mL、MIC=8μg/mL和MIC=16μg/mL的分离菌,可分别在给药后6 h、5 h、3 h和1 h内达到≥90%PTA;1.5 g头孢呋辛对MIC≤0.5μg/mL、MIC=1μg/mL、MIC=2μg/mL、MIC=4μg/mL、MIC=8μg/mL和MIC=16μg/mL的分离菌,可分别在给药后6 h、5 h、4 h、3 h、2 h和1 h内达到≥90%PTA;两药均对MIC>16μg/mL的分离菌无法在给药后1 h内达到≥90%PTA。对具有累积MIC分布的各目标菌群,2 g头孢唑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在给药后6 h和1 h内达到≥90%CFR;1.5 g头孢呋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在给药后3 h和2 h内达到≥90%CFR;两药对其他目标菌群在给药后6 h内的任意时间均无法达到≥90%CFR。结论在缺乏目标菌的具体MIC报告时,基于目前的微生物敏感性水平,头孢唑啉和头孢呋辛均较宜用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污染菌的肝胆外科手术的抗菌预防;对于历时<6 h、<3 h的手术,分别术前给予一剂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即可,否则术中须追加使用抗生素。两者均不宜于以肠杆菌科细菌为污染菌的肝胆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手术 预防性抗菌 蒙特卡洛模拟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
下载PDF
肝硬化病人肝胆手术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汪邵平 霍枫 +2 位作者 詹世林 裴世强 张玉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27-428,共2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实施肝胆手术的危险性。方法 将 19972 0 0 2年收治的 10 0例胆道结石手术病人按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两组 ,对比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肝硬化组 43例病人中 15例术后出现了一种或数种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病人实施肝胆手术的危险性。方法 将 19972 0 0 2年收治的 10 0例胆道结石手术病人按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两组 ,对比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肝硬化组 43例病人中 15例术后出现了一种或数种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3 4 9% ( 15 /4 3 ) ,且主要发生在肝功能ChildBC级、肝储备功能差的病人中 ( 13 /15 )。手术死亡率 9 3 % ( 4 /4 3 ) ,3例死于肝衰 ,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 10 5 % ,无死亡。结论 对失代偿的肝硬化病人而言 ,即便是接受一个简单的胆道手术 ,都可能是高风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胆手术 风险因素分析 胆道结石 肝功能分级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