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载脂蛋白A-Ⅰ、B_(100)检测对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邹桂舟 刘家琴 +3 位作者 赵先颖 余鑫之 江顺林 刘万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08-210,共3页
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共70例和健康献血员23例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B_(100)含量。结果发现:(1)各肝病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12g·L^(-1)和0.82±0.13g&... 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共70例和健康献血员23例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B_(100)含量。结果发现:(1)各肝病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12g·L^(-1)和0.82±0.13g·L^(-1))。(P<0.001,P<0.01和P<0.05)。(2)Apo A-Ⅰ、B_(100)含量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重症肝炎组血清Apo A-Ⅰ、B_(100)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代偿期肝硬化组(P<0.01和P<0.05)。晚期肝硬化组血清Apo A-Ⅰ也显著低于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组(P<0.05)。(3)重症肝炎和晚期肝硬化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A)呈显著正相关(P<0.0005和P<0.05)。提示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可作为一项肝脏合成功能、损伤程度和估计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肝硬变 肝炎
下载PDF
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娜 王沙 +2 位作者 唐农 龙富立 毛德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化瘀颗粒口服,疗程为8周,随...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颗粒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解毒化瘀颗粒口服,疗程为8周,随访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氨、HBV DNA以及整体疗效情况并作比较。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氨、HBV DNA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而对照组为5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8周随访存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解毒化瘀颗粒对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有肯定的疗效。结论:以解毒化瘀颗粒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优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并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 解毒化瘀颗粒 治疗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素琴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45-746,共2页
目的:探讨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及还原型谷胱甘肽,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退黄汤,1剂/d,水煎分早、晚... 目的:探讨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铵及还原型谷胱甘肽,1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肝利胆退黄汤,1剂/d,水煎分早、晚温服。两组均以14 d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90.00%,两组有效率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肝利胆退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具有退黄效果好,肝功能恢复快,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肝胆湿热型 清肝利胆退黄汤 甘草酸二铵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不同状态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Tim-3水平与疾病进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安仲武 王波 +2 位作者 戴善梅 蒋玲 闫朝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1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对不同状态的HBV感染者血清Tim-3水平变化与疾病进程关系的初步探讨。方法检测39例慢性乙肝患者(CHB组)、4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组)、31例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3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ALT、TBIL、HBV-DNA、H... 目的对不同状态的HBV感染者血清Tim-3水平变化与疾病进程关系的初步探讨。方法检测39例慢性乙肝患者(CHB组)、4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组)、31例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im-3水平,并同时检测血清ALT、TBIL、HBV-DNA、HBc-Ab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Tim-3水平较健康组升高,急性发作组Tim-3、ALT、HBcAb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及AsC组,Tim-3水平与ALT、HBcAb成正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当2×ULN<ALT<10×ULN(正常范围上限)与Tim-3相关性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Tim-3水平与HBV-DNA载量无明显相关。结论慢性HBV感染者有较高的Tim-3水平,且急性发作时Tim-3升高更明显,与ALT明显相关,可以作为慢性HBV感染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感染 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TIM-3 谷丙转氨酶
下载PDF
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林继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7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20例,接受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20例,接受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超声图像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者109例,有效率90.83%;治疗后超声影像表现较治疗前明显好转;ALT、AST、TG、CHO、hs-CRP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当飞利肝宁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患者,血脂、肝功能、肝纤维化、超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飞利肝宁 二甲双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丙型肝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晓军 张泰和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72-374,共3页
选取10例急性丙型肝炎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及免疫病理学研究,并与急性乙型肝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丙型肝炎小叶内坏死病变活动程度均较乙肝轻,而脂肪变却较乙肝重.汇管区炎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以丙肝突出.丙型肝炎组免... 选取10例急性丙型肝炎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及免疫病理学研究,并与急性乙型肝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丙型肝炎小叶内坏死病变活动程度均较乙肝轻,而脂肪变却较乙肝重.汇管区炎及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以丙肝突出.丙型肝炎组免疫级化染色结果显示,HCV阳性表达7例,全部为胞浆表达.有两种形式,大部分为弥漫胞浆表达.少数阳性细胞表现为包涵体型,阳性细胞分布常呈片块状,有时呈散在状.电镜下见丙型肝炎病例中脂肪变是最突出的超微结构变化之一,检出率达100%.窦周间隙及肝细胞间隙胶原纤维克塞十分明显.根据本研究观察作者认为,丙型肝炎急性期所显示的各种病变都表现出缓慢进展的特点.这是急性丙肝与急性乙肝十分显著的一个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急性 病理学
下载PDF
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霞 王泰龄 +3 位作者 赵静波 郑丽虹 张晶 吴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98-200,共3页
对20例经血清病原学确诊的急性丙型肝炎肝穿病例,进行了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20例中18例在发病前20~120天内有手术输血史.临床症状、ALT水平,与潜伏期及输血量无明显相关。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及汇管区炎症,纤维化不... 对20例经血清病原学确诊的急性丙型肝炎肝穿病例,进行了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20例中18例在发病前20~120天内有手术输血史.临床症状、ALT水平,与潜伏期及输血量无明显相关。病理改变主要为小叶及汇管区炎症,纤维化不明显。较特征的改变有:①以大泡脂变为特征的肝细胞“片状变性区”;②窦淋巴细胞渗出较显著,以T细胞为主;③坏死灶较小,局部炎细胞较多,嗜酸小体易见;④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⑤小胆管损伤。其中“片状变性区”及明显的窦淋巴细胞渗出,在病程1月内症状较重者更显著;汇管区淋巴细胞聚集及小胆管损伤与病程无明显相关,不宜作为慢性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急性 病理学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急性加重的原因探讨
8
作者 柯伟民 黄仰甦 +2 位作者 邓洪 李建国 姚集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病急性加重的原因。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病急性加重时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以及HBeAg和抗-HBe的血清学状态。结果 在83例慢性乙型肝炎的92次肝病急性加重...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病急性加重的原因。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病急性加重时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以及HBeAg和抗-HBe的血清学状态。结果 在83例慢性乙型肝炎的92次肝病急性加重中,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分别为3.3%(3/92)、5.4%(5/92)、3.3%(3/92)和5.4%(5/92),共为17.4%(16/92);使用肝损害药物为1.1%(1/92);HBeAg至抗-HBe的自发血清转换为9.8%(9/92);HBeAg至抗-HBe的不稳定自发血清转换状态为12.0%(12/92);保持HBeAg至抗-HBe血清学状态不变为59.8%(55/92)。重叠其它嗜肝病毒感染、HBeAg至抗-HBe的不稳定自发血清转换以及保持HBeAg和抗-HBe的状态不变均可出现致死性肝衰竭。结论 重叠其它嗜肝病毒感染、使用肝损害药物和HBeAg至抗-HBe的自发血清转换与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40%左右的肝病急性加重有关,大约60%的肝病急性加重与HBeAg和抗-HBe血清学状态无关。促使致死性肝衰竭发生的原因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病急性加重 病因学
下载PDF
解毒凉血方加减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慧敏 王宪波 +9 位作者 侯艺鑫 高方媛 孙凤霞 江宇泳 杨志云 杜宏波 王晓静 周桂琴 杨玉英 王融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2-417,共6页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热毒瘀结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105例热毒瘀结证的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热毒瘀结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105例热毒瘀结证的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64例,对照组41例。试验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方,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8周,随访40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至48周时的病死率、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的改善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在8周的治疗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总体病死率(15.63%vs 34.15%)、疾病处于中期患者的病死率(25.0%vs 64.7%)、第8周TBIL、第2及4周AST、第4及6周PTA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48周,试验组病死率(21.88%)较对照组病死率(39.02%)下降了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解毒凉血方能够显著降低HBV-ACLF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凉血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NLR评分体系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苗静 郭丽颖 +5 位作者 王丽 崔换天 李秋伟 王静 朱波 贾建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CLIF-C OFs)、中国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OSSH-ACLF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分系统在乙...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CLIF-C OFs)、中国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OSSH-ACLF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分系统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钠(N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以入院8周为观察时间节点,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0例)和死亡组(73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差异,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BV-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行倾向匹配分析,验证独立危险因素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独立危险因素的临床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院时性别、疾病分期、ALB、BUN、Cr、Na、NEU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年龄、ALT、AST、TBil、INR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年龄(岁):43.00(34.00,53.00)比50.00(42.50,55.00),ALT(U/L):252.90(61.43,613.33)比359.10(115.15,784.70),AST(U/L):146.15(90.88,449.30)比237.80(10^(9).00,635.05),TBil(μmol/L):265.10(183.10,347.60)比307.50(229.90,405.55),INR:2.13(1.91,2.46)比2.29(2.02,2.94)〕,PTA和LYM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TA(%):34.00(28.00,38.00)比31.00(24.00,36.00),LYM(×10^(9)/L):1.37(0.72,1.79)比0.85(0.51,1.39),均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均更低〔MELD-Na评分(分):17.99(16.60,19.63)比19.16(17.43,20.80),CLIF-C OFs评分(分):9.00(8.00,9.00)比9.00(9.00,10.00),COSSH-A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 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 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慧敏 王宪波 +9 位作者 侯艺鑫 高方媛 孙凤霞 江宇泳 杨志云 杜宏波 王晓静 周桂琴 杨玉英 王融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829-1833,共5页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热毒瘀结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患者群。方法将105例热毒瘀结证乙型肝炎ACL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4例与西医治疗组41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方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热毒瘀结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有效患者群。方法将105例热毒瘀结证乙型肝炎ACL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4例与西医治疗组41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方,共治疗8周,随访40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第8、48周时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0、2、4、6、8、12、24、48周时中医证候积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根据MELD评分探讨有效患者群。结果治疗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1.22%,病死率分别为15.63%和34.15%,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4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31%和51.22%,病死率分别为21.88%和39.02%,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各时间点中医证候评分、MELD评分均较治疗开始时下降(P<0.05),西医治疗组治疗第8周及随访各时间点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第4周后及随访各时间点MELD评分较治疗开始时下降(P<0.05);组间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第2~12周中医证候评分及第2、4、6、8周MELD评分均较同时间点西医治疗组降低(P<0.05)。MELD评分在22.6~29.9分的患者,中西医结合组的病死率为23.81%,西医治疗组为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凉血方联合西医综合治疗能够提高乙型肝炎ACLF的临床疗效,降低MELD评分介于22.6~29.9分的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凉血方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中医多途径给药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党中勤 杨国红 +4 位作者 马应杰 赵长普 余金钟 席玉红 王红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109-2111,共3页
目的研究中医多途径给药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方法将84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给药,茵虎颗粒每日1剂,每次200... 目的研究中医多途径给药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西医常规疗法的增效作用。方法将84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多途径给药,茵虎颗粒每日1剂,每次200ml,早晚2次口服;退黄灌肠液每日1剂,每次200ml,每日2次高位保留灌肠。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难治性并发症发生率、人工肝治疗次数、患者住院时间,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氨(AMDN)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PTA及AMON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出现难治性并发症、住院治疗时间及应用人工肝治疗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多途径给药对西医常规疗法治疗HBV-ACLF有显著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茵虎颗粒 退黄灌肠液 灌肠疗法
原文传递
Upregul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4 on T Cells in PBMCs I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ggravation of 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春利 郝友华 +7 位作者 卢银平 唐宗生 杨雪晟 吴郡 郑昕 王宝菊 刘嘉 杨东亮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5年第6期910-915,共6页
Summary: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injur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isease aggrav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have been shown previ... Summary: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injur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isease aggrav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have been shown previously t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to characterize the TLR4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of ACLF pa- tients and its possible role in the disease aggravation. Twelve healthy subjects, 15 chronic HBV-infected (CHB) patients and 15 ACLF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TLR4 expression in PBMCs and T cells of all subjects was examined by real-time PCR and flow cytometry. The correlation of TLR4 ex- pression on T cells with the markers of disease aggravation was evaluated in ACLF patients. The ability of TLR4 ligands stimulation to induce 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ACLF patients was ana- lyz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LR4 mRNA level was upregulated in PBMCs of ACLF patient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and the CHB patients. Specifically, the expres- sion of TLR4 on CD4+ and CD8+ T cells of PBMC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CLF patients. The TLR4 levels on CD4+ and CD8+T cel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 direct bilirubin (DBIL),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levels and white blood cells (WBC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albumin (ALB) levels in the HBV-infected patients, indicating TLR4 pathway may play a role in the disease aggravation of ACLF. In vitro TLR4 ligand stimulation on PBMCs of ACLF patients induced a strong TNF-α production by CD4+ T cells, which was also posi- 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rum markers for liver injury severit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LR4 expression is upregulated on T cells in PBMC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AC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like receptor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下载PDF
重型肝炎和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晓芸 黑子清 +1 位作者 黎尚荣 沈宁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6-389,共4页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及肝癌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评价肝移植术对该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术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正常的终末期肝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采用体外静-静脉...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及肝癌肝硬化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变化,评价肝移植术对该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术前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正常的终末期肝病、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采用体外静-静脉转流。按原发病不同分为重型肝炎组(15例)和肝癌肝硬化组(肝癌组15例),分别于术前(麻醉后)、无肝前20min、无肝30min、新肝60min、术毕不同时间点取桡动脉血,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值,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于术前、新肝60min、术毕留取新鲜尿液,测定尿β2-MG及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值。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的SCr、BUN值以及术后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发生情况。结果1术前重型肝炎组有7例血β2-MG、12例尿β2-MG、14例尿NAG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而肝癌组仅有3例血β2-MG、3例尿β2-MG、7例尿NAG值高于正常参考值;两组各时间点血β2-MG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重型肝炎组术前尿β2-MG及NAG异常率明显高于肝癌组(P〈0.01和P〈0.05)。2术中两组血β2-MG值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变化趋势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新肝期60min及术毕尿β2-MG及NAG均较术前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重型肝炎组各时间点尿NAG值明显高于肝癌组(P〈0.05或P〈0.01)。3重型肝炎组肝移植相关性肾衰发生率为46.7%,而肝癌组无一例发生(P〈0.01)。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较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易发生急性肾衰,围手术期应注意肾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炎 重型 肝癌 肾功能衰竭 急性 围手术期 肾功能
下载PDF
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秀峰 钟云青 +1 位作者 张荣臻 毛德文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9期1540-1542,154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温阳化浊退黄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 目的观察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温阳化浊退黄汤,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凝血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不良反应及12周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P<0.05)。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两组间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终末期肝病模型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轻微恶心欲吐、腹泻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不影响后续的治疗。两组随访12周存活率比较,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化浊退黄汤能明显提高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阳虚瘀黄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MELD分值,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温阳化浊退黄汤 阳虚瘀黄证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成美 任运华 丁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 目的探讨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预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病房收治的129例HBV⁃ACLF患者(HBV⁃ACLF组)、同期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5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CHB组)和门诊接诊的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计算COSSH⁃ACLF评分,检测血清IL⁃37、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收集HBV⁃ACLF组临床资料和入院30 d临床结局,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94例)。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HBV⁃ACLF组COSSH⁃ACLF评分、血清IL⁃37、ALT、AST、TBIL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CHE、Alb低于CHB组和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肝性脑病、低HBV⁃DNA、高COSSH⁃ACLF评分、高IL⁃37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798、0.9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86%、71.43%、91.43%;85.11%、76.60%、94.68%。结论HBV⁃ACLF患者COSSH⁃ACLF评分、血清IL⁃37水平显著增加,COSSH⁃ACLF评分、IL⁃37与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有关,COSSH⁃ACLF评分联合IL⁃37可提高对HBV⁃ACLF近期预后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中国重型乙型肝炎研究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 白细胞介素⁃37 预后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党志博 党中勤 +3 位作者 王宇亮 赵长普 王红霞 席玉红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观察茵虎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epatitis B virus-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 目的:观察茵虎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epatitis B virus-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1)营养支持疗法: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1者,给予同型血浆200 m L、体积分数20%人血白蛋白50 m L(两者交替应用),均每周2次,静脉滴注。(2)保肝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 L,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μg,分别加入体积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3)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口服,每日1次。(4)人工肝支持治疗(血浆置换):每次置换新鲜同型血浆2 000 m L,每周1次,若血清总胆红素低于正常高限值10倍,即停止人工肝治疗。(5)并发症防治:合并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预防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虎退黄方(茵陈45 g,虎杖30 g,赤芍30 g,茯苓30 g,猪苓20 g,炒白术20 g,郁金20 g,车前子30 g,玉米须30 g)治疗。腹部胀满甚者加大腹皮30 g,炒莱菔子30 g;纳差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20 g,焦谷芽20 g,便秘甚者加麻子仁30 g,生大黄9 g;有齿鼻衄血或皮下瘀斑者,加仙鹤草30 g,三七3 g;有神志异常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每日1丸。以上中药配方颗粒由深圳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提供。两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血清白蛋白(blood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其他生化学指标如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血氨(blood ammonia,AMON))、内毒素(endotoxin,LPS)、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 茵虎退黄方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CTP联合ABIC评分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曹丹 李大江 +3 位作者 王颖 张永辉 陈立宇 王丽春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新的评分模型预测患者短期预后。方法研究共纳入222例HBV-ACLF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90 d的临床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肝功...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新的评分模型预测患者短期预后。方法研究共纳入222例HBV-ACLF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90 d的临床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收集临床资料进行肝功能评分(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白蛋白-胆红素(ALBI)、年龄-胆红素-白蛋白-肌酐(ABIC)评分,多因素logical回归法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9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后,通过Cox回归模型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对短期预后的价值,并用K-M生存曲线分析预测患者预后。结果CTP、ABIC评分是HBV-ACLF患者9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得分的增加,肝衰竭发生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Cox回归模型建立新的预测模型CTP-ABIC = 0.551×CTP + 0.297×ABIC,CTP、ABIC、CTP-ABIC三种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829、0.927,CTP-ABIC评分优于CTP、ABIC评分,P值均<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P-ABIC评分≥9.08患者较CTP-ABIC评分< 9.08患者病死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三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CTP-ABIC评分模型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预后 评分模型 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
原文传递
基于正虚病机的益气健脾法治疗对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廉亚男 徐立华 +5 位作者 谭善忠 肖倩 孙薇薇 沈建军 梁重峰 蒋淑莲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2期2106-2108,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正虚病机的益气健脾法治疗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基于正虚病机的益气健脾法治疗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以益气健脾为主的中药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33%(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频数改善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基于正虚病机以益气健脾法治疗HBV-ACLF更有利于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有效率,其药理机理可能与改善其"耗损"的T淋巴细胞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正虚病机 益气健脾法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中医辨证施治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思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丽颖 王静 +5 位作者 李秋伟 苗静 翁奉武 尹美君 徐懂 贾建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中医证候规律,探讨中医证候实质和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HBV-ACLF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入院时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包括症状评分和...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中医证候规律,探讨中医证候实质和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HBV-ACLF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入院时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包括症状评分和舌脉积分,采用聚类分析归纳疾病证候特点,评价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各证型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甲胎蛋白(AFP)等反映肝脏损伤、合成及再生能力指标的差异,分析HBV-ACLF各中医证型的实质.结果64例HBV-ACLF患者的证候、舌质、舌苔、脉象等47项指标信息主要聚类为热毒炽盛证、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5个证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0.94%、10.94%、12.50%、23.43%、42.19%.HBV-ACLF早期患者多为肝郁脾虚证(10例)和湿热蕴结证(12例);HBV-ACLF中期患者中,热毒炽盛证(5例比0例)和肝肾阴虚证(3例比1例)患者较早期患者增多;HBV-ACLF晚期患者中,肝肾阴虚证(4例比3例、1例)和肝脾血瘀证(5例比1例、1例)患者较早期和中期患者增多;各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热毒炽盛证(治愈为6例、4例比0例、0例、1例,显效为3例、8例比1例、1例、0例,有效为2例、5例比2例、2例、0例,均P<0.05).TBIL、TBA在热毒炽盛证患者中表达最高〔TBIL:(295.09±75.30)μmol/L,TBA:(253.66±44.70)U/L,均P>0.05〕,其次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但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T、AST在热毒炽盛证患者中表达最高,在肝脾血瘀证患者中的表达最低;2个证型间的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L:301.20(105.80,638.60)比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 中医证候 证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