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勤烽 黄少铃 +2 位作者 王水良 王美珠 郑春萍 《西部医学》 2023年第7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HCC患者(HCC组)、42例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疾病对照组)及30...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HC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HCC患者(HCC组)、42例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疾病对照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收集3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检测3组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诊断丙肝相关肝硬化和HCC的价值。结果 HCC组患者ALT、AST明显低于疾病对照组、高于健康组,而TBIL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组(P<0.05)。HCC组、疾病对照组、健康组患者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依次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0.979)及敏感度(98.5%)均明显高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695)及敏感度(79.8%)。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CEA和CA199水平可明显提高丙肝相关肝硬化及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有一定推广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丙肝相关肝硬化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朱云 李明英 +4 位作者 王春平 李茵茵 张敏娜 高旭东 杨永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893-895,共3页
目的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利巴韦林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4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 目的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利巴韦林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4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予皮下注射PegIFNα-2b 80μg/周(体重<60 kg,剂量为50μg/周)和口服利巴韦林(300 mg,3次/d),应用PegIFNα-2b前后1天各皮下注射G-CSF 200μg,治疗24周并随访24周。结果 7例因依从性差、1例因严重皮疹而终止治疗。余16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仅1例出现轻度胸骨疼痛,无1例出现肝功能失代偿或严重感染。在应用G-CSF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即升至干扰素适应范围内;治疗期间每周第7天平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49±0.32)×109/L;治疗结束后第12、24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抗病毒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恢复正常。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1.2%、75.0%、62.5%。结论 G-CSF联合PegIFNα-2b、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肝硬化 代偿期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下载PDF
血清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刘雨虹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7期139-141,145,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HCV-Cirr)和肝癌(L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4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HCV-Cirr患者设为HCV-Cirr组,另取同期确诊...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丙肝相关肝硬化(HCV-Cirr)和肝癌(L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4月石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HCV-Cirr患者设为HCV-Cirr组,另取同期确诊的14例LC患者设为LC组,比较两组血清AFP、CEA、CA199水平,统计血清AFP、CEA、CA199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HCV-Cirr与LC中的阳性检出率,随后分析并比较血清AFP、CEA、CA199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CV-Cirr与L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LC组血清AFP、CEA、CA199水平高于HCV-Cirr组(P<0.05);血清AFP、CEA、CA199联合检测的HCV-Cirr阳性检出率、LC阳性检出率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血清AFP、CEA、CA199联合检测对HCV-Cirr与LC的鉴别诊断准确性、敏感度与特异度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AFP、CEA、CA199指标在HCV-Cirr与LC检测中具有确切诊断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肝相关肝硬化 肝癌 血清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丙型肝炎持续病毒应答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晓铨 吴玲 +2 位作者 姜思雨 李锋 陈世耀 《肝脏》 2021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究丙型肝炎患者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应答(SVR)对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丙肝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9例,根据其首次接受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 目的探究丙型肝炎患者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应答(SVR)对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丙肝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9例,根据其首次接受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胃组织胶治疗时HCV RNA是否阳性,分为SVR组和nSVR组,随访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26例SVR组患者与23例nSVR组患者内镜治疗后1年、2年和3年的累积无出血率分别为78.4%比73.9%,58.9%比63.4%,58.9%比43.4%(P=0.478);两组患者内镜治疗后的3年累积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食管套扎联合胃组织胶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的独立保护因素(HR 0.21,95%CI:0.08~0.53,P=0.001)。结论丙肝患者是否获得SVR不影响内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持续病毒应答 食管胃静脉曲张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再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