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建荣 施维群 +3 位作者 朱菊珍 王捷 汤灵玲 张行芬 《药品评价》 CAS 2007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1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 目的观察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1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降低,白蛋白、A/G和T4/T8比值显著升高,而治疗前增高的血清IL-2、IL-6、IL-8,随病情恢复而下降,同时失眠、肝区不适症状明显好转。结论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能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且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肝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治疗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被引量:6
2
作者 崔翔 邢宇锋 +3 位作者 华鹏 赵军 程贤文 刘玲兰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68-71,共4页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ASC)的诊治现状、中医药在ASC管理与防治中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对ASC实施"治未病"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思路。借鉴以往的管理经验,提出构建以"...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ASC)的诊治现状、中医药在ASC管理与防治中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对ASC实施"治未病"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思路。借鉴以往的管理经验,提出构建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ASC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的思路。其内容包括:1)建立综合辨病模式和长期随访体系;2)建立多途径的ASC中医药特色疗法干预体系;3)重视和加强ASC的情志管理与干预;4)充分运用中医"治未病"和养生理论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者 乙型肝炎 慢性 治未病 健康管理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宇宁 陈华根 +4 位作者 许颖 刘冰 黄学斌 宋强 江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评价感染复制状况,选择适合临床防治需要、容易普及开展的标志物。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5项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结果,评价感染复制状况,选择适合临床防治需要、容易普及开展的标志物。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5项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前S1抗原、前S2抗原及前S2抗体,实时荧光定量检测HBV-DNA。2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126例)和HBeAg阴性组(160例),比较各组前S1抗原、前S2抗原、前S2抗体和HBV-DNA检出率。结果HBeAg阳性组,前S1抗原、前S2抗原、前S2抗体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3.7%、77.0%、0和95.2%。HBeAg阴性组,前S1抗原、前S2抗原、前S2抗体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5.0%、36.3%、0和58.1%。组内比较,HBeAg阳性组或HBeAg阴性组,前S1抗原与前S2抗原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S2抗原与HBV-DN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同项目比较,前S1抗原检出率、前S2抗原检出率、HBV-DNA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实验室常规开展乙肝5项和前S1抗原检测,可以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状况,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慢性 标志物 检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血管阻塞与假小叶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勇 范秀梅 +1 位作者 严家春 陈文笔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血管阻塞与假小叶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HE、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观察125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组织标本。结果(1)血管炎和血管阻塞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特征;(2)血管炎症导致血管阻塞,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血管阻塞与假小叶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HE、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观察125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肝组织标本。结果(1)血管炎和血管阻塞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组织病理学特征;(2)血管炎症导致血管阻塞,并诱发血管和纤维增生;(3)增生的血管将肝细胞围绕成无规则的细胞团(微结节),为假小叶的形成奠定了结构性基础;(4)增生的血管再次炎症、阻塞、纤维沉积,就构成了纤维带,假小叶形成。结论血管炎症和阻塞与假小叶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假小叶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敏 卢诚震 +6 位作者 王怡 翟璐 郭洁 周莉 韩旭 刘勇钢 曹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及其在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与血清HBeAg表达、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7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肝组织HBcAg、血清HBV标志物、血清ALT及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比较...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cAg表达及其在亚细胞结构的分布与血清HBeAg表达、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7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肝组织HBcAg、血清HBV标志物、血清ALT及血清中的HBV DNA水平。比较HBcAg阴性与HBcAg表达为核型、浆型、浆核型的病例血清HBeAg阳性率、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的关系。同时观察血清HBeAg阳性组及阴性组,肝细胞HBcAg不同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特点。结果肝组织HBcAg阴性组血清HBeAg阳性率为33.1%,比HBcAg阳性各组均低(核型组68.7%;浆型组62.3%;浆核型组84.5%),炎症分级G≥2的患者比例为21.5%,低于HBcAg阳性各组(核型34.3%;浆型67.7%;浆核型6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浆型组及浆核型组G≥2的患者比例高于核型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V DNA水平在核型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BeAg阳性组中,年龄≤20岁的HBcAg肝细胞表达为核型的比例为61.5%,高于年龄为20~39岁的11.5%及年龄≥40岁的12.3%,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23.1%/7.7%、26.4%/30.8%、2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1)。血清HBeAg阴性组中,肝组织HBcAg阴性的在各年龄组均占大部分(68.1%、61.5%、40.4%)。随年龄增加浆型及浆核型表达的比例增加,在三组分别为4.6%/4.6%、19.3%/7.7%、26.9%/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HBeAg表达有关。浆型及浆核型HBcAg表达常伴随明显的肝组织炎症。HBcAg表达形式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与其所处自然史阶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下载PDF
HBV感染者血清白介素(12,2,10)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何登明 毛青 王宇明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检测HBV不同感染状态时血清IL-12、IL-2和IL-10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BV不同感染状态,包括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重叠急性自限性肝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等作为研究... 目的检测HBV不同感染状态时血清IL-12、IL-2和IL-10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HBV不同感染状态,包括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重叠急性自限性肝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等作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献血员作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12、IL-2和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携带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部分无症状携带者血清IL-12和IL-2高水平;重叠感染HAV、HEV感染IL-2、IL-10和IL-12水平急性期和恢复期相比无明显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急性期血清IL-12水平低下,血清IL-2和IL-10水平均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2和IL-2水平与ALT水平并非完全平行关系,血清IL-10水平与ALT水平呈完全平行关系。结论血清IL-12和IL-2水平可考虑作为无症状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指征,慢性乙型肝炎活动与血清IL-12水平低下有关,血清IL-2水平升高与肝炎活动有关,其升高主要参与促进HBeAg/HBeAb血清转换。肝炎活动与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无症状携带者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甲胎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评估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7
作者 巴哈尔古丽·罗克满江 曾钰 +1 位作者 吴雪 肖红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评估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价值,旨在为指导临床决策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评估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价值,旨在为指导临床决策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6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出院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21)和预后不良组(n=85)。比较两组血清乙肝DNA、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甲胎蛋白及H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和HGF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价值;以甲胎蛋白和HGF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净受益率为纵坐标,高风险阈值为横坐标,绘制决策曲线,分析两者以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净收益情况。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乙肝DNA、总胆红素、肌酐分别为(7.3±1.3)×106 copies/mL、(187.4±23.3)μmol/L、(178.4±35.3)μmol/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4.2±1.1)×106copies/mL、(167.2±22.4)μmol/L、(142.5±32.6)μmol/L;PTA、甲胎蛋白、HGF分别为(23.2±3.1)%、(86.2±13.9)ng/mL、(183.7±28.9)ng/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28.6±3.2)%、(132.3±25.8)ng/mL、(243.5±31.6)ng/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9、2.018、4.567、2.567、6.712、7.876,P均<0.05);两组患者AST、ALT以及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HGF为影响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ROC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预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95%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肝细胞生长因子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士俊 安勇 秦来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3期1-3,共3页
将 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2例、对照组 2 3例。治疗组在综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 10 0 mg、每日 1次 ,对照组仅用综合保肝治疗 ,疗程均为 1年 ;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BVM和 HBVDNA的变化。结果显... 将 4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2例、对照组 2 3例。治疗组在综合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 10 0 mg、每日 1次 ,对照组仅用综合保肝治疗 ,疗程均为 1年 ;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BVM和 HBVDNA的变化。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治疗结束时 ,治疗组治愈好转率 (95 .45 % )高于对照组 (73.91% ) ,病死率 (4 .5 % )低于对照组 (17.39% ) ,P均 <0 .0 5。治疗前治疗组 13例 HBVDNA阴性、9例阳性 (6 5 0 .47± 5 97.2 2 fg/ ml) ,治疗后阴性者持续阴性 ,阳性者均逐渐转阴 ;对照组 15例HBVDNA阴性、8例阳性 (5 79.5 2± 5 42 .86 fg/ ml) ,治疗后阴性者 6例阳转 ,阳性者持续阳性。治疗 3个月时 ,治疗组 AL 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 8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 4.7% (1/ 2 1) ,对照组为 5 7.14% (8/ 14) ,P<0 .0 1。提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使病毒持久转阴 ,复发率和病死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HbV 拉米夫定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不同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耐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谷强业 李勤 葛秀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长期疗效。方法 63例服用拉米夫定耐药的代偿期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无限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之内,HBV DNA下降2 log10或病毒检测不到者继续观察。B...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长期疗效。方法 63例服用拉米夫定耐药的代偿期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无限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之内,HBV DNA下降2 log10或病毒检测不到者继续观察。B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3~6个月,HBV DNA下降2 log10或病毒检测不到,停拉米夫定,单用阿德福韦酯,继续观察。所有患者定期检测肝功能,每3个月检测HBV DNA,每半年检测拉米夫定耐药位点(rtA173T/V和rtL180M)及阿德福韦酯耐药位点(rtA181T/V和tN236T)。结果 A组在防止再次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的发生及预防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要明显优于B组。结论无限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能明显降低再次HBV耐药的发生,预防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抗药性 病毒 药物耐受性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8的表达及细胞毒性、免疫抑制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玉兰 黄书明 陈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9期2444-2445,244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28、CD8+CD28+(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CD8+CD28-(免疫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HLA-A2限制的HBVcore18-27抗原表位五聚体(MHCpentamers)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28、CD8+CD28+(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CD8+CD28-(免疫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HLA-A2限制的HBVcore18-27抗原表位五聚体(MHCpentamers)法结合流式细胞技术分析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患者和23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NC)组]外周血CD28、CD8+CD28+、CD8+CD28-细胞的表达变化,比较他们在CHB分度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的关系。结果 CD8+CD28-在CHB和LC组中明显升高,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CD28+百分比在CHB轻、中、重度中逐渐升高,而CD8+CD28-百分比逐渐下降;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与CD8+CD28+、CD8+CD28-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CD28对慢性乙肝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但与肝脏的炎症程度无关;CTL应答随炎症程度的增高而增强,炎症程度越高细胞毒反应越明显,更有利于病毒的清除。Ts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且Ts的抑制作用随炎症程度的增高而降低;ALT水平和HBV DNA载量与Ts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8 CD8+CD28+ CD8+CD28-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与HBV基因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光成 冯霞 +1 位作者 闫惠平 张国元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814-817,共4页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征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6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特征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96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分析HBV基因型、HBV-DNA载量、生化指标、年龄、性别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结果 196例CHB患者中67例(34.2%)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96例CHB患者中基因B型41例,C型134例,B+C型21例,其自身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2例(29.3%)、46例(34.3%)、9例(42.9%),自身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高滴度组和低滴度组患者比较,其性别比例、年龄分布、HBV-DNA、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慢性感染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低滴度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且不同HBV基因型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能力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基因型 自身抗体
下载PDF
牛黄清瘟饮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瘟)前期(热毒血瘀证)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勇 周彪 《四川中医》 2021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牛黄清瘟饮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瘟)前期(热毒血瘀证)临床效果及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我科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瘟)前期(热毒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目的:观察牛黄清瘟饮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瘟)前期(热毒血瘀证)临床效果及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我科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瘟)前期(热毒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西药基础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牛黄清瘟饮,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患者入院前、治疗12周后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患者入院前、治疗12周后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LT、AS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T、INR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FIB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黄清温饮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可切实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状态,促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清瘟饮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前期 临床效果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e系统状态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海滨 马雪华 +1 位作者 石新慧 张世兰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等5组,分别用定量PCR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HBeAg和抗-HB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观察其在不同肝病理纤维化分期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升高,从S1期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S3、S4期较S0显著减少(P<0·05和P<0·01);抗-HBe阳性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S3和S4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0期(P<0·05和P<0·01)。血清HBV-DNA(+)HBeAg(+)组血清纤维化标志最低,HBV-DNA(-)抗-HBe(+)组最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复制和e系统状态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内病毒复制标志与血清纤维化标志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肝病纤维化 病毒复制 e系统状态
下载PDF
HBV感染与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永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HBVDNA、HBV基因型与慢性胆囊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6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HBV基因型及肝胆B超检查等。(检测HBVDNA及基因型应用的均为实时定量PCR方法,只是试剂盒不同)结果不同HBV基因型患... 目的研究HBVDNA、HBV基因型与慢性胆囊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66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HBV基因型及肝胆B超检查等。(检测HBVDNA及基因型应用的均为实时定量PCR方法,只是试剂盒不同)结果不同HBV基因型患者的慢性胆囊炎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HBV基因C型患者慢性胆囊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HBV基因C型(72.5%vs54.4%,x2=9.369,P<0.01);血清HBVDNA定量水平与慢性胆囊炎的患病无统计学意义(x2=1.171,P>0.05)。结论HBV基因C型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慢性胆囊炎的患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胆囊炎 基因型
下载PDF
血总胆固醇、血糖及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金峰 林太顺 +1 位作者 陈丽芳 王少扬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血糖(serum glucose,Glu)及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单一及联合指标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个月)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104例乙型肝炎相关... 目的探讨血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血糖(serum glucose,Glu)及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单一及联合指标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个月)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104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患者近期(3个月)预后状况分为好转组和无效/恶化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总胆固醇、血糖以及MELD评分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入院时TC、Glu值,无效/恶化组均明显低于好转组;而MELD值明显高于好转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表明,单一指标中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个月)的评估具有较好的价值,准确度、AUC、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8%、0.788、0.822、0.739;联合指标(TC+Glu+MELD)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3个月)的预测准确度最高,准确度、AUC、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2.9%、0.829、0.822、0.848。结论入院时TC、Glu及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但TC+Glu+MELD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D评分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近期预后 ROC曲线
下载PDF
消症软肝胶囊治疗肝炎肝纤维化120例疗效观察
16
作者 彭静涛 匡颖文 +2 位作者 李世林 殷明华 王家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0期90-92,共3页
目的以鳖甲煎丸作为对照组,观察自制中成药消症软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12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消症软肝胶囊,对照组服用鳖甲煎丸,随访24周。治... 目的以鳖甲煎丸作为对照组,观察自制中成药消症软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12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消症软肝胶囊,对照组服用鳖甲煎丸,随访24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查肝功能,肝纤指标,B超,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判定疗效。结果①治疗24周和随访24周时,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率,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②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种类及各自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症软肝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优于鳖甲煎丸,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消症软肝胶囊 治疗 肝炎 乙肝
下载PDF
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17
作者 马为民 陆坚 +2 位作者 蒋小玲 周伯平 敖飞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干扰素 (IFN)α 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其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14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 4组 (IFNα 1b 3MU组、5MU组、10MU组及对照组 )。观察 4组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对宿...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干扰素 (IFN)α 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其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14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 4组 (IFNα 1b 3MU组、5MU组、10MU组及对照组 )。观察 4组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对宿主、病毒和药物等 19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作单变量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应用干扰素α 1b 5MU和 10MU治疗组的疗效(5 5 .3%、5 8.1% )优于 3MU组 (32 .6 % )和对照组 (5 .9% ) (P <0 .0 1或P <0 .0 5 ) ;但 5MU组和 10MU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10MU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5MU组和 3MU组 (P <0 .0 1或P <0 .0 5 )。治疗 8周内血清HBVDNA及HBeAg的含量下降。 结论 干扰素α 1b的推荐剂量为 5MU/次 ,疗效预测因素为药物剂量及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干扰素Α-1b 治疗 疗效 预测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7
18
作者 严家春 陈文笔 +1 位作者 马勇 丁体龙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mRNA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bFGFmRNA原位杂交。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mRNA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bFGFmRNA原位杂交。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的加重,bFGF在肝血管及肝窦壁表达强阳性逐渐上升(P<0.01),部分固缩性肝细胞也示强阳性显色。原位杂交显示,bFGFmRNA主要分布于血管纤维化区域肝窦壁及部分肝细胞。结论bFGF通过激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引发其增生和凋亡,最终导致肝血管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及假小叶纤维间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MRNA 表达
原文传递
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9
作者 谢爱泽 毛德文 +2 位作者 石清兰 吕超 柏文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的效果及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IL-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诊治的128例肝胆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的效果及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IL-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诊治的128例肝胆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4),2组均给予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治疗组采取黄连温胆汤内服。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患者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肝硬度值(LSM)以及外周血IL-17和Th17细胞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胆湿热证症状(胁肋胀痛、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口干苦、舌苔黄腻)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GGT)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LSM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IL-17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 79、2. 60,P值均<0. 01),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显著降低(t=2. 47,P <0. 01);治疗组治疗24周后外周血Th17细胞、IL-1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周后(P值均<0. 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 56%,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黄连温胆汤 肝胆湿热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治疗高转氨酶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初探 被引量:17
20
作者 倪勤 谢天胜 +1 位作者 李敏伟 刘克洲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前和治疗早期转氨酶明显升高者,联合双环醇(百赛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180μg,每周一...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前和治疗早期转氨酶明显升高者,联合双环醇(百赛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18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以上,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HBVDNA≥1×108拷贝/ml者联合NUC(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治疗前ALT〉500U/L或派罗欣治疗第一针后ALT〉300U/L者联用双环醇25rng,每日3次,治疗1—2个月。治疗前2×ULN〈ALT〈300U/L或治疗后ALT〈300U/L者单用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应答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总计54例患者(HBeAg阳性44例,HBeAg阴性10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20例联用双环醇(联合治疗组),34例未联用双环醇(对照组)。结果显示双环醇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后ALT水平逐周下降,4周后有90%(18/20)患者ALT〈200U/L,对照组为85.3%(29/34例)。随访26周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16/20)和85.3%(29/34);病毒学应答率相仿,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有明显增高(P=0.044),分别为30%(6/20)和11.8%(4/34)。结论双环醇可明显缓解干扰素治疗诱导的转氨酶升高反应,确保干扰素治疗顺利进行,且不影响其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二环化合物 干扰素Α-2A 肝炎/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