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TGF-β_1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肖寒 马陈斌 +3 位作者 张利霞 罗永燕 刘尹正泽 邵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与TGF-β1变化,分析其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恩替卡韦试验组及对照组。...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与TGF-β1变化,分析其疗效,为临床合理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恩替卡韦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33例,其中轻度9例、中度17例、重度7例,分别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d,同时加用一般护肝药;对照组30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5例,单用一般护肝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检测血清中HBV DNA、TGF-β1的含量。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恩替卡韦试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治疗后呈下降趋势,治疗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中度和重度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治疗后呈下降趋势,重度患者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试验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载量明显下降,同时慢性乙型肝炎(中度、重度)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均有下降趋势,其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度TGF-β1水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TGF-Β1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程晓光 张振华 +2 位作者 王长泰 俞舒 李旭 《安徽医学》 2015年第9期1058-1060,共3页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与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HBV DNA载量情况。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03例CHB及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滴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403...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与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HBV DNA载量情况。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03例CHB及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滴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403例患者按照临床诊断分为CHB组(209例)和HCC组(194例)。结果 CHB组:血清HBs Ag滴度≥250 IU/m L者占89.00%;HBV DNA≥1 000 copies/m L者占88.40%。HCC组:血清HBs Ag滴度≥250 IU/m L者占79.90%;HBV DNA≥1 000 copies/m L者占67.70%。两组HBs Ag≥250 IU/m L患者的比例差异、HBV DNA≥1 000 copies/m L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HB相比,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HBs Ag、HBV DNA载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HbV-DNA载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与肝癌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谢峰 迟晶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812-814,共3页
目的结合HBVDNA载量、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评价HBsAg在原发性肝癌(H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06例HBV感染所致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HCC的两组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滴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 目的结合HBVDNA载量、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评价HBsAg在原发性肝癌(H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06例HBV感染所致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HCC的两组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滴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DNA载量。结果肝硬化组:血清HBsAg滴度≥250IU/ml者占67.5%;HBeAg阳性者占23.8%;HBeAg阴性者占76.2%;HBVDNA≥104copies/ml者占79.5%。肝硬化合并HCC组:血清HBsAg滴度≥250IU/ml者占81.9%;HBeAg阳性者占38.1%;HBeAg阴性者占61.9%;HBVDNA≥104copies/ml者占61.3%。两组中HBsAg≥250IU/ml与HBVDNA≥104copies/ml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V感染所致肝硬化患者中,长期高滴度状态的HBsAg在评价肝硬化发展为HCC中同样起到预警信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下载PDF
锦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DNA检验与年龄性别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王丹丹 黄丹 张蕴莉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锦州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定量检测和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临床患者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2960例,对其阳性率和病毒定量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 目的分析锦州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定量检测和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临床患者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2960例,对其阳性率和病毒定量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960例患者阳性率60.47%。男性阳性率62.28%(630/1670)大于女性阳性率58.34%(537/1289),χ^2=4.77,P<0.05。通过趋势卡方检验比较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58,P<0.005,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年龄段患者高病毒定量例数<30岁年龄组高于31~98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05。不同年龄段患者低病毒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χ^2=20.42,P<0.05成n字形分布。结论乙型肝炎DNA病毒量在不同年龄、性别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临床患者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TGF-β_1的影响
5
作者 马陈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6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经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变化,为阿德福韦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患者分别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同时加用一般保肝药;对照组36例患...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患者经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变化,为阿德福韦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患者分别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同时加用一般保肝药;对照组36例患者仅给予保肝药。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患者血清中TGF-β1的含量,分析其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治疗后呈下降趋势,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血清TGF-β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的TGF-β1水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肝 TGF—β1
下载PDF
乙肝病毒载量与血清标志物及ALT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范霞 代娣 杜毅鑫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6-69,共4页
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和连续监测法检测了345例血清标本HBV-DNA含量,HBVM(HBsAg、HBsAb、HBeAg、HBeA... 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M)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和连续监测法检测了345例血清标本HBV-DNA含量,HBVM(HBsAg、HBsAb、HBeAg、HBeAb、抗HBcIgM)表达及ALT水平。HBsAg、HBeAg(和抗HBcIgM)阳性患者HBV 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和抗HBcIgM)阳性患者、仅HBsAg阳性患者及HBsAb、HBeAb阳性患者(P<0.01)。血清HBeAg阳性标本HBV-DNA阳性率为98.7%,明显高于HBeAg阴性标本的61.6%(P<0.01),并且血清HBeAg阳性标本HBV-DNA含量(log值,7.42±1.43)也明显高于HBeAg阴性标本(4.36±1.73)(P<0.01);在HBV-DNA含量小于107copy/mL的标本中,ALT与HBV-DNA含量呈正相关(P<0.01)。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以及肝细胞损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HBVM、ALT和HBV-DNA含量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HbV病毒载量 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策略中替比夫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那妍 娄宪芝 +1 位作者 张晓旭 姜镔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给予孕28周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更优化的乙肝母婴阻断策略。方法选择70例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分别在中孕晚期接受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出生后主、被动免疫的母婴阻断策略... 目的给予孕28周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更优化的乙肝母婴阻断策略。方法选择70例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分别在中孕晚期接受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出生后主、被动免疫的母婴阻断策略(实验组,n=50)或仅进行新生儿主、被动免疫的母婴阻断策略(对照组,n=20),比较2组孕妇孕32周和分娩前乙肝病毒DNA (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e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凝血酶原时间(PT)、宫高、腹围、胎心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比较2组胎儿出生时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7个月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组孕妇在孕32周及分娩前HBV-DN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婴儿母婴阻断失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孕妇在孕32周和分娩前ALT、Crea、CK-MB、P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孕妇在孕32周和分娩前腹围、宫高、胎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28周时对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进行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乙肝母婴阻断失败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更优化的母婴阻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肝高病毒载量孕妇 母婴阻断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与外周血CD4+CD25+、白细胞介素33、肝组织病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蒋菁蓉 张天洪 +3 位作者 高崇勇 王元 魏超 陈婧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HBV-DNA载量与外周血CD4+CD25+、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HBV-DNA...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HBV-DNA载量与外周血CD4+CD25+、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HBV-DNA载量将患者分为高载量组(HBV-DNA载量>1.0×10^(5) IU/ml,n=71)与低载量组(1.0×10^(3) IU/ml<HBV-DNA载量≤1.0×10^(5) IU/ml,n=33)。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IL-3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采用Spearman法检验CD4+CD25+、IL-33与HBV-DNA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检测HBV-DNA载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载量组患者CD4+CD25+、IL-33均高于低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化分期、肝炎症活动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5+、IL-33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性(r=0.492、0.5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CD25+、IL-33、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均为HBV-DNA载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BV感染患者HBV-DNA载量与外周血CD4+CD25+、IL-33水平、肝组织病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33 肝组织病理
下载PDF
HBV C基因型有关的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患者S区突变对HBsAg的影响
9
作者 刘辉 刘新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727-731,747,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研究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患者HBV S区突变对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7例HBsAg-/HBV DNA+患者血液样本,对成功提取扩增的HBV DNA S区进行测序,通... 目的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研究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患者HBV S区突变对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7例HBsAg-/HBV DNA+患者血液样本,对成功提取扩增的HBV DNA S区进行测序,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对HBV S区突变位点进行细胞功能验证,探讨OBI可能发生的分子机制。结果对成功提取扩增的68例患者进行测序,发现HBV S区存在大量突变,包括免疫逃逸突变(如sG145R、sK122R、sS114T、sT131P等)和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D)突变(如sT5A、sG10D、sF20S等)。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发现sG145R突变会明显降低HBsAg的表达,但是sK122R、sI26N、sQ29N、sR169H、sS114T、sT131P这6个突变位点并未影响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结论通过测序发现HBsAg-/HBV DNA+患者HBV S区存在大量突变位点,通过构建sG145R、sK122R、sI26N、sQ29N、sS114T和ST131P等突变质粒发现sG145R突变会明显降低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但是sK122R、sI26N、sQ29N、sR169H、sS114T、sT131P并未明显降低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病毒感染(ObI)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 突变
下载PDF
Peg-IFNα序贯联合NUCs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金 尹春煜 +2 位作者 谌翠容 俞秀丽 岑立冲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0期1817-181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答指导治疗(RGT)策略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与核苷类药物序贯联合治疗较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7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1... 目的:探讨应答指导治疗(RGT)策略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与核苷类药物序贯联合治疗较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7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107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12周后,根据患者HBV DNA下降是否〉2lg IU/ml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联合组加用一种核苷类药物,单药组为继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两组均治疗至48周。观察两组治疗24周、48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血清HBeAg及HBsAg转阴/转换率。结果联合组24周及48周的HBV DNA不可检测率均高于单药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及48周联合组HBeAg和表面抗原(HBsAg)定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单药组。结论 RGT策略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应答不佳的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s)可以提高应答,但长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E抗原阳性 高病毒载量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核苷(酸)类似物
下载PDF
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其降低孕妇血清HBV-DNA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张桠铭 周千琦 王剑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究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使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7例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使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7例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TF组(n=48)和LdT组(n=49)。DTF组口服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DTF)治疗,LdT组口服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对比两组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基因(Hepatitis B virus-DNA,HBV DNA)水平、外周血Treg/Th17平衡状态、HBV母婴传播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孕妇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Treg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新生儿HBV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T与DTF两种药物对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治疗,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调节免疫状态,降低HBV DNA水平,提升抗病毒效果,效果相当,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替比夫定 替诺福韦酯
下载PDF
低载量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模式的分布情况
12
作者 李亚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32期158-159,共2页
目的分析HBV DNA病毒低载量与乙肝表面标志物模式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病毒的载量;EIA检测乙肝标志物五项指标。结果 HBeAg表达较HBV DNA复制有滞后性。结论 HBeAg转阴是病毒低复制的标志,是肝细胞中活跃复制病毒... 目的分析HBV DNA病毒低载量与乙肝表面标志物模式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乙肝病毒的载量;EIA检测乙肝标志物五项指标。结果 HBeAg表达较HBV DNA复制有滞后性。结论 HBeAg转阴是病毒低复制的标志,是肝细胞中活跃复制病毒的清除期;同时各类抗体的出现并不能排除乙肝病毒的低载量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低载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复制
下载PDF
妊娠不同时期应用替诺福韦阻断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小娟 孟伟伟 +1 位作者 高婧 罗秋平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应用替诺福韦阻断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孕妇在孕早期(第6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B组在孕中期(第14周)开始服用替诺福...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应用替诺福韦阻断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孕妇在孕早期(第6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B组在孕中期(第14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C组在孕晚期(第28周)开始服用替诺福韦。观察比较三组孕妇治疗前和分娩时HBV-DNA、HBsAg及HBeAg水平、新生儿出生后感染状况以及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娩时A、B、C三组的HBV-DNA、HBsAg和HBeA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A、B组降低幅度大于C组(P<0.01);A、B组母婴传播感染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HBV病毒载量高的孕妇,在妊娠早、中期给予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相比妊娠晚期用药,可显著降低孕妇的病毒载量,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母婴传播阻断 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同生 张文君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1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低病毒载量患者分别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10㎎,1次/d,口服治疗;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100㎎,1次/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低病毒载量患者分别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3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10㎎,1次/d,口服治疗;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100㎎,1次/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ALT、ALB、透明质酸(HA)的变化,HBV DNA阴转率、病毒基因耐药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阿德福韦组HBV DNA阴转率为71.9%,ALT复常率为72.6%;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后HBV DNA阴转率为73.1%,ALT复常率为78.5%;两组透明质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德福韦组无一例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拉米夫定组出现3例YMDD变异。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不良反应轻微,阿德福韦治疗患者无病毒变异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肝硬化 乙型肝炎 低病毒载量 疗效
下载PDF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娟 张文芳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394-1399,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ADV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干扰素组给予Peg-IFNα-2a治疗,ADV组...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对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2例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ADV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干扰素组给予Peg-IFNα-2a治疗,ADV组给予ADV治疗,联合组首先给予ADV治疗控制病毒载量下降后,再进行联合Peg-IFNα-2a治疗。观察三组治疗48周后的乙肝病毒标志物转化、血清学标志物转化情况、病毒学、血清学应答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的血清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sAg阴转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1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ADV组(P<0.0167);联合组的完全病毒应答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167),无应答率显著低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167);治疗后,三组血清INF-γ显著上升(P<0.0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干扰素组和ADV组(P<0.05);联合组和干扰素组的流感样症状、失眠、脱发、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ADV组(P<0.0167)。结论: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利于提高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和病毒学、血清学应答率,可安全推广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阿德福韦酯 HbV DNA阴转率 HbsAg阴转率 HbeAg血清转换率
下载PDF
富马酸替诺福韦在初治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淑珍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3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在初治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再辅以富马酸替诺福韦治疗... 目的分析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在初治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初次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再辅以富马酸替诺福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BIL、ALT与HBV-DNA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治疗初治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患者ALT、HBV-DNA指标的改善,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替诺福韦 低病毒载量慢性乙肝 ALT HbV-DNA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