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ison between previous and present histologic assessments of chronic hepatitis C viral infections in humans 被引量:24
1
作者 N Assy 1 and GY Minuk 2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22,共4页
AIM To compare the previously employed classification of liver histology (minimal, 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and cirrhosis) with a new classification recently described by Sheuer et al (ac... AIM To compare the previously employed classification of liver histology (minimal, 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and cirrhosis) with a new classification recently described by Sheuer et al (activity grade and fibrosis stage) in percutaneous liver biopsies from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al infections.METHODS Liver biopsies from 79 untreated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ti-HCV testing had been performed by ELISA and confirmed by a 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 With respect to the new classification, all the specimen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Knodell score for activity.RESULTS A good correlation was revealed between the previous and more recent histologic classif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bnormal liver enzyme tests. However, in 13/ 15 (87%)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aminotransferase values, changes were consistent with chronic persistent hepatitis whereas normal activity and no fibrosis were demonstrated by the Sheuer classification.CONCLUSION The old classification is more often misleading but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new classification and thereby permits comparisons between historically clin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pathology hepatitis/pathology liver/pathology hepatitis/chronic active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A-Ⅰ、B_(100)检测对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邹桂舟 刘家琴 +3 位作者 赵先颖 余鑫之 江顺林 刘万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08-210,共3页
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共70例和健康献血员23例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B_(100)含量。结果发现:(1)各肝病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12g·L^(-1)和0.82±0.13g&... 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共70例和健康献血员23例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B_(100)含量。结果发现:(1)各肝病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12g·L^(-1)和0.82±0.13g·L^(-1))。(P<0.001,P<0.01和P<0.05)。(2)Apo A-Ⅰ、B_(100)含量随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重症肝炎组血清Apo A-Ⅰ、B_(100)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和代偿期肝硬化组(P<0.01和P<0.05)。晚期肝硬化组血清Apo A-Ⅰ也显著低于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组(P<0.05)。(3)重症肝炎和晚期肝硬化组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A)呈显著正相关(P<0.0005和P<0.05)。提示血清Apo A-Ⅰ、B_(100)含量可作为一项肝脏合成功能、损伤程度和估计预后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肝硬变 肝炎
下载PDF
苦参碱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刘爱平 庞晓英 +2 位作者 顾艺难 王开林 孙翠萍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分苦参碱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病毒指标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Ⅳ-C、L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 目的:探讨苦参碱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分苦参碱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病毒指标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PCⅢ、Ⅳ-C、L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HA、PCⅢ、Ⅳ-C、LN分别为112.43±39.18ng/ml、113.33±38.77ng/ml、60.13±19.72ng/ml、95.54±39.08n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苦参碱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4
作者 马为民 陆坚 +2 位作者 蒋小玲 周伯平 敖飞健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干扰素 (IFN)α 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其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14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 4组 (IFNα 1b 3MU组、5MU组、10MU组及对照组 )。观察 4组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对宿...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干扰素 (IFN)α 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其疗效预测因素。方法  146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 4组 (IFNα 1b 3MU组、5MU组、10MU组及对照组 )。观察 4组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对宿主、病毒和药物等 19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作单变量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应用干扰素α 1b 5MU和 10MU治疗组的疗效(5 5 .3%、5 8.1% )优于 3MU组 (32 .6 % )和对照组 (5 .9% ) (P <0 .0 1或P <0 .0 5 ) ;但 5MU组和 10MU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10MU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 5MU组和 3MU组 (P <0 .0 1或P <0 .0 5 )。治疗 8周内血清HBVDNA及HBeAg的含量下降。 结论 干扰素α 1b的推荐剂量为 5MU/次 ,疗效预测因素为药物剂量及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干扰素Α-1B 治疗 疗效 预测
原文传递
乙肝病毒感染后不同临床类型及HBV DNA载量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铃 敬雪明 +2 位作者 朱其荣 李芸 梅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及HBV DNA载量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共193例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HBV携带者...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及HBV DNA载量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共193例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HBV携带者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结果对照组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各临床类型组,随病情加重CD3+、CD4+细胞百分率、CD4+/CD8+细胞比值下降明显,除急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CD4+细胞百分率外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对照组CD8+细胞百分率、CD4+/CD25+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各临床类型组,随病情加重CD8+细胞百分率、CD4+/CD25+细胞比值升高明显,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低水平HBV DNA载量组(≤103 Copies/ml)CD3+、CD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病毒组,随病毒载量增加CD3+、CD4+细胞百分率逐渐减少,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低水平HBV DNA载量组CD8+细胞百分率最低,随病毒载量增加CD8+细胞百分率升高明显,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低水平HBV DNA载量组CD4+/CD8+及CD4+/CD25+细胞比值最高,其比值随病毒载量增加下降明显,低水平组CD4+/CD25+细胞比值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低水平组CD4+/CD8+细胞比值与各组(103~105组除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除乙肝肝硬化的CD4+细胞百分率外,同病种肝病的HBV DNA(+)组CD3+、CD4+、CD8+细胞百分率、CD4+/CD8+及CD4+/CD25+细胞比值与HBV D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HBV感染后发病机制之一,高水平HBV DNA载量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HBV携带者 T淋巴细胞亚群 HBV DNA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17
6
作者 严家春 陈文笔 +1 位作者 马勇 丁体龙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4-317,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mRNA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bFGFmRNA原位杂交。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mRNA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bFGFmRNA原位杂交。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的加重,bFGF在肝血管及肝窦壁表达强阳性逐渐上升(P<0.01),部分固缩性肝细胞也示强阳性显色。原位杂交显示,bFGFmRNA主要分布于血管纤维化区域肝窦壁及部分肝细胞。结论bFGF通过激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引发其增生和凋亡,最终导致肝血管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及假小叶纤维间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MRNA 表达
原文传递
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谢爱泽 毛德文 +2 位作者 石清兰 吕超 柏文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2-1507,共6页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的效果及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IL-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诊治的128例肝胆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的效果及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IL-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诊治的128例肝胆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4),2组均给予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治疗组采取黄连温胆汤内服。2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2组患者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肝硬度值(LSM)以及外周血IL-17和Th17细胞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一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胆湿热证症状(胁肋胀痛、身目黄染、小便黄赤、口干苦、舌苔黄腻)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胆湿热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GGT)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比较,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12、24周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LSM均显著降低(P值均<0. 01);2组间治疗12、24周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LS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1)。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IL-17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 79、2. 60,P值均<0. 01),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Th17细胞显著降低(t=2. 47,P <0. 01);治疗组治疗24周后外周血Th17细胞、IL-1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24周后(P值均<0. 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 56%,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黄连温胆汤 肝胆湿热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双环醇治疗高转氨酶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初探 被引量:17
8
作者 倪勤 谢天胜 +1 位作者 李敏伟 刘克洲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前和治疗早期转氨酶明显升高者,联合双环醇(百赛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180μg,每周一...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2a(派罗欣)±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前和治疗早期转氨酶明显升高者,联合双环醇(百赛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派罗欣18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疗程48周以上,治疗结束后随访26周。HBVDNA≥1×108拷贝/ml者联合NUC(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治疗前ALT〉500U/L或派罗欣治疗第一针后ALT〉300U/L者联用双环醇25rng,每日3次,治疗1—2个月。治疗前2×ULN〈ALT〈300U/L或治疗后ALT〈300U/L者单用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应答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总计54例患者(HBeAg阳性44例,HBeAg阴性10例)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20例联用双环醇(联合治疗组),34例未联用双环醇(对照组)。结果显示双环醇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后ALT水平逐周下降,4周后有90%(18/20)患者ALT〈200U/L,对照组为85.3%(29/34例)。随访26周时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0%(16/20)和85.3%(29/34);病毒学应答率相仿,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有明显增高(P=0.044),分别为30%(6/20)和11.8%(4/34)。结论双环醇可明显缓解干扰素治疗诱导的转氨酶升高反应,确保干扰素治疗顺利进行,且不影响其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二环化合物 干扰素Α-2A 肝炎/治疗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与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锦前 范小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3482-3486,共5页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引起肝脏损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有相关性之外,还与肝外组织的损害表现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证实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之一是肝脏脂肪变性,提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丙型肝炎病毒与代谢综合征(meta...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引起肝脏损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有相关性之外,还与肝外组织的损害表现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证实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之一是肝脏脂肪变性,提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丙型肝炎病毒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密切相关,肝脏脂肪变性及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致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其分子生物机制可能是病毒致脂代谢紊乱,但是其更加深入而确切的机制仍不完全知晓,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 代谢综合征 慢性丙型肝炎
下载PDF
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定位思考与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庆华 黄敏 图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隐匿性、进展性、复杂性传染病,其病情复杂,预后不佳。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过高的患病率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展了众多的...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隐匿性、进展性、复杂性传染病,其病情复杂,预后不佳。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过高的患病率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展了众多的干预研究,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而抗病毒化学药物临床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应答不佳、不良反应高发、耐药、停药复发),这给中药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对疾病提出中西医联合的优化治疗策略和方案以及中药在其中的作用和定位,是开展中药现代药理学实验和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的核心。通过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和西医的循证医学理念进行结合,进而探索中医药干预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期评价中医药/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整体优势、协同作用和差异化特点,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和中药的科学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炎 乙型 慢性 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许春海 孟冬梅 +1 位作者 吕淑兰 康鹏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连蛋白(LN)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124例和健康人18例,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33例患者进行肝穿行... 目的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连蛋白(LN)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124例和健康人18例,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水平,33例患者进行肝穿行肝组织炎症及肝纤维化分期.血清纤维化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中HA与CIV水平在慢性肝炎各相平行,而LN与PCⅢ在慢性肝炎病理分期相同时结果一致,在G4期时PCⅢ结果与正常对照相近.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纤维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指标与临床结合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价值.LN与PCⅢ在慢性肝炎患者分期G_4前与纤维化程度相一致,联合多项指标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肝纤维化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纤维化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肝硬化 胶原 Ⅳ型 Ⅲ型胶原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魏春山 唐海鸿 +4 位作者 贺劲松 郑颖俊 周小舟 周大桥 童光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52例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随访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随访13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为30.5%,共4个因素(HBVDNA,HBeAg,AL...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52例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随访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随访13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为30.5%,共4个因素(HBVDNA,HBeAg,ALT分级、观察时间分级)被纳入回归模型;ALT水平越高,肝硬化累积发生率风险越高(P=0.047)。结论:HBVDNA高水平与HBeAg阴性状态是慢性乙肝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的高风险因素。长期护肝治疗可有效地降低ALT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累积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护肝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病中Fas和FasL表达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骆抗先 朱幼芙 +2 位作者 何海棠 王新生 章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病时介导凋亡的Fas/FasL表现。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查各种慢性肝病45例的活检肝组织。结果肝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中检出FasL,肝细胞Fas/FasL表达与炎症活动性一致,多分布在界面性炎症...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病时介导凋亡的Fas/FasL表现。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原位检查各种慢性肝病45例的活检肝组织。结果肝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中检出FasL,肝细胞Fas/FasL表达与炎症活动性一致,多分布在界面性炎症区。肝细胞表达FasL,可能也发挥细胞毒效应。结论新的发现是FasL可在肝细胞结节和肝癌细胞表达,提示有细胞毒效应的FasL在HB相关慢性肝病中有发病学意义。肝癌细胞中未检出Fas而检出Fa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FAS/FASL 肝疾病 表达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重庆市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病率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青 陈园生 +3 位作者 王晓军 王伟军 王豫林 梁晓峰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005-4006,4011,共3页
[目的]为探讨在我国开展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乙肝、丙肝)患病率调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3251名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标本检测HBsAg、抗-HBs、抗-HBc,抗-HCV和谷丙转氨酶(AL... [目的]为探讨在我国开展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乙肝、丙肝)患病率调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3251名1~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标本检测HBsAg、抗-HBs、抗-HBc,抗-HCV和谷丙转氨酶(ALT);HBsAg或(和)抗-HCV阳性者再进行B超检查。[结果]重庆市慢性乙肝、丙肝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07.97∕10万和7.38∕10万;男性和女性慢性乙肝患病率分别为2027.03∕10万和260.55∕10万,城市、农村慢性乙肝患病率分别为966.96∕10万、995.02∕10万;饮白酒史与慢性乙肝患病有关(P﹤0.05)。[结论]本次慢性乙肝、丙肝感染现状调查方法可行,建议慢性肝炎判断标准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主,被调查者自述结果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患病率 调查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PBMC凋亡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玲 顾长海 +1 位作者 李欣 颜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18-621,共4页
目的 :了解慢性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现象的存在情况、各免疫细胞的状况、AICD与淋巴细胞状况的关系 ,以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型化的机制。方法 :利用慢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和健康献血员外... 目的 :了解慢性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现象的存在情况、各免疫细胞的状况、AICD与淋巴细胞状况的关系 ,以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型化的机制。方法 :利用慢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和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在PHA P刺激下培养 72h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的凋亡情况 ;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慢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PBMC凋亡率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 ( P<0 0 1) ,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慢性乙型肝炎组总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 (P <0 0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D3 +、CD3 +CD4 +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5 ) ;CD3 +CD8+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5 )。单核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活化与凋亡共存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消耗严重 ,AICD参与乙型肝炎慢性化、重型化的发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激活 诱导 细胞凋亡 淋巴细胞亚群 PBMC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甄真 何朝霞 +2 位作者 金国华 刘金星 李兵顺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方法2003-06~2004-02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6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同时行肝穿、胃镜、肝功能、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采用SP法检测肝及胃...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病变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方法2003-06~2004-02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6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同时行肝穿、胃镜、肝功能、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采用SP法检测肝及胃黏膜组织中HBsAg、HBcAg。结果(1)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成正比(r=0.483,P<0.01)。(2)56例中26例胃黏膜组织中可检测到HBsAg和(或)HBcAg,其病变以中重度为主。34例HBVM阴性患者中,病变以轻中度为主(P<0.01)。(3)肝组织与胃黏膜组织中HBsAg同时阳性17例;HBcAg同时阳性6例(P>0.05)。(4)血清及胃黏膜组织中HBsAg和(或)HBcAg同时阳性26例;HBVDNA同时阳性22例(P>0.05)。结论进一步证实了HBV可侵犯胃黏膜组织,并在其中复制,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胃黏膜病变的重要因素。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胃黏膜组织HBV感染、肝组织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与血清及肝组织中HBV分布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胃黏膜 肝组织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江 何建方 +1 位作者 施柏年 周建方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522-52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36例慢性乙肝、36例乙肝后肝硬化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MM...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MP-2)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C)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36例慢性乙肝、36例乙肝后肝硬化和20例对照组的血清MMP-2及TIMP-2,同时检测上述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分析MMP-2、TIMP-2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A级、B级、C级患者血清MMP-2、TIMP-2分别较对照组、慢性乙肝轻度、中度明显升高(P<0.001);而慢性乙肝轻度、中度患者MMP-2、TIMP-2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轻、中度之间MMP-2、TIMP-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MMP-2、TIMP-2水平分别与HA、LN、ⅣC有良好相关性;MMP-2与后三者的r值分别为0.928、0.909和0.826;TIMP-2与后三者的r值分别为0.688、0.556和0.644,P值均<0.001。结论TIMP-2、MMP-2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并且分别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ⅣC)有良好的相关性。MMP-2和TIMP-2可作为评价纤维化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原文传递
监测HBsAg浓度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德忠 曾勇彬 +5 位作者 苏明宽 刘灿 林锦骠 陈添彬 杨滨 欧启水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监测HBsAg浓度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住院及门诊接受ETV治疗(... 目的监测HBsAg浓度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住院及门诊接受ETV治疗(0.5mg/d)的HBeAg阳性CHB患者26例,并进行1年的随访研究;于抗病毒治疗的0、3、6、9、12个月分别收集血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各时间点的HBsAg、HBeAg浓度;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血清HBVDNA载量;速率法检测ALT含量;1年病毒学应答定义为抗病毒治疗1年后血清HBVDNA低于检测下限(500IU/m1);统计学分析采用正态性检验、t检验、,检验、相关性程度分析、绘制ROC曲线。结果17例患者发生病毒学应答(VR+),9例未发生病毒学应答(VR-);基线ALT水平VR+组[(141.82±77.29)IU/ml]与VR-组[(134.20±49.76)IU/mlJ无明显差别(t=0.27,P=0.793);HBVDNAVR+组[(6.76±1.00)lgIU/m1]明显低于VR-组[(7.65±0.87)lg1U/ml](t=-2.27,P=0.033);HBsAg浓度VR+组[(3.79±0.61)lgIU/ml]与VR-组[(4.19±0.43)lgIU/ml]无明显差别(t=-1.75,P=0.094);HBsAg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2)。HBsAg在治疗开始的前3个月下降较快,3个月后下降较缓慢。从基线到治疗3个月时,VR+组HBsAg平均下降(0.324-0.29)lgIU/ml,VR一组下降(0.14±0.10)lg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5,P=0.035);治疗3个月时lgHBsAg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40,P=0.022),临界值3.8650lgIU/ml的Youden指数最大(0.602),其诊断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77.8%。结论ETV治疗3个月时lgHBsAg≤3.86501U/ml可作为预测ETV治疗1年病毒学应答的指标。(中华捡验医学杂志,2014,37:96—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鸟嘌呤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成俭 熊燕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期154-155,167,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延长疗程至96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随访24周的疗效。方法:16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Peg-IFNα-2a联合ETV治疗;B组98例,ETV治疗。疗程96周。在...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ETV)延长疗程至96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随访24周的疗效。方法:16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为2组:A组67例,Peg-IFNα-2a联合ETV治疗;B组98例,ETV治疗。疗程96周。在治疗的12、24、48、72、96周及随访24周时检查ALT、HBV DNA、HBeAg、HBsAg。结果:两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在治疗的48、72、96周及随访24周时,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在治疗的48周,P<0.05,在72、96及随诊24周,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α-2a联合ETV并延长疗程可提高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及HBsAg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A 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血清学转换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转化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倪进发 阚晓宏 +5 位作者 毕鹏 孙业桓 章秋霞 张庶民 程慧 黄守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笔者选择 1992~ 1996年间 ,安徽某乡“职业”供血员和 2所省级医院住院病人中 ,抗 -HCV( +)和 /或 HCV RNA( +)者为调查对象。追访了他们 HCV感染及其后的有关重要临床诊治和流行病学信息 ,同时调查了感染者的现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 笔者选择 1992~ 1996年间 ,安徽某乡“职业”供血员和 2所省级医院住院病人中 ,抗 -HCV( +)和 /或 HCV RNA( +)者为调查对象。追访了他们 HCV感染及其后的有关重要临床诊治和流行病学信息 ,同时调查了感染者的现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 ,描述了供血员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转化率变化趋势。结果 HCV感染 6个月后慢性转化率为 55.93% ,1~ 4年慢性转化率依次为 50 %、4 8.54%、4 6.4 7%和 4 6.4 3%。表明其感染后慢性转化率一直持续高水平 ,下降缓慢 ,尤其 2年后基本稳定在 4 6%~ 4 8% ,远高于乙型肝炎 5%~ 10 %的慢性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转化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