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在口服保肝类药物遴选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邱博 王相冲 +1 位作者 李从欣 董占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43-1449,共7页
目的贯彻落实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评价管理指南》的要求,为医院决策者遴选、临床合理使用保肝类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依照百分制评分体系,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文献,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 目的贯彻落实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目录遴选评价管理指南》的要求,为医院决策者遴选、临床合理使用保肝类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依照百分制评分体系,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文献,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等方面分别对河北省人民医院保肝类药物进行医院卫生技术评估。结果谷胱甘肽片、硫普罗宁肠溶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熊去氧胆酸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得分分别为50.5,54.5,63.0,53.5,79.0和70.0分;熊去氧胆酸胶囊有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推荐;复方甘草酸苷除有保肝作用外,还兼具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可修复受损肝细胞膜;谷胱甘肽片、硫普罗宁肠溶片、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无指南推荐或推荐证据级别较低。结论该次卫生技术评估可为医院遴选及合理使用保肝类药物提供循证依据。临床医生可结合患者自身条件及需求合理选择使用药品;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关注药物相互作用,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类药物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 医疗机构药品遴选
下载PDF
肺癌治疗中保肝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生亚 班颖 丁永娟 《中国药物评价》 2013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分析肺癌治疗中保肝药物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比49例肺癌治疗加用保肝药物与未用保肝药物患者转氨酶变化情况,分析保肝药物对肝损害的预防性作用。结果:32例未使用保肝药物者中有1例(3.13%)出现肝功能异常,而17例使... 目的:分析肺癌治疗中保肝药物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比49例肺癌治疗加用保肝药物与未用保肝药物患者转氨酶变化情况,分析保肝药物对肝损害的预防性作用。结果:32例未使用保肝药物者中有1例(3.13%)出现肝功能异常,而17例使用保肝药物者中未见转氨酶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加用保肝药物并不能有效减少患者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药物疗法 保肝药物 预防性应用
下载PDF
应用微波技术合成联苯双酯衍生物
3
作者 曾昭钧 周顺洪 +1 位作者 岳洪义 李新宇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5-297,共3页
采用微波技术合成了 4个联苯双酯衍生物 ,并用1H NMR和MS谱进行结构鉴定 ,初步药理实验结果表明 :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降谷丙转氨酶 (SGPT)的作用。
关键词 微波技术 γ-联苯双酯衍生物 合成 肝保护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患者抗结核治疗中保肝药的预防性应用分析
4
作者 战寒秋 孙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8-1080,共3页
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保肝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6月初始抗结核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加用和未加用保肝药的条件下,强化期肝功能损伤的情况。结果加用保肝药... 目的观察获得性免疫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保肝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6月初始抗结核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加用和未加用保肝药的条件下,强化期肝功能损伤的情况。结果加用保肝药的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为26.9%,未加用保肝药的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为37.9%。结论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患者,初始治疗即加用保肝药可以减少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结核药物 保肝药 肝损伤 预防
原文传递
茵栀黄颗粒的保肝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贵海 朱建伟 吴丽丽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的保肝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四氯化碳(CCl_4)造成急性肝损伤,以血清ALT与AST、肝组织病变程序为指标,并以茵栀黄颗粒口服液为阳性对照,观察茵栀黄颗粒的药效。另外,给小鼠ig异硫氰酸-1-奈脂,以血... 目的:研究茵栀黄颗粒的保肝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四氯化碳(CCl_4)造成急性肝损伤,以血清ALT与AST、肝组织病变程序为指标,并以茵栀黄颗粒口服液为阳性对照,观察茵栀黄颗粒的药效。另外,给小鼠ig异硫氰酸-1-奈脂,以血清胆红素为指标,观察茵栀黄颗粒的作用。结果:1.8g/kg、3.6g/kg茵栀黄颗粒组均能降低D-GalN所致的小鼠血清ALT、AST升高,3.6g/kg茵栀黄颗粒组还能减轻肝组织病变程度。1.0g/kg、2.0g/kg茵栀黄颗粒组均能降低CCl_4所致的大鼠血清ALT、AST升高,2.0g/kg茵栀黄颗粒组还能减轻肝组织病变程度。1.8g/kg、3.6g/kg茵栀黄颗粒组均能降低异硫氰酸-1-奈脂所致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升高。结论:茵栀黄颗粒对D-GalN、CCl_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异硫氰酸-1-奈脂所致小鼠血清高胆红素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 血清ALT 保肝作用 AST 升高 肝组织 小鼠 颗粒 降低 研究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草药栀子及其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吉鹍 《猪业科学》 2020年第5期92-95,共4页
文章考证了山栀子的药用性状及水栀子的染色功效以及它们的形状区别与生长环境,综述了山栀子的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文章最后指出,基于栀子的性味、归经,药用功效,生物活性,特别是富含优质膳食纤维,又具有抗疲劳、抗氧化的生物活性,... 文章考证了山栀子的药用性状及水栀子的染色功效以及它们的形状区别与生长环境,综述了山栀子的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文章最后指出,基于栀子的性味、归经,药用功效,生物活性,特别是富含优质膳食纤维,又具有抗疲劳、抗氧化的生物活性,在猪尤其在母猪的健康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肝利胆 抗氧化 抗疲劳 膳食纤维
下载PDF
六味五灵片对小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尹萍 崔鹤蓉 +8 位作者 章从恩 张媛 孟雅坤 贺兰芝 刘慧敏 桑秀秀 王伽伯 柏兆方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637-3642,共6页
该文旨在研究六味五灵片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7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150 mg·kg-1),六味五灵片极低、低、较高、高剂量组(0.1,0.5,4,8 g·kg-1... 该文旨在研究六味五灵片对小鼠急性乙醇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7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150 mg·kg-1),六味五灵片极低、低、较高、高剂量组(0.1,0.5,4,8 g·kg-1)。采用改良的造模方法(给药4 d后给予56%乙醇,6 g·kg-1灌胃2次,12 h/次)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中MDA,TG,TNF-α,IL-1β的含量和GSH,SOD的活性;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六味五灵片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的含量(P<0.05),提高GSH,SOD活性,减少肝组织MDA,TG的生成,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β的含量(P<0.05),且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同时,HE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六味五灵片可显著改善乙醇引起的肝细胞肿胀度,水样变性和脂滴形成等肝组织损伤。结果表明,六味五灵片对急性乙醇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过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性肝损伤 六味五灵片 保肝作用 抗氧化
原文传递
Hepatic Protective Effects of <i>S</i>-Allyl-L-Cysteine (SAC) in Rats with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sub>4</sub>) Induced Liver Injury
8
作者 Soo-Nyun Choi H. M. Arif Ullah +9 位作者 Il-Hwa Hong Jin-Kyu Park SunYoung Park Myung-Jin Chung Ji-Yoon Son Hyun-Ho Yun Jae-Hyuk Yim Seung-Jun Jung Hae-Young Chung Kyu-Shik Jeong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20年第12期1053-1069,共17页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span></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span></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i></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i></span></i></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llyl-L-cysteine (SAC) is an organosulfur compound derived from aged garlic extract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G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AGE possesses bioprotective capacity, including antidiabetic, antimicrobial, antioxidant, and antitumor effect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AC 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4</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Ten male Wistar rats aged 11 - 12 week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five rats/group) as control and SAC groups. All rats ha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d</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ibit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ccess to water, and the SAC group received water containing SAC intragastrically (200 mg/kg) once daily for five consecutive weeks. In the fifth experimental week, 50% CCl</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4</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 olive oil (1 mL/kg) was administered intraperitoneally three times a week to induce liver injury in both groups.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24 hours after the last CCl</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4</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jection, and liver tissues were excised for histopath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antioxidant analyses. The rats in the SAC group did not show abnormal behavior, such as decreased water intake or food consumption,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Body we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lyl-L-Cysteine (SAC) Garlic hepatic protective Effects Carbon Tetrachloride Rats hepatic Steatosis Cytochrome P4502E1
下载PDF
经门静脉原位灌注自制肝保护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门静脉阻断期间肝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冯春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大鼠门静脉阻断期间给予低温灌注自制肝保护液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大鼠行胆总管结扎1周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胆道再通,仅游离门静脉);门静脉阻断(PVO)组(胆道再通后,行PVO 1.5 h);乳酸林格液灌注组(胆道再通,...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大鼠门静脉阻断期间给予低温灌注自制肝保护液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大鼠行胆总管结扎1周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胆道再通,仅游离门静脉);门静脉阻断(PVO)组(胆道再通后,行PVO 1.5 h);乳酸林格液灌注组(胆道再通,PVO过程中将4℃乳酸林格液注入门静脉肝侧);自制肝保护液灌注组(胆道再通,PVO过程中将4℃自制肝保护液注入门静脉肝侧)。于术后0,6,24 h采集肝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bcl-2,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VO组术后个时间点肝组织bcl-2蛋白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个灌注组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在术后6,24 h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自制肝保护液灌注组升高更为明显(均P<0.05);PVO组术后6,24 h肝组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及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均P<0.05),两种灌注液均能明显抑制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升高和肝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均P<0.05),且自制肝保护液的以上作用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自制肝保护液对合并梗阻性黄疸的PVO具有肝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途径的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肝脏 黄疸 阻塞性 肝脏保护液
原文传递
维生素K对超量P-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黎煌久 陈焕昭 +1 位作者 李伟明 刘幸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7-9,共3页
观察维生素K对P-乙酰氨基酚(500mg/kg)灌胃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K能减轻P-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酸(SALT)活性升高和肝糖原含量的下降以及肝损伤的病理性变化。维生素K也能降低P-乙酰氨基酚(10... 观察维生素K对P-乙酰氨基酚(500mg/kg)灌胃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K能减轻P-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酸(SALT)活性升高和肝糖原含量的下降以及肝损伤的病理性变化。维生素K也能降低P-乙酰氨基酚(1000mg/kg)灌胃所致的小鼠死亡率,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上述作用维生素K3均比维生素K1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 P-乙酰氨基酚 肝毒性 护肝药
下载PDF
乾坤宁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王修杰 夏培元 +2 位作者 王朝俊 薛永新 李玉琼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用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脏损伤,同时用乾坤宁灌喂以保护肝脏损伤,实验结束取动物血测定ALT、AST、羟脯氨酸等生化指标,并对肝脏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各组的ALT、AST均显著低于单用CCl4组(P<0.0... 用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脏损伤,同时用乾坤宁灌喂以保护肝脏损伤,实验结束取动物血测定ALT、AST、羟脯氨酸等生化指标,并对肝脏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实验各组的ALT、AST均显著低于单用CCl4组(P<0.01);羟脯氨酸也低于单用CCl_4组(0.05<P<0.1);组织病理观察发现,实验各组肝脏病理改变均轻于单用CCl_4组,结果表明,乾坤宁对CCl_4所致大鼠肝脏形态和功能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肝纤维化有一定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坤宁 保肝作用 中成药
下载PDF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人体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81
12
作者 梁争论 李艳萍 +8 位作者 赵桂珍 荆庆 时景璞 杨超美 尹爱红 吴小音 李成明 张华远 李河民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我国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于1995年开始生产,目前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和抗体应答水平尚不完全清楚。本次研究目的为评价国产重组酵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应用3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卫生部北... 目的我国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于1995年开始生产,目前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和抗体应答水平尚不完全清楚。本次研究目的为评价国产重组酵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应用3批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批Mer-ck和1批Amgen进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189名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进行了1年母婴传播阻断研究;同时对363名小学生进行了1年的免疫效果观察。免疫程序均为0,1,6月3针免疫。结果所有接种的新生儿和小学生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者。国产重组酵母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85.97%,达到进口Merck(90.33%)和Amgen(86.59%)重组酵母疫苗的保护率水平。小学生完成3针免疫后1月(T7)时,接种各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重组疫苗 保护率 抗体特异性
原文传递
贵州地区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阻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宝芳 程明亮 +7 位作者 张权 赵雪珂 余蕾 杨京 邓开盛 张莉莎 王珺 胡亚欣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45-950,共6页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HBeAg阳性高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07月感染科、产科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分为干预组、非干预组及非乙型肝炎孕妇组,每组75例。干预组为HBsAg及HBeAg...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HBeAg阳性高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07月感染科、产科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分为干预组、非干预组及非乙型肝炎孕妇组,每组75例。干预组为HBsAg及HBeAg均阳性,HBV DNA≥10^6 IU/ml乙型肝炎孕妇并于孕24~28周开始至分娩前进行抗HBV治疗,根据口服药物又分为:替诺福韦(TDF)组或替比夫定(LDT)组;非干预组为HBsAg及HBeAg均阳性,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孕妇,孕期未用抗HBV药物;非乙型肝炎孕妇为正常未感染HBV孕妇。3组产妇所生婴幼儿均接受国家标准规范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接种,观察及统计出生时所孕孕周,出生时Apgar评分、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性别及7个月龄时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及HBV DNA。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HBVM,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统计孕期干预组在用药前(孕12~24周),用药4周(孕28~32周),分娩前(孕36~40周)肝功能指标、HBsAg、HBeAg、HBV DNA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应答情况。计量资料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治疗用药:TDF组和LDT组在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方面没有差异,包括肝功能检测指标、HBsAg、HBeAg及log10HBV DNA水平。log10HBV DNA与治疗前(TDF组:4.84 ± 2.01;LDT组:5.08±1.99)相比,TDF与LDT在孕期治疗结束时(TDF组:3.06±0.66;LDT组:3.51±1.20)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应答率100%。干预组服药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组孕妇所分娩的婴幼儿HBV母婴传播感染结局:非干预组婴儿7个月龄时检测HBsAg阳性率为20.0%(15/75),HBeAg阳性率为17.3%(13/75)及HBV DNA阳性率为17.3%(13/75),其HBV母婴传播感染率为20%(15/75)。进一步分析非干预组婴幼儿HBV感染与母亲HBV DNA载量的关系,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其母亲HBV DNA均≥10^6 IU/ml。干预组婴儿7个月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抗体 孕妇 母婴阻断 乙型肝炎保护胜抗体
原文传递
博落回提取物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肖俐 易键 +4 位作者 赵静 徐丽 刘柏炎 刘德明 曾建国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7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博落回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extract,MCE)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阳性药物组,MCE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博落回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extract,MCE)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阳性药物组,MCE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匀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经MCE预防性治疗后,大鼠血清中ALT、AST、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增强、MDA含量显著下降、TNF-α与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MCE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结论 MCE能改善肝功能,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肝脏炎症、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提取物 酒精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保护剂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光谱 刘景晔 +3 位作者 王鹏富 李淑焱 张喜珍 刘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61-362,共2页
目的 研究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保护剂。方法 甲型肝炎病毒L-A-l株经2BX二倍体细胞培养,制备成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再添加不同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结果 以山梨醇、蔗糖、脂肪酸盐等为主的保护剂,对甲型肝炎减毒活苗病毒显示了较好... 目的 研究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保护剂。方法 甲型肝炎病毒L-A-l株经2BX二倍体细胞培养,制备成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再添加不同保护剂进行冷冻干燥。结果 以山梨醇、蔗糖、脂肪酸盐等为主的保护剂,对甲型肝炎减毒活苗病毒显示了较好的保护性,疫苗冻干前后感染滴度下降在1.0Log CCID50/ml以内,符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要求。结论 以山梨醇、蔗糖、脂肪酸盐等为主的保护剂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疫苗冻干效果较好,适合于疫苗规模化生产的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 冻干保护剂 配方 保护机理
下载PDF
新生儿乙肝疫苗第2针接种时间与免疫效果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惠峰 郭志宏 +9 位作者 顾云忠 张友金 陈桂尧 杨介者 姜霞玲 沈月根 陶志华 王文刚 姚军 钱本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49-350,共2页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首针“0”和第3针“6”保持不变,将第2针分为30、40、50、60天组,于第2针免后和全程免后1个月各采血检测,各组抗-HBs阳转率和滴度均无组间差异。不论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母亲组...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首针“0”和第3针“6”保持不变,将第2针分为30、40、50、60天组,于第2针免后和全程免后1个月各采血检测,各组抗-HBs阳转率和滴度均无组间差异。不论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母亲组的新生儿抗-HBs消长变化均与0、1、6程序结果相似。提示对山区、海岛等受客观条件影响大的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第2针接种时间可在30~60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接种 乙型肝炎 新生儿 免疫效果
原文传递
叶底珠枝叶水提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贲亮 郭伟康 +3 位作者 袁红艳 具光梅 李镐 吕惠子 《四川中医》 2010年第2期25-26,共2页
目的:叶底珠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0,1.0,0.5g/kg-1灌胃叶底珠水提取物;阳性对照组按0.1g/kg-... 目的:叶底珠水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2.0,1.0,0.5g/kg-1灌胃叶底珠水提取物;阳性对照组按0.1g/kg-1水飞蓟宾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第5天给药1小时后,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按0.015ml.g-1腹腔注射0.1%CCl4,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活性和肝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叶底珠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同时升高肝组织SOD活性(P<0.01),降低肝组织MDA的含量(P<0.01)。结论:叶底珠水提取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底珠 急性肝损伤 肝保护作用
下载PDF
山首丹煎剂对实验动物的降脂保肝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宏艳 王玉春 +2 位作者 齐占朋 苏富琴 许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22-524,共3页
目的观察山首丹(shanshoudan,SSD)煎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肝脂及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山首丹煎剂(高、中、低)剂量组和... 目的观察山首丹(shanshoudan,SSD)煎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肝脂及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山首丹煎剂(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东宝肝泰)。以高、中、低剂量山首丹煎剂和东宝肝泰对高脂血症脂肪肝小鼠进行干预,然后测定各组小鼠的血脂、肝脂、肝指数、肝功能及形态变化。结果SSD煎剂对高脂小鼠血清中TC、TG、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有剂量依赖性。血清中HDL-C变化不明显,但有良好的变化趋势。对肝脂降低明显(P<0.05或P<0.01),能改善高脂饲料小鼠的肝功能,表现在血清中AST、ALT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中SOD活性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肝脏功能镜检SSD各组均好于高脂饲料模型组。结论SSD煎剂对高脂饲料小鼠有较好的降血脂、肝脂及肝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首丹煎剂 血脂 肝脂 脂肪肝
下载PDF
进口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
19
作者 杨超美 曾义学 +4 位作者 李天舒 白红 陈丹林 陈益 梁争论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490-491,共2页
分别对日本(10μg/剂)、美国Merk (5μg/剂) 生产的酵母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和法国(20μg/剂) 生产的地鼠卵巢细胞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 母婴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各组观察时间≥9个月者分别为62、18 例和24 例。其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9.2% ... 分别对日本(10μg/剂)、美国Merk (5μg/剂) 生产的酵母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和法国(20μg/剂) 生产的地鼠卵巢细胞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 母婴传播效果进行研究,各组观察时间≥9个月者分别为62、18 例和24 例。其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9.2% 、93.8% 、53.7% ;T9 和T12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水平达高峰,分别为87.5% 、88.2% 、68.4% 和213.7m IU、173.4m IU、379.3m IU,结果显示进口酵母乙肝基因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较CHO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基因疫苗 母婴传播 保护率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彤 王建华 +2 位作者 朱志军 曾志贵 沈中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不同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因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肌注组)或静脉注射(静脉组)...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不同剂型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因乙型肝炎相关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于术中及术后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肌注组)或静脉注射(静脉组)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于术中(无肝期)4000U,术后1~6d2000U/d、第2~4周2000U/周、第2~6个月2000U/月。术后6个月后2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根据滴度水平调整,调整标准为术后6~12个月HBsAb滴度≥200U/L;术后1年以上HBsAb滴度100~200U/L。观察肝移植术后早期HBsAg阴转及获得的HBsAb滴度,以及随访6个月、1年、随访终点时总体乙肝复发率。结果:肝移植术后第1天~第4天静脉组HBsAg阴转率高于肌注组(P<0.05),术后1周时2组HBsAg全部阴转,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原因与乙肝复发无关。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均是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炎 乙型 复发 预防和防护用药 免疫球蛋白类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