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ological aspects of so called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被引量:9
1
作者 Víctor M Castellano-Megías Carolina Ibarrola-de Andrés Francisco Colina-Ruizdelgad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7期159-170,共12页
Cholangiocarcinoma(CC) arising from the large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and extrahepatic hilar bile ducts shar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have been called hilar and perihilar CC as a group.However,"hilar and... Cholangiocarcinoma(CC) arising from the large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and extrahepatic hilar bile ducts shar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have been called hilar and perihilar CC as a group.However,"hilar and perihilar CC" are also used to refer exclusively to the intrahepatic hilar type CC or,more commonly,the extrahepatic hilar CC.Grossly,a major distinction can be made between papillary and non-papillary tumors.Histologically,most hilar CCs are well to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conventional type(biliary) carcinomas.Immunohistochemically,CK7,CK20,CEA and MUC1 are normally expressed,being MUC2 positive in less than 50% of cases.Two main premalignant lesions are known:biliary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BilIN) and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biliary tract(IPNB).IPNB includes the lesions previously named biliary papillomatosis and papillary carcinoma.A series of 29 resected hilar CC from our archives is reviewed.Most(82.8%) were conventional type adenocarcinomas,mostly well to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although with a broad morphological spectrum;three cases exhibited a poorly differentiated cell component resembling signet ring cells.IPNB was observed in 5(17.2%),four of them with an associated invasive carcinoma.A clear cell type carcinoma,an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and two gastric foveolar type carcinomas wer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LANGIOCARCINOMA BILE DUCT CARCINOMA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Klatskin tumor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 hepatic hilum
下载PDF
增强MRI及MRCP术前评估肝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水兴 梁长虹 +1 位作者 罗海营 金浩生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MRI表现,探讨增强MRI及MRCP对肝门区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区胆管癌MRI增强扫描、MRCP表现,将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MRI表现,探讨增强MRI及MRCP对肝门区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区胆管癌MRI增强扫描、MRCP表现,将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门区肿块,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RI增强扫描结合MRCP可有效显示胆管受侵范围、门静脉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MRI综合评价肿瘤是否可切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2.4%、84.6%及83.3%。结论增强MRI结合MRCP,能在术前较为客观地对肝门区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门区域血管阻断肝段切除335例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光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11-813,共3页
 目的总结在肝门H沟中阻断各肝叶、肝段或肝亚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康桥医院1987—2006年行肝门区域血管阻断肝段切除的335例病人资料,其中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分别行...  目的总结在肝门H沟中阻断各肝叶、肝段或肝亚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康桥医院1987—2006年行肝门区域血管阻断肝段切除的335例病人资料,其中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分别行大型肝切除(65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09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6例)。结果术后死亡10例(3.0%)。死于肝衰8例,出血2例。肝细胞癌(HCC)存活10-19年8例,肝内胆管癌术后存活0.5—3年。肝门胆管癌存活11年、5年、4年各1例。胆囊癌存活0.5—1年。良性肝痛切肝后皆痊愈。6例肝内胆管结石尚需处理他处残留结石。结论(1)间隔性多个肝段切除是一次手术治愈多支肝内胆管簇集性结石的有效方法。(2)该手术避免了全阻断入肝血流,缩小了术中肝缺血的范围,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失血,提高了大肝癌的切除率,减轻了术后肝功能损害,是一个合理、有效、成本低廉的切肝手术方法。(3)从术后长期存活者体会乙肝的现代治疗对预防肝癌的转移和复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血管阻断 肝门 肝段切除
原文传递
肝门区域血管阻断切除肝脏肿瘤63例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郑光琪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24-428,共5页
作者在国内外首次采用肝门解剖法阻断载瘤的半肝或一个肝叶、一个肝段的血管,施行肝段切除手术。应用此法,作者成功地切除了63例肝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内含33例Ⅳ期肝癌)、转移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16例。肝段切除类型包括单肝段、... 作者在国内外首次采用肝门解剖法阻断载瘤的半肝或一个肝叶、一个肝段的血管,施行肝段切除手术。应用此法,作者成功地切除了63例肝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43例(内含33例Ⅳ期肝癌)、转移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16例。肝段切除类型包括单肝段、多肝段、周围肝段、中央肝段及肝动脉栓塞后肝段切除、肝癌复发的再次肝段切除等。血管阻断时间:门静脉右支最长达120分钟,左支达70分钟,63例中58例出院,其中术后留院时间≤15天者14例,≤20天者11例,<25天者10例,<30天者10例,≥30天者13例。术后30天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为3.1%。作者在文内对本手术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切除术 血管阻断
下载PDF
CT与MR成像在肝门胆管癌术前分型及可切除性评估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朝军 张水兴 +3 位作者 梁志刚 张莹 罗海营 金浩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CT与MRI影像表现,评估肝门区胆管癌的周围浸润,探讨综合影像学方法在肝门区胆管癌的术前分型及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增强扫描、CTA、MRCP表现,影像学分型与...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CT与MRI影像表现,评估肝门区胆管癌的周围浸润,探讨综合影像学方法在肝门区胆管癌的术前分型及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肝门区胆管癌CT与MRI增强扫描、CTA、MRCP表现,影像学分型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CT/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23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门区肿块,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CT与MRI增强扫描联合CTA、MRCP可有效显示胆管受侵范围、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影像学分型与手术分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CT/MRI综合评价肿瘤是否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8%、91.6%及86.9%。结论 CT联合MRI,能客观有效地显示肝门区胆管癌的浸润范围,有助于临床进行术前分型及可切除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解剖
下载PDF
21例肝门区胆管癌的MRI诊断 被引量:4
6
作者 付建国 王贵勤 徐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545-548,共4页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肝门区胆管癌MRI表现,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分型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MRI术前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比较...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肝门区胆管癌MRI表现,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分型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MRI术前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1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中断,其中可见肝门区肿块16例,MR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MRCP分型与手术分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评估对肝门区胆管癌能否可切除的准确率为81%(17/21)。结论:MRI是诊断和术前评价肝门区胆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血流阻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靳松 马国栋 李胜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762-765,共4页
因各种原因行肝切除术时,保留肝功能保护及减少术中出血非常重要,应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肝切除时术中可以保持保留肝血供,出血量比应用其他血流阻断技术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该技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回顾了肝血流阻... 因各种原因行肝切除术时,保留肝功能保护及减少术中出血非常重要,应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进行肝切除时术中可以保持保留肝血供,出血量比应用其他血流阻断技术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该技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回顾了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发展过程及最新研究成果,介绍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的最新研究现状、进展及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肝血流阻断 肝门
原文传递
区域性肝门阻断在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附49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国伟 周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门阻断在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0年11月收治的49例III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24例解剖第1、2、3肝门后进行区域性阻断后,行根治性切除;对照组25例不解剖第2、3肝...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门阻断在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0年11月收治的49例III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24例解剖第1、2、3肝门后进行区域性阻断后,行根治性切除;对照组25例不解剖第2、3肝门,行常规根治性切除。结果治疗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发生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恢复。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肝断面出血1例,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获得随访40例,随访率为82%,平均生存时间26月(2~65月)。总胆红素≥300μmol/L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红素<300μmol/L者(P<0.05)。结论当总胆红素≥300μmol/L时,手术前应作减黄处理;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区域性肝门阻断可明显降低手术出血量、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 胆管肿瘤 肝门阻断 肝切除术
下载PDF
肝门区域血管阻断下肝段切除术的要点、扩展和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光琪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目的 总结1987-2008年344例通过肝门H沟中阻断肝叶、肝段或肝亚段入肝血管分支施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1)根据病变部位和大小分别实行大型肝切除(66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6例)和单个肝亚段切... 目的 总结1987-2008年344例通过肝门H沟中阻断肝叶、肝段或肝亚段入肝血管分支施行肝切除的经验.方法 (1)根据病变部位和大小分别实行大型肝切除(66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6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7例),其中含肝尾叶切除29例.(2)肝左外段切除时在肝门左纵沟外侧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外侧发出的左外上、下分支和肝左动脉.肝左内段切除时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内侧发出的左内上、下分支和肝中动脉.肝右前段切除时游离、阻断肝右纵沟前支中的门静脉右前支和肝总管后的肝右动脉.肝右后段切除时阻断右纵沟后支中的门静脉右后支和肝右动脉.(3)断肝时尽量保护相应的肝静脉主干.结果 (1)术后病死10例(2.9%),其中死于肝衰8例,出血2例;(2)肝细胞癌病人(n=200)术后生存11~20年10例,7年4例,5年19例,5年生存率18.3%(33/180).肝内胆管癌(n=13)术后生存1/2~3年.肝门胆管癌(n=14)生存13、6、4年各1例.胆囊癌(n=12)生存1/2~1年.良性肝病(n=92)切肝后皆痊愈.7例肝内胆管结石尚需处理他处残留结石.结论 (1)间隔性多个肝段切除是一次手术治愈多支肝内胆管簇集性结石的有效方法.(2)该手术免去了阻断全入肝血流,缩小了术中肝缺血范围,减少了术中失血,提高了大肝癌切除率,减轻了术后肝功能损害,可以满足各种肝病肝切除要求,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切肝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肿瘤 肝门 区域血管阻断
原文传递
肝门区胆管癌的MRI诊断与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峰 李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Hepatic hilum cholangiocarcinoma,HH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肝门区胆管癌MRI表现,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 目的:研究肝门区胆管癌(Hepatic hilum cholangiocarcinoma,HH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肝门区胆管癌MRI表现,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MRCP)分型与手术所见的临床分型对照,MRI术前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1例肝门区胆管癌均显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中断,其中可见肝门区肿块16例,MRI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MRCP分型与手术分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MRI对肝门区胆管癌能否被切除的准确率为81%(17/21)。结论:MRI是诊断和术前评价肝门区胆管癌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Ⅰ、Ⅱ级肝门区域阻断肝叶(段)切除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金术 彭创 +1 位作者 尹新民 毛先海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87-390,F0003,共5页
目的总结区域阻断肝叶、肝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7年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行肝门区域血管阻断肝部分切除的319例临床资料。左肝外叶切除127例,左半肝切除(含I段切除)89例,右肝... 目的总结区域阻断肝叶、肝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07年间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行肝门区域血管阻断肝部分切除的319例临床资料。左肝外叶切除127例,左半肝切除(含I段切除)89例,右肝前叶切除15例,右肝后叶切除34例,右半肝切除(含Ⅸ段切除)32例,肝血管瘤剥除/肝局部切除19例,肝囊肿剥除/肝局部切除3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失血量平均(70±15)mL,术后5~7d复查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未出现肝坏死、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区域血管阻断肝叶(段)切除避免了保留肝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使手术从容不迫的进行,减少了大量失血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肝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血管阻断 肝门 肝叶切除
原文传递
MRI及MRCP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倩静 张桃 +1 位作者 吴文 何珍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增强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部胆管癌MRI增强扫描、MRCP表现,将MRI术前可... 目的研究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增强MRI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例肝门部胆管癌MRI增强扫描、MRCP表现,将MRI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肝门部胆管癌均显示肝门部肿块,增强以延迟强化为主,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RI增强扫描结合MRCP可有效显示胆管受侵范围、门静脉血管受侵情况、肝实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MRI综合评价肿瘤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1.8%、91.6%及86.9%。结论增强MRI结合MRCP,能在术前较为客观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单通道双国产胆道支架在恶性高位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杨光 何东风 杨奕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单侧穿刺单通道双胆道国产支架引流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24例肝门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接受双国产胆道支架治... 目的:探讨肝门部恶性梗阻性黄疸单侧穿刺单通道双胆道国产支架引流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24例肝门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每例患者均接受双国产胆道支架治疗。其中采用单通道双支架治疗9例(试验组),采用双侧通道双支架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穿刺肝管次数、辐射曝露剂量、操作时间、引流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肝管平均1.44±0.53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73±0.7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透视下操作时间、辐射曝露剂量平均为(1152.22±335.61)s、(653.22±207.02)mGy,略低于对照组(1236.93±463.43)s、(727.00±348.52)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复查肝功,试验组与对照组引流有效率分别为88.9%(8/9)、86.7%(1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试验组有1例胆汁渗出,对照组有2例胆道出血,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通道双国产胆道支架减黄治疗损伤小、疗效确切,可选择性应用于治疗肝门区梗阻性黄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肝门区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 国产胆道支架 单通路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11例
14
作者 李杰 谢其根 +5 位作者 王卫国 华燕艳 程云 李玲 赵俊功 朱晓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存在肝门区转移瘤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CT引... 目的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存在肝门区转移瘤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CT引导下经自制定位栅定位后,按计划植入0.7 m Ci粒子,处方剂量为90~120 Gy,术中验证瘤体体积90%,得到90%以上的处方剂量,术后做等剂量曲线进行验证评估。术后2、4、8周和6个月随访复查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2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6例(54.6%),4~8周直至6个月后CR+PR 9例(81.8%)。3例CR,6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只要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短期内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治疗 ^125I粒子植入 CT引导下 转移瘤 肝门区
下载PDF
围肝门外科技术处理围肝门胆道肿瘤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2-337,共6页
围肝门胆道肿瘤包括肝门部胆管癌、侵犯肝门的胆囊癌和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因其具有侵袭性强、解剖变异性大、病理生理复杂、生物学行为多样和术前评估困难等共同特点,导致R0根治性切除率低、围术期并发症率与病死率高、预后差。围... 围肝门胆道肿瘤包括肝门部胆管癌、侵犯肝门的胆囊癌和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因其具有侵袭性强、解剖变异性大、病理生理复杂、生物学行为多样和术前评估困难等共同特点,导致R0根治性切除率低、围术期并发症率与病死率高、预后差。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是以精准外科理念为指导,以肝门解剖与暴露为核心、以三维数字医学影像评估技术为手段,通过由肝外向肝门和由肝内向肝门顺逆结合的肝门解剖路径,完全敞开肝门后充分显露病灶与肝动脉和门静脉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针对围肝门胆道肿瘤的诊治难点,应用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精确的术中再评估、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精良的术后管理,提高围肝门胆道肿瘤可切除评估准确性、R0根治性切除率、手术的安全性和胆肠吻合的精准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改善围肝门胆道肿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肿瘤 外科手术 围肝门外科技术 顺逆结合肝门显露 精准外科
原文传递
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牛丛信 李朝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解剖经防腐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肝标本56例,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追踪其行程和引流范围。结果: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行程长,引流范围广,入口汇聚...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的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解剖经防腐固定血管灌注的成人尸肝标本56例,从正后方剖开肝后下腔静脉,测量肝静脉入口的大小和位置,追踪其行程和引流范围。结果: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行程长,引流范围广,入口汇聚于二个区域: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上部,副肝静脉汇聚于肝后下腔静脉下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稀疏间隙;小于5mm的肝静脉,分布散行程短,引流范围小,就近入注腔静脉。结论:根据直径大于5mm的肝静脉的分布规律,结合其临床意义,把肝后腔静脉分为上、中、下三段,第二肝门位于上段长(21±4)mm,第三肝门位于下段长(36±10)mm,肝门间段长(17±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肝门 第三肝门 肝静脉 下腔静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胆道手术中肝门部曲张静脉的处理(附12例报告) 被引量:9
17
作者 陆松春 成盘吉 韩文兰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5年第4期204-205,共2页
报告胆道手术中发现胆总管附近曲张静脉12例,其中11例合并肝硬变。作者指出在Calot三角区布满曲张血管时最好施行逆行胆囊切除,或部分胆囊切除后以电刀烧灼残留胆囊粘膜,或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当血管与胆管混杂一起时,... 报告胆道手术中发现胆总管附近曲张静脉12例,其中11例合并肝硬变。作者指出在Calot三角区布满曲张血管时最好施行逆行胆囊切除,或部分胆囊切除后以电刀烧灼残留胆囊粘膜,或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当血管与胆管混杂一起时,可用细针反复穿刺直至抽得胆汁,找到胆总管;亦可经十二指肠Oddi氏括约肌切开并取出胆总管内结石;如发生出血,止血时应"8"字缝合静脉破口两侧结缔组织,而不应直接缝于曲张静脉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张静脉 术中 胆总管 胆道手术 肝门部 血管 细针 取出 胆囊造瘘 胆囊粘膜
原文传递
重视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在胆道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坚 全志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围肝门胆道疾病涵盖结石、炎症、肿瘤、损伤和先天性畸形5大类胆道疾病,具有疾病谱广,解剖变异大,病理生理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风险高等特点,是胆道外科的高难领域。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针对围肝门胆道疾病的共性临床特征、共性... 围肝门胆道疾病涵盖结石、炎症、肿瘤、损伤和先天性畸形5大类胆道疾病,具有疾病谱广,解剖变异大,病理生理复杂,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风险高等特点,是胆道外科的高难领域。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针对围肝门胆道疾病的共性临床特征、共性手术方式和共性技术难点,依托三维数字医学影像学技术,在充分评估肝门解剖与变异、肝功能与残肝体积的基础上,通过由肝外向肝门和由肝内向肝门顺逆结合的肝门解剖路径,完全敞开肝门后,再次评估病灶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关系,制定最终的手术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R0切除率、胆肠吻合的质量、血管切除重建的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重视这一涉及多学科的综合体系,有助于提高围肝门胆道疾病诊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肝门外科技术 胆道外科 第一肝门 顺逆结合肝门解剖 数字医学
原文传递
第二肝门重建术──一种治疗布卡氏综合征的新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建勇 冯敢生 +3 位作者 梁惠民 周汝明 郑传胜 吴汉平 《放射学实践》 1997年第2期47-51,共5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介入方法,即穿刺肝段下腔静脉与肝内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并置入金属支撑架重建第二肝门来治疗缺少第二肝门的布卡氏综合征(BCS)。材料和方法:2例BCS病人经皮穿刺肝内静脉造影证实无第二肝门结构,分别采用经右侧颈...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介入方法,即穿刺肝段下腔静脉与肝内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并置入金属支撑架重建第二肝门来治疗缺少第二肝门的布卡氏综合征(BCS)。材料和方法:2例BCS病人经皮穿刺肝内静脉造影证实无第二肝门结构,分别采用经右侧颈静脉和经皮经肝穿刺途径,在肝段下腔静脉与肝内静脉之间经肝实质重建第一肝门,支撑架直径为10mm,术后半年复查肝静脉造影,并随访半年以上。结果:第二肝门重建后,肝内自由静脉压分别从37mmHg、28mmHg降至5mmHg和4mmHg,并维持不变。1例病人术后发生因肝包膜损伤引起的腹腔内出血。复查静脉造影显示支撑架通畅,无再狭窄。病人肝功能明显好转,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性第二肝门重建术与手术相比简单、安全,对第二肝门闭塞型BCS可望获得治愈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架 第二肝门 布-加综合征 静脉造影
下载PDF
巨大肝细胞癌的切除、复发和疗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光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介绍用肝门区域血管阻断法切除最大径 1 0~ 30cm且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 96例的经验、复发的相关因素和疗效。方法 用肝门血管解剖法游离阻断相应血管如肝右叶或右叶多亚段切除阻断肝动脉(HA)和门静脉 (PV)右支 (5 4例次 )、中... 目的 介绍用肝门区域血管阻断法切除最大径 1 0~ 30cm且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 96例的经验、复发的相关因素和疗效。方法 用肝门血管解剖法游离阻断相应血管如肝右叶或右叶多亚段切除阻断肝动脉(HA)和门静脉 (PV)右支 (5 4例次 )、中叶切除阻断HA和PV右前支和HA和PV左内支 (1 9例次 )、左叶切除阻断HA和PV左支 (1 1例次 ) ,左外段切除阻断HA和PV左外支 (1 5例次 )。结果 ①手术死亡率 3 1 % ;②复发率 70 % ;③ 5年、3年、2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 1 3 5 %、33 3%、42 8%、85 1 %。结论 本法提高了巨大肝癌的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延长了中晚期病人的生存时间 ,术后经泵局部化疗 2年以防治同一细胞克隆肝癌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门 切除术 复发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