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69
1
作者 乔家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首先从系统功能角度设计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功能组71个指标,接着评述了熵值法的基本原理、运算步骤及对该方法的改进措施,并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结构做了定量分析。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值... 首先从系统功能角度设计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功能组71个指标,接着评述了熵值法的基本原理、运算步骤及对该方法的改进措施,并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结构做了定量分析。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值≥0 015的指标有:经济指标7个、环境指标6个、人口指标6个、社会指标5个、资源指标4个、科技指标1个,累计权重依次为0 120、0 118、0 108、0 085、0 066、0 020。表明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中,经济因子最为重要,其次为环境因子,再次为人口因子。提高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要保证生态环境的不退化,另外也要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总趋势是增强的,但1991年~1993年间呈下降态势。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系统功能中,区域发展水平对系统的贡献最大,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河南 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被引量:269
2
作者 苗长虹 王海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确实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建立了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由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全部经济联系强度的比例来量化表征经济地理位置的思想,通过河南省区内和区际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的对接有其客观的人流联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客运 河南省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河南烤烟评吸质量与主要理化指标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86
3
作者 闫克玉 王建民 +1 位作者 屈剑波 李兴波 《烟草科技》 EI CAS 2001年第10期5-9,共5页
对河南烤烟 ( 40级 )烟叶样品评吸质量与主要理化指标间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烤烟评吸质量的主要理化指标有还原糖、总氮、氨态氮、烟碱、总挥发碱、石油醚提取物、总酸、总挥发酸、总细胞壁物质 (或全纤维... 对河南烤烟 ( 40级 )烟叶样品评吸质量与主要理化指标间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烤烟评吸质量的主要理化指标有还原糖、总氮、氨态氮、烟碱、总挥发碱、石油醚提取物、总酸、总挥发酸、总细胞壁物质 (或全纤维素 )、总灰分、钾、氯、平衡含水率、单料烟支阴燃时间、焦油等。通过对它们与评吸质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评吸质量 理化指标 相关分析 河南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 被引量:171
4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3,共7页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两方面探讨徐兰、京广客运专线建设前后河南省12个沿线地市的省内可...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两方面探讨徐兰、京广客运专线建设前后河南省12个沿线地市的省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变化状况,以及全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的构建对河南沿线城市的省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对比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利于廓清各地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有利于协调省内地区间和省际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为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经济联系 河南
下载PDF
农作物气候适宜度模型研究——以河南省冬小麦为例 被引量:165
5
作者 赵峰 千怀遂 焦士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82,共6页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度函数。考虑到...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适宜度模型的建立是农作物气候适宜度评估的基础。该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河南省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建立了旬温度适宜度函数、旬光照适宜度函数和旬降水适宜度函数。考虑到不同生育期气候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强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每个生育期内各旬的权重;运用因子分析法设计全生育期20个旬的权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水的共同影响,为反映其气候适宜性变化,必须模拟三因子的协同效应,因此该文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同期光温水的综合气候适宜度,对10个代表站点的气候适宜度计算结果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相关分析发现,两者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说明用这种方法模拟作物气候适宜性变化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气候适宜度 河南 冬小麦 生育期 模糊数学方法
下载PDF
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53
6
作者 申怀飞 郑敬刚 +1 位作者 唐风沛 吴国玺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探讨了河南省175个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了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区域间差异较大,高密度区域为开封、洛阳地区;②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现空间不平衡的特征,符合河南省旅游资源"弓箭式"的战略发展布局;③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受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景区地域组合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分布结构 河南省
原文传递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128
7
作者 胡良民 苗长虹 乔家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8-274,共7页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差异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 被引量:127
8
作者 张占仓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62-1467,共6页
由于传统城镇化的弊端日益显现,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非常明朗的发展趋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以郑汴都市区为增长极,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着力构建由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省级区域中心城市、... 由于传统城镇化的弊端日益显现,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非常明朗的发展趋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以郑汴都市区为增长极,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着力构建由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省级区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特色城镇和农村新社区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坚持紧凑型城市布局方针,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道路,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50%以上,郑汴都市区人口集聚规模800—1 000万,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城乡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和谐局面初步形成,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河南省 战略
原文传递
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09
9
作者 李小建 樊新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分析了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正处于空间集聚过程,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通过建立模型对河南省经济空间集聚格局的经济...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分析了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正处于空间集聚过程,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通过建立模型对河南省经济空间集聚格局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表明,总体上河南省县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只有在高水平县域集聚区,县域经济增长与相邻县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区域之间的经济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经济空间结构 溢出效应 河南省
下载PDF
近20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 被引量:95
10
作者 丁圣彦 梁国付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3-661,共9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河南沿黄湿地的分布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1987~2002年湿地面积减少了19.18%,斑块数量增加了21.27%,斑块密度净增加0.5倍.斑块总边缘增加了129 0491 m,斑块平均边缘减少了117.84 m.(2)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1987年为1.174,2002年降为0.9803,优势度指数由1987年的0.4355提高到2002年的0.6291.湿地的破碎化程度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小和斑块数量的增加,其破碎化程度越来越大,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0.0141增加到2002年的0.0172.(3)湿地景观要素中,稻田湿地面积在增加,而水库坑塘、河流、滩地、荒草沼泽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其中荒草沼泽(芦苇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1987年荒草沼泽湿地占整个湿地地区的0.5%,但到2002年只占0.11%.表明近2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黄河 河南
下载PDF
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107
11
作者 彭宝玉 覃成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对河南县域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由东西差异转变为由西北向东南的梯次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差异扩大趋势。(2)山区县经济实力高于平... 采用因子分析和GIS技术,对河南县域经济体的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由东西差异转变为由西北向东南的梯次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集中、差异扩大趋势。(2)山区县经济实力高于平原县,交通条件较好的郑州至三门峡陇海铁路沿线和郑州市所辖县域经济实力较高。(3)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依赖区内初级生产要素的低级发展阶段,高等生产要素发育较少,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实力评价 空间差异 河南省
下载PDF
豫西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109
12
作者 周珂 叶会寿 +4 位作者 毛景文 屈文俊 周树峰 孟芳 高亚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0-184,共15页
河南省嵩县鱼池岭钼矿是近几年在东秦岭钼矿带中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该钼矿床产于合峪复式花岗岩体及隐爆角砾岩中。含矿岩体以富二氧化硅、铝质、贫钙、富碱、高F以及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为特征。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 河南省嵩县鱼池岭钼矿是近几年在东秦岭钼矿带中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钼矿床。该钼矿床产于合峪复式花岗岩体及隐爆角砾岩中。含矿岩体以富二氧化硅、铝质、贫钙、富碱、高F以及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为特征。矿区内辉钼矿化主要类型为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薄膜状和薄饼状。成矿围岩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铁绢英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高岭石化等,具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笔者选取了6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模式年龄(130.3±2.0)~(131.7±1.9)Ma,等时线年龄(131.2±1.4)Ma。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赋矿的合峪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相一致,应为同一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辉钼矿中Re的含量为12.48×10-6~53.39×10-6,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性质。鱼池岭钼矿与东沟、汤家坪等斑岩钼矿形成于同一时期,应为东秦岭—大别地区晚中生代区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RE-OS同位素定年 斑岩型钼矿 伸展环境 鱼池岭 河南
下载PDF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09
13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1 位作者 苗长虹 刘佳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77,共8页
在回顾已有城镇化质量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新近的城镇化质量分段函数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2001—2010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状况进行评... 在回顾已有城镇化质量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新近的城镇化质量分段函数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2001—2010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状况进行评价,主要结论为:1各地市城镇化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的持续增长,而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城乡统筹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波动变率较大,反映出城镇化质量"重形式轻内涵"。2各地市的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态势,至2007年,河南省所有地市全部摆脱弱度失调,进入不同层次的协调发展阶段。3各地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的地域差异较大。郑州、洛阳、平顶山、鹤壁、焦作、三门峡、济源七地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度较高,商丘、周口、驻马店、濮阳等地市协调度较低。4当前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整体协调水平较低。高度协调、中度协调、低度协调、弱度协调的地市数量分别为1、6、7、4,低度协调和弱度协调的地市数量占全省地市数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质量 协调度 河南省
原文传递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94
14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1 位作者 邵宁宁 郭海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3-147,共5页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格局 指标体系 河南省
下载PDF
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88
15
作者 李小建 周雄飞 +1 位作者 卫春江 孔云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24,共11页
基于对中国发展中地区的河南省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对经济水平较低、受外部影响较小但增长迅速的内陆省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同,中国发展中地区的国有银行业逐步向中心城市集中。其中,... 基于对中国发展中地区的河南省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对经济水平较低、受外部影响较小但增长迅速的内陆省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同,中国发展中地区的国有银行业逐步向中心城市集中。其中,作为区域中心的地级城市的地位上升最为突出。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制度变化有关;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又是促进该趋势的直接诱因。这一观点通过混合OLS模型模拟得到证明。城市内部的银行业区位变化,具有一些与发达国家的不同之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心城市的迅速拓展。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又带来了城市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由此形成了银行业区位的不断扩散,新兴快速增长的地区,迅速吸引了一批银行的建立。对郑州市58家银行网点的调查表明,在1978年之前,银行网点设立十分遵循计划体制的安排;而在1979年以后,邻近地段“人均收入水平高:决定着相当一部分银行网点的布局。这从微观角度佐证了河南省的分析结论。金融系统的集中格局,为非中心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银行业空间系统 金融地理 河南省
下载PDF
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92
16
作者 陈天富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6-240,共5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弊端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数量而非质量,产品同质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弊端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经济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数量而非质量,产品同质化,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而非长期资源环境效益,重视资源开发,不重视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其原因是发展理念滞后、各相关主体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通过更新开发理念,优化乡村旅游产品;加强各相关主体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努力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各项配套设施等可以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经济的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 旅游经济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基于ESDA的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1
17
作者 麻永建 徐建刚 《软科学》 CSSCI 2006年第5期51-54,共4页
以河南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空间分析方法中的ESDA技术,探索分析河南省近十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有力地揭示了这一问题。针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区域经济差异 ESDA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冲击表征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82
18
作者 王少华 王璐 +1 位作者 王梦茵 王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损失,正确看待疫情之下旅游业的“危”与“机”及疫后修复,为稳定旅游行业信心、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有序复工、推动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依据,基于PSR理论模型,运... 为了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损失,正确看待疫情之下旅游业的“危”与“机”及疫后修复,为稳定旅游行业信心、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有序复工、推动河南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依据,基于PSR理论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疫情对河南省旅游业的影响及形成机理。研究发现:疫情带来“流断”压力,消费市场急剧萎缩,旅游产业链暂时停摆,旅游企业损失较重,面临严峻考验;旅游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救、行业互助、政府兜底成为应对疫情的破局之道;疫情压力作用于旅游消费和供给状态,在自组织与他组织耦合作用下实现系统响应优化;“后新冠”时期,旅游发展将回归健康本质,人们出游逐步慢热,旅游业恢复将是一个艰难复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旅游业 冲击表征 影响机理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78
19
作者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3-507,共5页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光照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以每10年0.003...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光照和气候适宜度分别以每10年0.003、0.005和0.006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10年0.002的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冬小麦 适宜度 生育期
下载PDF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被引量:64
20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0-73,共4页
以ArcViewGIS3 2软件为分析工具,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经济要素投入、经济结构转换角度分析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20世纪80... 以ArcViewGIS3 2软件为分析工具,将县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分析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过程;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从经济要素投入、经济结构转换角度分析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20世纪80和90年代豫西北、豫中地区经济相继崛起,形成强大的经济中心,而其它地区相对落后,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形成了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2)1980年以来,工业化作为主导力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差异及其空间变化是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3)河南省的经济空间结构、工业化程度空间差异与资源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这与河南省资源导向型的工业化模式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河南省 演变分析 20世纪80年代 ARCVIEW 县域经济发展 回归分析模型 结构演化 空间差异 1980年 工业化进程 分析工具 图形数据 经济要素 动力机制 角度分析 结构转换 90年代 地区经济 经济中心 结构形成 结构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