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庆典中的认同建构与国家的“在场”——以河南蒙古族的“那达慕”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萨仁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在青海省黄河南部有一部分特殊的蒙古族群体,在与周围藏族长达700多年的互动往来中,因逐渐丧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而常常被外界误识为"藏民"。8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这一族群尝试通过复振蒙古民族的文化传统,重... 在青海省黄河南部有一部分特殊的蒙古族群体,在与周围藏族长达700多年的互动往来中,因逐渐丧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而常常被外界误识为"藏民"。8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这一族群尝试通过复振蒙古民族的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特色和形象。本文以其中较为典型的文化复振活动--那达慕为例,通过对河南蒙古族恢复那达慕的过程的叙述,旨在探讨该族群如何借助这一仪式活动,来建构和强化身份认同意识,并进一步揭示了该仪式中地方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 那达慕 仪式 国家
下载PDF
文化变迁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艾丽曼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分析了在文化变迁过程中由于文化要素的变化,族群边界变得模糊,族群认同也呈现出多重表述的现象。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 文化变迁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青海省河南县蒙古族服饰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3
3
作者 艾丽曼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3-45,共3页
青海河南县蒙古族服饰的变化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文章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语言,揭示了河南蒙古服饰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 服饰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蒙语文教育与河南蒙古族的认同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百永 萨仁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位居青海东南的"藏化"的河南蒙古族自1980年代初以来开始在全县恢复蒙语文教育,希望以此重塑本族群的蒙古民族文化特征,建构民族认同。但是蒙语文教育在河南县开展并不顺利,并逐渐式微而流于形式。从总体上看,蒙语文教育在一... 位居青海东南的"藏化"的河南蒙古族自1980年代初以来开始在全县恢复蒙语文教育,希望以此重塑本族群的蒙古民族文化特征,建构民族认同。但是蒙语文教育在河南县开展并不顺利,并逐渐式微而流于形式。从总体上看,蒙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蒙古族民族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语文教育 河南蒙古族 认同
下载PDF
黄河南蒙古高僧学者简介 被引量:2
5
作者 次仁顿珠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9,共9页
今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史称"黄河南蒙古",自进入河曲草原后全面接受藏文化,先后创建拉卜愣等多座寺院,大批蒙古族青少年入寺学习,涌现出许多顶级人才,他们著书立说,对蒙藏文化交流和藏文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主... 今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史称"黄河南蒙古",自进入河曲草原后全面接受藏文化,先后创建拉卜愣等多座寺院,大批蒙古族青少年入寺学习,涌现出许多顶级人才,他们著书立说,对蒙藏文化交流和藏文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主要介绍二十多位具有代表性的高僧和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南蒙古 高僧 学者 著作 简介
下载PDF
过渡礼仪:“河南蒙旗”婚俗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孤悬于藏文化中的河南蒙旗的百姓在婚俗方面独具特色,这种婚俗是由一系列仪式构成的。在仪式的背后蕴含了丰富的人类学内容。通过应用上个世纪产生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理论对婚俗中订婚、迎亲、结婚及回门等阶段的仪式进行分... 孤悬于藏文化中的河南蒙旗的百姓在婚俗方面独具特色,这种婚俗是由一系列仪式构成的。在仪式的背后蕴含了丰富的人类学内容。通过应用上个世纪产生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理论对婚俗中订婚、迎亲、结婚及回门等阶段的仪式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婚俗中包含的象征意义,更好地了解此地蒙古族的独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礼仪 河南蒙古族 婚俗
下载PDF
关于黄河南蒙古人族群性的历史考察
7
作者 萨仁娜 《西北民族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350-365,429,共17页
黄河南蒙古在13世纪以来的族群历史中,逐渐吸收植根于青藏高原发展而来的藏文化因素,发生广泛而深入的文化涵化,从而使其族群性也发生演变。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视野对黄河南蒙古人族群性的演变过程进行长时段的考察,认为罗卜藏丹津事件是... 黄河南蒙古在13世纪以来的族群历史中,逐渐吸收植根于青藏高原发展而来的藏文化因素,发生广泛而深入的文化涵化,从而使其族群性也发生演变。本文旨在从历史的视野对黄河南蒙古人族群性的演变过程进行长时段的考察,认为罗卜藏丹津事件是包括黄河南蒙古在内的青海蒙古发生全面深入“藏化”的重要转折点。如果说此前青海蒙古由于特殊的政治地位还能维持其族群特征,那么在此之后清政府推行蒙藏分治、盟旗制度,造成各旗蒙古不相统属,蒙古诸旗的衰落,进一步促成了“藏化”进程的发展。直到20世纪50年代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建立之后,黄河南蒙古人开启了复振民族文化、回归蒙古族身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南蒙古 族群性 藏化 藏族部落
原文传递
黄河南蒙古族民居文化变迁研究
8
作者 王兰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4-18,共5页
位于青海省的黄河南蒙古族由于受现代化的席卷,其民居文化发生了重大变迁。通过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黄河南蒙古族无论是民居的显性文化(如村落成分、外形构建、室内设计等),还是其隐性文化(如妇女地位、代际... 位于青海省的黄河南蒙古族由于受现代化的席卷,其民居文化发生了重大变迁。通过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黄河南蒙古族无论是民居的显性文化(如村落成分、外形构建、室内设计等),还是其隐性文化(如妇女地位、代际关系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些变迁是民众内部要求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着牧民的生活,从一个侧面也展示出我国游牧文化的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南蒙古族 民居文化 变迁
下载PDF
论青海河南蒙旗文化变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艾丽曼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制约,藏传佛教的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南县蒙古族在语言、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与当地藏族基本相似。本文对影响河南蒙古族文化变迁原...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地理环境的制约,藏传佛教的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南县蒙古族在语言、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已经发生很大改变,与当地藏族基本相似。本文对影响河南蒙古族文化变迁原因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旗 文化变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三产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兰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作为纯牧业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充分利用草场资源优势、优良畜种优势和特色蒙藏文化优势基础上,积极进行产业结构改革,已初步建立了基地+合作社+牧户的有机畜牧业发展模式。同时,还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商贸活动,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 作为纯牧业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充分利用草场资源优势、优良畜种优势和特色蒙藏文化优势基础上,积极进行产业结构改革,已初步建立了基地+合作社+牧户的有机畜牧业发展模式。同时,还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商贸活动,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促进三产融合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推进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改革和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还要构建全域旅游链条,借助节日平台加强民族旅游建设,实现三产融合的升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三产 有机畜牧业 合作社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青海省河南县三叠系伊利石结晶度与极低级变质作用
11
作者 王燚 杨学俊 +5 位作者 白宪洲 叶春林 贾小川 熊昌利 黄柏鑫 罗改 《中国地质调查》 2020年第3期67-74,共8页
在开展“青海省河南县托叶玛地区I47E007023、I47E008023、I47E009023、1I47E009024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为验证该地区三叠系变质情况,针对三叠系中泥岩(页岩)的伊利石结晶度做了分析测试。30件样品的实验结果表明北部宗务... 在开展“青海省河南县托叶玛地区I47E007023、I47E008023、I47E009023、1I47E009024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为验证该地区三叠系变质情况,针对三叠系中泥岩(页岩)的伊利石结晶度做了分析测试。30件样品的实验结果表明北部宗务隆—泽库地层分区三叠系泥岩(页岩)伊利石Kübler结晶度指数为0.312~0.537,晶胞参数b0为0.8980~0.9032 nm,判断其变质温度小于350℃,具葡萄石-绿纤石和沸石相;南部西倾山地层分区三叠系泥岩(页岩)的伊利石Kübler结晶度指数为0.21~0.318,b0为0.8981~0.9014 nm,变质温度主要分布在200~350℃,局部>350℃,具葡萄石-绿纤石和绿片岩相。研究认为青海省河南县地区区域变质程度较低,为极低级变质作用或者未发生区域变质作用,且南部西倾山地层分区的变质程度略高于北部宗务隆—泽库地层分区变质程度。这一变质相带研究结论与前人认为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及低绿片岩相变质带”不一致,变质程度相对更低。该研究证实了在青海省河南县地区三叠系地层中不存在大面积区域变质作用,仅存在极低级区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级变质作用 晶胞参数b0 青海省河南县 Kübler结晶度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