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爽 徐庆华 +2 位作者 童琳 曹琛 叶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8-1634,共7页
背景:与传统止血方式相比,可吸收止血材料虽然价格较贵、认知度低,但是在一定的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目的:对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临床使用情况、材料的安全性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3年1月... 背景:与传统止血方式相比,可吸收止血材料虽然价格较贵、认知度低,但是在一定的外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目的:对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分类、临床使用情况、材料的安全性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20年3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Absorbable Hemostatic Agents;Fibrin adhesives;Hemorrhage;Hemostatic dressings;Hemostats;Mechanical hemostats;Sealants";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20年3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可吸收止血材料;止血材料;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可吸收止血类材料主要通过加速创面的血液凝固过程而产生止血作用,常见的止血产品有纤维素类、淀粉等植物多糖、明胶/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蛋白原类等。材料不同其止血机制也有差异,氧化再生纤维素、淀粉、明胶/胶原蛋白及壳聚糖类止血材料主要通过提供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作用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类止血材料可以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参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可吸收止血材料的使用依赖于医生经验或偏好,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个或多个止血材料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可吸收 止血 出血 凝血 纤维蛋白 止血材料 综述
下载PDF
生物基高分子型止血材料和伤口敷料 被引量:19
2
作者 林建云 罗时荷 +3 位作者 杨崇岭 肖颖 杨丽庭 汪朝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1-595,共15页
伤口的快速止血和愈合对人类的生命保障和身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使得伤口护理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从动植物中提取或由生物基单体合成而得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 伤口的快速止血和愈合对人类的生命保障和身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使得伤口护理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从动植物中提取或由生物基单体合成而得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等优点,被人们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改性或药物负载,制成具有止血、杀菌、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的止血材料和伤口敷料。本文从化学组成、制备方法、材料结构、评价方法和生物活性等多角度综述了近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聚乳酸、壳聚糖、海藻酸钠、透明质酸、蛋白质和聚磷酸盐等常见的生物基高分子在止血材料和伤口敷料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对比了国内外研究水平。展望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在原料的种类拓宽、材料的多功能化和仿生化等方面仍待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高分子 止血材料 伤口敷料 聚乳酸 多糖 多肽
原文传递
壳聚糖快速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保强 韦其全 +2 位作者 刘坤 潘峰 方一帆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6,63,共4页
未受控制的出血一直都是突发性事故,是手术大出血或各类战争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快速止血材料可有效降低伤亡和拯救生命。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促进伤口愈合及抑菌能力的壳聚糖在快速止血材料方面有潜在的应用。该... 未受控制的出血一直都是突发性事故,是手术大出血或各类战争中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快速止血材料可有效降低伤亡和拯救生命。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和促进伤口愈合及抑菌能力的壳聚糖在快速止血材料方面有潜在的应用。该文综述了壳聚糖快速止血材料的研究进展,评价了止血效果,阐述了止血机制,并展望了壳聚糖快速止血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止血材料 止血机制 快速止血
下载PDF
新型止血材料纤维蛋白贴的止血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远铿 肖百全 +2 位作者 欧慧瑜 韩重 杨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贴对破损脏器创面的止血作用,为新型医用材料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大鼠、小型猪为研究对象,考察纤维蛋白贴对大鼠肝部份切除出血模型、小型猪肝脾出血模型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影响,同时考察纤维蛋白贴对大鼠出血模...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贴对破损脏器创面的止血作用,为新型医用材料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大鼠、小型猪为研究对象,考察纤维蛋白贴对大鼠肝部份切除出血模型、小型猪肝脾出血模型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影响,同时考察纤维蛋白贴对大鼠出血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和肝创面恢复情况。结果纤维蛋白贴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够明显减少大鼠、小型猪出血模型的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但对大鼠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且纤维蛋白贴可被机体逐渐降解、吸收,不会影响创面的恢复,还可有效的减少组织粘连。结论纤维蛋白贴对脏器破损导致的出血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并可预防和减少组织粘连,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贴 止血材料 内脏出血 出血量 出血时间 凝血功能 小型猪 大鼠
下载PDF
高分子止血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舒毅 朱敏 +5 位作者 刘忆颖 曹舒惠 蔡启轩 聂慧 张玉霞 周洪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84,共11页
介绍了壳聚糖、胶原蛋白等天然高分子和聚乙烯醇(PVA)、聚乳酸(PLA)等合成高分子止血材料如海绵、水凝胶、气凝胶、颗粒、纳米纤维膜和薄膜等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创伤止血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其止血、凝血、抗菌、生物活性和相容性等相关性能... 介绍了壳聚糖、胶原蛋白等天然高分子和聚乙烯醇(PVA)、聚乳酸(PLA)等合成高分子止血材料如海绵、水凝胶、气凝胶、颗粒、纳米纤维膜和薄膜等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创伤止血中的应用,重点阐述其止血、凝血、抗菌、生物活性和相容性等相关性能,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壳聚糖 胶原蛋白 聚乙烯醇 聚乳酸 海绵 水凝胶 气凝胶 纳米纤维膜
下载PDF
利用马铃薯淀粉制备止血材料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宝堂 史跃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利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价格低廉、吸水速率快、止血时间短的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方法:将马铃薯生淀粉经过糊化、酶解、乳化交联、溶剂萃取、洗涤、喷雾干燥筛分、灭菌包装,制成多微孔多聚糖止血... 目的:利用马铃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一种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价格低廉、吸水速率快、止血时间短的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方法:将马铃薯生淀粉经过糊化、酶解、乳化交联、溶剂萃取、洗涤、喷雾干燥筛分、灭菌包装,制成多微孔多聚糖止血微球。结果:制成了止血微球、止血气雾剂、止血粉末3种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颗粒粒径在50~80μm,均分子量在100 000~1 900 000;吸水倍率在20~100倍;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呈圆形或卵圆形微球颗粒,大小均匀。结论:多微孔多聚糖止血材料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价格低廉、吸水速率快、止血时间短的优点,且原料来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可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止血材料 多微孔多聚糖
下载PDF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俞文峰 徐金明 +4 位作者 盛宏旭 曹金林 王志田 吕望 胡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2-495,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下安全有效的止血是开展胸外科快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术中放置止血材料是肺癌腔镜手术中常用的方法,其中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是常用的止血材料。本研究旨在观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在肺癌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 背景与目的胸腔镜下安全有效的止血是开展胸外科快速康复的重要条件,术中放置止血材料是肺癌腔镜手术中常用的方法,其中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是常用的止血材料。本研究旨在观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在肺癌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1日-2018年12月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且术中使用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的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围手术期指标作为结局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20.5±57.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8±21.6)mL,术后平均引流量为(513.6±359.5)mL,术后胸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6±1.2)d。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中使用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适用于淋巴结清扫后创面填塞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 止血材料 胸腔镜 肺肿瘤
下载PDF
急救用新型快速止血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珏莹 林礼智 +4 位作者 陈煜 魏爱玲 张莹 晏直誉 唐术衔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29,共6页
快速止血对于战伤性大出血、临床手术不可控出血、创伤导致动脉破损等意外事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止血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其应用特点总结了新型快速止血材料的性能要求,综述了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等新... 快速止血对于战伤性大出血、临床手术不可控出血、创伤导致动脉破损等意外事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止血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其应用特点总结了新型快速止血材料的性能要求,综述了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止血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急救 大出血 无机材料 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 被引量:7
9
作者 杜宝堂 李英俊 +5 位作者 史跃 朱卉琪 蔡廷江 朱月华 邹施翔 葛德红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9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效果及生物安全性,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有效性依据。方法:采用巴马小型猪建立肝脏出血创面模型,分别用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和Arista^(TM)止血微球进行止血;对SD大鼠经腹腔和肌肉注射1.2%微孔真空多... 目的:研究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效果及生物安全性,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有效性依据。方法:采用巴马小型猪建立肝脏出血创面模型,分别用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和Arista^(TM)止血微球进行止血;对SD大鼠经腹腔和肌肉注射1.2%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悬浊液。评价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效果、组织吸收以及生物安全性。结果: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和Arista^(TM)止血微球均能在3 min内有效止血,前者最短止血时间为10 s,后者最短止血时间为30 s。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悬浊液在SD大鼠腹腔和肌肉内5 h降解所剩原物质浓度分别为(0.000 9±0.000 4)和(0.000 9±0.000 5)mg/ml。术后24 h、7 d、14 d、21 d解剖小型猪未发现腹腔内有积液、血块以及组织粘连情况;小型猪术后24 h血性(纤维素性)荚膜形成,术后7 d创面表面血性荚膜消失,术后14 d肝组织恢复正常形态。结论: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止血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安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多聚糖 止血材料 止血粉 Arista(TM)止血微球 肝脏创伤
下载PDF
基于物价政策的止血材料使用管控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军 刘相花 +3 位作者 邓玲 陈茂玲 陈世耕 高亮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通过医院止血材料品规遴选前后临床使用的变化研究,探讨物价政策下止血材料使用管控的方法,提高止血材料临床使用的规范性,为降低止血材料的医疗成本和确立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原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临床各科室止血... 目的通过医院止血材料品规遴选前后临床使用的变化研究,探讨物价政策下止血材料使用管控的方法,提高止血材料临床使用的规范性,为降低止血材料的医疗成本和确立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原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临床各科室止血材料的出库数据,对比2018年7月前后基于物价政策对止血材料品规进行遴选前后临床科室止血材料的使用情况,分析止血材料临床使用管控的效果。结果止血材料品规遴选后,全院止血材料出库金额下降幅度较大;与去年同期相比,2018年8~10月不可单独收费止血材料出库数量占比增加、出库金额占比降低,可单独收费止血材料出库数量减少、出库金额占比增加;整体医院止血材料使用成本(出库金额)同比降幅较大,各临床科室止血材料使用成本额下降幅度显著。结论按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政策,通过不可单独收费与可单独收费止血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止血材料使用的整体成本;同时,进一步严格物价收费政策的限项收费规定,可规范止血材料的临床使用,提高合理性,降低患者的诊疗费用,减轻患者看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医用耗材 医疗服务项目 新医改
下载PDF
壳聚糖胶原海绵的抗菌止血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虹 林子恒 +4 位作者 何柔烨 潘锦滨 刘小川 何晓玲 张静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525-2533,共9页
背景:胶原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常用于促进伤口愈合,但由于其不具备抗菌性能,不能预防伤口感染。目的: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胶原海绵,使其兼具良好的抗菌及止血效果。方法:壳聚糖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在37℃下成凝胶态,... 背景:胶原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常用于促进伤口愈合,但由于其不具备抗菌性能,不能预防伤口感染。目的: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胶原海绵,使其兼具良好的抗菌及止血效果。方法:壳聚糖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在37℃下成凝胶态,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壳聚糖/碳酸氢钠/Ⅰ型胶原海绵作为实验组,以壳聚糖海绵及壳聚糖/碳酸氢钠海绵为对照组,扫描电镜观测海绵的微观形貌,测定其pH值、孔隙率、吸水倍数、降解率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利用CCK-8法和Live/Dead染色检测海绵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使用大鼠截尾出血模型检测海绵的止血效果;建立大鼠皮肤创伤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海绵植入7 d后的组织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相较于其他两种海绵,壳聚糖/碳酸氢钠/Ⅰ型胶原海绵的绵孔隙更大,外壁更粗糙,吸水性更强、孔隙率及吸水倍数更大;而且壳聚糖/碳酸氢钠/Ⅰ型胶原海绵孔隙率均大于另外两种海绵(P<0.01);平均吸水倍数复合海绵大于壳聚糖海绵(P<0.0001)和壳聚糖/碳酸氢钠海绵(P<0.05);(2)抗大肠杆菌率检测结果显示:壳聚糖海绵>壳聚糖/碳酸氢钠海绵(P<0.001)>壳聚糖/碳酸氢钠/Ⅰ型胶原蛋白海绵(P<0.0001);(3)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率检测结果显示:壳聚糖海绵>壳聚糖/碳酸氢钠海绵>壳聚糖/碳酸氢钠/Ⅰ型胶原蛋白海绵(P<0.01);(4)壳聚糖/碳酸氢钠/Ⅰ型胶原蛋白海绵无细胞毒性且可促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促细胞增殖效果优于空白组(P<0.05)、壳聚糖组(P<0.0001)与壳聚糖/碳酸氢钠组(P<0.05);(5)壳聚糖/碳酸氢钠/Ⅰ型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效果良好,优于其他三组;(6)壳聚糖/碳酸氢钠/Ⅰ型胶原蛋白海绵植入大鼠背部创口1周,周围皮肤无明显炎症反应,新生毛细血管及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海绵,皮肤组织恢复最佳;(7)上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Ⅰ型胶原 碳酸氢钠 止血材料 抗菌 组织修复 止血海绵 伤口愈合
下载PDF
天然高分子基多孔止血海绵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冉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19年第6期20-27,共8页
介绍了壳聚糖类、明胶类、胶原蛋白类、纤维素类、透明质酸类、海藻酸盐类多孔结构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止血效果、性能特点、止血机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止血材料 壳聚糖 明胶 胶原蛋白 纤维素 透明质酸 海藻酸钠
原文传递
复合大孔聚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及其体外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零 马晓春 +4 位作者 曾莉君 陈妙源 王赟 居学成 邱细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7-20,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复合大孔聚多糖止血材料的止血效果,研究其体外性能。方法辐照交联法制备复合大孔聚多糖止血材料,通过红外及理化测试表征材料的结构、降解性能及凝血性能。结果止血材料经辐照后分子发生交联,吸水率达3456%;体外降解实验表... 目的初步评价复合大孔聚多糖止血材料的止血效果,研究其体外性能。方法辐照交联法制备复合大孔聚多糖止血材料,通过红外及理化测试表征材料的结构、降解性能及凝血性能。结果止血材料经辐照后分子发生交联,吸水率达3456%;体外降解实验表明,止血材料降解性能良好,在溶菌酶溶液中3d即可降解68%,20d内则降解完全;材料的体外凝血时间为(25.33±2.45)s,能吸附更多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血凝块强度更大。结论辐照交联技术制备的复合大孔聚多糖止血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液性能和凝血性能,在伤口止血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交联 羧甲基壳聚糖 止血材料 体外降解 凝血
下载PDF
可吸收明胶海绵棒在椎弓根内止血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立泰 杨毅 +3 位作者 刘浩 陈华 戎鑫 龚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明胶海绵棒在椎弓根置钉过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6月,48例胸腰椎骨折即将行后路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明胶海绵组和骨蜡组。明胶海绵组共23例,置钉过程中应用明胶海绵棒填...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明胶海绵棒在椎弓根置钉过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6月,48例胸腰椎骨折即将行后路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明胶海绵组和骨蜡组。明胶海绵组共23例,置钉过程中应用明胶海绵棒填塞至椎弓根孔道止血;骨蜡组共25例,在透视定位时应用骨蜡封闭椎弓根孔道。记录置钉情况;记录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置钉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检测术前和术后5 d RBC、HB和HCT。[结果]两组在置钉总数、伤椎置钉数、伤椎位置各椎置钉数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出现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后于复查时消失。术后两组均无明胶海绵或骨蜡导致的不良反应。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收量、输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胶海绵组上述指标均小于骨蜡组。每钉置入过程中明胶海绵组的出血量显著少于骨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的RBC、HB和HCT均较术前显著减少,两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在RBC、HB和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在RBC、HB和HCT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明胶海绵棒填塞椎弓根孔道止血可显著减少安置椎弓根螺钉过程中的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术中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手术技术 椎弓根螺钉 止血材料 可吸收明胶海绵
原文传递
微孔多聚糖材料用于体表创腔止血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白石 杨红岩 +2 位作者 晏晓青 曾玮 韩岩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4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孔多聚糖材料在体表创腔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需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患者80例,术中共制备皮下腔隙142个。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使用微孔多聚糖材料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收集临床术后前3 d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和拔... 目的:探讨微孔多聚糖材料在体表创腔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需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患者80例,术中共制备皮下腔隙142个。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使用微孔多聚糖材料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收集临床术后前3 d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和拔管天数等数据,按照创腔单位面积引流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使用微孔多聚糖材料组在术后前3 d创腔单位面积引流量(0.275±0.126)mL/cm^2,术后创腔单位面积总引流量(0.458±0.207)mL/cm^2,而对照组分别为(0.472±0.222)mL/cm^2和(0.722±0.303)mL/cm^2,2组对照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置管时间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孔多聚糖材料对临床体表创腔的止血作用安全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多聚糖 止血材料 创腔 创面止血
下载PDF
肝切除术中肝脏创面保护和再生氧化纤维素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承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0-782,共3页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的扩展,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癌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手术死亡率逐渐下降。肝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肝癌,尤其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方法。在肝切除术中,肝脏创面出血、胆漏、术后感染是影响病人预...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的扩展,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癌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手术死亡率逐渐下降。肝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肝癌,尤其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方法。在肝切除术中,肝脏创面出血、胆漏、术后感染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肝切除术中或术后创面出血,尤其是合并肝硬化的病人,可能大大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对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妥善处理肝创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创面保护 再生氧化纤维素 止血材料
原文传递
静电纺胶原蛋白纳米纤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洪帅 宋秘钊 +1 位作者 王彦珍 李家鑫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79,共7页
探讨静电纺丝法制备胶原蛋白纳米医用纤维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静电纺丝用胶原蛋白的来源,分析了胶原蛋白纳米纤维的改性方法,阐述了胶原蛋白纳米纤维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前景。鱼类胶原蛋白和类人胶原蛋白可以作为胶原蛋白纳米医用纤维... 探讨静电纺丝法制备胶原蛋白纳米医用纤维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静电纺丝用胶原蛋白的来源,分析了胶原蛋白纳米纤维的改性方法,阐述了胶原蛋白纳米纤维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前景。鱼类胶原蛋白和类人胶原蛋白可以作为胶原蛋白纳米医用纤维的主要来源;将胶原蛋白和高聚物复合,并使用低毒类交联剂改性胶原,可以大幅提升纳米纤维材料的物理性能;静电纺胶原蛋白纳米纤维具有用作止血材料、药物缓释载体、生物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力。认为:要深入开展胶原基纳米纤维的结构调控、静电纺工艺以及生物医用试验的研究,推进其工业化制备与生物组织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胶原蛋白 纳米纤维 共混改性 医用纤维 止血材料 生物支架
下载PDF
Design of Collagen-Based Hemostatic Material for Use in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18
作者 Yoshimitsu Kuroyanagi Ryusuke Suzuki Misato Kuroyanagi 《Open Journal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22年第1期25-39,共15页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collagen-based hemostatic materials. The sheet-shaped collagen sponge was manufactured by freeze-vacuum drying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collagen (Col) and heat-denatured collagen (Col’) at a...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collagen-based hemostatic materials. The sheet-shaped collagen sponge was manufactured by freeze-vacuum drying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collagen (Col) and heat-denatured collagen (Col’) at a composition ratio of 2/1. The both sides or one side of sponge was treated with ultraviolet (UV) irradiation for 15 minutes to introduce intermolecular crosslinks between collagen molecules. The elution behavior of collagen sponge was investigated by immersing the sponge in water for a predetermined time and then by measuring the weight change. The double-sided UV-irradiated sponge showed very slow elution proper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ingle-sided UV-irradiated sponge showed initially fast elution and subsequent very slow elution properties. Such initially fast elution of collagen molecules from the surface without UV-irradiation allows an adhesion of collagen sponge to the wound surface and results in hemostatic effect. In addition, the water absorption and retention properties of sponge were investigated by placing the hydrated sponge on a mesh for a predetermined time and then by measuring the weight change. The double-sided UV-irradiated sponge absorbed 81 times more water than own weight and showed a value of 45 times even after 7 days. The single-sided UV-irradiated sponge absorbed 80 times more water than own weight and showed a value of 39 times even after 7 days. The sponge with high water absorption and retention properties allows a wound healing effect because such sponge can absorb large amounts of blood plasma and exudates containing various cell growth factors. The double-sided UV-irradiated sponge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the wound dress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single-sided UV-irradiated sponge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the hemostati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t-Shaped Collagen Sponge hemostatic material Water Absorption and Retention Property hemostatic Effect Wound Healing Effect
下载PDF
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对犬子宫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及其体内降解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晓霞 何小华 +2 位作者 房绍英 冯仰辉 程艳玲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为了考察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的止血作用及降解特性,本试验将1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供试品组、市售对照品组(外科术中止血装置)和纱布对照组,通过比格犬子宫出血模型,利用止血时间、出血量和止血效果评分评价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供... 为了考察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的止血作用及降解特性,本试验将18只比格犬随机分为供试品组、市售对照品组(外科术中止血装置)和纱布对照组,通过比格犬子宫出血模型,利用止血时间、出血量和止血效果评分评价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供试品组)的止血作用,并与纱布对照组和市售对照品组进行比较;并于术后7 d时,分析供试品和市售对照品在犬体内的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情况。结果显示,与纱布对照组比较,供试品组的出血时间极显著缩短(P<0.01),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术中止血效果评分极显著提高(P<0.01);与市售对照品组比较,二者止血效果相当,供试品在止血时间、出血量、材料用量和术中止血效果评分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术后7 d,各组动物的子宫与周围组织均无粘连,手术划伤处愈合良好,供试品组与市售对照品组肉眼观察均未见样品残留,各组比格犬子宫外膜结构正常,未见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等组织病理学变化,各组在显微镜下均未观察到血栓、样品残留和异物组织。本试验结果表明,可吸收透明质酸止血材料对盆腔子宫出血创面具有优良的止血作用,不增加感染概率,不影响组织愈合,降解性能良好,是一种较安全的止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材料 子宫出血模型 止血效果 外科术中止血装置
下载PDF
木薯淀粉微球的止血性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勇 黎演明 +3 位作者 冼学权 苏志恒 李晓捷 李秉正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233-237,共5页
为了初步探索木薯淀粉微球用作局部止血材料的止血性能,本研究以酸改性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水包水乳液交联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通过体外和体内止血试验评价木薯淀粉微球的止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淀粉微球组的... 为了初步探索木薯淀粉微球用作局部止血材料的止血性能,本研究以酸改性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水包水乳液交联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通过体外和体内止血试验评价木薯淀粉微球的止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木薯淀粉微球组的全血凝固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及家兔脾脏划破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云南白药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初步证明木薯淀粉微球的体外及体内止血性能良好,具有用作局部止血材料的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微球 止血材料 全血凝固时间 血浆复钙时间 局部止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