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6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渗氯化钠复合琥珀酰明胶溶液复苏出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焱林 杜朝晖 +2 位作者 张宗泽 李建国 万德宁 《医学新知》 CAS 1999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了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复合琥珀酰明胶溶液(HSG)对出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用1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两组,即休克后HSG复苏组(实验组,n=5)和氯化钠溶液(HSL)复苏组(对照组,n=5)。动物在麻醉和机械通气条件下... 为了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复合琥珀酰明胶溶液(HSG)对出血性休克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用10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两组,即休克后HSG复苏组(实验组,n=5)和氯化钠溶液(HSL)复苏组(对照组,n=5)。动物在麻醉和机械通气条件下行股动脉插管,左颈外静脉插入5FSwan-Ganz漂浮导管,动脉导管连接多功能监测仪。经股动脉连续放血15min使MAP降至6.67kPa并维持30min,此后两组分别用4mg/kg的HSG和HSL进行复苏。观察并记录两组动物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输注HSG后MAP增高81%(P<0.01),CO增高113%(P<0.01),其余各项指标都有明显增高,且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维持整个实验过程。说明高渗氯化复合物琥珀酰明胶溶液可以显著而持久地改善出血性休克犬的血流动力学,疗效显著高于单纯高渗氯化钠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 琥珀酰明胶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大黄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1
2
作者 陈德昌 景炳文 +1 位作者 张翔宇 王越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29-331,共3页
本研究旨在证明大黄是否对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用雄性SD大鼠,右侧颈动脉放血,血压5.32kPa(40mmHg)维持1h,失血回输,观察24h。大黄(150mg/kg)于复苏后即刻、6h、12h分... 本研究旨在证明大黄是否对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用雄性SD大鼠,右侧颈动脉放血,血压5.32kPa(40mmHg)维持1h,失血回输,观察24h。大黄(150mg/kg)于复苏后即刻、6h、12h分次经胃管注入。实验结果:①内脏含菌量:大黄治疗组大鼠各器官含菌量明显低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P<0.01)。②血浆内毒素水平:复苏后24h,大黄治疗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P<0.01)。③病理形态学改变:大黄治疗组小肠病理改变程度明显轻于休克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提示:大黄对出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屏障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休克 出血性 内毒素 肠粘膜屏障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0
3
作者 杨祖清 杨敬宁 +2 位作者 杜娟 时太丽 付守芝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救治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2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127例)病死率37.80%(48例),限制液体复...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救治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2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127例)病死率37.80%(48例),限制液体复苏组(116例)病死率23.28%(27例),两组总病死率及1~2h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液体复苏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并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 被引量:75
4
作者 王金朋 林彦婷 +1 位作者 王宇 孙云鹏 《中国病案》 202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某院急诊收治的86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5年2月-2017年2月采用传统急诊救治模式的44例... 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某院急诊收治的86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5年2月-2017年2月采用传统急诊救治模式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3月1日-2019年2月28日采取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抢救效率、抢救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抢救效率:研究组院前急救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抢救效果:研究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转科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满意度:研究组满意调查得分及超过75分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急救模式相比,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可提高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效果,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医患、护患关系,该模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 传统急救模式 失血性休克 严重多发伤
原文传递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57
5
作者 汤华林 王亮 +1 位作者 刘振新 左荣跃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395,400,共4页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R组及早期充... 目的 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LFR)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R组及早期充分常规液体复苏(RFR)组,每组51例.两组入院后均对患者创面进行包扎止血,并做好术前准备.RFR组患者实施早期充分RFR,LFR组患者实施LFR.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4 h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及微小RNA-155(miR-155)等的变化.结果 与RFR组比较,LFR组复苏时间(h:3.67±1.45比5.14±1.61)、PT(s:11.43±2.21比15.73±2.52)、血乳酸(mmol/L:3.35±0.15比3.81±0.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g/L):14.10±3.39比16.28±3.47〕、白细胞介素〔IL-10(ng/L):31.43±10.51比40.09±13.23,IL-6(ng/L):490.10±55.13比610.30±63.15〕、内皮素-1〔ET-1(pg/L):183.35±30.51比250.01±31.23〕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PLT(×109/L:134.58±28.13比108.12±30.35)、HCT(×10-2:0.34±0.04比0.24±0.05)、miR-155(0.15±0.02比0.08±0.02)、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10-2):2.28±0.47比2.10±0.39〕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 LFR在抢救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能有效缩短复苏时间,调节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过多输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骨折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体液复苏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内皮素在休克中的发病学意义 被引量:51
6
作者 唐朝枢 谢选珠 +5 位作者 李兆萍 李春英 宋宗恩 邵磊 汤健 苏静怡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89-496,共8页
内皮素是新近发现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本工作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发现晚期败血症休克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增加;给健康大鼠持续滴注内皮素即能复制出典型休克模型(Endothelin-shock);给失血性休克大鼠滴注小剂量内... 内皮素是新近发现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活性多肽,本工作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发现晚期败血症休克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增加;给健康大鼠持续滴注内皮素即能复制出典型休克模型(Endothelin-shock);给失血性休克大鼠滴注小剂量内皮素则恶化休克促进其不可逆发展。实验结果提示内皮素可能是机体的内源性致损伤因子,是参与休克发生发展的重要体液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休克 发病率
下载PDF
异位妊娠所致失血性休克的电视腹腔镜处理 被引量:48
7
作者 张天峰 廖莳 +3 位作者 许可可 王春平 杜敏 罗光楠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所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7例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所致失血性休克 ( >10 0 0ml)患者的手术方法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排气平均时间 ,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 ... 目的 :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所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7例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所致失血性休克 ( >10 0 0ml)患者的手术方法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排气平均时间 ,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 :17例休克患者均抢救成功 ,无 1例死亡 ,无 1例中转开腹。结论 :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所致失血性休克在条件具备的医院 ,是可行的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医生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 ,使用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所致失血性休克将可能成为今后主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异位妊娠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gut barrier during the restitution process after hemorrhagic shock 被引量:45
8
作者 Jian-Xing Chang Shuang Chen +7 位作者 Li-Ping Ma Long-Yuan Jiang Jian-Wen Chen Rui-Ming Chang Li-Qiang Wen Wei Wu Zhi-Peng Jiang Zi-Tong Hu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5期5485-5491,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gut barrier during the restitution process after hemorrhagic shock,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small intestine in respons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gut barrier during the restitution process after hemorrhagic shock, an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small intestine in response to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ETHODS: Forty-seven Sprague-Dawley rats with body weight of 250-300 g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sham shock n = 5)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 = 42). Experimental group was further divided into six groups (n = 7 each)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the hemorrhagic shock, including 0^th group, 1^st group, 3^rd group, 6th h group, 12^th group and 24^th group. All the rats were gavaged with 2 mL of suspension of lactulose (L) (100 mg/2 mL) and mannitol (M) (50 mg/each)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an experimental rat model of hemorrhagic shock was set up. The specimens from jejunum, ileum and colon tissues and the blood samples from the portal vein were taken at 0, 1, 3, 6, 12 and 24 h after shock resuscitation, respectively.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intestinal mucosa, including the histology of intestinal mucosa, the thickness of mucosa, the height of villi, the index of mucosal damage and the numbers of goblet cells, were determined by light microscope and/or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bacterial endotoxin lipopolysaccharides (LPS) from the portal vein blood, which reflected the gut barrier function, were examined by using Limulus test.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o evaluate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ll urine was collecte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metabolically inactive markers such as L and M in urine were measured by using GC-9A gas chromatographic instrument.RESULTS: After the hemorrhagic shock, the mucosal epithelial injury was obvious in small intestine even at the 0th h, and it became more serious at the 1^stand the 3^rd h. The tissue restitution was also found after 3 h, though the injury was still serious. Most of the injured mucosal restitution was established after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barrier hemorrhagic shock RESTITUTION
下载PDF
甘利欣-一种新型抗肝炎剂的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吴锡铭 《现代应用药学》 CSCD 1995年第4期52-53,共2页
甘利欣-一种新型抗肝炎剂的研究吴锡铭(杭州市第六医院抗肝炎药物研究中心,杭州310014)甘利欣的主要成份系从天然甘草用差向异构筛选而得,经临床前、临床研究证实是一种药理活性相当强的治疗慢性肝炎药,1994年卫生部批... 甘利欣-一种新型抗肝炎剂的研究吴锡铭(杭州市第六医院抗肝炎药物研究中心,杭州310014)甘利欣的主要成份系从天然甘草用差向异构筛选而得,经临床前、临床研究证实是一种药理活性相当强的治疗慢性肝炎药,1994年卫生部批准使用.甘利欣的高效不仅在理论上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利欣 新药 抗肝炎药 药理
原文传递
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 被引量:46
10
作者 赖晓娟 刘楠 +1 位作者 吴琴江 李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年第22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对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52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休克指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后再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急诊时间、分诊时间、患者预后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分别为(30.1±3.7)、(2.7±0.7)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9.6±4.2)、(3.8±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8.097、5.149,P<0.01);观察组痊愈率为73.1%(19/26)、有效率为15.4%(4/26),对照组分别为57.7%(15/26)、23.1%(6/26),观察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969,P<0.01);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率为65.4%(17/26)、满意率为26.9%(7/26),对照组分别为30.8%(8/26)、53.8%(14/2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493,P<0.05)。结论应用休克指数评估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再行相应护理措施可缩短急诊与分诊时间,提高急诊外科的整体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指数 严重创伤 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原文传递
不同目标血压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5
11
作者 邵志林 杜召辉 +8 位作者 王如意 王振杰 何先弟 汪华学 李言 邱兆磊 李磊 郑传明 程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目标血压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依次入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目标血压水平。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依次入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醋酸钠林格液复苏,根据复苏不同目标平均动脉压(MAP)分为低MAP(60mmHg≤MAP<65mmHg,1mmHg=0.133kPa)、中MAP(65mmHg≤MAP<70mmHg)和高MAP(70mmHg≤MAP<75mmHg)3组,每组20例。复苏30min未达目标MAP者予以排除,并顺延补充病例。检测各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前及复苏30min和60min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并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推测最合适的复苏血压水平。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液体复苏前,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炎性因子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苏30min分别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并维持30min。随液体复苏时间延长,3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均缓慢升高,在复苏30min前后基本达到平稳状态,以高MAP组和中MAP组升高更为显著。3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量均随液体复苏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复苏30min时,中MAP组在抑制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和促进抑炎因子IL-10表达方面均优于低MAP组和高MAP组〔TNF-αmRNA(2^-ΔΔCt):0.21±0.13比0.69±0.34、0.57±0.35,IL-6mRNA(2^-ΔΔCt):0.35±0.31比0.72±0.39、0.59±0.42,IL-10mRNA(2^-ΔΔCt):1.25±0.81比0.61±0.46、0.82±0.53,均P<0.05〕,但在促进IL-4表达方面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60min时,中MAP组在抑制TNF-α、IL-6表达和促进IL-10表达方面亦均优于低MAP组和高MAP组〔TNF-αmRNA(2^-ΔΔCt):0.72±0.35比1.05±0.54、1.03±0.49,IL-6mRNA(2^-ΔΔCt):0.57±0.50比1.27±0.72、1.01±0.64,IL-10mRNA(2^-ΔΔCt):1.41±0.90比0.81±0.48、0.94±0.61,均P<0.05〕;中MAP组在促进IL-4表达方面优于高MAP组(2^-ΔΔCt: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创伤 平均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
原文传递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争议与共识 被引量:42
12
作者 陈凛 崔建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失血性休克是引起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规范的创伤救治能有效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液体复苏是创伤救治的主要环节。过去几十年中液体复苏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放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复苏液体选... 失血性休克是引起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规范的创伤救治能有效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液体复苏是创伤救治的主要环节。过去几十年中液体复苏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放性液体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复苏液体选择等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应重视休克发生的基础机制,针对休克发生的各个环节,以现有循证依据为参考、结合各单位救治经验,规范化、个体化地实施救治和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原文传递
腹腔镜治疗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汪炼 凌玲 +2 位作者 向世碧 龚旭华 凌萝达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经过和结局。方法 :5 2例休克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 (研究组 2 2例 )和开腹手术组 (对照组 30例 )。研究组在镜下对已生育者行输卵管切除手术 ,对未育者行输卵管线形切开取胚保...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经过和结局。方法 :5 2例休克型输卵管妊娠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 (研究组 2 2例 )和开腹手术组 (对照组 30例 )。研究组在镜下对已生育者行输卵管切除手术 ,对未育者行输卵管线形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结果 :5 2例休克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全部抢救成功 ,无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 ,分别为 5 2 .2 7分种和 70 .5 0分种 ,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4 .0天和 6 .6天 ,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手术组。手术方式的选择 ,腹腔镜组采用病灶切除和病灶切开取胚术二种手术方式的比例分别为 5 4 .5 %和4 5 .5 % ,开腹手术组的比例分别为 93.3%和 6 .7% ,对保守性手术的选择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 (P<0 .0 1)。结论 :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的手术抢救 ,在抗休克同时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 ,有手术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输卵管妊娠 腹腔镜手术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37
14
作者 秦宏敏 龚维成 +1 位作者 郭开今 李强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B和TileC型)的治疗和疗效。方法比较78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和非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疗效。结果在38例骨盆骨折患者未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76%,死亡率10.6%,平均ISS评分11.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B和TileC型)的治疗和疗效。方法比较78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和非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疗效。结果在38例骨盆骨折患者未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76%,死亡率10.6%,平均ISS评分11.6。而在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0例患者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90%,死亡率为2.5%,平均ISS评分9.8。结论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简单,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外固定支架 死亡率 手术方法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被引量:38
15
作者 张吉新 李士华 +2 位作者 毕宝林 崔兆伟 张颖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6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以及7.5%高渗氯化钠组和林格氏液组的治... 目的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6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以及7.5%高渗氯化钠组和林格氏液组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3.5%,死亡率为36.5%,ARDS发生率为23.8%,MODS发生率为35.1%;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82.7%,死亡率为17.3%,ARDS发生率为8.7%,MODS发生率为16.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高渗氯化钠组治愈率为86.6%,死亡率为13.4%,ARDS发生率为3.1%,MODS发生率为9.4%;林格氏液组的治愈率为74.0%,死亡率为26.0%,ARDS发生率为14.2%,MODS发生率为23.6%。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特别是7.5%高渗氯化钠更能减少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高渗盐 平衡液
下载PDF
肠淋巴途径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发病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牛春雨 侯亚利 +5 位作者 赵自刚 张艳芳 季建军 乔海霞 张静 姚咏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液及门静脉血毒性物质的变化,同时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器官内毒素(ET)及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细菌培养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休克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BET)发...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液及门静脉血毒性物质的变化,同时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器官内毒素(ET)及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组织细菌培养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休克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BET)发病学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被随机分为休克组及对照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后,分别留取休克淋巴液、休克门静脉血、正常淋巴液、正常门静脉血,检测其中的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另取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结扎组。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结扎组于休克复苏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分别于休克输液复苏3h和6h后,制备肺、肝、心、肾组织匀浆,检测其中ET含量;制备肠系膜淋巴结和脾组织匀浆,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休克淋巴液中ET、TNF—α、IL-6的含量均显著高手休克血浆、正常血浆和正常淋巴液(P均〈0.01);失血性休克大鼠输液复苏后3h和6h肺、肝、心、肾组织中ET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与结扎组(P〈0.05或P〈0.01);休克组大鼠复苏后3h和6h肠系膜淋巴结及脾组织中均可见细菌生长,而结扎组大鼠相应组织中则无细菌生长。结论肠淋巴途径在失血性休克致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下降、引起肠源性BET的发病学中具有首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失血性 肠系膜淋巴管 淋巴液 结扎 细菌/内毒素移位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抗大鼠失血性休克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李建国 彭周全 +4 位作者 杜朝晖 叶小丰 周青 贾宝辉 王焱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及生存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失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休克组、休克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组、迷走神经切...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乳酸及生存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失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休克组、休克组、非经非穴组、足三里组、迷走神经切断组、迷切后电针组、M受体拈抗组、N受体拮抗组、N受体α-7亚单位拈抗组和胆碱酯酶抑制组10组,每组10只。采用股动脉间断放血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于模型制备成功即刻(Omin),以2~4V和3Hz的强度持续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30min。刺激开始前颈总动脉置管连续监测MAP,0min和43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乳酸值。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休克组、休克组、非经非穴组和足三里组(处理与以上前4组相同)4组,观察生存状况,除此以外不作其他干预,记录生存时间及存活率。结果:休克组MAP持续较低。43min时的乳酸值较0min明显上升,平均生存时间和各时间点的存活率也显著降低(P均〈0.01);而非经非穴组上述情况与休克组相比无明显改变(P均〉0.05);但电针足三里穴后MAP迅速显著升高,43min时的乳酸值较0min显著下降,平均生存时间和各时间点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均〈0.01)。电针足三里前离断迷走神经,上述作用则完全消失。电针足三里前静脉注射阿托品,仍可产生与足三里组类似的保护效应,但电针足三里前静脉注射六烃季胺或α-BGT,均可完全抵消上述保护效应。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具有潜在的抗失血性休克作用,并且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休克 失血性 胆碱能抗炎通路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基 赵宝成 贾健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0-173,共4页
骨盆骨折往往由严重的外伤造成,常系多发伤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失血量大,往往合并休克,严重骨盆骨折的死亡率为25%~39%。处理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核心内容是抗休克及控制失血。我院自1985年以来,实施VIP抢救程序对包括骨盆骨折在内... 骨盆骨折往往由严重的外伤造成,常系多发伤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失血量大,往往合并休克,严重骨盆骨折的死亡率为25%~39%。处理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核心内容是抗休克及控制失血。我院自1985年以来,实施VIP抢救程序对包括骨盆骨折在内的近万例危重多发伤进行院内急救取得满意疗效。按抢救的时间顺序以Ventilation(V),Infusion(I),Pulsation(P)三大步骤抢救病人。以V程序建立正常通气后,以I程序扩容抗休克,在判断失血量的前提下以快、足、稀方案扩容抗休克,稳定周围循环。抗休克裤,放射介入性治疗,以及生理性自行止血可使大部分病人的出血得到控制。只有少部分病人需手术止血。心泵障碍的病人要以P程序予以排除,保证正常泵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VIP程序 合并症
原文传递
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9
作者 冯洋(综述) 尹文(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从而掌握最新标准,科学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应用CNKI、Medline和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中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从而掌握最新标准,科学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应用CNKI、Medline和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中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报道,虽然在适用条件、液体选择及监测指标等方面已达成一定共识,但有些结论还需要临床验证,并且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复苏指南,要选择最佳方案和取得最好效果,还需要今后不断地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复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红梅 孙海晨 《创伤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介绍创伤休克的概念、诊断,强调止血和液体复苏是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基本治疗,并介绍了液体复苏的发展史和目前一些新的液体复苏策略,液体复苏的目的是恢复终末器官灌注和组织氧供。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