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
作者 高媛 于清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手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FMA、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最大伸展角度、最大屈曲角度与主动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瘀证、气虚证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针刺 康复疗法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秦璇 王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对比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对比... 目的对比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情况、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组内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中医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
下载PDF
镜像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超龙 何兆辉 +1 位作者 袁国静 庄国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镜像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0例)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7例)在开展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镜像反馈训练。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 目的探讨镜像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0例)予以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47例)在开展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镜像反馈训练。观察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量化评分、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水平分别为(35.75±3.69)分、(25.69±2.13)分、(447.55±50.13)ng/L和(5.46±0.48)μg/L,常规组分别为(30.66±3.60)分、(21.20±2.06)分、(381.52±48.39)ng/L和(4.69±0.41)μg/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分别为(5.04±0.92)μg/L、(6.40±1.02)分,常规组分别为(9.86±1.89)μg/L、(9.45±1.46)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镜像反馈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水平,下调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且还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反馈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运动功能 生化指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四肢联动联合心理护理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黄红 丁琳 +1 位作者 刘文露 赵奕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研究处在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采用四肢联动和心理护理后,对其步行能力和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收集到的8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为主... 目的研究处在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采用四肢联动和心理护理后,对其步行能力和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收集到的8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训练方法),治疗组才采用常规训练方法 +四肢联动(Nustep T4)+心理护理训练方法。结果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动量表(FMA)、最快步行速度(MWS)、Holden分级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步行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进行心理干预后,治疗组中度和重度焦虑患者比例、中度与重度抑郁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联动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有效改善其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联动 心理护理 脑卒中偏瘫 步行能力 焦虑抑郁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甘文杰 彭莹莹 +2 位作者 欧阳卫怡 邓国敏 欧舒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6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住院号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前...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住院号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Fue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ADL评分为(65.24±10.15)分,Fuel-Meyer评分为(24.20±3.25)分,高于对照组的(49.80±11.24)、(13.36±2.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增加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Barthel指数分级指导下的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曾凡林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8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Barthel指数分级指导下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Barthel指数分... 目的探讨Barthel指数分级指导下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Barthel指数分级指导下Orem自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SS-QOL量表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Barthel指数分级指导下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护理价值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hel指数分级 OREM自理模式 脑卒中偏瘫 护理价值
下载PDF
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焕玲 崔静静 +1 位作者 陈中庆 白坤常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3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4周、12周时,观察组上肢运动及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镜像疗法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疗法 强制性运动训练 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 恢复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4期137-138,共2页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肌肉萎缩,1例肌体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出现3例关节活动受限,3例肌体肿胀,2例肌肉萎缩,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良好效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丽 刘明恒 李秀婵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3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2例予以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2例予以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PSQI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SQ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认知功能改善率(88.09%)显著高于对照组(64.28%)(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可显著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使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认知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邓瑞燕 王彩玲 +2 位作者 刘添 扎亚东 廖寅邦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245-124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后,对其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7例,将其按照随机的字母编号分成康复组与智能组,康...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被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后,对其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7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7例,将其按照随机的字母编号分成康复组与智能组,康复组患者实施基础的康复治疗,智能组则在康复组的基础上加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MI-L、FAC、FMA、ADL等评分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智能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脑卒中偏瘫 平衡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甘草附子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中风后偏瘫对患者炎症因子、Klotho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姜荣荣 顾嘉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期156-159,180,共5页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中风后偏瘫对患者炎症因子、Klotho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9例。常规...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中风后偏瘫对患者炎症因子、Klotho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偏瘫患者11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9例。常规组给予积极改善循环、调节脑细胞代谢、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甘草附子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内皮素(ET)水平及改良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的变化,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GF23、Klotho蛋白、hs-CRP、IL-1β、ET水平及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EDHF水平及BI、F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中药组FGF23、Klotho蛋白、hs-CRP、IL-1β、ET水平及M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EDHF水平及BI、FM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中风后偏瘫可调节FGF23、Klotho蛋白表达,抑制炎症状态,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附子汤 中风后偏瘫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空气压力波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偏瘫症状及下肢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瑜琦 喻萍 +1 位作者 涂小玲 黄珂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偏瘫症状及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偏瘫症状及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加用空气压力波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下肢偏瘫症状的变化,测定两组神经功能及下肢功能的改善情况,监测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平均返流时间及腿围平均周径的变化,统计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麻木、脉络淤血、偏瘫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表(FAC)、10 min快速步行试验(10 m MWS)最快步行速度上升(P<0.05),观察组FMA评分、FAC、10 m 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反流时间短于对照组,腿围周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空气压力波仪辅助血栓通、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患者偏瘫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优化患者下肢功能,改善下肢血流,降低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下肢功能障碍 空气压力波 血栓通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亮 司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34期3779-3781,3865,共4页
目的观察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清脂蛋白(LP)、骨钙素(BG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L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BG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络涤痰饮联合温针灸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损伤及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脑部病理生理状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偏瘫 通络涤痰饮 温针灸
下载PDF
针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邹阳 张明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三组。针灸组(A组)27例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患侧)、通里、足三里、涌泉,交替;配穴按疼痛所处经络...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三组。针灸组(A组)27例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患侧)、通里、足三里、涌泉,交替;配穴按疼痛所处经络循行部位,手太阴经加肩前、列缺;手太阳经加肩贞、后溪;手少阳经加外关;手阳明经加曲池、肩髎;虚证、寒证加足三里、关元温和灸;毫针平补平泻,水沟用雀啄,以眼球湿润为佳;三阴交穴针感以麻或触电感向手指(脚趾)尖传导为度;极泉不留针;余穴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1次/d。辨证组(B组)26例风痰瘀阻-解语丹,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饮子。联合组(C组)27例针灸联合辨证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C组、A组均优于B组(P<0.05),C组、A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VAS评分三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C组降低优于A组、B组(P<0.01),A组,C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中风后偏瘫 针灸 经络辨证 循行部位 辨证分型 风痰瘀阻 解语丹 气虚络瘀 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 左归丸 地黄饮子 肩痛视觉模拟评分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太极平衡法治疗中风后偏瘫平衡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知博 刘东 +3 位作者 常悦松 孙鹏 赵国栋 贾力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4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太极平衡法治疗中风后偏瘫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风后偏瘫平衡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太极平衡组和传统康复训练组,各50例。太极平衡组采用太极平衡法治疗,传统康复训练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Berg平... 目的观察太极平衡法治疗中风后偏瘫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风后偏瘫平衡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太极平衡组和传统康复训练组,各50例。太极平衡组采用太极平衡法治疗,传统康复训练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太极平衡组(43.9±5.4)和传统康复训练组(38.6±5.4)对平衡功能改善均有明显效果(P<0.01),且太极平衡组对于平衡的改善明显优于传统康复训练组(P<0.01);太极平衡组(63.8±10.9)和康复训练组(52.8±10.2)均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P<0.01),太极平衡组明显优于康复训练组(P<0.01)。结论太极平衡法是治疗中风后偏瘫平衡障碍的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平衡法 中风后偏瘫 平衡障碍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联合绳带捆绑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患者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小娟 徐高文 +1 位作者 项丽 丁定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6期1195-1199,1203,共6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联合绳带捆绑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1例。在常规对症支持...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联合绳带捆绑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1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配合绳带捆绑技术开展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评分)、患肢肌力(MMT分级评分)、患肢肌张力(Ashworth分级评分)、步行功能(Holden分级评分)及自理能力(B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16%(47/51)高于对照组78.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运动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肢肌力:治疗后两组患者MMT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肢肌张力:治疗后两组患者Ashworth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步行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Holden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自理能力:治疗后两组患者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联合绳带捆绑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绳带捆绑技术 醒脑开窍针 运动功能 自理能力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红 廉殿华 +1 位作者 王瑛莉 胡承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患者基线情况调查,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用自拟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患者基线情况调查,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调查98例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7.96%,男性、年龄≥60岁、家庭月收入<2000元、合并基础疾病、出血性病变、重度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分期为1~3期及社会支持评分<20分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χ~2=19.800,5.760,12.647,7.478,7.903,7.025,19.722,16.221;P<0.05);家庭月收入、合并基础疾病、病变性质、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分期、社会支持评分均为导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OR=2.596,2.563,2.540,3.469,2.565,2.221;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且家庭月收入较低、合并基础疾病、出血性脑卒中、严重神经功能损害、肢体运动功能分期较低且社会支持评分较低的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症状自评量表
下载PDF
从病症结合探讨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施侠威 林玲香 +4 位作者 毛明江 王鼎 周玲芳 周鑫 金竹青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11期28-32,共5页
目的: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法,从病症结合探寻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建成"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用药"数据库,并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 目的: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法,从病症结合探寻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建成"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用药"数据库,并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古方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常用药物有防风、当归、川芎、肉桂、附子、麻黄、人参、羌活、天麻、独活等。最常见的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温里药。最常用的药对为川芎-防风、麻黄-防风、羌活-防风、人参-防风、独活-防风。最常用的药组为防风-麻黄-川芎、川芎-麻黄-防风、当归-肉桂-防风。结论:数据挖掘法能够较全面地阐释古代医家组方用药经验,对现代遣方用药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半身不遂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物理治疗与功能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青青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2期258-258,269,共2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72例(脑血栓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18例),都经过脑CT、MRI检查证实,诊断明确。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组... 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后,患侧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住院患者中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72例(脑血栓患者54例,脑出血患者18例),都经过脑CT、MRI检查证实,诊断明确。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康复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使用运动疗法(Bobath训练)及作业疗法(改善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及巴氏指数评定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时的肢体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状况。结果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治疗较单纯内科治疗功能状况恢复好,一般脑卒中发病后1~3个月(恢复早期)或发病后后3~6个月(恢复中期),这两个时期是康复治疗和各种功能恢复最重要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病情平稳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治疗,有助于促使肌痉挛或异常运动模式向分离运动(痉挛明显减弱)和协调运动(痉挛消失)发展,使神经功能缺损能明显减少,提高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其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祛风化痰通络汤佐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入络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永坤 丁昊鹏 马峰 《四川中医》 2021年第7期139-142,共4页
目的:研究祛风化痰通络汤佐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入络证)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入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 目的:研究祛风化痰通络汤佐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入络证)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入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祛风化痰通络汤。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粘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红细胞压积(HEM)、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入络证)患者,在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痰通络汤,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疗效,调节血液流变学,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化痰通络汤 脑卒中后偏瘫 风痰入络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