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血管瘤合并动静脉瘘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2
1
作者 尹君 梁惠民 +2 位作者 冯敢生 郑传胜 钱骏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1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合并动静脉瘘(AVF)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性表现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合并AVF的26例CHL的完整DSA及经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PLE-TAE)治疗的资料。改进造影技术采集DSA图像...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合并动静脉瘘(AVF)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性表现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合并AVF的26例CHL的完整DSA及经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PLE-TAE)治疗的资料。改进造影技术采集DSA图像,采取超选择插管行PLE-TAE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瘘口及少量无水酒精闭塞瘘口后再行PLE-TAE等处理方法。结果:CHL合并的AVF的DSA的特征性表现为瘘口较为局限,多位于瘤周近供血动脉处;以周围型动-门静脉瘘(APVF)为多见;分流量多较小;AVF供血动脉无浸润破坏现象。对瘘口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后,AVF中碘油沉积静脉数较TAE前DSA显著减少(P<0.01),邻近肝组织亦未见明显碘油异常沉积。结论:CHL中AVF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有特征性DSA表现。通过适当处理可以显著减少或避免PLE异常沉积及其可能造成的肝脏和肺脏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瘘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多针组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疗效评价
2
作者 张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8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多针组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对照组接受腹腔...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多针组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两组。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多针组合RFA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而两组住院时间、输血、中转开腹、二次治疗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术前高,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AST、ALT水平均较术后7 d低(P<0.05),但组间血清AST、TBIL、ALB、AL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多针组合RFA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对肝功能的影响,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切除术 超声引导 多针组合 射频消融 肝脏巨大血管瘤 肝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滕毅山 王家平 +3 位作者 童玉云 孔鹏 杨青 江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法(TAE)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探讨肝血管瘤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 40例肝血管瘤(CHL)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与介入加手术组(综合组),介入组20例,行TACE 1~5次,平均3.5次;综合组20例,先...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法(TAE)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探讨肝血管瘤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 40例肝血管瘤(CHL)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与介入加手术组(综合组),介入组20例,行TACE 1~5次,平均3.5次;综合组20例,先行TACE 1~4次,平均3.1次,2~4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综合组与介入组1 a、2 a生存率分别为90%、76%和78.6%、4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L疗效介入加手术治疗优于单纯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高生存期,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手术治疗 介人治疗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肖 任伟新 顾玉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62-164,共3页
本文就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来源、介入治疗机制、技术方法、常用栓塞剂、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适应证。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介入治疗 治疗性栓塞
下载PDF
“主供血管先行”的双针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崔虎啸 侯森 +2 位作者 秦贯军 孙筱强 赵朋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0期1452-1453,1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主供血管先行”的双针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反应及并发症,术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并行上腹部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了... 目的探讨“主供血管先行”的双针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反应及并发症,术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并行上腹部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了解病灶消融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RFA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61.9 min。其中,21例患者在RFA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25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清ALT、AST水平升高;一过性肉眼可见血红蛋白尿19例;无出血、胆漏、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期间无远期并发症发生。28例患者中,病灶完全消失有22例(79%),病灶缩小>50%共6例(21%),疾病缓解率为100%。结论对于肝脏巨大血管瘤,“主供血管先行”的双针联合射频消融疗效确切,且具有微创、安全、简便、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巨大血管瘤 射频消融 主供血管先行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伟新 李肖 +1 位作者 顾玉兰 靳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的最佳栓塞治疗方案 ,并比较不同栓塞方法的疗效。 方法 :4 1例CHL 患者分为 3组 :单纯超液态碘化油栓塞组 (L P组 ) 11例 ,1∶ 1碘化油与鱼肝油酸钠混合栓塞组 (L P+V组 ) 18例 ,1∶ 1碘化油与鱼肝油酸...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的最佳栓塞治疗方案 ,并比较不同栓塞方法的疗效。 方法 :4 1例CHL 患者分为 3组 :单纯超液态碘化油栓塞组 (L P组 ) 11例 ,1∶ 1碘化油与鱼肝油酸钠混合栓塞组 (L P+V组 ) 18例 ,1∶ 1碘化油与鱼肝油酸钠再加明胶海绵 (颗粒或条 )综合栓塞组 (L P+V+G组 ) 12例。对栓塞治疗前后瘤体大小及染色面积的改变进行分析。 结果: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使瘤体最大径由 (5 .97± 1.4 7) cm、(8.4 2± 2 .90 )cm、(7.36± 2 .84 ) cm缩小至 (4.5 0± 1.77) cm、(5 .88± 2 .5 0 ) cm、(4.4 2± 2 .14 ) cm,综合栓塞组优于单纯栓塞组(P <0 .0 5 )。瘤体染色面积的改变 ,综合栓塞组优于 L P与 L P+V组 (P均 <0 .0 5 )。 结论 :(1)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 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 介入疗法 肝肿瘤
下载PDF
两种栓塞方案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有效性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权 王朝华 +1 位作者 谢晓东 张紫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两种不同的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取明胶海绵颗粒(GSG)疗法,B组采取GSG联合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PLE)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 目的观察研究两种不同的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取明胶海绵颗粒(GSG)疗法,B组采取GSG联合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乳剂(PLE)疗法,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G联合PLE疗法对于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方便,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有效性
下载PDF
肝血管瘤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窦科峰 金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5,共3页
肝血管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方法并存。由于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较少,目前肝血管瘤手术指征、时机和术式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论。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主要介绍肝血管瘤的诊断、治... 肝血管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方法并存。由于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较少,目前肝血管瘤手术指征、时机和术式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论。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主要介绍肝血管瘤的诊断、治疗现状和进展,旨在为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血管瘤 治疗
原文传递
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斗元 金龙 李吉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3期30-31,共2页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肝血管瘤2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肝血管瘤2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择插至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灌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血管瘤瘤体内碘油沉积良好,22例(78.6%)血管瘤瘤体直径缩小>50%,4例(14.3%)瘤体直径缩小<50%,2例无明显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LE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栓塞治疗 碘油 平阳霉素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琳 周平 +2 位作者 李瑞珍 朱文晖 罗卓琼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58个低回声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常规超声进行比较,同时对低回声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对低回声肝血管瘤正确诊断率(86.2%)明显高于常...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58个低回声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常规超声进行比较,同时对低回声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对低回声肝血管瘤正确诊断率(86.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20.7%)(P<0.05),低回声肝血管瘤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四种模式:模式Ⅰ:环状结节状增强,向心性充填;模式Ⅱ:薄环状增强,向心性充填;模式Ⅲ:动脉期快速整体高增强,门脉期高增强,延迟期高回声或等增强;模式Ⅳ:环状增强,内部无充填。低回声肝血管瘤增强方式与肿瘤大小有关:<3cm的血管瘤多见于增强方式Ⅱ,Ⅲ;>3cm的血管瘤多见于增强方式Ⅰ,Ⅳ。结论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低回声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正确率,造影模式与血管瘤的大小和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血管瘤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肝血管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立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5期257-259,共3页
目的本文就肝血管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84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 目的本文就肝血管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12月收治的84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围术期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2/42),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2.1)d,短于参照组的(14.6±4.2)d,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血管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对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具有理想效果,可减少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将综合护理模式作为肝血管瘤切除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切除术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动静脉短路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项敏 邱广平 范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合用PVA微粒肝动脉双重栓塞治疗合并有门静脉短路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门静脉短路 ,应用微导管行肝动脉超选择插管 ,局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合用PVA微粒双...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合用PVA微粒肝动脉双重栓塞治疗合并有门静脉短路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 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门静脉短路 ,应用微导管行肝动脉超选择插管 ,局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合用PVA微粒双重栓塞 ,观察动静脉短路闭塞情况肿瘤染色变化情况、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并发症及随访瘤体缩小程度。结果 :6例肝血管瘤患者行平阳霉素碘化油合用PVA微粒肝动脉超选择双重栓塞后 ,动静脉短路均闭塞 ,肿瘤染色消失 ,术后随访瘤体直径明显缩小 (P <0 .0 5 ) ,临床症状基本缓解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合用PVA微粒肝动脉双重栓塞治疗 ,合并门静脉短路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短路 放射学 介入性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来源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国威 王志亮 +2 位作者 杨少毅 孙晓力 陈明霞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1,共2页
为研究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组织来源,通过对10例组织块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研究,对8例切除CHL组织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10例FⅧRAg阳性表达。电镜发现血窦壁厚25nm左右,血窦腔大小为30~300μm。血窦壁有完整内皮细... 为研究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组织来源,通过对10例组织块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研究,对8例切除CHL组织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10例FⅧRAg阳性表达。电镜发现血窦壁厚25nm左右,血窦腔大小为30~300μm。血窦壁有完整内皮细胞,其下有丰富弹力纤维,中膜层有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间质中有极丰富和广泛分布的胶原纤维,造成内、中、外膜层界限不清及弹力纤维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可填充血窦腔,内皮细胞程度不等肿胀,甚至半脱落、脱落状;红细胞可大量渗出至间质中。从而证实了CHL为肝动脉末梢的微动脉畸形病变,胶原纤维大量增生是CHL纤维化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组织 海绵状血管瘤 第Ⅷ因子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忱瑞 王涛 +3 位作者 畅俊平 郭彦军 姜文浩 史仲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74-276,共3页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在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 8例肝CHL ,经肝动脉的PLE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 ,碘油沉积情况 ,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 PLE治疗后 ,肿瘤直径明显缩小 ,碘油沉积良好 ...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在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 8例肝CHL ,经肝动脉的PLE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 ,碘油沉积情况 ,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 PLE治疗后 ,肿瘤直径明显缩小 ,碘油沉积良好 ,临床症状缓解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LE经肝动脉介入治疗CHL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平阳霉素 碘油 栓塞
下载PDF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郭元星 印建国 +4 位作者 汤建荣 杨炳飞 张亚琴 李铁林 李彦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 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12例 ,瘤体最小 3 .3cm× 3 .0cm ,最大 12 .0cm× 13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 ,注... 目的 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12例 ,瘤体最小 3 .3cm× 3 .0cm ,最大 12 .0cm× 13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 ,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介入治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 ,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可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栓塞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介入放射学 临床应用 治疗 肝肿瘤
下载PDF
动脉栓塞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陆鹏 曹广劭 +2 位作者 曹会存 刘建文 刘玉岩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76-279,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栓塞术(TAE)与微波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综合介入科就诊的74例CHL患者,其中37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另37例接受TAE治疗,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6... 目的对比研究动脉栓塞术(TAE)与微波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综合介入科就诊的74例CHL患者,其中37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另37例接受TAE治疗,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6.5%对75.7%,P>0.05);治疗后,微波消融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47.9±5.7)U/L和(35.5±4.3)U/L,显著低于TAE组[分别为(93.5±11.2)U/L和(61.3±5.8)U/L,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时,微波消融组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8±0.5)分、(1.7±0.2)分和(1.1±0.1)分,显著低于TAE组[分别为(4.7±0.9)分、(2.6±0.8)分和(1.8±0.3)分,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E和微波消融治疗CHL患者疗效类似,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可根据技术条件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动脉栓塞术 微波消融 视觉模拟评分 疗效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绮 杨龙 +3 位作者 吴刚 袁建军 郝远瑞 赵德正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12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对39例患者经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 2.4 mL,观察时间>5 min,重点观察强化形式、时相、有无消退。结果:3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各型不同时相表现形式不同,肝血管瘤...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造影时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对39例患者经左肘静脉团注造影剂SonoVue 2.4 mL,观察时间>5 min,重点观察强化形式、时相、有无消退。结果:3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各型不同时相表现形式不同,肝血管瘤大小与强化形式亦不同。结论:结节状环形渐进性强化为典型肝海绵状血管瘤超声造影改变,任何强化形式均有病理基础。肝海绵状血管瘤窦腔的大小、是否均一、有无纤维化钙化等病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超声造影不同强化形式产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海绵状血管瘤 超声造影 病理
下载PDF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双重供血及外科处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潘承恩 王居邠 +5 位作者 李志超 王林 苟百锁 王治全 王荣 刘绍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579-581,共3页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例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例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硬化疗法和结扎的适应证:有症状的大海绵状血管,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较大的手术危险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 血管瘤 肝动脉 门静脉 肝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造影分型 被引量:9
19
作者 曾庆乐 陈勇 +2 位作者 赵剑波 张克伟 李彦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动脉造影表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02例CHL患者,男35例,女67例,年龄23~70岁,平均41.3岁。所有患者行肝动脉造影:导管位于肝固有动脉水平,对比剂注射流率5ml/s,DSA连续完整采集动脉期、实质期图像...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动脉造影表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02例CHL患者,男35例,女67例,年龄23~70岁,平均41.3岁。所有患者行肝动脉造影:导管位于肝固有动脉水平,对比剂注射流率5ml/s,DSA连续完整采集动脉期、实质期图像。按照下述标准将动脉造影表现分为4型:富血型(Ⅰ型),乏血型(Ⅱ型),动静脉分流(AVS)型(Ⅲ型),门静脉供血型(Ⅳ型)。各型判定标准:富血型为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动脉期可见较多异常血窦显影,实质期异常血窦充盈瘤体大部分区域。乏血型为供血动脉无增粗,动脉期可见数量不多的异常血窦在瘤体周边显影,实质期异常血窦充盈瘤体小部分区域。出现AVS则不论富、乏血与否直接判定为AVS型。门静脉供血型则为动脉期及实质期完全无瘤体染色,直接或回流性门静脉造影显示异常血窦充盈染色。分型确定后对Ⅰ~Ⅲ型患者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肝动脉栓塞。统计总体瘤体缩小率和各型瘤体缩小率并分析其差别。结果102例动脉造影全部成功。其中,富血型58例(56.8%),乏血型30例(29.4%),AVS型13例(12.7%),门静脉供血型1例(0.98%)。在AVS型患者中,肝动脉-门静脉分流11例,肝动脉-肝静脉分流2例。分流时相出现于动脉期10例,出现于实质期3例。总体瘤体缩小率为46.7%,富血型瘤体缩小率为56.3%,而乏血型为27.9%,AVS型46.6%。各型之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富血型和AVS型均较乏血型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富血型和AVS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动脉造影表现可将CHL分为富血、乏血、AVS、门静脉供血四种类型。其中富血、乏血及AVS型之间行PLE肝动脉栓塞时瘤体缩小率有显著差别。此分型可作为选择疗法和估计瘤体缩小程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造影分型 肝海绵状血管瘤 平阳霉素 肝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PLE+GF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粤明 胡沁松 +2 位作者 陈文忠 郭曼 向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明胶海绵(GF)颗粒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剌插管,超选择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注入PLE至血管瘤体完全充填,并用GF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定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明胶海绵(GF)颗粒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剌插管,超选择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注入PLE至血管瘤体完全充填,并用GF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定期观察瘤腔碘油充填情况、疗效和并发症。结果PLE+GF栓塞治疗后,碘油存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LE+GF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栓塞治疗 SELDINGER技术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肝海绵状血管瘤 供血动脉 严重并发症 明胶海绵 充填情况 PLE 超选择 CHL 治疗后 疗效 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