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治疗对颅内前循环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文 薛海龙 贾秀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9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对颅内前循环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远期预后。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并记录NIHSS量表评分。比较2组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及疾病... 目的:观察介入与单纯药物治疗对颅内前循环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远期预后。方法9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终点事件,并记录NIHSS量表评分。比较2组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结果2组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30 d后缺血性卒中复发率(8.3%)比对照组的(22.7%)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8.3%。脑卒中近期(1~6个月)预后病情明显好转( 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0d后缺血性卒中复发率明显减少,且脑卒中近期预后好,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可能导致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狭窄 介入治疗 终点事件
下载PDF
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三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俊国 赵志清 +3 位作者 莫金潮 吴冬 钟金兰 余深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MT-TOF-MRA)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3D-MT-TOF-MRA、TOF-MRA及数字... 目的探讨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MT-TOF-MRA)在颅内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3D-MT-TOF-MRA、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3D-MT-TOF-MRA对照,对比分析3D-MT-TOF-MRA判断颅内血管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观察期内无不良事件发生。40例患者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3D-MT-TOF-MRA检出中小血管狭窄27例(27/40,68%),DSA检出30例(30/40,75%),3D-MT-TOF-MRA检出血管狭窄20例(20/40,50%),3种方法诊断颅内中小血管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对照,基于磁化转移技术的3D-MT-TOF-MRA检出颅内中小血管狭窄的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90%;2种方法诊断颅内中小血管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κ系统检验,两种方法吻合度一般(κ=0.637)。结论3D-MT-TOF-MRA技术与DSA在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上具有较高一致性,且具有经济、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化转移 颅内血管 狭窄
下载PDF
MPC30-DEA70载AMO-miR-146a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 陆远 +5 位作者 冯辉 张敏 张卓琦 王志荣 杨煜 徐晤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724-1727,共4页
目的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MPC30-DEA70)负载反义miR-146a寡核苷酸(AMO-miR-146a)转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观察其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化分为未损伤组、单纯损伤组、多聚赖氨酸(PLL)... 目的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MPC30-DEA70)负载反义miR-146a寡核苷酸(AMO-miR-146a)转染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观察其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化分为未损伤组、单纯损伤组、多聚赖氨酸(PLL)组、AMO-miR-146a组、PLL载MPC30-DEA70/AMO-miR-146a复合物(P/M=3:1组和P/M=5:1组),每组10只。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4周后大鼠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q-PCR法检测miR-146a的表达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显示,除未损伤组外,单纯损伤组、PLL组、AMO-miR-146a组、P/M=3:1组、P/M=5:1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新生内膜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而中膜面积无明显改变;与单纯损伤组比较,PLL组、AMO-miR-146a组新生内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3:1组和P/M=5:1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M=3:1组和P/M=5:1组miR-146a及目的蛋白PCNA、NFκBp56的表达较未损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单纯损伤组、PLL组、AMO-miR-146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M=3:1组和P/M=5:1组组间miR-146a、PCNA、NFκBp5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损伤组、PLL组、AMO-miR-146a组组间miR-146a、PCNA、NFκBp5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30-DEA70可与AMO-miR-146a络合,借助PLL进入VSMC,有效抑制球囊损伤后VSMC的miRNA-146a的表达,使PCNA、NFκBp56下调,抑制新生内膜增生,防止血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 反义寡核苷酸 MIR-146A 血管狭窄 基因载体
下载PDF
MPC30-DEA70载AMO-miR-222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影响
4
作者 程龙 李志 +6 位作者 王晓黎 冯辉 燕军 张卓琦 杨煜 王志荣 徐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MPC30-DEA70)为非病毒类转基因载体,可与AMO-mi R-222络合,通过导管球囊系统将MPC30-DEA70/AMO-mi R-222基因复合物导入大鼠颈内动脉球囊损伤处,观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90只雄... 目的:阳离子磷酸胆碱聚合物(MPC30-DEA70)为非病毒类转基因载体,可与AMO-mi R-222络合,通过导管球囊系统将MPC30-DEA70/AMO-mi R-222基因复合物导入大鼠颈内动脉球囊损伤处,观察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未损伤组、多聚赖氨酸(PLL组)、MPC30-DEA70/AMO-mi R-222组、PLL/AMO-mi R-222组、PLL/MPC30-DEA70组、AMO-mi R-222组、单纯损伤组、PLL载P/A=3:1组和P/A=5:1组,每组各10只。构建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予血管损伤段行PLL、MPC30-DEA70/AMO-mi R-222、PLL/AMO-mi R-222、PLL/MPC30-DEA70、AMO-mi R-222、PLL载P/A=3:1和P/A=5:1复合物的转运。4周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HE染色血管段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血管段p57Kip2、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各组血管段mi R222扩增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多聚赖氨酸(PLL组)、裸MPC30-DEA70/AMO-mi R-222组、PLL/AMO-mi R-222组、PLL/MPC30-DEA70组、AMO-mi R-222组、MPC30-DEA70组可见内膜显著增生,新生内膜/中膜比值无组间差异,较PLL载P/A=3:1组和P/A=5:1组有组间差异,后两组比较无组间差异,未损伤组未见新生内膜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PLL载P/A=3:1组和P/A=5:1组P57kip2、P27kip1蛋白表达含量较未损伤组降低(P<0.05),较余六组增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T-PCR法检测显示,mi R-222表达在未损伤组很低,PLL载P/A=3:1组和P/A=5:1组增高,余六组过表达(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MPC30-DEA70可与AMO-mi R-222络合,有效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mi R222表达,从而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及血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胆碱聚合物 反义miR-222 内膜增生 血管狭窄
原文传递
中风先兆期痰瘀阻络证患者TCD检测仪的观察
5
作者 王桂萍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A02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期痰瘀阻络证患者的血管状况。方法通过TCD检测53例中风先兆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变化。结果中风先兆者痰瘀阻络证患者的TCD异常率为81.1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血管狭窄31例,血管...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期痰瘀阻络证患者的血管状况。方法通过TCD检测53例中风先兆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变化。结果中风先兆者痰瘀阻络证患者的TCD异常率为81.1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血管狭窄31例,血管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中风先兆痰瘀阻络证患者脑内动脉存在广泛的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痰瘀阻络证 TCD 血管狭窄
下载PDF
CTA与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伟雄 梁树生 +1 位作者 陈华英 莫永灿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患者均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DSA检查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有98例为大脑动脉狭窄或颈动脉血管狭窄,诊断符合率为96.08%(κ=0.769 2,P<0.05)。CTA和DSA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一致性较高(κ=0.857 5,P<0.05)。CTA检查结果显示155支血管为异常;DSA检查结果显示149支血管为异常,诊断符合率为96.13%(κ=0.817 4,P<0.05)。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临床诊断上,CTA和DSA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与DSA相比,CTA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的创伤更小,应用更便捷,可作为首选诊断技术。而DSA则可作为治疗前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狭窄疾病 CTA DSA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