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尖孢镰刀菌FoHeli转座元件的结构特征及功能验证
1
作者
王嘉荟
范三红
+2 位作者
于慧云
沈瑞清
胡小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Helitr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与其他转座子不同,自主Helitron元件可编码具有复制引发(Rep)和解旋酶(Hel)结构域的转座酶,并通过滚环复制的方式在基因组中进行扩张。本研究对9种尖孢镰刀菌中的自主Helitron元...
Helitr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与其他转座子不同,自主Helitron元件可编码具有复制引发(Rep)和解旋酶(Hel)结构域的转座酶,并通过滚环复制的方式在基因组中进行扩张。本研究对9种尖孢镰刀菌中的自主Helitron元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中存在两类自主Helitron元件FoHeli1与FoHeli2。其中FoHeli1成员间序列高度相似,并具有明晰的边界特征:3’端为保守的"TATTTT"序列,其上游可形成稳定的发夹结构,且发夹上游可与5’端形成12bp的反向互补结构。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尖孢镰刀菌Fo4287菌株中克隆获得完整的Fo Heli1元件,并通过构建双元转座系统及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证明尖孢镰刀菌中的Fo Heli元件可在禾谷镰刀菌PH-1菌株的基因组中发生跳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helitron
元件
边界特征
转座活性
原文传递
大豆HGm1 helitron转座元件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彭珍
刘静
+2 位作者
郭月
李英
杜建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33,共7页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演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帮助。[方法]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我们对大豆HGm1家族的数量、结构特征、染色体分布、插入基因情况,基因片段的捕获及表达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从公开发表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中共鉴定出254个HGm1转座元件。这些元件的3'末端十分保守,主要由GC含量较高的碱基组成。HGm1元件主要分布在AT丰富的区域,并在重组受到显著抑制的异染色质区域富集。研究还发现,68个元件被83个外源的转座元件插入;64个元件插入到编码蛋白的基因附近(<2 kb);115个元件携带154个完整的外源基因;52个元件有潜在的转录活性,在根、茎、叶、花和种子中,以及干旱胁迫和组织培养条件都有所表达。[结论]与玉米中有关helitron的研究结果相似,HGm1家族在大豆基因组中经常以巢式的结构存在,具有频繁插入到基因附近和捕获基因的现象,并且部分成员具有潜在的转录活性。而与玉米helitron不同的是,大豆HGm1 helitron家族主要分布在基因贫乏的异染色质区域。因此,HGm1家族在改变大豆基因结构和调节基因表达以及影响大豆基因组的演化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helitron
转座
元件
分布
插入
捕获
转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尖孢镰刀菌FoHeli转座元件的结构特征及功能验证
1
作者
王嘉荟
范三红
于慧云
沈瑞清
胡小平
机构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出处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YB032)
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NKYJ-15-33)~~
文摘
Helitr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与其他转座子不同,自主Helitron元件可编码具有复制引发(Rep)和解旋酶(Hel)结构域的转座酶,并通过滚环复制的方式在基因组中进行扩张。本研究对9种尖孢镰刀菌中的自主Helitron元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中存在两类自主Helitron元件FoHeli1与FoHeli2。其中FoHeli1成员间序列高度相似,并具有明晰的边界特征:3’端为保守的"TATTTT"序列,其上游可形成稳定的发夹结构,且发夹上游可与5’端形成12bp的反向互补结构。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尖孢镰刀菌Fo4287菌株中克隆获得完整的Fo Heli1元件,并通过构建双元转座系统及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证明尖孢镰刀菌中的Fo Heli元件可在禾谷镰刀菌PH-1菌株的基因组中发生跳转。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helitron
元件
边界特征
转座活性
Keywords
Fusorium oxysporum,
helitron
, the feature of boundary, transposable activity
分类号
S432.44 [农业科学—植物病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豆HGm1 helitron转座元件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2
作者
彭珍
刘静
郭月
李英
杜建厂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3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266)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项目(BRA2013267)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CX14(5010)]
文摘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演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帮助。[方法]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我们对大豆HGm1家族的数量、结构特征、染色体分布、插入基因情况,基因片段的捕获及表达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从公开发表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中共鉴定出254个HGm1转座元件。这些元件的3'末端十分保守,主要由GC含量较高的碱基组成。HGm1元件主要分布在AT丰富的区域,并在重组受到显著抑制的异染色质区域富集。研究还发现,68个元件被83个外源的转座元件插入;64个元件插入到编码蛋白的基因附近(<2 kb);115个元件携带154个完整的外源基因;52个元件有潜在的转录活性,在根、茎、叶、花和种子中,以及干旱胁迫和组织培养条件都有所表达。[结论]与玉米中有关helitron的研究结果相似,HGm1家族在大豆基因组中经常以巢式的结构存在,具有频繁插入到基因附近和捕获基因的现象,并且部分成员具有潜在的转录活性。而与玉米helitron不同的是,大豆HGm1 helitron家族主要分布在基因贫乏的异染色质区域。因此,HGm1家族在改变大豆基因结构和调节基因表达以及影响大豆基因组的演化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大豆
helitron
转座
元件
分布
插入
捕获
转录
Keywords
soybean
helitron
transposable element
distribution
insertion
capture
transcript
分类号
Q781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Q75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尖孢镰刀菌FoHeli转座元件的结构特征及功能验证
王嘉荟
范三红
于慧云
沈瑞清
胡小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2
大豆HGm1 helitron转座元件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彭珍
刘静
郭月
李英
杜建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