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minance of transposable element‑related satDNAs results in great complexity of“satDNA library”and invokes the extension towards“repetitive DNA library”
1
作者 Monika Tunjić‑Cvitanić Daniel García‑Souto +1 位作者 Juan J.Pasantes EvaŠatović‑Vukšić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36-251,共16页
Research on bivalves is fast-growing,including genome-wide analyses and genome sequencing.Several characteristics qualify oysters as a valuable model to explore repetitive DNA sequences and their genome organization.H... Research on bivalves is fast-growing,including genome-wide analyses and genome sequencing.Several characteristics qualify oysters as a valuable model to explore repetitive DNA sequences and their genome organization.Here we char-acterize the satellitomes of five species in the family Ostreidae(Crassostrea angulata,C.virginica,C.hongkongensis,C.ariakensis,Ostrea edulis),revealing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satellite DNAs(satDNAs)per genome(ranging between 33 and 61)and peculiariti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ir satellitomes.Numerous satDNAs were either associated to or derived from transposable elements,displaying a scarcity of transposable element-unrelated satDNAs in these genomes.Due to the non-conventional satellitome constitution and dominance of Helitron-associated satDNAs,comparative satellitomics demanded more in-depth analyses than standardly employed.Comparative analyses(including C.gigas,the first bivalve species with a defined satellitome)revealed that 13 satDNAs occur in all six oyster genomes,with Cg170/HindIII satDNA being the most abundant in all of them.Evaluating the“satDNA library model”highlighted the necessity to adjust this term when studying tandem repeat evolution in organisms with such satellitomes.When repetitive sequences with potential vari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repeat-type affiliation are examined across related species,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rms“TE library”and“repetitive DNA library”becomes ess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ome Comparative satellitomics helitron Bivalves “Dark matter of the genome”
原文传递
大麦基因组中Helitron转座元件的计算预测
2
作者 武泽峰 于慧云 范三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3-1189,共7页
Helitron是一类新发现的DNA转座元件,具有捕获宿主基因片段的能力,因而对植物基因及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麦类作物中这类元件对基因组的进化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一种改进的局部组合变量(LCV)方法对大麦基因组中的Helit... Helitron是一类新发现的DNA转座元件,具有捕获宿主基因片段的能力,因而对植物基因及基因组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麦类作物中这类元件对基因组的进化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一种改进的局部组合变量(LCV)方法对大麦基因组中的Helitron转座元件进行了预测,共鉴定了16 560个潜在的Helitron元件,去除假阳性后这些元件约占基因组的2.2%。基于序列分歧的计算发现,绝大多数Helitron形成于最近的900万年内,并且在大约250和550万年前各经历了一次剧烈扩张。在大麦基因组中发现了3个自主型Helitron元件,它们包含Rep和Helicase结构域的编码区。基因片段捕获分析发现,66.5%的元件平均捕获了1.9个基因片段,除了反转座和转座相关的基因外,参与发育调控的NAM家族转录因子和参与水分运输和环境胁迫响应的软木脂素合成酶基因也被高频捕获,表明Helitron转座元件不仅影响大麦基因组的结构,同时可以驱动特定功能基因的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helitron 转座子 基因捕获 LCV算法
下载PDF
高等植物helitron转座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珍 徐珍珍 +1 位作者 刘静 杜建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58-2566,共9页
作为重复序列的一种主要类型,转座子在高等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相当丰富的DNA含量,在改变基因结构、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基因组进化,以及创造新基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elitron转座子是DNA转座子的一种,在转座过程中经常捕获基因或... 作为重复序列的一种主要类型,转座子在高等植物基因组中具有相当丰富的DNA含量,在改变基因结构、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基因组进化,以及创造新基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Helitron转座子是DNA转座子的一种,在转座过程中经常捕获基因或基因片段,以及插入到基因附近或基因内部,因此在改变基因组构成、影响基因组的进化过程以及改变基因型和表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植物基因组中helitron转座子的结构特征、鉴定和分类方法、基因组中的含量和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以及转座扩增和基因片段的捕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helitron转座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helitron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tron转座子 滚环复制 捕获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 进化
下载PDF
明尼苏达被毛孢中活跃扩张的HmHeli1转座元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慧云 王嘉荟 +1 位作者 胡小平 范三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2-1405,共14页
Helitron是真核生物中存在的一种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的转座元件,关于其对动植物基因组的影响已有深入分析,而在真菌中则鲜有报道。本文对大豆囊孢线虫的生防菌——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中的Helitron转座元件进行了系... Helitron是真核生物中存在的一种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的转座元件,关于其对动植物基因组的影响已有深入分析,而在真菌中则鲜有报道。本文对大豆囊孢线虫的生防菌——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中的Helitron转座元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该真菌中存在两类自主的Helitron元件HmHeli1和HmHeli2;其中HmHeli1不仅具有保守的末端序列和结构,而且编码序列高度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Rep Hel转座酶,表明其在基因组中发生了近期扩张并依旧活跃。HmHeli1符合Helitron2元件的结构及编码特征:5′和3′末端分别存在保守序列"TCAG"和"TATTTT",3′末端存在富含GC的发卡结构,近末端存在不对称的反向重复序列;编码的转座酶包含锌指、Rep和Helicase结构域,但不包含核酸内切酶结构域。HmHeli1优先同向插入基因富集区,甚至功能基因内部,插入位点存在一个短的富含AT的序列。HmHeli1不具主动捕获基因的能力,但可被动接受其他转座元件的插入。HmHeli1是一种结构独特、极具扩张力的DNA转座元件,不仅在明尼苏达被毛孢基因组进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开发为通用遗传分析工具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尼苏达被毛孢 HmHeli1 helitron2 末端反向重复 基因富集区
原文传递
尖孢镰刀菌FoHeli转座元件的结构特征及功能验证
5
作者 王嘉荟 范三红 +2 位作者 于慧云 沈瑞清 胡小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5-334,共10页
Helitr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与其他转座子不同,自主Helitron元件可编码具有复制引发(Rep)和解旋酶(Hel)结构域的转座酶,并通过滚环复制的方式在基因组中进行扩张。本研究对9种尖孢镰刀菌中的自主Helitron元... Helitr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与其他转座子不同,自主Helitron元件可编码具有复制引发(Rep)和解旋酶(Hel)结构域的转座酶,并通过滚环复制的方式在基因组中进行扩张。本研究对9种尖孢镰刀菌中的自主Helitron元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中存在两类自主Helitron元件FoHeli1与FoHeli2。其中FoHeli1成员间序列高度相似,并具有明晰的边界特征:3’端为保守的"TATTTT"序列,其上游可形成稳定的发夹结构,且发夹上游可与5’端形成12bp的反向互补结构。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尖孢镰刀菌Fo4287菌株中克隆获得完整的Fo Heli1元件,并通过构建双元转座系统及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证明尖孢镰刀菌中的Fo Heli元件可在禾谷镰刀菌PH-1菌株的基因组中发生跳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helitron元件 边界特征 转座活性
原文传递
大豆HGm1 helitron转座元件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彭珍 刘静 +2 位作者 郭月 李英 杜建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7-533,共7页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 [目的]helitron转座元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和转座方式独特的DNA转座子。我们从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大豆基因组中拷贝数最多的helitron HGm1家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进一步明确helitron转座元件在大豆及其近缘种基因和基因组演化中所起的作用提供帮助。[方法]利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我们对大豆HGm1家族的数量、结构特征、染色体分布、插入基因情况,基因片段的捕获及表达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从公开发表的大豆基因组序列中共鉴定出254个HGm1转座元件。这些元件的3'末端十分保守,主要由GC含量较高的碱基组成。HGm1元件主要分布在AT丰富的区域,并在重组受到显著抑制的异染色质区域富集。研究还发现,68个元件被83个外源的转座元件插入;64个元件插入到编码蛋白的基因附近(<2 kb);115个元件携带154个完整的外源基因;52个元件有潜在的转录活性,在根、茎、叶、花和种子中,以及干旱胁迫和组织培养条件都有所表达。[结论]与玉米中有关helitron的研究结果相似,HGm1家族在大豆基因组中经常以巢式的结构存在,具有频繁插入到基因附近和捕获基因的现象,并且部分成员具有潜在的转录活性。而与玉米helitron不同的是,大豆HGm1 helitron家族主要分布在基因贫乏的异染色质区域。因此,HGm1家族在改变大豆基因结构和调节基因表达以及影响大豆基因组的演化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helitron转座元件 分布 插入 捕获 转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