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 被引量:136
1
作者 陈东景 徐中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9-224,共6页
从状态—压力—响应的角度设计了一种评价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 ,并以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张掖地区的生态安全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得到以下结论 :现代的生态安全问题不仅是自然... 从状态—压力—响应的角度设计了一种评价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 ,并以我国西北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张掖地区的生态安全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得到以下结论 :现代的生态安全问题不仅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支撑能力大小 ,更重要的是生存在其中的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程度 ;为了给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我们既要合理的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 ,又应理所当然的对其进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状态-压力-响应 黑河流域 张掖地区 生态环境 人类
下载PDF
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77
2
作者 程国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43,共9页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研究黑河流域的诸多生态经济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不仅是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研究黑河流域的诸多生态经济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不仅是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而且是联系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 .在系统总结国际上关于流域尺度生态经济研究状况、进展和黑河流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纽带的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研究框架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生态过程模拟模型的研究 ;2 )宏观经济水资源模拟模型的研究 ;3)环境变化条件下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 ;5 )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最后 ,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 黑河流域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经济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苏志勇 徐中民 +3 位作者 张志强 陈东景 龙爱华 张勃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0-406,共7页
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是联系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 ,从生态经济的角度 ,给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在总结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纳入了生态经济系统的背景下进行综合集成研究 .以黑河流... 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是联系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 ,从生态经济的角度 ,给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在总结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纳入了生态经济系统的背景下进行综合集成研究 .以黑河流域中游为例 ,提出了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模型和纳入生态价值模块的途径和方法 ,从价值量的角度对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耦合研究 ,并根据模型的优化分析结果分析了未来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研究 水资源承载力 多目标分析 黑河流域 生态价值
下载PDF
黑河流域叶面积指数的遥感反演 被引量:27
4
作者 徐全芝 张万昌 +2 位作者 刘三超 赵登忠 蒋建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281-285,共5页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 ,探寻基于TM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 (VIs)与野外实测数据间叶面积指数 (LAI)的反演研究。结果表明 ,各植被指数与LAI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整个研究区土壤调整植被指数 (SAVI)具有最高的LAI反演精度 ;把研究区分成绿洲... 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 ,探寻基于TM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 (VIs)与野外实测数据间叶面积指数 (LAI)的反演研究。结果表明 ,各植被指数与LAI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整个研究区土壤调整植被指数 (SAVI)具有最高的LAI反演精度 ;把研究区分成绿洲区和山区 ,各种植被指数与LAI的相关系数和反演精度均有很大程度提高 ,同时得到绿洲区SAVI最适于反演LAI ,山区SR最适于反演LAI ,通过这种方式估算出黑河流域叶面积指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叶面积指数 植被指数 相关性 估算 遥感 反演研究
原文传递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29
5
作者 YanYun NIAN Xin LI +1 位作者 Jian ZHOU XiaoLi H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3期273-286,共14页
In recent decades,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These processes have stressed the shortages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arid re- gions ... In recent decades,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These processes have stressed the shortages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arid re- gions of northwestern China. In order to sustain the expanding cropland, people increased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these reg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a typical inland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The data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interpreted using aerial photographs (1965) and Landsat TM images (1986 and 2007). The data of irrigation water volume in the irrigation districts were spatializ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depth was interpolated using the geo- statistic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ltivated cropland area along oasis fringe increased by 15.38% and 43.60% during the periods 1965-1986 and 1986-2007, respectively. Surface water amount for irrigation had almost doubled from 1956 to 2010. The decrease of grassland area mainly occurred at the alluvial fan in front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with 36.47% during 1965-1986 and 38.56% during 1986-2007, respectively. The groundwater depth in front of the mountain constantly increased from 1986 to 2007. We found that the overuse of surface water and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had direct consequence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 We suggest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use among different irrigation distdcts needs to be improved, which will significantly ease the conflicts between increasing water demand for irrigation and a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shed management land use GROUNDWATER IRRIGATION arid region hei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基于USLE的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胥彦玲 李怀恩 +1 位作者 倪永明 扬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2,共5页
为有效控制黑河流域因土壤侵蚀而产生的氮、磷非点源污染,改善黑河水库水质,以流域的行政单元作为估算非点源污染的响应单元,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并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了参数选取和率定,在 GIS软件辅助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侵蚀... 为有效控制黑河流域因土壤侵蚀而产生的氮、磷非点源污染,改善黑河水库水质,以流域的行政单元作为估算非点源污染的响应单元,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并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了参数选取和率定,在 GIS软件辅助下,估算了各单元的土壤侵蚀量,计算了流域吸附态氮磷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文中所用估算方法较为合理,全流域的平均侵蚀模数为315.06 t/(km2·年);(2)流域每年由土壤流失所引起的吸附态氮磷总负荷量分别达到15.702和3.866 t,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3)马召乡、甘浴湾乡、板房子乡、安家岐乡、厚畛子乡以及小王涧乡对流域氮磷污染负荷贡献较高,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主要源区;(4)退耕还林还草, 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农事活动是削减和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USLE方程 氮磷污染负荷 黑河流域
下载PDF
黑河上游气象与水文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蒋忆文 张喜风 +1 位作者 杨礼箫 贺缠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2-1851,共10页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指数与水文干旱指数,利用西北干旱区黑河上游祁连、野牛沟、托勒和肃南4个气象站1968-2009年的降水数据,采用子流域划分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月、季节和年尺度计算出各站气象干旱指数及相应年份的水文干旱指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都对干旱反应灵敏,均能较准确地发现和评价干旱,且二者在年尺度上以及空间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月尺度上,因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降水指数SPI 水文干湿指数 黑河上游
原文传递
基流分割方法在寒旱区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文 李占玲 +2 位作者 徐宗学 赵捷 赵焕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8,共8页
基流作为寒旱区流域的重要水分补给,在维持生态系统安全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定适合该区环境特点的基流分割方法尤为重要。基于数字滤波、滑动最小值(BFI)、时间步长(HYSEP)三类方法对我国西北寒旱区黑河流域上游莺... 基流作为寒旱区流域的重要水分补给,在维持生态系统安全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定适合该区环境特点的基流分割方法尤为重要。基于数字滤波、滑动最小值(BFI)、时间步长(HYSEP)三类方法对我国西北寒旱区黑河流域上游莺落峡水文站1954~2012年的逐日流量进行基流分割,对三类共9种基流分割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种方法计算所得年内基流量变化趋势均符合黑河流域特点,但不同月份降雨量的差异对基流分割结果的影响显著;(2)滑动最小值法和时间步长法对不同年份的基流过程有更好的辨识度,且滑动最小值(B1)法、滑动最小值(B2)法、时间步长(H3)法所得的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与已有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相近,结果可靠,同时各法基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9种方法所得基流序列均较为平稳,年际变化平缓;(3)时间步长(H3)法得到的基流过程线符合流域汇流规律,与斜线分割法的确定性系数显著优于其它各法(R2=0.825,p<0.001)。综上,时间步长法中的局部最小值(H3)法综合考虑了年内基流量变化特征、年基流指数稳定性、径流过程线合理性三个方面,在黑河上游流域进行基流分割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分割 黑河流域 寒旱区流域
下载PDF
黑河流域张掖盆地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同位素特征及转化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芬 王水献 +1 位作者 蓝永超 胡兴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共5页
在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流域内河流和含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历来是水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环境同位素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示踪剂,可以有效地揭示流域河流-含水层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张掖盆地黑河河水及其两岸地... 在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流域内河流和含水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历来是水循环研究的关键环节。环境同位素作为水循环研究中的示踪剂,可以有效地揭示流域河流-含水层之间的转化关系。根据张掖盆地黑河河水及其两岸地下水中的稳定氢氧同位素资料及氘过量参数(d)值,分析了张掖盆地内不同水体中的δD、δ18 O和d值的分布规律及其所指示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和地下水与黑河河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张掖盆地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源于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同深度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为统一的河流-地下水系统。在张掖盆地灌溉区,绿洲农田灌溉严重影响了地下水和河水之间的转化,导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增加。运用质量守恒原理,定量分析了盆地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的转化量,为正确评价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地下水 δD Δ18O 张掖盆地 黑河流域 干旱区
下载PDF
黑河流域生态用水与产业发展研究——以张掖市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先松 石培基 毛笑文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323-326,共4页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日益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通过结构用水研究,得出黑河流域用水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耗用了大...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日益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通过结构用水研究,得出黑河流域用水结构不合理,农业用水所占比重较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耗用了大量的稀缺水资源,挤占了生态用水。位于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市既是整个流域经济的主体,也是流域内用水量最大的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在分析张掖市产业发展现状与流域生态建设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生态用水优先的前提下,应优化调整大耗水产业,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经济系统,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生态用水 产业结构调整 张掖市 生态环境建设 水资源
原文传递
山区太阳辐射对水热过程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艳林 程国栋 +2 位作者 李新 韩旭军 常晓丽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0-659,共10页
山区短波辐射的空间异质性非常强,地形的遮蔽影响在山区能水循环模拟研究中不容忽视.改进了SHAW模型和SHAWDHM模型的辐射模块,使之能考虑地形的遮蔽作用对山区辐射平衡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并在单点和流域尺度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对比分析... 山区短波辐射的空间异质性非常强,地形的遮蔽影响在山区能水循环模拟研究中不容忽视.改进了SHAW模型和SHAWDHM模型的辐射模块,使之能考虑地形的遮蔽作用对山区辐射平衡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并在单点和流域尺度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对比分析山区辐射过程对流域能水循环和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因地形的遮蔽作用,地表接收的太阳直射辐射可减少25%左右,模型模拟的土壤温度和蒸散发量分别降低约0.5℃和20%.考虑山区辐射过程后,模型模拟的春季融雪和夏季蒸散发均有所减缓,导致春季融雪径流降低和夏季径流增加.与观测径流对比发现,考虑山区辐射过程后,模型对径流量的模拟精度有所提高,逐时径流量的纳什效率系数由0.677提高到0.711,径流量的观测值与模拟值间的相关系数由0.835提高到0.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地形 寒区水文 黑河 冰沟
下载PDF
近50年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军 马小平 魏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8,共8页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类型在逐渐减少,到c时期(1991-2010)时仅有11种植被类型,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性很大,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类型非常单一。2)黑河中上游气候暖湿化,潜在植被向暖湿的植被类型发展,但变暖的速度大于变湿的速度,使植被类型不断退化;而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气候逐渐暖干化,潜在植被向暖干的植被类型发展,荒漠化较为严重。3)随着气候的变化,全流域植被类型逐渐减少,潜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近年来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潜在植被 演替 潜在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内陆河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长新 沈渭寿 张慧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年第3期9-13,共5页
以遥感与GIS技术为依托,根据PSR模型框架建立黑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三期生态安全评价数据,综合分析了黑河流域20年来生态安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其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波动变化,2000年较1986年呈恶化趋势,2007年较2000年有... 以遥感与GIS技术为依托,根据PSR模型框架建立黑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三期生态安全评价数据,综合分析了黑河流域20年来生态安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其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波动变化,2000年较1986年呈恶化趋势,2007年较2000年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黑河流域 生态安全 评价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mountain landscapes on water balance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watershed in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6
14
作者 Jia QIN YongJian DING +6 位作者 JinKui WU MingJie GAO ShuHua YI ChuanCheng ZHAO BaiSheng YE Man LI ShengXia W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366-383,共18页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mountain landscape on hydrology or water balance is essential for the sus- 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water resources. Specifically, understanding how the change of each landscape infl...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mountain landscape on hydrology or water balance is essential for the sus- 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water resources. Specifically, understanding how the change of each landscape influences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predictability of hydrological responses to mountain landscape changes and thus can help the government make sounder decisions. In the paper, we used the VIC (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 to conduct hydrological modeling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watershed, along with a frozen-soil module and a glacier melting module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 The improved model performed satisfactorily. We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runoff generation of mountain landscape both in space and time. About 50% of the total runoff at the catchment outlet were generated in mid-mountain zone (2,900-4,000 m asl), and water was mainly consumed in low mountain region (1,700-2,900 m asl) because of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rees and grasses. The runoff coefficient was 0.37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watershed. Barren landscape produced the largest runoff yields (52.46% of the total runoff) in the upper Heihe River watershed, fol- lowed by grassland (34.15%), shrub (9.02%), glacier (3.57%), and forest (0.49%).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landscape change on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three landscape change scenarios were designed in the study. Scenario 1, 2 and 3 were to convert all shady slope landscapes at 2,000-3,300 m, 2,000-3,700 m, and 2,000-4,000 m asl respectively to forest lands, with forest coverage rate increased to 12.4%, 28.5% and 42.0%, respectively. The runoff at the catchment outlet correspondingly declined by 3.5%, 13.1% and 24.2% under the three scenarios. The forest landscape is very important in water conservation as it reduced the flood peak and increased the base flow. The mountains as "water tower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water resources generation and the impact of mountain landsca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landscape runoff modeling water balance VIC model heihe river watershed
下载PDF
黑河遥感试验: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新 刘绍民 +8 位作者 柳钦火 肖青 车涛 马明国 晋锐 冉有华 闻建光 徐自为 李增元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48,共25页
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石之一是地球观测系统,许多观测试验甚至成为一个阶段地球系统科学认识和研究方法进步的里程碑。在这些观测试验中,遥感试验始终是核心组成部分。黑河遥感试验是以中国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内山... 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石之一是地球观测系统,许多观测试验甚至成为一个阶段地球系统科学认识和研究方法进步的里程碑。在这些观测试验中,遥感试验始终是核心组成部分。黑河遥感试验是以中国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内山区冰冻圈、人工绿洲、天然绿洲的生态水文过程为研究对象,于2007年—2017年开展的大规模、多学科卫星—航空—地面综合遥感试验,历经“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和“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两个阶段,由52家单位,670余位科研人员参与,650多个试验数据集全部共享。黑河遥感试验以流域复杂异质性地表研究为特点,在多尺度观测方法创新、定量遥感发展、生态水文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定量遥感和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的深度结合。论文回顾了黑河遥感试验10年历程,凝练了尺度转换、异质性度量、不确定性定量的多尺度试验三原则,总结了星机地一体化、流域—子流域—足迹—单点多尺度嵌套、传感器网络、通量矩阵多尺度观测新方法,介绍了在多源遥感协同反演方法、异质性辐射传输模型、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上的进步。在试验中也研发了降水、积雪、蒸散发、土壤水分、净初级生产力等10多种高分辨率流域尺度生态水文产品,并通过与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的深度集成,算清了流域水账,揭示了绿洲—荒漠相互作用的完整图景,提出了涡动相关仪能量平衡不闭合的诊断方程。黑河遥感试验结束后,其观测系统转为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继续运行,并持续孕育观测的新理论、新方法,更好地服务流域科学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遥感试验 流域观测系统 多尺度观测 航空遥感 定量遥感 尺度转换 遥感产品 真实性检验 流域科学 生态水文
原文传递
黑河流域磷迁移转化过程连续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怀恩 胥彦玲 +1 位作者 张强 倪永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92-1298,共7页
以西安市的主要供水水源黑河流域为例,在Matlab软件辅助下,使用蓄满产流模型、逆高斯分布汇流模型、水沙关系模型以及澳大利亚学者Viney所提出的营养物迁移转化模型对黑河流域1981~1990年磷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模拟了磷... 以西安市的主要供水水源黑河流域为例,在Matlab软件辅助下,使用蓄满产流模型、逆高斯分布汇流模型、水沙关系模型以及澳大利亚学者Viney所提出的营养物迁移转化模型对黑河流域1981~1990年磷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了连续模拟,模拟了磷的输出情况,预测了黑河流域磷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模拟结果符合磷素流失的一般规律,年径流量大的年份,从流域输出的磷素也较多,反之,则较小;对磷的连续模拟结果与实测插补延长后总磷年负荷量的相对误差基本上在±30%以内,结果较合理,由此表明该法可用于黑河流域磷素迁移转化的连续模拟.同时,本文模型只是流域非点源污染连续模拟的初步尝试,尚需进行进一步检验、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ey模型 连续模拟 黑河 流域
下载PDF
地统计方法在黑河上游气象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金麟 赵琛 +2 位作者 张兰慧 贺缠生 王忠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选取黑河上游研究区内的气象站,再逐渐增加其周围的站点,通过计算增加站点前后的误差效果,确定最优观测站点集为上游区域内的观测站点.应用3种不同的地统计方法对黑河上游气象要素进行插值,并比较其优劣.结果表明:无论是气温插值还是降... 选取黑河上游研究区内的气象站,再逐渐增加其周围的站点,通过计算增加站点前后的误差效果,确定最优观测站点集为上游区域内的观测站点.应用3种不同的地统计方法对黑河上游气象要素进行插值,并比较其优劣.结果表明:无论是气温插值还是降水插值,改进的反距离倒数加权法的插值效果均比其他两种方法好;3种方法对气温数据的拟合效果较好,对山区降水事件的拟合能力均不理想.但当仅需要对降雨总量进行预测、计算时,改进的反距离倒数加权法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插值 克里金法 黑河流域
下载PDF
黑河流域沙区植被恢复及演替研究——以高台县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淑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用机械和植物措施固定流动沙丘后,随着土壤和水分等生态因子的改善,原来适应于流沙环境或弱固定沙地生境的天然植被趋向于适合固定沙丘生长的人工、天然植被。高台沙区人工和天然植被经25 a变化后,多枝柽柳+沙蒿+花棒群落演变为多枝柽柳... 用机械和植物措施固定流动沙丘后,随着土壤和水分等生态因子的改善,原来适应于流沙环境或弱固定沙地生境的天然植被趋向于适合固定沙丘生长的人工、天然植被。高台沙区人工和天然植被经25 a变化后,多枝柽柳+沙蒿+花棒群落演变为多枝柽柳+油蒿+花棒群落,盖度达到42%,蒙古沙拐枣+多枝柽柳+油蒿群落演变为多枝柽柳+罗布麻+油蒿群落,盖度达到39%,花棒+沙蒿十多枝柽柳+骆驼刺群落演变为多枝柽柳+罗布麻+花棒+油蒿+骆驼刺群落,盖度达65%,沙拐枣+红砂群落被多枝柽柳+骆驼刺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人工植被 生态系统 演替
下载PDF
下垫面对WRF模式模拟黑河流域区域气候精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潘小多 李新 +1 位作者 冉有华 刘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7-667,共11页
利用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土壤质地类型和地形高度值替换了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中的相关数据,通过数值模式试验检验了下垫面数据对WRF模拟精度的影响。同时,通过与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7个... 利用高精度的土地覆盖、土壤质地类型和地形高度值替换了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中的相关数据,通过数值模式试验检验了下垫面数据对WRF模拟精度的影响。同时,通过与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7个测站观测数据的比较,以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为指标,分析了WRF模式下垫面数据改变对近地表气象要素的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WRF模式本身的地形高度信息在黑河流域上游地区有较大误差,造成了一定的模拟误差。而使用高精度的下垫面数据可以提高WRF模式在黑河流域上游复杂区域的模拟能力;(2)2m气温除了随地形高度递减外,还受土壤质地和土地覆盖小幅度影响,而且进行地形订正后的2m气温与2m湿度的模拟在下垫面为水体的区域对比强烈,因此为模式提供准确的水体分布信息也至关重要;(3)2m气温和湿度等要素的模拟差异值与地形高度资料的差异呈负相关,而降雨量的差异与地形高度差异呈微弱的正相关,与土壤质地差异和土地覆盖差异的相关性也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土地覆盖 土壤质地 黑河流域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
下载PDF
Dynamic downscaling of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t the basin scale using WRF-a case study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 被引量:24
20
作者 Xiaoduo PAN Xin Li +3 位作者 Xiaokang SHI Xujun HAN Lihui LUO Liangxu W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14-323,共10页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is too coarse to represent regional climate variations at the regional, basin, and local scales required for many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impact assessm...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is too coarse to represent regional climate variations at the regional, basin, and local scales required for many 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impact assessments.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 is a nextgeneration, fully compressible, Euler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forecast model with a runtime hydrostatic option. This model is useful for downscaling weather and climate at the scales from one kilometer to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nd is useful for deriving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required for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too.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validate WRF simulating 5 km/ 1 h air temperatures by daily observed data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stations, and by hourly in-situ data of the 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ject. The daily validation shows that the WRF simulation ha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data; the R2 between the WRF simulation and each station is more than 0.93; the absolute of meanbias error (MBE) for each station is less than 2℃; and the MBEs of Ejina, Mazongshan and Alxa stations are near zero, with R2 is more than 0.98, which can be taken as an unbiased estimation. The hourly validation shows that the WRF simulation can capture the basic trend of observed data, the MBE of each site is approximately 2℃, the R2 of each site is more than 0.80, with the highest at 0.95, and the computed and observ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eries show a significantly similar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dynamic downscaling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eihe river Basin 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j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