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以河湟地区的道教文化为视点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文炯 樊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2,共9页
河湟地区是我国最具民族与宗教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区之一,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角,以河湟地区的道教为视点,探讨了这一地区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模式。在这一地区历史上正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彼此影响与整... 河湟地区是我国最具民族与宗教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区之一,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角,以河湟地区的道教为视点,探讨了这一地区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模式。在这一地区历史上正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彼此影响与整合,夯实了河湟地区多元民族-宗教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根基。同时基于这一个案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是"儒道释伊四教互补合一"的"一室四间"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河湟地区 多元宗教文化 和合共生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中国化在甘青河湟地区的当代实践和发展态势——基于本区域东北段佛教寺院的调查
2
作者 王志豪 阿旺嘉措 《中国藏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82,219,220,共12页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青河湟地区东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东部多文化互动的典型区域,历史时期和当代都处于宗教中国化...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青河湟地区东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东部多文化互动的典型区域,历史时期和当代都处于宗教中国化的前沿地带。文章基于多次实地调研获得的材料,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当代实践方面对甘青河湟地区东北段藏传佛教中国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发展态势。研究发现,目前,甘青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继续保持着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同时信教群众日趋多元,宗教仪式汉藏交融,寺院神灵汉藏共处,宗教建筑、宗教艺术也更加本土化,这些都无不体现出这一区域宗教中国化的特点。甘青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在历史时期已经走出了一条以中华文化为底色、融合区域特点的宗教中国化道路,在宗教中国化的当代实践上也正在呈现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中国化 河湟地区 当代实践 发展态势
原文传递
魏晋十六国经略河湟探赜
3
作者 杨荣春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河湟地区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的战略要地,历来被各朝所重视。曹魏西晋在两汉经营基础上采取稳定河湟、安抚诸羌的政策,一方面承袭东汉的郡县体制,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另一方面以护羌校尉节制安抚河湟诸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汉... 河湟地区作为政治、军事、经济和交通的战略要地,历来被各朝所重视。曹魏西晋在两汉经营基础上采取稳定河湟、安抚诸羌的政策,一方面承袭东汉的郡县体制,在河湟地区设置西平郡;另一方面以护羌校尉节制安抚河湟诸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汉、鲜卑、氐、羌和卢水胡部族建立的前凉、前秦、后凉、后秦、南凉、西秦、北凉等诸政权相继深入河湟展开经营进行角逐,并随着河湟地区复杂的民族形势以及十六国各政权间的战和关系变化而不断调整改变经营策略和方式,各政权在河湟地区定都城、置郡县、设护军,发展经济和农业,传承传播中原政治文化制度,开发建设河湟,更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十六国 经略 河湟
下载PDF
道路·文化·认同——河湟地区多民族服饰文化交流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宏媛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河湟地区,指位于黄河、湟水流域间之三角地带,今青海省东部,从古至今均是华夏版图上中西陆路交通的中心与枢纽,与周边地区皆有交通路线相连,其北达河西走廊、东接中原、西连西域、南下蜀藏,是古代东西方使者、商旅、僧侣往来的必经之地... 河湟地区,指位于黄河、湟水流域间之三角地带,今青海省东部,从古至今均是华夏版图上中西陆路交通的中心与枢纽,与周边地区皆有交通路线相连,其北达河西走廊、东接中原、西连西域、南下蜀藏,是古代东西方使者、商旅、僧侣往来的必经之地,在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担有重任。本文将多民族服饰文化交流置于河湟地区的历史进程中和地域性整体文化的语境中予以考量,以具体的服饰事项的移动与族群迁徙的路线作为多点的线索追踪,阐释服饰文化现象如何借助文化互动而最终完成了河湟地区文化空间中的共时性建构的,以探求不同质文化在区域空间互相交流与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道路 交通枢纽 族群迁徙 服饰文化
下载PDF
抚寺安边:明清河湟治理嬗变与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秩序重塑
5
作者 陈祎韬 《华南地理学报》 2023年第2期84-92,共9页
明清两代对河湟的治理上都表现出了因俗而治的特点,这对于现今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明代在“多封众建,僧徒尚用”的思路下,赋予了河湟藏传佛教寺院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这对河湟佛寺的空间分布秩序产生了较大影响,是... 明清两代对河湟的治理上都表现出了因俗而治的特点,这对于现今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明代在“多封众建,僧徒尚用”的思路下,赋予了河湟藏传佛教寺院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这对河湟佛寺的空间分布秩序产生了较大影响,是国家力量所主导的。清代虽主张兴黄教,但雍正年间河湟内属化后,实际上将多数寺院的各类特权收归地方政府,所以佛寺的分布与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具有内在性。通过复原明清河湟藏传佛教不同类型寺院的空间分布,构建出相应的佛寺分布秩序重塑的动态过程,以此来更加立体认识中原王朝与藏传佛教持续的交流互动中所体现的治边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嬗变 河湟地区 寺院分布 秩序重塑
下载PDF
也谈(口+角)厮啰的族源、身世及其它 被引量:4
6
作者 侃本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Based on the Han-Zang’s materials,this article makes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national origin,life experience and name of Tibetan tribal chieftain Jiaosiluo in Hehuang region,and analyzes Qingtang city’s meaning.
关键词 Gu厮Luo 河湟地区 吐蕃王室 青唐城
下载PDF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论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建丽 段有成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3期70-72,共3页
北宋对河湟地区的开拓,虽然出于宋王朝的军事战略需要,但客观上促进了河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有利于西部边疆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关键词 北宋 河湟地区 开拓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分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卓玛措 冯起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以青海河湟地区的城镇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与城镇化水平进程相关的社会经济要素与现行的人口城镇化指标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城镇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作出总体排序及... 本文以青海河湟地区的城镇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将与城镇化水平进程相关的社会经济要素与现行的人口城镇化指标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城镇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湟地区城镇化水平作出总体排序及发展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城镇化进程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人口 经济 河湟地区
下载PDF
明代对河湟区域社会的整合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生寅 庞庆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94-99,共6页
明代,伴随着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对河湟区域社会控制的进一步强化,国家政权对河湟社会区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这种渗入式的整合不仅维持了当地社会的内部稳定与和谐,而且对军政管理体制的完备、农业经济的发... 明代,伴随着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国家力量对河湟区域社会控制的进一步强化,国家政权对河湟社会区域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这种渗入式的整合不仅维持了当地社会的内部稳定与和谐,而且对军政管理体制的完备、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国家政权 河湟区域社会 整合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英语教育发展轨迹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雪萍 韩小冰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1,共3页
本文对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英语教育发展状况作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河湟地区 英语教育
下载PDF
青海河湟地区藏传佛教与道教互动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婧杰 马明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9-92,共4页
研究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各文化间交流、互动和认同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自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青海河湟地区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吸收形成互动、互融格局较为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道教与藏传佛教... 研究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各文化间交流、互动和认同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自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青海河湟地区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吸收形成互动、互融格局较为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道教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的个案考察,辨析两者在青海地区传承、发展变迁中的各民族文化间互动交流关系建立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藏传佛教 道教 动因辨析
下载PDF
青海河湟区水土资源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丽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3-77,共5页
青海东部河湟区是青海省内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不仅是当前水土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就河湟区水土资源的特点和问题作了分析,提... 青海东部河湟区是青海省内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不仅是当前水土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就河湟区水土资源的特点和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水土流失 河湟区 对策
下载PDF
明代回族开发青海农业的方式与效果——主要基于河湟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勉卫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9-93,96,共6页
在元代回族先民屯田的基础之上,明代回族在和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军屯、民屯、商屯与移民垦荒方式参与青海河湟地区的农业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并增加了农产品种类和农业生产的内容。因此,农业经济... 在元代回族先民屯田的基础之上,明代回族在和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军屯、民屯、商屯与移民垦荒方式参与青海河湟地区的农业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并增加了农产品种类和农业生产的内容。因此,农业经济逐渐成为回族社会经济支柱,为青海回族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青海农业 河湟地区 开发方式 明代
下载PDF
青海省河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文化生态发展——以青海省湟中县民间艺术荟萃“八瓣莲花”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玉金 邹晓飞 燕思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20-624,共5页
每个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原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时代诉求而发生变化。以青海省湟中县"八瓣莲花"为例,探索"八瓣莲花"的荟萃在湟中县城镇化进程中建构该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过... 每个地区民间艺术文化的原生态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时代诉求而发生变化。以青海省湟中县"八瓣莲花"为例,探索"八瓣莲花"的荟萃在湟中县城镇化进程中建构该地区文化品牌的重要意义。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过程中,文化方向选择都是民族间文化的"他者"与"我者"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融合。民间艺术文化作为某一地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创造的生产力之一,往往使得河湟地区的文化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古老与现代的二重性特征。在河湟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民间艺术文化走向现代市场产业化发展,在发展中明显地镌刻了地方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城镇化 民间艺术文化 “八瓣莲花” 青海省
下载PDF
21世纪初国内学界关于河湟地区族群关系研究述评
15
作者 王慧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2,共5页
河湟地区位于藏彝走廊与西北走廊交界地带,这里不同文化相互交汇,族群关系繁复多样。这一区域在族群互动中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生存秩序。本文试对21世纪以来河湟地区族群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和评价。
关键词 河湟地区 族群互动 生存秩序
下载PDF
Th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Folktales of Tu Nationality in Hehuang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16
作者 ZHAO Zhi-y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1期1293-1303,共11页
The Tu nationality (also called "Tu people" or "Tus" in the paper), one of the multiple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Hehuang Region (河湟地区) between Gansu (甘肃) and Qinghai (青海) Provinces in the northwest... The Tu nationality (also called "Tu people" or "Tus" in the paper), one of the multiple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Hehuang Region (河湟地区) between Gansu (甘肃) and Qinghai (青海) Provinces in the northwest China, has no written language of their own, but has already created the abundant and varied colorful literary genres. Since the 1980s, folktales, as the main literary product popular in the region, have received literary criticisms and reviews from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ocialist realism dominant in China in the 20th century that emphasized more on contents, motifs and even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So far, no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their studies even if some young scholars have tried from the formalist viewpoi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us' folktales by adopting Propp's theorie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morphological narrative model beneath the language level of the folktales. Through the studies, we can see that collective awareness bonded by kinship is more emphasized in Tus' culture, and almost all tales end with good defeating evil. Therefore, the studies of these folktales will help us deep understand Tus'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ositive cultural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logical analysis folktales of Tu nationality hehuang region Propp's theory creative rules collectiveness
下载PDF
青海省河湟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17
作者 张碧峰 高学军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4年第6期344-346,共3页
 青海省河湟地区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工农业生产基地。针对河湟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青海 经济特征 对策 主要问题 初探 基地 工农业生产 文化中心 政治
下载PDF
结什角考
18
作者 马旭俊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88-90,共3页
本文通过考述"结什角"相关史事,认为金夏时期的河湟吐蕃诸部一方面为了摆脱资源匮乏带来的经济窘境,随时做有关迁徙的抉择:他们或相互劫掠、或组建联盟、或改变政权认同获取利益(臣金、叛夏);另一方面诸部的自主行动无时不刻... 本文通过考述"结什角"相关史事,认为金夏时期的河湟吐蕃诸部一方面为了摆脱资源匮乏带来的经济窘境,随时做有关迁徙的抉择:他们或相互劫掠、或组建联盟、或改变政权认同获取利益(臣金、叛夏);另一方面诸部的自主行动无时不刻受到周边强大政权内政外交情势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什角 唃厮啰 河湟 西夏
下载PDF
青海省河湟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定量研究
19
作者 李春花 陈蓉 +1 位作者 罗正霞 黄芸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8-82,95,共6页
借助1971~2010年河湟地区代表性站点西宁、同仁、贵德、民和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4个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反映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湟地区旅游景点的旅游舒适... 借助1971~2010年河湟地区代表性站点西宁、同仁、贵德、民和的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4个主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反映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湟地区旅游景点的旅游舒适期较短,其中西宁、贵德、同仁的旅游舒适期主要集中于6~8月,民和旅游舒适期较长,集中于5~9月.河湟较不舒适期多在3月~5月和9~11月,多达6个月.旅游不舒适期主要在最寒冷的12~1月,对旅游出行产生严重制约.河湟地区旅游舒适期分布特征使其盛夏季节旅游度假避暑功能凸显,对高原旅游业发展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旅游气候舒适度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论南凉对河湟地区的经营
20
作者 张嘉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88-91,共4页
南凉为秃发鲜卑所建立的政权,其统治以乐都(今青海乐都)为中心,主要集中在河湟地区,全盛时期曾统治了包括今青海东部、甘肃中部等地区。建于公元397年,灭于414年,立国18年,但是秃发鲜卑在此繁衍生活了近两个世纪之久。在这期间,南凉虽... 南凉为秃发鲜卑所建立的政权,其统治以乐都(今青海乐都)为中心,主要集中在河湟地区,全盛时期曾统治了包括今青海东部、甘肃中部等地区。建于公元397年,灭于414年,立国18年,但是秃发鲜卑在此繁衍生活了近两个世纪之久。在这期间,南凉虽以武功为主,四面扩充疆土,但是在东晋十六国这个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南凉为了让自己能在河湟地区争霸处于优势地位,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对河湟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发鲜卑 南凉 河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