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以来云南4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4
1
作者 张腾飞 鲁亚斌 +2 位作者 张杰 普贵明 周国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72,共9页
通过对2000年以来云南出现的4次强降雪过程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横槽型和北脊南槽型是4次强降雪的主要中高纬环流形势,3次有南支槽配合,1次无南支槽活动,其中2次横槽型造成的强降雪范围广、强度大;4次强降雪过程云南西... 通过对2000年以来云南出现的4次强降雪过程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横槽型和北脊南槽型是4次强降雪的主要中高纬环流形势,3次有南支槽配合,1次无南支槽活动,其中2次横槽型造成的强降雪范围广、强度大;4次强降雪过程云南西侧都有充沛的水汽输送,水汽通量增大(即水汽的增加)是云南强降雪的必备条件,强降雪出现在较强水汽通量辐合区中,且落区在辐合中心的偏东一侧、θse线陡立区附近以及暖湿不稳定区域;强降雪在多普勒雷达上显示为20-30 dBz左右的层状云回波,对流层中下层的高空冷暖平流和高空西南急流是有南支槽影响的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大尺度特征,而低层偏东急流是无南支槽影响的强降雪的主要特征,因此高低空急流的形成是强降雪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对比分析 诊断分析 多普勒雷达回波
下载PDF
北京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54
2
作者 李青春 程丛兰 +1 位作者 高华 丁海燕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80-1388,共9页
回流天气是华北地区冬、春、秋季节产生降雨(雪)的主要天气类型,预报员常常因对回流天气系统结构特征认识不足和诊断失误而导致预报的失败,是降雨(雪)预报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北京地区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BJ-RUC)对2... 回流天气是华北地区冬、春、秋季节产生降雨(雪)的主要天气类型,预报员常常因对回流天气系统结构特征认识不足和诊断失误而导致预报的失败,是降雨(雪)预报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北京地区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BJ-RUC)对2010年1月2—3日一次典型的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研究各层主要影响系统结构特征及形成暴雪的关键性条件,探讨典型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机理。主要结论为:数值模式对此次暴雪过程的近地面回流冷空气、中低层低值系统及变化特征、主要降雪时段和降雪量模拟效果较好,对降雪落区的模拟存在一定偏差。低层回流偏东风遇到地形后引起垂直运动主要在低层800 hPa以下,所产生的降雪量不大,而其与上游850~700 hPa低涡系统发展东移其前部的上升运动汇合所形成的大范围、深厚、强烈的上升运动是产生明显降雪的关键性条件。上游低涡系统前部西南暖湿气流相对应的大湿度区移近是产生较强降雪的重要条件。持续的低层回流冷空气湿度较大,对于低层大气起到水汽输送的作用。回流冷空气使低层大气维持长时间的水汽输送并与其上层东移的大湿度区相结合,增加湿层厚度,有利于降雪持续而形成较强降雪。降雪开始时间和降雪强度的变化与对流层中下转偏南风的时间和偏南风风速增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回流 快速循环数值预报系统RUC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江西大雪天气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郑婧 许爱华 +1 位作者 刘波 许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6,共7页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省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江西省大雪发生频次具有5年左右振荡周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大雪次数较多,变化幅度大... 利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1980—2008年江西省50次区域性大雪过程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系统进行归纳分析,得出:江西省大雪发生频次具有5年左右振荡周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大雪次数较多,变化幅度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年际变化减小。空间分布上,自西北向东南出现大雪的频次逐渐减少。大雪期间,阻塞高压、中低纬锋区异常强盛;80%的大雪天气存在阻塞高压,以贝加尔湖阻塞高压最多;70%受南支槽影响;700 hPa切变线是对流层中低层的主要影响系统,其南侧西南急流最大风速达16 m·s^(-1)以上,雪区位于冷式切变线以南1~3个纬距内,或暧式切变附近;当850 hPa和700 hPa同时存在切变线时,降雪天气更加明显;对流层中低层有98%的大雪天气存在逆温:1000 hPa温度<1 C,925~850 hPa温度≤-2℃,700 hPa温度≤0℃;地面冷空气多为中路,蒙古冷高压异常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环流特征 影响系统 热力结构特征
下载PDF
2008年江西省冻雨和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郑婧 许爱华 许彬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8年第2期29-35,共7页
利用NCEP1°×1°逐6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垂直热力结构、动力抬升、水汽条件等方面着手,对2008年1月25—28日和2月1—2日江西省罕见大范围冻雨和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发生在相似的环... 利用NCEP1°×1°逐6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垂直热力结构、动力抬升、水汽条件等方面着手,对2008年1月25—28日和2月1—2日江西省罕见大范围冻雨和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发生在相似的环流背景下,但暴雪过程的饱和湿度层更加深厚,冷空气条件、动力辐合、垂直风切变均强于冻雨过程。对流层中层的爆发性增温是冻雨、暴雪降水相态改变的关键,2次过程在925—700hPa都存在逆温层,但冻雨过程的锋面逆温更强,并在800hPa以上存在1~2km的0℃以上暖层,暖层最高温度为2~7℃;而暴雪过程整层温度均在0℃以下,不存在暖层。强降雪伴随着湿位涡的发展而加强,MPV1正中心附近的强梯度带和MPV2负斜压中心附近的密集等值线,以及深厚、强烈的上升运动对冻雨和暴雪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2次过程在低空都为辐散气流,中层辐合、高空辐散,且辐合、辐散层从高到低,从北向南倾斜分布。暴雪过程的高层辐散更强,高低空的抽吸作用更加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暴雪 锋面逆温 暖层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威海市冬季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37
5
作者 周淑玲 闫淑莲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3-185,189,共4页
对 198 0~ 1999年冬季 (11月至次年 2月 )威海市降雪量和 0 8时探空及地面资料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威海市2 0年中冬季共出现 2 1个暴雪日 ,平均每年有 1个暴雪日 ,造成威海市冬季暴雪的天气系统为冷涡深槽和南支槽两大类 ,其中主要影响... 对 198 0~ 1999年冬季 (11月至次年 2月 )威海市降雪量和 0 8时探空及地面资料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威海市2 0年中冬季共出现 2 1个暴雪日 ,平均每年有 1个暴雪日 ,造成威海市冬季暴雪的天气系统为冷涡深槽和南支槽两大类 ,其中主要影响系统为冷涡深槽类 ,发生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天气系统分类 气候特征 城市气候
下载PDF
山西省大雪天气的分析预报 被引量:33
6
作者 赵桂香 杜莉 +2 位作者 范卫东 张国勇 胡志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738,共12页
利用1971-2008年山西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山西大雪天气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大雪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间,但以3月最多;常出现连续2天以上的大雪天气,且多以局地为主,区域大雪仅占16%... 利用1971-2008年山西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山西大雪天气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大雪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次年4月间,但以3月最多;常出现连续2天以上的大雪天气,且多以局地为主,区域大雪仅占16%。38年来,山西大雪次数年际差异大,其中有3年异常偏多,5年异常偏少,且有两个显著偏少期和一个显著偏多期,但整体上呈缓慢增加趋势,平均增长率为0.259次.(10a)-1;山西大雪次数南部最多、中部最少,北部和中部呈缓慢增加趋势,南部呈减少趋势。(2)山西大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地面回流、河套倒槽及两者共同作用等三类,74%的区域大雪天气伴随500hPa阻塞形势。(3)诊断分析表明,大雪区上空上升运动存在两种垂直环流结构,涡度平流下传是导致垂直上升运动加强,出现大雪持续和增幅的重要动力因素;低空超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加强,不仅是水汽输送和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且加强了大范围辐合上升运动,成为对称不稳定的组织者和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同时加强了低空中尺度上升运动;在回流形势影响下,近地层形成"湿冷垫",不仅使得暖湿空气沿其爬升,增湿、冷却达到饱和,而且加强了动力抬升作用,导致大雪的持续和增幅。(4)不同系统影响下高低空流型配置不同,造成的大雪强度、落区、时间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大雪 涡度平流下传 冷垫 流型配置
下载PDF
“2009.2”沈阳暴雪天气诊断与预报误差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梁红 马福全 +3 位作者 李大为 刘建国 魏红 方斌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4期22-27,共6页
针对2009年2月12—13日沈阳暴雪过程,运用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大尺度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场。结果表明:500 hPa南北两支槽在辽宁的叠加和地面蒙古气旋及江淮气旋的合并是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成因。强降雪出现在850 hPa涡度和2... 针对2009年2月12—13日沈阳暴雪过程,运用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大尺度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场。结果表明:500 hPa南北两支槽在辽宁的叠加和地面蒙古气旋及江淮气旋的合并是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成因。强降雪出现在850 hPa涡度和200 hPa散度大值区内,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为暴雪区水汽来源,亦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源,暴雪区还具备上干冷下暖湿的热力不稳定条件;降水性质的转换与850 hPa的温度、温度平流和地面气温有直接联系;暴雪过程无论从量级,还是降水起止、雨转雪时间均预报得较为准确,但对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估计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 诊断分析 雨雪转换 预报误差
下载PDF
一次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张晰莹 张礼宝 袁美英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文章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 ,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 2 0 0 1年 12月 12日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一次大范围的较大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次较大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 ,分析了这次降雪回波过程的特征 ,分析了回波强度的不... 文章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 ,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 2 0 0 1年 12月 12日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一次大范围的较大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次较大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 ,分析了这次降雪回波过程的特征 ,分析了回波强度的不均匀性、速度场回波的低空急流和高度显示的二层云结构等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过程分析 多普勒雷达 径向速度 回波
下载PDF
东亚冬季环流季节内振荡与2008年初南方大雪关系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允 张庆云 彭京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9-467,共9页
2008年1月10~16日、18~22日、24~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4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根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LANCZOS滤波器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雨雪冰冻前期2007年12月2日~2008年1月1日、同期2008... 2008年1月10~16日、18~22日、24~29日和1月31日~2月2日,中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4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根据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LANCZOS滤波器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雨雪冰冻前期2007年12月2日~2008年1月1日、同期2008年1月2~21日及后期2008年1月22日~2月14日850 hPa风场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2007年12月~2008年2月850hPa风场低频振荡分析显示,中国南方地区风场表现显著的20~50 d低频振荡,季节内低频振荡的位相变化,较好地揭示了2008年1月10日~2月2日南方地区降雪过程的3种环流特征:1)沿高原东侧100°E附近南下的冷空气到达我国30~20°N地区,与东亚沿海低纬的偏南风距平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气旋性环流,南方降雪(水)过程中,偏南风距平气流比偏北风距平气流强;2)沿高原东侧100°E附近南下的强偏北风距平气流与东亚沿海低纬的偏南风距平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气旋性环流,南方降雪(水)过程中,偏北风距平气流比偏南风距平气流强,造成南方雨雪伴随低温冰冻天气;3)南方雨雪由偏北风距平气流与偏南风距平气流在东亚东部25°N形成的辐合带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异常的风场 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内蒙古暴雪灾害的成因与减灾对策 被引量:27
10
作者 宫德吉 李彰俊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分析了暴雪灾害的成因。冬季的低温加暴雪形成深厚的积雪,这种积雪不但能掩埋牧草,影响家畜采食,而且增加了家畜的体能消耗,使大批家畜冻饿而死,从而形成了白灾。气候变冷、环境恶化及载畜量过大,都会加重白灾,而暴雪、大风加大... 分析了暴雪灾害的成因。冬季的低温加暴雪形成深厚的积雪,这种积雪不但能掩埋牧草,影响家畜采食,而且增加了家畜的体能消耗,使大批家畜冻饿而死,从而形成了白灾。气候变冷、环境恶化及载畜量过大,都会加重白灾,而暴雪、大风加大幅度降温能在短时间内使家畜迅速丧失保持正常体温的能力,造成家畜大批死亡,这就是暴风雪灾害。提出了加强灾害预警,以防为主的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灾害 成因 减灾措施 内蒙古 气候变化 畜牧业
下载PDF
内蒙古大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孟雪峰 孙永刚 +1 位作者 云静波 胡英华 《内蒙古气象》 2011年第1期3-6,41,共5页
应用内蒙古117个气象观测站38年(1971—2008年)的历史资料,对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降雪量具有东强西弱、山区强平原弱的地域分布特征,强中心在呼伦贝尔盟、兴安盟的大、小... 应用内蒙古117个气象观测站38年(1971—2008年)的历史资料,对内蒙古大雪、暴雪天气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年降雪量具有东强西弱、山区强平原弱的地域分布特征,强中心在呼伦贝尔盟、兴安盟的大、小兴安岭地区为大值区,超过了50mm;次强中心在乌兰察布市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的阴山山脉,过了40mm;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为小值区,不到10mm。近38年内蒙古大雪日数总体是略有下降的趋势,全区大雪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多的年份超过300个站次,少的年份不到100个站次。内蒙古大雪过程主要发生在3、4、10月,超过70%的大雪过程发生在该时段,5、11月次之,隆冬季节大雪发生较少。内蒙古大雪、纯雪主要出现在10月至翌年4月,较雨夹雪发生日数明显偏少。春季从3月中旬至5月底、秋季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雨雪转换季节。大雪(雨夹雪)出现最多的是4月和10月,年平均在30站日左右,较纯雪日多4倍。3月和11月雨夹雪发生日数与纯雪发生日数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雪 时空分布 统计特征
下载PDF
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高松影 李慧琳 孙连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5期32-35,共4页
对2004年12月丹东地区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除天气尺度的冷锋外,其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海岸锋,它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下发展加强并向内陆移动,其上的中尺度环流形... 对2004年12月丹东地区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除天气尺度的冷锋外,其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海岸锋,它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下发展加强并向内陆移动,其上的中尺度环流形成的低云与冷锋云系的叠加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中尺度天气分析 暴雪 海岸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大雪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董安祥 罗琦 周陆生 《甘肃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 1 996年 1月 1 6日~ 1 9日青藏高原东部大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降雪前期 ,暖湿空气发展 ,降雪时从 50 0 h Pa到 2 0 0 h Pa有强烈深厚的垂直涡旋运行和湿空气斜压性强是雪量大的重要原因。大降雪中心位于...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 1 996年 1月 1 6日~ 1 9日青藏高原东部大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降雪前期 ,暖湿空气发展 ,降雪时从 50 0 h Pa到 2 0 0 h Pa有强烈深厚的垂直涡旋运行和湿空气斜压性强是雪量大的重要原因。大降雪中心位于MPV1 零线西侧强梯度带的正值区内 ,它也位于 MPV2 零线北侧强梯度带的负值区内。冬季在对流稳定层结下 ,当 MPV2 值为负时 ,垂直涡度才能得到较大的增长 ,导致上升运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大雪 湿位涡 分析 发生机制 垂直涡度 暖湿空气发展
下载PDF
雨雪天气下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电晕损失实测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律方成 尤少华 +1 位作者 刘云鹏 万启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89-2095,共7页
为了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在雨天、雪天气象条件下的电晕损失特性,基于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单回试验线段展开实测研究,采用研制的光电数字化输电线路电晕损失监测系统,实现了试验线段电晕损失全天候条件下实时在线测量,根据监测结... 为了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在雨天、雪天气象条件下的电晕损失特性,基于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单回试验线段展开实测研究,采用研制的光电数字化输电线路电晕损失监测系统,实现了试验线段电晕损失全天候条件下实时在线测量,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不同降雨率及大雪气象条件下电晕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运行电压下,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雨天单相单位长度电晕损失约为20~60 W/m,在大雪气象条件下,根据监测结果,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单位长度电晕损失最大值为:边相达到53.54 W/m,中相达到62.95 W/m,与等值降雨率推算结果较为符合。电晕损失随降雨率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在大雨条件下逐渐趋于饱和,并初步获得8×LGJ-500/35分裂导线降雨率与电晕损失拟合模型。该试验获得的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电晕损失实测结果,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导线选型设计及运行经济性衡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UHV) 分裂导线 电晕损失 监测 单回试验线段 降雨率 大雪
下载PDF
极端天气气候背景下两次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金米娜 张晓惠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8年第1期35-43,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从同期气候背景、影响系统特征、干侵入特征和影响等方面,对2008年1月28日20时—29日08时、2月1日20时—2日08时江西中、北部两次较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发生...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从同期气候背景、影响系统特征、干侵入特征和影响等方面,对2008年1月28日20时—29日08时、2月1日20时—2日08时江西中、北部两次较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两次过程发生的气候背景主要与大气环流异常及拉尼娜事件有关。两次过程的系统配置具有相同的特点,中层700—500 hPa西南气流强盛,低层850 hPa到地面的冷空气垫深厚,700—850 hPa存在逆温层。两次过程都具有干侵入特征,干侵入所引起的对流层中低层垂直方向上的降温,使中低层0℃以上暖层明显减弱,700 hPa温度降为0℃以下,为混合云内雨转雪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条件。两次过程中,低层冷平流越强,雪区南界越偏南。江淮到黄淮的下沉气流为对流层高层干空气侵入提供了动力条件,高层干冷空气向南、向下侵入,导致对流层低层850 hPa偏北气流加强和维持,加大了中低层垂直风切变,使上升运动加强,为水汽凝结、冰晶和雪晶比含水量的增加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使降雪得到发展。两次过程中,上升运动越强,降雪强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环流异常 干侵入
下载PDF
一次中亚低涡造成的新疆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圆圆 肖开提.多莱特 +1 位作者 杨莲梅 张云惠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9-304,共6页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EC/T639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2月一次由中亚低涡造成的冬季新疆西部地区典型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属欧洲脊发展、...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EC/T639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2月一次由中亚低涡造成的冬季新疆西部地区典型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属欧洲脊发展、中亚低涡东移造成的新疆西部及天山北坡的降雪过程。200 hPa西南急流使高层辐散,起到"抽气机"作用;500 hPa偏南气流与700 hPa东风急流为暴雪提供了水汽和热量的输送,同时加强了抬升运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是暴雪发生的动力条件,上升运动的强盛发展阶段对应降雪强度最大时段;水汽的垂直输送导致局地比湿显著增大,深厚的湿层和强烈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云图上"干侵入"出现的时间与位置可以大致判断强降雪出现的时间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中亚低涡 急流特征 物理量诊断
下载PDF
山西中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闫慧 赵桂香 +2 位作者 张朝明 赵颖 薄燕青 《干旱气象》 2015年第5期838-844,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9日出现在山西中部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地面回流以及河套气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流型配置;700 h Pa西南急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9日出现在山西中部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原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地面回流以及河套气旋等的共同存在为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流型配置;700 h Pa西南急流、850 h Pa偏东南急流和925 h Pa偏东急流为此次暴雪天气提供了强的水汽输送和补充;500 h Pa偏西北急流和850 h Pa偏东北强气流耦合加强,且高层正涡度输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倾斜垂直结构使得上升运动加强,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暴雪天气的发生。低层和近地层温度变化、0℃层高度下降、逆温层增厚以及垂直风切变加大是判断此次降水过程相态变化和降雪强度增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流型配置 急流 倾斜结构 降水相态
下载PDF
诊断分析技术在山西强降雪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桂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8-847,共10页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11月9 12日山西大范围持续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阻塞形势和低空低涡切变线稳定维持,700 hPa西南急流、850 hPa偏东急流、850 hPa和925 hPa强偏东北气流等三支强...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11月9 12日山西大范围持续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00 hPa阻塞形势和低空低涡切变线稳定维持,700 hPa西南急流、850 hPa偏东急流、850 hPa和925 hPa强偏东北气流等三支强气流稳定维持,地面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共同强烈发展并稳定维持,是造成此次大范围持续强降雪的重要原因。(2)强降雪出现前,低层中纬度持续有暖湿空气向山西地区输送,暖湿中心强度持续增强;从其水平结构变化看,可将此次过程分为锢囚降雪、回流降雪、暖倒槽降雪和持续降温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降雪特点不同。(3)强降雪区上空垂直热力结构为上冷、中暖、下冷,低层冷平流强度为普通暴雪的3倍;对流层中低层持续存在对流性不稳定,不稳定区内存在空气辐散,且持续有暖湿平流输入,导致对流性不稳定及其降水不断增强。(4)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中,山西上空大气可降水量累计达到35~88 mm;随着低层和近地层风场的加强和辐合,大气可降水量不断增加,强降雪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5)强降雪前及整个强降雪期间,强降雪区上空300 hPa以下为水汽散度通量正值区,其强度在500~600 hPa达到最强,且强度为普通暴雪的6倍,而高层和低层均存在弱的辐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 对流性不稳定 大气可降水量 水汽散度通量
下载PDF
阿勒泰地区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庄晓翠 赵俊荣 刘大锋 《新疆气象》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对阿勒泰地区2003年1月15~20日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作了分析,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阐明了形成大范围大降雪的有利条件。并指出高低空急流在本次暴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卫星云图对天气系统的识别和监测作用,最后,通... 对阿勒泰地区2003年1月15~20日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作了分析,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方面阐明了形成大范围大降雪的有利条件。并指出高低空急流在本次暴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卫星云图对天气系统的识别和监测作用,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表明T213产品对阿勒泰地区大范围大降雪的预报能力较强,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过程分析 急流 卫星云图 阿勒泰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2009年3次暴雪过程的螺旋度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任丽 矫玲玲 +1 位作者 张桂华 高玲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1年第3期21-24,共4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料,针对黑龙江省2009年春季和冬季3次暴雪过程,分析了螺旋度的分布与暴雪落区的关系。分析发现垂直方向上螺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低空系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强度变化既能反映天气系统的演变...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再分析资料,针对黑龙江省2009年春季和冬季3次暴雪过程,分析了螺旋度的分布与暴雪落区的关系。分析发现垂直方向上螺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低空系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强度变化既能反映天气系统的演变,又能对应大的降雪区域的变化。这样,垂直螺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用于确定影响系统的位置和降雪落区,垂直方向上螺旋度的强度与降雪的强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度 暴雪 水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