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降粘方法概述 被引量:130
1
作者 尉小明 刘喜林 +1 位作者 王卫东 徐凤廷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48,共4页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 (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 )降粘方法 (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降粘等四种 )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 ;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 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 (包括特稠油和超稠油 )降粘方法 (包括掺稀油降粘、加热降粘、稠油改质降粘及化学降粘等四种 )的降粘原理及其优缺点。掺稀油降粘存在着稀油短缺及稠油与稀油间价格上的差异等不利因素 ;加热降粘则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存在着较高的能量损耗和经济损失 ;改质降粘要求较为苛刻的反应条件 ,同时使用范围较窄 ;化学降粘使用范围相对较宽 (包括油层开采、井筒降粘、管道输送等领域 ) ,同时工艺简单 ,成本较低 ,易于实现。分析认为 ,采用化学降粘方法进行稠油降粘具有一定的优势 ,建议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粘方法 稀油 表面活性剂 改质 加热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成藏研究 被引量:147
2
作者 朱光有 杨海军 +5 位作者 朱永峰 顾礼敬 卢玉红 苏劲 张宝收 范秋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7-844,共18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由于现今构造位置低,埋深在6500~8000m,长期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塔北隆起的一个次级凹陷单元,并认为是一个海相油气的生烃凹陷,制约了哈拉哈塘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构造解析和沉降演化过...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由于现今构造位置低,埋深在6500~8000m,长期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塔北隆起的一个次级凹陷单元,并认为是一个海相油气的生烃凹陷,制约了哈拉哈塘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构造解析和沉降演化过程恢复,发现哈拉哈塘地区是从石炭纪才开始转为负向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海西期,它属于轮南大型古潜山的西斜坡部位;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岩溶的叠加改造,风化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通过最新钻井资料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证实哈拉哈塘奥陶系沉积时期不是生烃凹陷,不发育烃源岩,哈拉哈塘及其以北地区的油气是来自南部满西地区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油气藏解剖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在晚海西期成藏;三叠系沉积前北部构造抬升,导致奥陶系油藏遭受局部破坏和降解。自三叠纪沉积以来,奥陶系油藏一直处于持续深埋过程,盖层不断加厚,油藏基本保持了晚海西期成藏时的形态,因此,哈拉哈塘地区是一个古老的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哈拉哈塘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生储盖条件配置良好,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广泛分布,并处在油气向古隆起高部位运移的有利路径上,具有大面积、准层状富集油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晚海西期成藏 岩溶储层 奥陶系 哈拉哈塘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技术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47
3
作者 周守为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10期55-60,共6页
在我国渤海湾相继发现40多亿t地质储量的原油,但这些原油多为稠油和重油,难以开发,在陆上油田开发经验不能用于海上,又无国际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基于海上稠油开发历程及现状,深入分析了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 在我国渤海湾相继发现40多亿t地质储量的原油,但这些原油多为稠油和重油,难以开发,在陆上油田开发经验不能用于海上,又无国际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基于海上稠油开发历程及现状,深入分析了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地集成、创新了适合于海上稠油开采的先进技术,逐步建立完善了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思路和技术体系。该技术有效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并成功地开发了被国际石油公司称为"21世纪挑战"的海上最大稠油油田。成功研发了开发海上边际油田的"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应用于渤海边际油田开发实践,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海上油田开发的优快钻完井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渤海油田产量进一步增长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经过长期技术探索与矿场实践,大胆提出了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模式,即模糊一、二、三次采油界限,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新技术集成,使油田在投产初期迅速达到高峰产量并高速开采,始终保持旺盛生产能力;采取多枝导流、控制适度出砂、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注水注聚相结合等技术;通过以聚合物驱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多枝导流技术、电潜螺杆泵举升技术和地面除砂工艺等技术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出更多的原油,达到最大采收率。基于高效开发新模式思想,成功开发了迄今为止世界海上最稠的渤海南堡35-2油田,并已在多个油田进行应用。这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不仅为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也为世界海上油田,特别是稠油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高效开发 稠油 边际油田 优快钻井 开发模式
下载PDF
稠油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研究概述 被引量:114
4
作者 曾玉强 刘蜀知 +2 位作者 王琴 任勇 鲁小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9,共5页
利用蒸汽吞吐开采稠油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技术,目前仍在委内瑞拉、美国和加拿大广泛应用。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蒸汽吞吐采油原理和开采特征,热... 利用蒸汽吞吐开采稠油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注蒸汽开采技术,目前仍在委内瑞拉、美国和加拿大广泛应用。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蒸汽吞吐开采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总结了蒸汽吞吐采油原理和开采特征,热力模型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蒸汽吞吐在稠油开发中仍然将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采油原理复杂,是一项复杂、技术难度大的系统工程;进入开采中后期,必须运用各种手段改善吞吐效果并适时地转入合理的二次热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技术 开采特征 概述
下载PDF
稠油降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5
作者 孟科全 唐晓东 +1 位作者 邹雯炆 崔盈贤 《天然气与石油》 2009年第3期30-34,共5页
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稠油降粘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包括物理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和微生物降粘技术的降粘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稠油催化氧化降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认为催... 随着稠油开采量的增加,稠油降粘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方法,包括物理降粘法、化学降粘法和微生物降粘技术的降粘原理、优缺点及研究进展。介绍了西南石油大学的稠油催化氧化降价研究成果。通过分析,认为催化降粘和微生物降粘技术具有一定优势,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降粘 催化降粘 微生物降粘
下载PDF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关键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被引量:88
6
作者 张凤久 姜伟 +1 位作者 孙福街 周守为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5期28-33,共6页
在深入分析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攻关和矿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条件的驱替液技术、平台聚合物配注技术、海上稠油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及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 在深入分析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攻关和矿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条件的驱替液技术、平台聚合物配注技术、海上稠油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及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体系,并在渤海绥中36-1、旅大10-1及锦州9-3等3个油田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证明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 聚合物驱 驱替液 聚合物溶液配制 采出液 驱油效果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东2油藏形成历史——原油稳定性与裂解作用实例研究 被引量:81
7
作者 张水昌 王招明 +3 位作者 王飞宇 梁狄刚 肖中尧 黄海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31,共7页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储集层中的原油密度大、黏度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发现了一些高浓度的特殊化合物(包括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及其芳构化产物等),它们与寒武系岩石抽提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非常一致,却又明显不同于中、...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储集层中的原油密度大、黏度高、非烃和沥青质含量高,发现了一些高浓度的特殊化合物(包括4-甲基甾烷、甲藻甾烷及其芳构化产物等),它们与寒武系岩石抽提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非常一致,却又明显不同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及轮南油区的稠油,指示该原油起源于寒武系.该油藏经历了次生蚀变过程,大量生液态烃在中、晚奥陶世,生油过程在约10Ma内快速完成,此后地层继续埋深,经历了200~210℃古地温,灰岩孔、洞、缝甚至泥岩中大量存在的干沥青、原油中高含量的稠合芳烃以及重碳同位素组成是高温过程对油藏影响的重要证据.泥盆纪以后塔东2油藏抬升至地下1730m深度,其储集层温度降至约70℃(盐水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主要为60~90℃).新形成的断裂和构造裂缝沟通了寒武系早期裂缝系统中聚集的油气,导致油气向上扩散,遭受生物降解和蒸发分馏作用,而使原油进一步稠化,原油中高浓度25-降藿烷的存在以及原油的高含蜡是两种作用存在的主要证据.400Ma前形成的油藏在经历超过200℃的高温之后还能保存至今,表明原油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东2井 寒武系 生烃史 稠油 原油稳定性 原油高温裂解
下载PDF
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及其降粘机理 被引量:64
8
作者 刘永建 钟立国 +1 位作者 范洪富 刘喜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5-98,共4页
研究了注蒸汽开采稠油中的水热裂反应及稠油的降粘机理 ,高温下水性质的变化为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创造了条件 ;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与水分子的络合 ,生成的络离子对稠油中杂原子S的进攻 ,稠油分子中C—S健的断裂 ,使稠油的分子变小 ;油... 研究了注蒸汽开采稠油中的水热裂反应及稠油的降粘机理 ,高温下水性质的变化为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创造了条件 ;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与水分子的络合 ,生成的络离子对稠油中杂原子S的进攻 ,稠油分子中C—S健的断裂 ,使稠油的分子变小 ;油层矿物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生成了结构类似于无定形催化剂的物质 ,有利于稠油的水热裂解 ;水热裂解反应过程中产生了H2 ,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实现井下就地加氢 ;水热裂解中的饱和烃、芳香烃含量的增加及胶质、沥青质含量的降低 ,为稠油粘度的降低提供了条件 ;稠油及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杂原子含量的降低 ,从而降低了稠油分子间的作用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热裂解反应 降粘机理 注蒸汽开采 粘度 催化作用
下载PDF
高温复合泡沫体系提高胜利油田稠油热采开发效果 被引量:73
9
作者 宫俊峰 曹嫣镔 +1 位作者 唐培忠 刘冬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地层非均质性使得稠油油藏注蒸汽多轮次吞吐开采后期开发效果变差。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有效提高蒸汽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改善稠油热采的开发效果。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温复合泡沫剂FCY(该泡沫剂在310℃... 地层非均质性使得稠油油藏注蒸汽多轮次吞吐开采后期开发效果变差。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有效提高蒸汽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改善稠油热采的开发效果。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特点,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温复合泡沫剂FCY(该泡沫剂在310℃、气液比1∶1条件下阻力因子达到20以上),并研究了温度、矿化度、剩余油饱和度对其封堵效率的影响。FCY体系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表明:FCY泡沫剂可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注入蒸汽的驱替效率;伴蒸汽注入FCY体系可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降低含水率;氮气和泡沫剂合注为最佳注入方式。胜利油田现场应用证明,高温复合泡沫体系FCY可有效改善热采稠油油藏吞吐开发效果,封堵大孔道,防止汽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稠油 热采 泡沫剂 氮气
下载PDF
稠油注CO_2的方式及其驱油效果的室内实验 被引量:63
10
作者 杨胜来 李新民 +3 位作者 郎兆新 张丽华 潘道兰 靳丽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64,共3页
针对地层条件下粘度为 10 0mPa·s的稠油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稠油注CO2 的注入方式 ,包括CO2吞吐、CO2 吞吐转CO2 驱转水驱、CO2 吞吐转水驱、CO2 驱、水驱CO2 段塞、CO2 水交替注入等 ,并对各种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进行了比... 针对地层条件下粘度为 10 0mPa·s的稠油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稠油注CO2 的注入方式 ,包括CO2吞吐、CO2 吞吐转CO2 驱转水驱、CO2 吞吐转水驱、CO2 驱、水驱CO2 段塞、CO2 水交替注入等 ,并对各种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CO2 水交替注入和CO2 吞吐转水驱的方式驱油效率最高 ,稠油CO2 吞吐然后转为水驱的方式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现场选择合理的注入方式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入方式 驱油效率 室内实验 二氧化碳吞吐 二氧化碳驱
下载PDF
金属盐对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范洪富 刘永建 +1 位作者 赵晓非 钟立国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0-433,共4页
在 2 40℃条件下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所选用的金属盐对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其中 ,以Fe2 + 的催化效果最好。当加入的Fe2 + 浓度为 0 0 1mol L时 ,能使辽河稠油的粘度... 在 2 40℃条件下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所选用的金属盐对辽河稠油的水热裂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其中 ,以Fe2 + 的催化效果最好。当加入的Fe2 + 浓度为 0 0 1mol L时 ,能使辽河稠油的粘度从仅用蒸汽处理后的 8935 7mPa·s降低到 2 36 5 4mPa·s ,降粘率达到 73 5 % ,达到了较好的降粘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金属盐 水热裂解反应 催化作用 热力采油
下载PDF
近期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被引量:66
12
作者 薛永安 柴永波 周园园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地质认识创新及作业技术进步,近期渤海油田在盆地边缘小凹陷、中深层轻质高产油气、浅层重质油产能、潜山油气勘探等多个区域和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完善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模... 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地质认识创新及作业技术进步,近期渤海油田在盆地边缘小凹陷、中深层轻质高产油气、浅层重质油产能、潜山油气勘探等多个区域和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完善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提出断裂性质、结构、活动性等三因素联合控藏模式,明确了油气差异富集规律;提出陡坡带区域盖层下构造-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理念,建立陡坡带"源-汇"时空耦合富砂机理,指导了中深层优质储层预测;建立渤海海域首个特稠油油藏模式,运用特稠油热采测试技术组合,实现了产能突破;明确花岗岩储层成因机理,提出花岗岩储层垂向分带序列和半定量评价标准,创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丰富了潜山油藏类型。这些重大突破带动了渤海海域近期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使该区域新增储量稳步增长,所取得的认识及技术经验可为今后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勘探突破 边缘小凹陷 轻质油气 重质油 潜山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稠油及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56
13
作者 张廷山 兰光志 +2 位作者 邓莉 邓晓皋 张彩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7,共4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以其成本低、无污染、经济效益好的优势 ,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机理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原油的重质组分 ,降低原油粘度和凝固点 ,以达到改善原油物化性质的目的。笔者从原油、油田污水和海水中共... 微生物采油技术以其成本低、无污染、经济效益好的优势 ,日渐成为一项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该技术的主要机理就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原油的重质组分 ,降低原油粘度和凝固点 ,以达到改善原油物化性质的目的。笔者从原油、油田污水和海水中共分离、选育出能降解沥青质 ,能耐温达 80℃、矿化度 30 0 0 0 0 mg/ L的微生物菌种及组合。并以其对青海、胜利、辽河等油田原油进行了实验研究 ,讨论了能有效降解原油中沥青质的兼性菌的选育、降解效果以及采油过程中的现场应用。根据实验 ,所选育的兼性菌组合对青海原油处理 2 4h后 ,其沥青质可降低 2 0 %。现场试验显示 ,生产井注入菌液 2 0 d后 ,3个月内的日均产量提高了 9% ,油井的热洗周期延长了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稠油 微生物降解 提高采收率 实验
下载PDF
高粘度稠油开采方法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崔波 石文平 +1 位作者 戴树高 李旭云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0年第6期5-10,32,共7页
论述了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和使用的各种高粘度重质稠油的开采方法 ,比较了其优缺点 。
关键词 高粘度重质稠油 石油开采 微生物法 井下催化法
下载PDF
稠油开采技术 被引量:42
15
作者 阳鑫军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2期55-60,共6页
稠油不同于常规原油 ,主要是粘度大 ,难于用常规方法开采。文章针对稠油的特殊性质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常规稠油开采技术 (如蒸汽法和火烧油层法 )的基本原理及这些技术的不足之处 ,并介绍了几种新的非常规开采稠油技术。
关键词 稠油开采 开采技术 重质油 火烧油层法 热力采油 化学吞吐 蒸汽驱 蒸汽吞吐
下载PDF
辽河油区稠油采油工艺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47
16
作者 张小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13,共5页
分析了辽河油区稠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技术水平,论述了提高蒸汽吞吐效果、开发方式转换、特殊工艺井相结合的常规热力采油技术,采用添加剂(催化剂)的热化学采油技术以及稠油井下改质技术机理及应用情况,指出今后可能具有发展前... 分析了辽河油区稠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技术水平,论述了提高蒸汽吞吐效果、开发方式转换、特殊工艺井相结合的常规热力采油技术,采用添加剂(催化剂)的热化学采油技术以及稠油井下改质技术机理及应用情况,指出今后可能具有发展前景的采油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区 稠油 采油工艺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稠油成因与油源关系 被引量:53
17
作者 冯子辉 廖广志 +2 位作者 方伟 张居和 宋兰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8,共4页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分布的稠油资源是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油藏流体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该地区稠油形成主要与厌氧细菌的生物降解作用有关。稠油的高温气相色谱分析 ,可以把稠油划分为 2种成因类型、5个亚类。生物降解成因类型包括严...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区分布的稠油资源是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油藏流体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该地区稠油形成主要与厌氧细菌的生物降解作用有关。稠油的高温气相色谱分析 ,可以把稠油划分为 2种成因类型、5个亚类。生物降解成因类型包括严重降解稠油、中等降解稠油和轻度降解稠油 3个亚类 ;混合成因类型包括降解原油与原油蒸馏轻烃混合形成的稠油和降解原油与未降解原油混合形成的稠油 2个亚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揭示的油岩关系表明 ,稠油来自斜坡东部的齐家—古龙凹陷的成熟烃源岩和该地区的未熟—低熟烃源岩 ,优越的油源条件为该地区稠油勘探展示了广阔前景。图 4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稠油 高温气相色谱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下载PDF
稠油注蒸汽加氮气吞吐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陈荣灿 霍进 郭新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9-64,70,共7页
方法 在室内试验和数模的基础上 ,对注蒸汽和加氮气吞吐进行了研究。目的 提高稠油的开发效果。结果 注蒸汽加氮气吞吐优于单注氮气吞吐和单注蒸汽吞吐 ;注氮气时机最早应在第三周期 ,而第四、五周期注入效果最好 ;影响注氮气最敏感... 方法 在室内试验和数模的基础上 ,对注蒸汽和加氮气吞吐进行了研究。目的 提高稠油的开发效果。结果 注蒸汽加氮气吞吐优于单注氮气吞吐和单注蒸汽吞吐 ;注氮气时机最早应在第三周期 ,而第四、五周期注入效果最好 ;影响注氮气最敏感的因素是混注比、地层渗透率、渗透率比值及其原油粘度。结论 现场实施注蒸汽加氮气吞吐 1 6井次 ,措施有效率达 92 3% ,油井生产时率提高 45 %以上 ,周期产油提高 34 6t,油气比提高 0 1 6 ,投入产出比 1∶9,累积增油41 5 8t ,净增产值 395 3× 1 0 4元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方法成本低 ,可大规模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蒸汽 吞吐试验 注氮气 油田注气
下载PDF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9
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3 位作者 葛际江 刘清华 王洋 王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驱 聚合物驱 碱驱 碱/表面活性剂驱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53
20
作者 童晓光 郭建宇 王兆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0,共12页
当前对油气的开发从常规油气扩展到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的非常规油气。在不远的将来,将实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局面。根据成因,可将非常规油气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重油和油砂,为正常原油经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形成,分布广... 当前对油气的开发从常规油气扩展到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的非常规油气。在不远的将来,将实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局面。根据成因,可将非常规油气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重油和油砂,为正常原油经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形成,分布广、潜力大,已被大量开采利用;第二类为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主要特征是储集于孔渗条件极差储层中,属于连续型-大规模聚集油气藏,目前发展迅速,也是产量增长最快的领域;第三类为油页岩,是未成熟的干酪根与黏土和细粒无机矿物的混合物,有机质丰度高,要经过人工加热生成石油,油页岩发现很早,分布广泛,美国比例最高。由于对非常规油气的评价和勘探开发,带动了石油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同时非常规储量规模巨大,相当于常规油气资源的2~3倍,勘探开发技术日趋完善,大大延长了石油工业的生命周期,引领石油工业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重油 油砂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煤层气 油页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