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被引量:
25
1
作者
王铭铭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167,178,共26页
近年来,国内外社会人类学界对于天人或自然文化对立的宇宙观展开了批判,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论”和“本体论转向”为代表。此前,社会科学的问题大多与造成“同而不和”的功利个体主义有关,这些新的建设性批判,均主张重建文化-自然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社会人类学界对于天人或自然文化对立的宇宙观展开了批判,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论”和“本体论转向”为代表。此前,社会科学的问题大多与造成“同而不和”的功利个体主义有关,这些新的建设性批判,均主张重建文化-自然意义上的“和而不同”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是“总体的人”,是“容有他者的己”,从“我”的范畴谱系考据中,可以重新发现天人双关的“广义人文关系”内涵。当下盛行的视角主义观点虽有其建树,但却因袭了其批判的西方宇宙观的不少范畴,实为某种静态主义本体观的再现。中国以动为本的“生生论”传统,可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填补巨大空间,也可为自他物我融通的新人类学做出独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本体论转向
泛灵论
自然-文化
社会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中国文象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精神
被引量:
3
2
作者
赖华先
《鄱阳湖学刊》
2012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尊崇世界万物的生态品格,从而较完善地实现了主客的和谐统一、审美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其中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生态思想,启示人们在秉承科学思维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要看到科技背...
中国传统文化尊崇世界万物的生态品格,从而较完善地实现了主客的和谐统一、审美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其中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生态思想,启示人们在秉承科学思维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要看到科技背后广袤的人文区域;只有在自然与生命的互动中完善人们的生存方式及文化品位,人类才能获得完整的生存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精神
天人合一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钰的道教医学内涵与传承
被引量:
1
3
作者
肖扬
刘绪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725-1731,共7页
马钰的道教医学内涵丰富,包含了养生学、预防医学、抗衰老与长寿医学、临床医学、内源医学。马钰尊崇“我命在我”的健康长寿观,以积极姿态专注自身生命健康,折射出“以人为本”的贵生乐生的人生态度及发展观;并在以“气”为本的形神相...
马钰的道教医学内涵丰富,包含了养生学、预防医学、抗衰老与长寿医学、临床医学、内源医学。马钰尊崇“我命在我”的健康长寿观,以积极姿态专注自身生命健康,折射出“以人为本”的贵生乐生的人生态度及发展观;并在以“气”为本的形神相俱的生命观指导下,倡导以精、气、神为内药,修炼从清静心性、省欲望、静坐、调息入手的以保精固精、养气行气、气满丹田、气通经脉为核心的内丹术,重视调动自身潜能以祛病延年;在天人合一观指导下,创立以手足阴阳十二经五输穴、原穴、络穴和头部神庭、百会、脑户与任、督脉穴及“担截”法为核心的融内丹术修炼之守神、守气、行气于一体的统治杂病的“天星”针刺术,促进了针刺术的发展,亦为医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医学
长寿观
生命观
形神相俱
天人合一
内丹术
针刺术
马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学的发生:一个天人学视域的分析
4
作者
张恒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15,共9页
宋明理学是儒学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一期。以往以存在论为理论框架对理学发生问题的哲学解读有一定道理,但是忽视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实际上,理学"制造者"一方面承续魏晋"天人一体"观以反对佛道二教"裂天人为二&...
宋明理学是儒学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一期。以往以存在论为理论框架对理学发生问题的哲学解读有一定道理,但是忽视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实际上,理学"制造者"一方面承续魏晋"天人一体"观以反对佛道二教"裂天人为二"的做法,另一方面又借鉴佛教高度思辨的"体—相—用"思维以解决魏晋哲学"本—末"思维的缺陷。理学的核心使命是寻找"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体之本原,亦即人类生存之本原,它不单是存在论的,更是生存论的。理学家对生存本原的追问是通过性的二分、道的理化及性理合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天人学
天人合一
本原
生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散中的客家审美文化设计研究
5
作者
林莉
《中外建筑》
2015年第2期82-83,共2页
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审美文化,客家审美文化与它的表现形式的来源和象征意义体现了客家人流散迁徙以及安居的过程中历史记忆与集体意识的文化交融。它更是一种生于独特背景和环境中的独有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
边缘文化
流散
传统而多彩
崇尚自然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人合一”思想的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启示
被引量:
12
6
作者
刘建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0-25,共6页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研究“天人合一”的乡村生态文化提供了指导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基本文化思想,在人与自然共...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研究“天人合一”的乡村生态文化提供了指导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基本文化思想,在人与自然共生中运用,形成了许多宝贵而精辟的思想精华。梳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贯彻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行的讲话精神,“天人合一”思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构新时代乡村生态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态文化奠定了思想传统,为绿色发展的乡村生态文化丰富了方法论基础,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乡村生态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周易》审美思想的生态意蕴
被引量:
2
7
作者
罗移山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它既蕴含着民族先哲们的理性精神 ,又凝结着华夏儿女的审美情结。《周易》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与自然相依相通的产物 ,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渊源。天人合一 ,心物交融体现着《周易》的审美境...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它既蕴含着民族先哲们的理性精神 ,又凝结着华夏儿女的审美情结。《周易》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与自然相依相通的产物 ,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渊源。天人合一 ,心物交融体现着《周易》的审美境界 ,立象尽意为中国传统美学提供了基本的审美原则 ,阴阳平衡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取向和基本形态。《周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天人合一
阴阳
美
生态危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天人合一的意义观
8
作者
杨镇源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西方翻译学呈现出两种基本意义观:一是在柏拉图主义的笼罩下,将形而上的绝对意义视作完美而不可触及的彼岸,将形而下的相对阐释视作现实却又充满缺憾的此岸,并认为后者只能是对前者的拙劣模仿;二是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将绝对意义和相对...
西方翻译学呈现出两种基本意义观:一是在柏拉图主义的笼罩下,将形而上的绝对意义视作完美而不可触及的彼岸,将形而下的相对阐释视作现实却又充满缺憾的此岸,并认为后者只能是对前者的拙劣模仿;二是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将绝对意义和相对阐释同归于虚无。前者以“尊天抑人”的态势陷入天人二分的意义观,在一定程度压抑人本主义精神,后者以“毁天灭人”的态势陷入天人两空的意义观,因而引发虚无主义困境。在新儒家心学思想的“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能够走出上述两种思维定势,促使译者立足本心,打通道枢,实现绝对意义和相对阐释的圆融统一,以“顺天应人”的态势成就天人合一的意义观。较之西方翻译学的两种意义观,它不仅凸显译者心性的关键作用,强化人本主义精神,还将本心作为意义的稳固立足点,避免虚无主义困境。这体现出心学思想对于翻译学意义观建构的独特价值,也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当代翻译学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意义观
心即理
本心
天人合一
题名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被引量:
25
1
作者
王铭铭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167,178,共26页
文摘
近年来,国内外社会人类学界对于天人或自然文化对立的宇宙观展开了批判,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论”和“本体论转向”为代表。此前,社会科学的问题大多与造成“同而不和”的功利个体主义有关,这些新的建设性批判,均主张重建文化-自然意义上的“和而不同”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是“总体的人”,是“容有他者的己”,从“我”的范畴谱系考据中,可以重新发现天人双关的“广义人文关系”内涵。当下盛行的视角主义观点虽有其建树,但却因袭了其批判的西方宇宙观的不少范畴,实为某种静态主义本体观的再现。中国以动为本的“生生论”传统,可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填补巨大空间,也可为自他物我融通的新人类学做出独到贡献。
关键词
天人合一
本体论转向
泛灵论
自然-文化
社会人类学
Keywords
heaven
-
man
unity
ontological
turn
animism
nature/culture
social
anthropolog
分类号
C91-06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文象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精神
被引量:
3
2
作者
赖华先
机构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部
出处
《鄱阳湖学刊》
2012年第6期116-121,共6页
文摘
中国传统文化尊崇世界万物的生态品格,从而较完善地实现了主客的和谐统一、审美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精神,其中包含了许多宝贵的生态思想,启示人们在秉承科学思维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要看到科技背后广袤的人文区域;只有在自然与生命的互动中完善人们的生存方式及文化品位,人类才能获得完整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精神
天人合一论
Keywords
I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co-spirit
heaven
-
man
unity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钰的道教医学内涵与传承
被引量:
1
3
作者
肖扬
刘绪银
机构
深圳市煊杰医疗康复中心
新邵县中医医院
出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725-1731,共7页
文摘
马钰的道教医学内涵丰富,包含了养生学、预防医学、抗衰老与长寿医学、临床医学、内源医学。马钰尊崇“我命在我”的健康长寿观,以积极姿态专注自身生命健康,折射出“以人为本”的贵生乐生的人生态度及发展观;并在以“气”为本的形神相俱的生命观指导下,倡导以精、气、神为内药,修炼从清静心性、省欲望、静坐、调息入手的以保精固精、养气行气、气满丹田、气通经脉为核心的内丹术,重视调动自身潜能以祛病延年;在天人合一观指导下,创立以手足阴阳十二经五输穴、原穴、络穴和头部神庭、百会、脑户与任、督脉穴及“担截”法为核心的融内丹术修炼之守神、守气、行气于一体的统治杂病的“天星”针刺术,促进了针刺术的发展,亦为医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
道教医学
长寿观
生命观
形神相俱
天人合一
内丹术
针刺术
马钰
Keywords
Taoist
medicine
longevity
view
life
view
body-spirit
unity
heaven
-
man
unity
internal
Dan
practice
acupuncture
MA
Yu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学的发生:一个天人学视域的分析
4
作者
张恒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15,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20009)
文摘
宋明理学是儒学乃至中华文明的重要一期。以往以存在论为理论框架对理学发生问题的哲学解读有一定道理,但是忽视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实际上,理学"制造者"一方面承续魏晋"天人一体"观以反对佛道二教"裂天人为二"的做法,另一方面又借鉴佛教高度思辨的"体—相—用"思维以解决魏晋哲学"本—末"思维的缺陷。理学的核心使命是寻找"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体之本原,亦即人类生存之本原,它不单是存在论的,更是生存论的。理学家对生存本原的追问是通过性的二分、道的理化及性理合一实现的。
关键词
理学
天人学
天人合一
本原
生存
Keywords
Neo-Confucianism
origin
heaven
-
man
theory
heaven
-
man
unity
origin
living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散中的客家审美文化设计研究
5
作者
林莉
机构
华侨大学
出处
《中外建筑》
2015年第2期82-83,共2页
文摘
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审美文化,客家审美文化与它的表现形式的来源和象征意义体现了客家人流散迁徙以及安居的过程中历史记忆与集体意识的文化交融。它更是一种生于独特背景和环境中的独有的设计风格。
关键词
边缘文化
流散
传统而多彩
崇尚自然
天人合一
Keywords
marginal
culture
diaspora
traditional
and
colorful
advocate
nature
heaven
-
man
unity
分类号
TU-80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人合一”思想的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启示
被引量:
12
6
作者
刘建荣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0-2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民精神生活引导研究”(12ASH007)
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项目“乡村建设中的生态文化研究”(ST020)
文摘
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研究“天人合一”的乡村生态文化提供了指导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基本文化思想,在人与自然共生中运用,形成了许多宝贵而精辟的思想精华。梳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贯彻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行的讲话精神,“天人合一”思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建构新时代乡村生态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生态文化奠定了思想传统,为绿色发展的乡村生态文化丰富了方法论基础,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借鉴。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乡村生态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
Keywords
“
heaven
-and-
man
unity
”
rural
ecological
cul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周易》审美思想的生态意蕴
被引量:
2
7
作者
罗移山
机构
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
出处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文摘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它既蕴含着民族先哲们的理性精神 ,又凝结着华夏儿女的审美情结。《周易》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与自然相依相通的产物 ,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渊源。天人合一 ,心物交融体现着《周易》的审美境界 ,立象尽意为中国传统美学提供了基本的审美原则 ,阴阳平衡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取向和基本形态。《周易》
关键词
周易
天人合一
阴阳
美
生态危机
Keywords
The
Book
of
Changes
heaven
and
man
in
unity
yin
and
yang
aesthetic
ecologic
crisis
分类号
N55 [自然科学总论]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天人合一的意义观
8
作者
杨镇源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文摘
西方翻译学呈现出两种基本意义观:一是在柏拉图主义的笼罩下,将形而上的绝对意义视作完美而不可触及的彼岸,将形而下的相对阐释视作现实却又充满缺憾的此岸,并认为后者只能是对前者的拙劣模仿;二是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将绝对意义和相对阐释同归于虚无。前者以“尊天抑人”的态势陷入天人二分的意义观,在一定程度压抑人本主义精神,后者以“毁天灭人”的态势陷入天人两空的意义观,因而引发虚无主义困境。在新儒家心学思想的“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能够走出上述两种思维定势,促使译者立足本心,打通道枢,实现绝对意义和相对阐释的圆融统一,以“顺天应人”的态势成就天人合一的意义观。较之西方翻译学的两种意义观,它不仅凸显译者心性的关键作用,强化人本主义精神,还将本心作为意义的稳固立足点,避免虚无主义困境。这体现出心学思想对于翻译学意义观建构的独特价值,也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当代翻译学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增长点。
关键词
翻译学
意义观
心即理
本心
天人合一
Keywords
translation
study
cognition
of
meaning
Mind⁃Is⁃Principle
benxin
heaven
⁃
man
⁃
unit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王铭铭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5
原文传递
2
中国文象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精神
赖华先
《鄱阳湖学刊》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钰的道教医学内涵与传承
肖扬
刘绪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理学的发生:一个天人学视域的分析
张恒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流散中的客家审美文化设计研究
林莉
《中外建筑》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天人合一”思想的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启示
刘建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周易》审美思想的生态意蕴
罗移山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天人合一的意义观
杨镇源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