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代京师地震及唐人地震观
- 1
-
-
作者
潘明娟
-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关中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0-48,共9页
-
文摘
唐代地震具有时段上的典型性,同时,京师地区具有典型的区域研究价值。为探讨唐代京师地震的特征,分析唐人在同地震接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树立的地震观,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唐代290年间,京师地区共发生地震34年次,唐代京师地震具有明显的时段性,连续性地震偏多,且地震的破坏力较大;唐人的地震观主要表现为地震的天人感应观,这是主流观念,其固定的认知模式是系列的因果关系:君主"人政乖错"-阴阳五行失调-"天地见眚"上天示警-发生地震-君主修政"体励虔恭"-"变异自消,休征可致";柳宗元对地震成因的解释表现为地震的自然成因观,但并不盛行。唐代京师地震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唐人可能已经不太认可天象与地震的关联,并重新构建了天象与地震的关系: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的是某些具体星辰运动和亮度的变化,其他星象变化不能够引起地震;相较于汉代,这是认识上的进步。
-
关键词
唐代
京师地震
地震观
地震构想
天人感应
-
Keywords
Tang dynasty
Jingshi earthquake
people's conceptions of earthquake
understanding of earthquakes
heaven and men's interaction model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