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智慧及现代性转化——兼评科技理性于人的发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仕军 王忠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3,共6页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本体论上所强调的天人一体 ,及其在功夫的展开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合一等理论 ,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与当代生态学的一些环境价值理念有一致性。但是 ,立足于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必须...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本体论上所强调的天人一体 ,及其在功夫的展开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合一等理论 ,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与当代生态学的一些环境价值理念有一致性。但是 ,立足于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必须做现代性的转化 ,即只有建立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的“天人合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学 现代性转化 科技理性
下载PDF
人地关系的科学演进 被引量:4
2
作者 郝成元 吴绍洪 杨勤业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始终是地理学研究的重大核心领域和内容。纵观人地关系的科学发展历程,从古代人类被动占很大成分、带有古朴辩证法特征的“天人合一”,到现在具有完善唯物辩证法的“可持续发展”,经历了巨大的物质和意识变革。未来人... 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始终是地理学研究的重大核心领域和内容。纵观人地关系的科学发展历程,从古代人类被动占很大成分、带有古朴辩证法特征的“天人合一”,到现在具有完善唯物辩证法的“可持续发展”,经历了巨大的物质和意识变革。未来人地关系发展趋势,是以人类的科学主观能动性为其最大特征的人地逐渐趋向融合的“人地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人地共生
下载PDF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与司马迁的“天人之际”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婉婷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2期33-37,共5页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借"天"言人事,为君权神授作出合理论证,为西汉王朝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古代封建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董仲舒有过"师生"之缘的司马迁,其"天人之际&qu...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借"天"言人事,为君权神授作出合理论证,为西汉王朝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古代封建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董仲舒有过"师生"之缘的司马迁,其"天人之际"的思想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着继承又创新的联系。其中,继承表现在"天"与政、"天"与命、"天"与象方面,创新表现在天象与人事、天道与人世、天意与人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感应 司马迁 天人之际
下载PDF
“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永丽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54-157,共4页
中西文化相异的源头端在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文章对这两种理论的思想渊源、本质及利弊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超越“天人相分”,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即,在人和自然平等互动关系基础上实现人对... 中西文化相异的源头端在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而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文章对这两种理论的思想渊源、本质及利弊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超越“天人相分”,实现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即,在人和自然平等互动关系基础上实现人对自然的认识、理解、融入、渗透和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古代和谐观的文化还原
5
作者 王祖龙 《荆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主要从审美发生、哲学基础、伦理学内涵等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和谐观进行了文化还原。和谐是从远古初民生理快感中挣脱出来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种美学观 ,它以“中”为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和”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以“中和之美”... 本文主要从审美发生、哲学基础、伦理学内涵等三方面对中国古代和谐观进行了文化还原。和谐是从远古初民生理快感中挣脱出来的审美意识 ;作为一种美学观 ,它以“中”为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和”为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以“中和之美”为主要审美形态 ;作为一种伦理观 ,它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目的论原则 ,以美善真统一为基本价值取向 ,以情理结合为典型的艺术形态。通过文化还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和谐观 中国 中和之美 天人合一 文化还原 哲学 伦理学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性灵的复归——《周易》与修心
6
作者 詹颖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97-98,共2页
《周易》作为一部先秦经典,具有哲学思想价值、文学价值、民俗学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除此而外,《周易》对个人修养心性也起到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周易》 修心 宇宙生成观 性灵的复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