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龙江省小南山遗址受热历史的考古磁学证据
1
作者
曾智鹏
李有骞
+1 位作者
杨石霞
蔡书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0-614,共15页
考古磁学技术为考古遗址的受热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南山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该遗址记录的最早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末期.遗址揭露了距今约16 ka以来序列性的人类生活遗物及遗迹...
考古磁学技术为考古遗址的受热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南山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该遗址记录的最早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末期.遗址揭露了距今约16 ka以来序列性的人类生活遗物及遗迹,包括大量的石制品和少量的陶片,以及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关的疑似用火遗迹.本文对小南山遗址内疑似用火区及周边的散土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岩石磁学测试,包括低频磁化率、逐步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χ-T)、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反向场退磁曲线和一阶反转曲线(FORC)等,旨在通过磁学指标为遗址受热温度、受热范围等信息提供定量化证据.实验结果显示,采样区域内两处疑似用火区(ZB、ZC)磁化率普遍偏高、逐步χ-T曲线在400~600℃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饱和等温剩磁偏强、FORC信号偏强;而表层烧土被清理后的疑似用火区(ZA)和非疑似用火区磁化率普遍偏低、逐步χ-T曲线显示样品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发生热变化、饱和等温剩磁和FORC信号偏弱.这些磁学特征意味着ZB、ZC两处疑似用火区曾受过加热烘烤,而从ZA采集到的样品和疑似用火区外的样品则可能没有受热.逐步χ-T曲线结果显示疑似用火区高磁化率样品在400~600℃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而当温度达到700℃时则发生明显的热转化,指示样品历史最高受热温度应该在600~70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小南山遗址
受热历史分析
考古磁学
岩石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化加热炉钢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2
作者
王佼姣
施刚
+3 位作者
蔡建光
厉亚宁
孙毅
王海涛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122,共6页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是目前预测结构地震响应最准确的数值方法.为获得某石化加热炉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真实反应,本文对其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对结构输入3组调幅后的地震波,考察结构整个过程中的底部剪力、楼层...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是目前预测结构地震响应最准确的数值方法.为获得某石化加热炉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真实反应,本文对其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对结构输入3组调幅后的地震波,考察结构整个过程中的底部剪力、楼层位移和结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工况下,剪重比为24% ~ 40%,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20,结构整体进入塑性的部分不多,塑性铰只出现在梁上和极少数柱脚处.该结构始终处于直立状态,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钢结构
地震波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原文传递
题名
黑龙江省小南山遗址受热历史的考古磁学证据
1
作者
曾智鹏
李有骞
杨石霞
蔡书慧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0-614,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407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IGGCAS-201905)
+1 种基金
国家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考古磁学技术为考古遗址的受热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南山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该遗址记录的最早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更新世末期.遗址揭露了距今约16 ka以来序列性的人类生活遗物及遗迹,包括大量的石制品和少量的陶片,以及与当时人类生活方式相关的疑似用火遗迹.本文对小南山遗址内疑似用火区及周边的散土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岩石磁学测试,包括低频磁化率、逐步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χ-T)、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反向场退磁曲线和一阶反转曲线(FORC)等,旨在通过磁学指标为遗址受热温度、受热范围等信息提供定量化证据.实验结果显示,采样区域内两处疑似用火区(ZB、ZC)磁化率普遍偏高、逐步χ-T曲线在400~600℃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饱和等温剩磁偏强、FORC信号偏强;而表层烧土被清理后的疑似用火区(ZA)和非疑似用火区磁化率普遍偏低、逐步χ-T曲线显示样品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发生热变化、饱和等温剩磁和FORC信号偏弱.这些磁学特征意味着ZB、ZC两处疑似用火区曾受过加热烘烤,而从ZA采集到的样品和疑似用火区外的样品则可能没有受热.逐步χ-T曲线结果显示疑似用火区高磁化率样品在400~600℃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而当温度达到700℃时则发生明显的热转化,指示样品历史最高受热温度应该在600~700℃之间.
关键词
黑龙江
小南山遗址
受热历史分析
考古磁学
岩石磁学
Keywords
Heilongjiang
Xiaonanshan
site
heating
history
analysis
Archaeomagnetism
Rock
magnetism
分类号
P318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化加热炉钢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2
作者
王佼姣
施刚
蔡建光
厉亚宁
孙毅
王海涛
机构
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出处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122,共6页
文摘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是目前预测结构地震响应最准确的数值方法.为获得某石化加热炉钢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真实反应,本文对其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对结构输入3组调幅后的地震波,考察结构整个过程中的底部剪力、楼层位移和结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工况下,剪重比为24% ~ 40%,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620,结构整体进入塑性的部分不多,塑性铰只出现在梁上和极少数柱脚处.该结构始终处于直立状态,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
关键词
加热炉钢结构
地震波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层间位移角
Keywords
steel
structure
of
heating
furnace
earthquake
angle
wave
elasto-plastie
time
history
analysis
story
drift
分类号
TU31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龙江省小南山遗址受热历史的考古磁学证据
曾智鹏
李有骞
杨石霞
蔡书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石化加热炉钢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王佼姣
施刚
蔡建光
厉亚宁
孙毅
王海涛
《建筑科学》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