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设计优化精制冠心颗粒的破壁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韩雪 林俊芝 +4 位作者 郭治平 邹文铨 韩丽 杨明 张定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569,共4页
目的:针对传统回流提取易导致有效成分降解的弊端,研究破壁浸提精制冠心颗粒的最优工艺。方法:以芍药苷、阿魏酸与丹酚酸B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考察溶媒用量、浸提次数、浸提温度与浸提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 目的:针对传统回流提取易导致有效成分降解的弊端,研究破壁浸提精制冠心颗粒的最优工艺。方法:以芍药苷、阿魏酸与丹酚酸B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考察溶媒用量、浸提次数、浸提温度与浸提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至d0.5为14μm左右,加入8倍量水,在60℃条件下浸提3次,每次10 min。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能在提取环节显著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量,可代替传统的回流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冠元颗粒 正交设计 破壁提取 热敏性成分
下载PDF
光纤温度传感系统在掘采装备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礼才 杨小凤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1年第6期75-76,共2页
介绍了光纤温度传感原理,分析了掘采装备温度检测难点及解决措施,构建了掘采装备光纤温度测试系统。以某型号掘采装备为研究对象,在其发热敏感元件上布置了光纤温度测点,测试了液压系统空载以及液压执行元件动作两种工况下油泵的温升,... 介绍了光纤温度传感原理,分析了掘采装备温度检测难点及解决措施,构建了掘采装备光纤温度测试系统。以某型号掘采装备为研究对象,在其发热敏感元件上布置了光纤温度测点,测试了液压系统空载以及液压执行元件动作两种工况下油泵的温升,比较了这两种工况下油泵温升速率的区别,为全面监测掘采装备温升提供了光纤测试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温度传感 掘采装备 测试系统 发热敏感元件 油泵 温升速率
下载PDF
热处理对牛乳成分的影响以及热敏感指标的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晋辉 李松励 +2 位作者 郑楠 文芳 王加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2-308,共7页
热加工可以有效杀灭生牛乳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但也会对牛乳成分产生影响。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乳清蛋白变性和凝集、乳糖异构化和降解、美拉德反应等理化反应会依次发生,这些反应中活性成分(例如碱性磷酸酶和乳清蛋白)的减少或反应... 热加工可以有效杀灭生牛乳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但也会对牛乳成分产生影响。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乳清蛋白变性和凝集、乳糖异构化和降解、美拉德反应等理化反应会依次发生,这些反应中活性成分(例如碱性磷酸酶和乳清蛋白)的减少或反应产物的生成(例如乳果糖和糠氨酸)都可作为热加工强度的标识。本文对牛乳的热加工条件、牛乳在受热情况出现的理化变化以及相应的热敏感成分的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成分 热处理 热敏感指标 热诱导变化
下载PDF
以三七益肾颗粒中热敏性成分指示浓缩工艺可靠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瀛峰 冯怡 +3 位作者 阮克锋 吴飞 张继全 赵春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66-2270,共5页
目的:探索以热敏性成分作为指标监控制剂浓缩工艺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三七益肾颗粒作为模型药物,选择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丹酚酸B这2个热敏性成分作为检测指标,系统考察其热稳定性规律,用于浓缩步骤中的工艺参数确定。结果:羟基... 目的:探索以热敏性成分作为指标监控制剂浓缩工艺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三七益肾颗粒作为模型药物,选择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丹酚酸B这2个热敏性成分作为检测指标,系统考察其热稳定性规律,用于浓缩步骤中的工艺参数确定。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丹酚酸B在温度超过70℃后稳定性明显下降,在浓缩过程中温度须控制在不超过70℃。结论: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丹酚酸B为指标对制剂浓缩工艺控制,进而对制剂工艺进行控制,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益肾颗粒 浓缩 热敏性成分 稳定性 羟基红花黄色素A 丹酚酸B
原文传递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牛乳中热敏感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琦 刘鹭 +3 位作者 蒋士龙 张书文 梁霄 吕加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7-53,共7页
热处理是保证乳制品质量稳定和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牛乳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乳糖异构化和蛋白质变性等多种化学变化,且反应程度与热处理强度密切相关。文中以纯鲜生乳为材料,经巴氏、超巴氏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HT)等热... 热处理是保证乳制品质量稳定和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牛乳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乳糖异构化和蛋白质变性等多种化学变化,且反应程度与热处理强度密切相关。文中以纯鲜生乳为材料,经巴氏、超巴氏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HT)等热处理后,分析检测牛乳中主要热敏感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强度的提高,牛乳中的糠氨酸含量呈指数关系增加,纤溶酶活则逐渐下降;热处理强度不同导致乳清蛋白各组分的变性程度也不同,其中β-LgB和BSA对热最敏感,β-LgA其次,α-La的耐热性最强;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牛乳中VB1和VB6的损失率也就越高。根据牛乳中热敏感成分含量或活性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的变化规律,可以将糠氨酸、α-乳白蛋白和纤溶酶活等作为牛奶受热程度的指示物,从而更好的指导实际生产和维护消费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牛乳 热敏感成分 指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