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80
1
作者 张学镭 陈海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15,共8页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以某300MW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及其供热系统为例,研究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及各关键部件的数学模型,计算其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对热泵供热方式进行了热力性能评...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以某300MW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及其供热系统为例,研究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及各关键部件的数学模型,计算其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对热泵供热方式进行了热力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热泵性能系数为1.706,热泵供热方式的火用效率比传统供热方式提高了11.17个百分点,机组功率增加4.63MW;冷凝器出口热网水温度的升高使热泵性能系数下降,但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逐渐增加;热网返回水温的降低使热泵性能系数升高,但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蒸发器出口循环水温度的升高或蒸发器内循环水温降的减小均使热泵性能系数、机组功率增加量和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增大。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方式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循环水 余热利用 热力性能 供热系统
下载PDF
废热源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变工况性能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魏东红 陆震 +1 位作者 鲁雪生 顾建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98-1402,共5页
预测了废热源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在变工况下的性能,循环工质为R245fa(1,1,1,3,3-五氟丙烷).在经过实验数据验证的模型基础上,对所研究的ORC系统进行了变工况分析.结果表明:充分利用烟气余热,有助于系统性能的提... 预测了废热源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在变工况下的性能,循环工质为R245fa(1,1,1,3,3-五氟丙烷).在经过实验数据验证的模型基础上,对所研究的ORC系统进行了变工况分析.结果表明:充分利用烟气余热,有助于系统性能的提高;对冷凝器中的工质应合理冷却,所研究系统的过冷度在0.5~0.6K为宜;由于夏季环境温度大大高于冬季,所研究系统的输出功偏离额定工况30%以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额定工况设计点,可以改善系统性能,使之四季工作在额定工况点周围,有利于系统有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热回收 朗肯循环 系统性能
下载PDF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46
3
作者 杨勇平 黄圣伟 +2 位作者 徐钢 张晨旭 杨志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通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发现,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的节能效果,需要对烟气热量的释放过程和蒸汽回热系统进行耦合优化。结合典型百万kW燃煤电厂机组,采用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对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对于将低温... 通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发现,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的节能效果,需要对烟气热量的释放过程和蒸汽回热系统进行耦合优化。结合典型百万kW燃煤电厂机组,采用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对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相对于将低温省煤器布置在空气预热器出口之后的传统方案,采用优化方案可使机组供电煤耗降低值由2.18 g/kW·h提高至5.19 g/kW·h,节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能量梯级利用 电站锅炉 余热利用 耦合系统优化
下载PDF
热管热回收空调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振乾 施明恒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0年第4期9-11,共3页
阐明了一种新型热管的工作原理 ,对该新型热管在空调热回收系统应用进行分析 ,并将热管热回收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进行比较 ,分析其在空调系统中热回收性能。
关键词 热管 热回收 空调系统
下载PDF
供用能转换促进风电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优化调度 被引量:24
5
作者 崔杨 郭福音 +2 位作者 付小标 赵钰婷 韩传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7-1446,共10页
针对热电联供“以热定电”约束导致的弃风问题,提出计及供用能转换促进风电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为提高供能方式灵活性,源侧引入变工况运行的空气源热泵以及含余热回收的电转气,优化电–气–热耦合关系以压缩... 针对热电联供“以热定电”约束导致的弃风问题,提出计及供用能转换促进风电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优化调度方法。首先,为提高供能方式灵活性,源侧引入变工况运行的空气源热泵以及含余热回收的电转气,优化电–气–热耦合关系以压缩热电联供出力空间,提高系统风电消纳水平。其次,荷侧基于热值等效原理对电、气、热用户的用能转换价值进行分析,在多类能源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形成含用能转换的综合需求响应机制,协助风电并网消纳。最后,构建计及用户综合用能满意度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协调优化模型,以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优化各时段机组出力。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促进风电消纳的同时能够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含用能转换的综合需求响应机制对用户满意度影响较小,更符合用户的实际用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供 空气源热泵 余热回收 用能转换 综合能源系统 综合需求响应
下载PDF
水冷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的设计 被引量:24
6
作者 梁增勇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介绍了水冷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的3种模式及选用原则,提出了系统配置方案及其控制要求。分析了冷凝热回收的热水系统方案。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冷凝热回收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热回收 控制 热水系统 设计
下载PDF
空调冷凝热热回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光辉 余娜 +1 位作者 张震 王慧 《低温与超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8,81,共5页
界定了空调冷凝热热回收系统的分类,总结了国内外空调冷凝热热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空调冷凝热热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冷凝热 热回收 空调系统
下载PDF
多级回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评估方法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斌 陈来军 +3 位作者 梅生伟 王俊杰 王思贤 方陈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20,共6页
具有出力不确定性和反调峰特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系统以其调节速率快、选址灵活、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这一难题提供了... 具有出力不确定性和反调峰特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给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系统以其调节速率快、选址灵活、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特别地,回热式压缩空气储能(Regenerative CAES,RCAES)系统因可以有效利用压缩过程释放的热量而备受关注。能量转换效率是RCAES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但当前研究集中在系统热力学过程分析上,对其效率评估研究有限。本文从RCAES系统的电能-机械能-热能转换过程及基准参数出发,提出了一种RCAES系统效率评估方法。通过某典型RCAES系统设计方案,本文对所提方法进行了详细计算说明,验证了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效率评估 回热系统 能量转换
下载PDF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概述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伟良 徐栋梅 +1 位作者 吕震宇 宋占启 《锅炉制造》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简述了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发展状况。对联合循环余热锅炉从其工作原理 ,设计关键点的控制 ,汽水系统、结构特点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对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的研究开发 ,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余热锅炉 单压系统 多压系统 旁通烟囱 螺旋鳍片管 窄点温差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下载PDF
天然气锅炉烟气冷凝热回收利用技术工程应用方案探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徐俊芳 王随林 +1 位作者 潘树源 史永征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8-132,共5页
在对不同用途天然气锅炉供热系统特点及烟气热回收节能率影响因素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烟气热回收装置的工程应用实例,探讨了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方案,为正确设计选用烟气冷凝热回收利用装置、进行天然气锅炉供热系统节能设计和节能... 在对不同用途天然气锅炉供热系统特点及烟气热回收节能率影响因素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烟气热回收装置的工程应用实例,探讨了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方案,为正确设计选用烟气冷凝热回收利用装置、进行天然气锅炉供热系统节能设计和节能改造及供热系统运行调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锅炉 烟气冷凝 热回收 供热系统 节能
下载PDF
冷凝排热-相变蓄热热回收空调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红娟 顾兆林 令彤彤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过程将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并制取热水 ,解决空调系统运行时段与热水使用时段的时间差以及生活热水的用量与冷凝热量之间的不一致。针对冷凝排热相变蓄热热回收空调系统制备生活热水进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 利用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过程将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并制取热水 ,解决空调系统运行时段与热水使用时段的时间差以及生活热水的用量与冷凝热量之间的不一致。针对冷凝排热相变蓄热热回收空调系统制备生活热水进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选择合适的相变蓄热材料 ,该系统试验工况下制取的热水达到了预期温度 35~4 0℃ ,可满足洗浴用生活热水的温度要求 ;如需更高温度的热水 ,可在热水管路上设置辅助加热器加热 ,以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热水 热回收 空调系统 相变蓄热材料 冷凝热 热水管 洗浴 实验研究 辅助 实验结果
下载PDF
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太阳能新风系统的应用分析及其优化设计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选 孙峙峰 +1 位作者 袁静 李骥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本文以西宁市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太阳能新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太阳能新风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系统优化设计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太阳能新风... 本文以西宁市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太阳能新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太阳能新风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系统优化设计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太阳能新风系统不仅能够承担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新风负荷,在一定的太阳能保证率的条件下还能承担生活热水负荷,从而避免太阳能集热系统过热现象的发生。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太阳能新风系统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节能效益与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新风系统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热回收 集热系统
原文传递
乙二醇热回收空调系统的节能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传聚 滕英武 朱轶勋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0-93,共4页
介绍了带乙二醇循环装置热回收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并以上海某建筑为例 ,比较了绕流二盘管、绕流三盘管及常规的采用再热的空调系统的能耗 ,认为在上海地区 ,采用绕流二盘管系统可节能 2 3.3% ,采用绕流三盘管系统可节能 46.6%。
关键词 热回收系统 再热系统 空调 能耗 乙二醇 节能
下载PDF
油田余热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玥 《石油石化节能》 2021年第9期7-9,I0002,共4页
近年来,大庆油田利用含油污水余热及地热资源解决了部分油田设施供暖问题。以油田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情况为研究重点,阐述了余热回收技术研究的目的、技术原理,并对热泵技术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负荷计算进行介绍,以杏十二联应用情况为例,... 近年来,大庆油田利用含油污水余热及地热资源解决了部分油田设施供暖问题。以油田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情况为研究重点,阐述了余热回收技术研究的目的、技术原理,并对热泵技术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负荷计算进行介绍,以杏十二联应用情况为例,从节能和经济两个角度说明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效果,与运行锅炉相对比,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人力资源上热泵均优于锅炉采暖,且热泵在供暖过程中没有化学变化,只是利用制冷剂的相变过程来进行热量的转移,不排放任何污染物,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具备可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热泵技术 供热系统
下载PDF
低品位余热回收的立式降膜吸收式热变换器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隋军 刘锋 +1 位作者 郭培军 金红光 《制冷技术》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中,90℃~99℃缸套水带走的热量约占系统输入热量的30%,利用吸收式热变换器(AHT)可以有效提升缸套水余热品位。本文提出一种由内燃机缸套水余热驱动的AHT的设计方法,研制了制热功率为20 k W的立式降膜AHT机组,并提... 内燃机分布式能源系统中,90℃~99℃缸套水带走的热量约占系统输入热量的30%,利用吸收式热变换器(AHT)可以有效提升缸套水余热品位。本文提出一种由内燃机缸套水余热驱动的AHT的设计方法,研制了制热功率为20 k W的立式降膜AHT机组,并提出集成热变换器的分布式热电联产系统,利用烟气和缸套水余热生产过热蒸汽,实现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吸收式热变换器 实验装置 分布式能源系统
下载PDF
关于客房排气的热回收系统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珈宁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1,共2页
阐述了热回收系统节能的重要性 ,分析了热回收装置的特点 ,强调了系统配置的合理性 ,指出建筑与空调的节能措施要统一。
关键词 新风 排气 热回收系统 节能 客房
下载PDF
车用柴油机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方案热经济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柴俊霖 田瑞 +1 位作者 杨富斌 张红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58-3265,共8页
为实现对车用柴油机余热能量的充分回收,针对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根据某车用六缸柴油机的台架试验结果,在研究其变工况下余热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两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和经济模型,并... 为实现对车用柴油机余热能量的充分回收,针对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和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根据某车用六缸柴油机的台架试验结果,在研究其变工况下余热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两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和经济模型,并对两个系统的热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整个工况范围内,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功率提升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改善度均优于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最大值分别为24.38 kW、8.71%和8.01%;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单位能量产出成本为0.8089 CNY·(kW·h)^(-1),比简单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低1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柴油机 余热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系统方案 热经济性
下载PDF
不同冷凝热回收方式下热泵空调动态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华 周楚 史德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9-1246,共8页
热泵空调系统热回收方式有全部冷凝热回收、部分冷凝热回收和复合冷凝热回收3种形式,实验研究3种形式下,水箱分别采用静态加热和循环加热方式时热泵空调系统的性能。分析并比较各模式下系统制冷能效比、供水温度、系统COP、热回收效率... 热泵空调系统热回收方式有全部冷凝热回收、部分冷凝热回收和复合冷凝热回收3种形式,实验研究3种形式下,水箱分别采用静态加热和循环加热方式时热泵空调系统的性能。分析并比较各模式下系统制冷能效比、供水温度、系统COP、热回收效率与系统吸排气压力、冷凝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循环式复合冷凝热回收系统的性能在3种方案中最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冷凝热回收 系统性能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宝钢炼铁节能降耗的生产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君明 胡传斌 《中国冶金》 CAS 2003年第3期12-16,共5页
投产以来,宝山钢铁集团股份公司炼铁厂在注重单体设备节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余能余热回收装置的作用,大力推进系统节能,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开发节能新技术,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2001年5月,3个主要工序的能耗(标煤)实绩为高炉工序398.6... 投产以来,宝山钢铁集团股份公司炼铁厂在注重单体设备节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余能余热回收装置的作用,大力推进系统节能,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开发节能新技术,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2001年5月,3个主要工序的能耗(标煤)实绩为高炉工序398.68 kg/t,烧结工序57.43 kg/t,炼焦工序(含煤气精制)127.77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铁 单体设备节能 余热余能回收 系统节能
下载PDF
冷凝热回收系统的设备与设计 被引量:7
20
作者 伍小亭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1-35,共5页
比较和分析了冷凝热回收冷水机组和只供冷冷水机组的构造特点和系统运行工况特征,提出了冷凝热回收系统的设计原则,并论及了该系统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热回收 系统 冷凝器 效率 空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