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03
篇文章
<
1
2
…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
90
1
作者
谈建国
黄家鑫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680-686,共7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 ,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 ,这使得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成为许多国际机构 ,如世界气象组织 (WMO)、世界卫生组织 (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和各国气象、环境和流行病等方...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 ,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 ,这使得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成为许多国际机构 ,如世界气象组织 (WMO)、世界卫生组织 (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和各国气象、环境和流行病等方面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作者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热浪及其原因、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热浪研究的指标法、多元回归分析和天气气候分型等多种方法 ,同时也提出防御热浪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人体健康
高温
界限温度
天气分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分析
被引量:
89
2
作者
邹旭恺
高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2006年夏季,我国重庆、四川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特大伏旱,影响严重。初步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川渝的异常高温事件可能是受全球变暖和天气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天气扰动的影响为主。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
2006年夏季,我国重庆、四川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特大伏旱,影响严重。初步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川渝的异常高温事件可能是受全球变暖和天气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天气扰动的影响为主。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以及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是导致该地区2006年严重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全球变暖
天气扰动
四川
重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浪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方法研究
被引量:
64
3
作者
刘建军
郑有飞
吴荣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加之其对人类健康的显著影响,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介绍了高温...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加之其对人类健康的显著影响,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介绍了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相关因子,分单因子、双因子和多因子介绍了热浪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热浪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如何降低热浪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人体健康
影响因子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热岛对上海夏季高温热浪的影响
被引量:
53
4
作者
谈建国
郑有飞
+2 位作者
彭丽
顾松强
史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44-149,共6页
通过对1975—2004年夏半年(5-10月)上海市区及各区县共11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近3年(2005—2007年)夏季(6-8月)市区和郊区6个自动气象站小时平均温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上海夏季城市热岛的演变特征及其对高温热浪的影响...
通过对1975—2004年夏半年(5-10月)上海市区及各区县共11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近3年(2005—2007年)夏季(6-8月)市区和郊区6个自动气象站小时平均温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上海夏季城市热岛的演变特征及其对高温热浪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夏季城区和郊区各站点均表现出增温的趋势,但是增温趋势强度不一致。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增温在城区远大于郊区。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表现出市中心比近郊区和远郊区具有更多的高温日数、更高的极端最高气温、更长的高温持续时间。然而,大范围的高温所占的比例却并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热岛
高温热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主要城市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
49
5
作者
谈建国
郑有飞
《气象科技》
2013年第2期347-351,共5页
采用1951—2005年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探讨了主要大城市近50年的年高温日数、热浪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连续5天以上长时间高温热浪过程频发区。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历年高温日数变化,自东南...
采用1951—2005年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探讨了主要大城市近50年的年高温日数、热浪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连续5天以上长时间高温热浪过程频发区。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历年高温日数变化,自东南向西北呈现出的这种"增—减—增"的趋势,但是近年来绝大多数城市呈现增温趋势。不同地域的高温呈现不同的季节内分布特征,高温出现的早晚和强度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热浪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
46
6
作者
郑有飞
丁雪松
+1 位作者
吴荣军
尹继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0,共8页
根据江苏省1955-2007年7-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别以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持续3d、5d的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为指标,建立了各站点的高温日数、高温强度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于一个偏热期,苏州...
根据江苏省1955-2007年7-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别以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持续3d、5d的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为指标,建立了各站点的高温日数、高温强度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于一个偏热期,苏州等城市近几年高温次数明显增加,而西南区域南京等城市夏季的最高气温则有下降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省高温时空分布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年平均最高温度变化中5~6a的周期振荡在各地区中反映得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热浪
时空分布
江苏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
45
7
作者
肜祎
宋箱
陶江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9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99例行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99例行常规超短波治疗。...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99例行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99例行常规超短波治疗。所有患者持续治疗14d,并于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并进一步对观察组患者按疾病分组,评价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对不同原发疾病疼痛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2.28±1.03)分比(3.26±1.68)分,t=-4.948,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颈椎病疼痛、肩周炎、腰肌劳损、关节炎疼痛治疗均较佳,且关节炎疼痛治疗显效率高达100.0%。结论: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具有极佳的短期疗效,可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中药热敷
颈肩腰腿疼痛
超短波
短期疗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不同等级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
44
8
作者
贾佳
胡泽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59,共14页
针对近年来中国区域高温热浪日数日趋增加的问题,利用1961—2013年中国区域719个基准站逐日气温数据,并根据持续时间将高温热浪分为弱、中强、强3种等级,对比分析3种不同等级高温热浪发生频次、起始及结束时间的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结...
针对近年来中国区域高温热浪日数日趋增加的问题,利用1961—2013年中国区域719个基准站逐日气温数据,并根据持续时间将高温热浪分为弱、中强、强3种等级,对比分析3种不同等级高温热浪发生频次、起始及结束时间的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中国区域整体平均高温日数呈现显著的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转折点为1993年。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中西南、华南地区的高温热浪增速最快,趋势系数均通过95%显著性检验;3种等级高温热浪所发生的区域不同,其中,弱高温热浪主要发生在中国西北、华中地区,强高温热浪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地区,且3种等级的高温热浪发生频次均呈上升趋势。从发生的起始时间看,弱高温热浪开始日期最早,平均开始于每年的7月3日,而中强和强高温热浪开始时间相近,分别为7月13日和7月14日;从区域上来看,3种等级高温热浪均最早在西南爆发,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爆发最晚。除西南地区外,3种等级高温热浪的起始时间呈提前趋势,而7个区域结束日期的变化趋势存在南北差异:30°N以南地区弱、中强高温热浪结束日期均呈推后趋势,强高温热浪结束日期在30°~35°N地区显著推后,而在北方呈提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发生频次
始末日期
线性趋势
区域对比
原文传递
1961—2014年中国高温热浪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42
9
作者
沈皓俊
游庆龙
+1 位作者
王朋岭
孔磊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6,共9页
基于全国1961—2014年716个站点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和高温阈值与热浪HWMI(HeatWave Magnitude Index)指数的新定义,分析了全国高温热浪的高温日、热浪频次、HWMI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日开始早(晚)的地区结束相对较晚(早)。...
基于全国1961—2014年716个站点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和高温阈值与热浪HWMI(HeatWave Magnitude Index)指数的新定义,分析了全国高温热浪的高温日、热浪频次、HWMI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日开始早(晚)的地区结束相对较晚(早)。高温日数突变集中于1990s末至本世纪初期。研究时段内,全国性的严重高温热浪事件从7月上旬持续至9月上旬,各旬热浪频次差异较大;云南地区热浪频发于5月,其他月份热浪少见。除淮河流域热浪年频次呈减小趋势,全国其余地区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两广、云南和海南地区增加趋势最大。热浪指数从1960s—1980s递减,1990s后递增,且1998年后全国高强度热浪频发,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HWMI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局地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
38
10
作者
侯依玲
陈葆德
+1 位作者
陈伯民
郑庆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31-137,共7页
选用上海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建站至2006年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水汽压、气压及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热岛效应的年代际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城市热岛效应非常显著且范...
选用上海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建站至2006年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水汽压、气压及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热岛效应的年代际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城市热岛效应非常显著且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年平均热岛中心有向南转移的趋势;受城市影响,中心城区高温热浪事件频发;上海地区空气水汽含量呈下降趋势,非热岛区中空气含水量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在历年热浪事件中,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不大,但露点温度明显下降,局地气候有"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城市化
高温热浪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3
11
作者
冯雷
李旭东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与夏季高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高温热浪作为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是人群死亡及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与夏季高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高温热浪作为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是人群死亡及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较大。热浪健康影响敏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婴幼儿,中纬度地区人群更为敏感。该文综述了高温热浪的影响因素、热浪对健康的影响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方法,提出开展高温热浪健康影响的脆弱性研究及风险预警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热浪
健康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气温极端特性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
28
12
作者
齐庆华
蔡榕硕
郭海峡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0-1350,共11页
基于百分位等统计方法构建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中国东部气温极端特性变化的时空格局和趋势特征,探讨其与全球变暖和区域气候变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60 a来,中国东部长期增暖趋势明显,高纬度北方地区和冬、春季节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
基于百分位等统计方法构建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中国东部气温极端特性变化的时空格局和趋势特征,探讨其与全球变暖和区域气候变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60 a来,中国东部长期增暖趋势明显,高纬度北方地区和冬、春季节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为显著;相比于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黄河与长江之间部分地区日最高温度出现下降趋势。全域日较差总体亦呈减小趋势;与日气温极值的平均状况和气候趋势相一致,极端低温事件强度下降趋势明显,黄河以北及东南沿海地区减弱显著。极端高温事件强度增加趋势并不明显,黄淮地区出现减小趋势;年霜冻日数和冰冻日数以及寒潮持续期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减少为主。高温热浪的持续期则以增加为主;中国东部极端气温事件频次与强度的演变格局存在同向一致性。极端低温影响指数的分布呈现北部大于南部、内陆大于沿海地区的特征,全域以一致性下降趋势为主,特别是东部沿海降低最为明显。另外,春季极端低温的影响指数大于冬季,且未有明显减小趋势。极端高温的影响指数增强趋势不明显,地区差异较大,指数的大值区影响增强的趋势显著。相比于强度,极端气温事件频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同时,副热带高压、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等区域性气候变率可能是调控中国东部极端气温事件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低温寒潮
致灾因子危险性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东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61—2017年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28
13
作者
邢佩
杨若子
+3 位作者
杜吴鹏
党冰
轩春怡
熊飞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65-1376,共12页
利用华北地区85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年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年均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
利用华北地区85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年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年均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多出现在华北地区的南部和西部,华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的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②就气候平均态而言,高温初日有略提前趋势,高温终日则明显推迟;空间上,绝大多数台站的高温终日呈推迟的趋势,其中京津冀中北部地区尤为明显。③累计高温热浪次数、轻度和中度热浪次数均整体增加,并在1990年左右明显由少变多,重度热浪次数增加趋势更为显著;1987年之后,平均每次高温热浪事件的高温有效积温明显增加,表明高温热浪的平均强度增大。④不同等级高温热浪总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近,高频次区域均集中在内蒙古西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热浪累计频次的变化趋势在内蒙和山西以增多为主,在京津冀地区以减少为主。除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的个别站点以外,绝大多数站点的热浪平均持续天数和平均高温有效积温的变化呈增多增强趋势。总体来看,华北大部分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温日数及热浪事件明显增强,同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华北高温的区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数
高温热浪
频次
持续时间
高温有效积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浪与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
27
14
作者
刘玲
张金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的影响。采用1∶1单向回顾性对照,选择死亡发生前第7天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计算不同长度的危险期时的OR值,以最高的OR值及其对应的危险期来反映每次热浪过程对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滞后天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5次热浪。第1次持续9d,最高气温为38.8℃,平均湿度为46.7%,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COPD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42(95%CI:1.310~1.588),2.667(95%CI:1.893~3.756)和1.778(95%CI:1.182~2.674);第2次热浪持续3d,最高气温为36.8℃,平均湿度为61.0%,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200(95%CI:0.973~1.480),3.000(95%CI:1.090~8.254)和3.333(95%CI:0.917~12.112);第3次热浪持续7d,最高气温为41.5℃,平均湿度为58.5%,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2.135(95%CI:1.925~2.368),3.360(95%CI:2.450~4.608)和2.897(95%CI:1.899~4.418);第4次持续3d,最高气温为39.6℃,平均湿度为31.9%,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64(95%CI:1.042~2.057),1.000(95%CI:0.375~2.664)和1.000(95%CI:0.290~3.454);第5次热浪持续4d,最高气温为37.4℃,平均湿度为42.0%,3种死因每日死亡OR值分别为和1.525(95%CI:1.099~2.118),2.000(95%CI:0.500~7.997)和2.000(95%CI:0.603~5.371)。结论热浪对居民死亡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非意外死亡影响的滞后期一般为2~3d,呼吸系统疾病包括COPD死亡的滞后期为2~5d;热浪过程中气温越高,湿度越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非意外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
病例交叉研究
每日死亡人数
原文传递
近20年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比较
被引量:
26
15
作者
郑雪梅
王怡
+2 位作者
吴小影
齐熙
祁新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7-1205,共9页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索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索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利用1994-2013年逐日极端高温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别对处于沿海和内陆的福州和南平市辖区进行高温热浪脆弱性及其3个维度(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的评估与比较,并试图解释分析福州市辖区与南平市辖区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显著差异,近20年来,沿海地区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低于内陆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敏感性增加,前者不断攀升的脆弱性可能会超越后者;内陆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程度相对较弱,其敏感性不断降低而适应性有所上升,使得其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不断降低。降低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同时增强区域适应性与降低敏感性,这对制定适应性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脆弱性
脆弱性评估模型
沿海
内陆
福建省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下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6
16
作者
马罡
马春森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564,共9页
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导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以往气候变暖与昆虫种群关系的研究多关注平均温度的变化,常导致过高地估计了温度升高对昆虫的正面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界存在的极端高温的...
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导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以往气候变暖与昆虫种群关系的研究多关注平均温度的变化,常导致过高地估计了温度升高对昆虫的正面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界存在的极端高温的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气候变化下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地理分布、种群统计参数和种群增长、行为及种间关系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极端温度通过限定昆虫的适宜温度阈限和耐受温度范围决定其在不同纬度、海拔和景观地区的分布.极端高温通过即时和后续效应抑制昆虫的发育、存活、繁殖等核心生命参数,进而改变了昆虫种群统计参数和种群增长.极端高温可通过影响昆虫的体温调节、取食及扩散等行为改变其发育、繁殖等核心生命参数.昆虫对极端高温的反应具有物种特异性,不同种类昆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导致相对优势度、群落结构、食物链等种间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目前关于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影响的研究多关注发生在夏季的热浪天气和日间极端高温.气候变化导致温度的升高在季节间具有非对称性,发生在春、秋、冬季节相对的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昆虫
极端高温
热浪
种群动态
种间关系
原文传递
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24
17
作者
敖翔宇
谈建国
+3 位作者
支星
过霁冰
陆一闻
刘冬韡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9-1802,共14页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变得更加频繁。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承受更大的风险。然而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少有研究。利用2016-2017年两个夏季(6-8月)上海城、郊气象站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资料、城区徐...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变得更加频繁。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承受更大的风险。然而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少有研究。利用2016-2017年两个夏季(6-8月)上海城、郊气象站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资料、城区徐家汇和郊区奉贤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热浪和非热浪期间城市热岛强度的差异,并利用一个平流扩散解析模型揭示了城市热岛与热浪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热浪期间的城市热岛强度相比非热浪期间明显增强,且白天增强大于夜间,显示出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协同效应。热浪期间城、郊相对湿度比值相对非热浪期间明显减小,表明热浪期间城区地表相对郊区变得更干,从而抑制了蒸发作用,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平均风速也明显减小,平流降温效应减弱,对城市热岛强度起正反馈效应。热浪期间城区净辐射通量的增加大于郊区,使城区获得更大地表辐射输入;由于城区更少的植被覆盖和更多的不透水下垫面,热浪期间城区潜热通量略有降低,而郊区明显增加;城区感热通量增幅则大于郊区,这种感热和潜热通量分配的改变也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本研究对城市如何应对加剧的热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热浪
解析模型
辐射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对湖泊热力及溶解氧分层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
24
18
作者
张运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气候变暖对湖泊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系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而具体影响随研究区域和水体表现不尽相同。气候变暖通过改变湖泊热力和溶解氧分层进而影响湖泊生物过程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从全球湖泊变暖趋势、长期缓...
气候变暖对湖泊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系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而具体影响随研究区域和水体表现不尽相同。气候变暖通过改变湖泊热力和溶解氧分层进而影响湖泊生物过程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从全球湖泊变暖趋势、长期缓慢气温上升、极端高温事件以及气候情景模拟等方面详细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湖泊热力及溶解氧分层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全球不同区域湖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暖趋势;长期缓慢气温上升和短期极端高温均会造成湖泊热力分层提前,分层结束推迟,分层时间延长,混合层和温跃层深度下降,以及热稳定性增加;相伴随的是溶解氧扩散深度和氧跃层深度明显下降,加剧了湖泊底部好氧和厌氧环境。除了这种直接影响外,气候变暖引起的流域降水、入湖物质的变化以及风速的变化也会对湖泊热力和溶解氧分层产生许多间接的影响,因此未来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经验和数值模型来验证和预测气候变暖对湖泊热力及溶解氧分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热力分层
热稳定性
溶解氧分层
极端高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4
19
作者
王敏珍
郑山
+1 位作者
王式功
尚可政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64,共3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加之其对人类健康的显著影响,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的关注。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时间、地点、人群等流行病学分...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加之其对人类健康的显著影响,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的关注。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时间、地点、人群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同时概述了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传染病等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控制措施,为更好地应对高温热浪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浪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原文传递
高温热浪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21
20
作者
杨红龙
许吟隆
+3 位作者
陶生才
潘婕
刘珂
吴美双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98-102,共5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灾害天气事件,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高温热浪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高温热浪的...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灾害天气事件,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高温热浪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高温热浪的定义和影响高温热浪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影响高温热浪危害程度的因子、高温热浪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未来应对高温热浪措施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减轻高温热浪危害,加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事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极端事件
脆弱性
原文传递
题名
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
90
1
作者
谈建国
黄家鑫
机构
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研究中心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680-686,共7页
文摘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 ,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 ,这使得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成为许多国际机构 ,如世界气象组织 (WMO)、世界卫生组织 (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和各国气象、环境和流行病等方面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作者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热浪及其原因、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热浪研究的指标法、多元回归分析和天气气候分型等多种方法 ,同时也提出防御热浪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热浪
人体健康
高温
界限温度
天气分类
Keywords
heat
wave
human
health
high
temperature
threshold
temperature
air
mass
classification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分析
被引量:
89
2
作者
邹旭恺
高辉
机构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气候委员会咨询评议项目"极端气候事件影响评估调研报告"(LY-2006-090501)资助
文摘
2006年夏季,我国重庆、四川等地持续高温少雨,遭遇特大伏旱,影响严重。初步分析表明,2006年盛夏川渝的异常高温事件可能是受全球变暖和天气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天气扰动的影响为主。大气环流异常,北方南下冷空气活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以及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少是导致该地区2006年严重高温干旱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全球变暖
天气扰动
四川
重庆
Keywords
heat
wave
drought
global
warming,weather
disturbance,sichuan
Province,Chongqing
Municipality
分类号
P423.3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6.6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浪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方法研究
被引量:
64
3
作者
刘建军
郑有飞
吴荣军
机构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基金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05)
江苏省社会发展计划项目(BS2007066)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06M15)
文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加之其对人类健康的显著影响,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介绍了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相关因子,分单因子、双因子和多因子介绍了热浪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热浪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如何降低热浪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温热浪
人体健康
影响因子
研究方法
Keywords
heat
wave
human
health
influence
factor
research
method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热岛对上海夏季高温热浪的影响
被引量:
53
4
作者
谈建国
郑有飞
彭丽
顾松强
史军
机构
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上海市气候中心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44-149,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资助(2006BAK13B05)
上海市科委项目(07DZ12075)共同资助
文摘
通过对1975—2004年夏半年(5-10月)上海市区及各区县共11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近3年(2005—2007年)夏季(6-8月)市区和郊区6个自动气象站小时平均温度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上海夏季城市热岛的演变特征及其对高温热浪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夏季城区和郊区各站点均表现出增温的趋势,但是增温趋势强度不一致。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增温在城区远大于郊区。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表现出市中心比近郊区和远郊区具有更多的高温日数、更高的极端最高气温、更长的高温持续时间。然而,大范围的高温所占的比例却并不高。
关键词
上海
城市热岛
高温热浪
Keywords
Shanghai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heat
wave
分类号
P42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主要城市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
49
5
作者
谈建国
郑有飞
机构
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气象科技》
2013年第2期347-351,共5页
基金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1DZ22609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29B05)资助
文摘
采用1951—2005年全国主要省会城市逐日最高气温资料,探讨了主要大城市近50年的年高温日数、热浪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连续5天以上长时间高温热浪过程频发区。全国主要省会城市历年高温日数变化,自东南向西北呈现出的这种"增—减—增"的趋势,但是近年来绝大多数城市呈现增温趋势。不同地域的高温呈现不同的季节内分布特征,高温出现的早晚和强度有明显差别。
关键词
高温
热浪
时空分布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heat
wav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P425.5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
46
6
作者
郑有飞
丁雪松
吴荣军
尹继福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50,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29B05)
江苏省社会发展面上项目(BS2007066)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05)
文摘
根据江苏省1955-2007年7-9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别以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持续3d、5d的高温过程、平均最高气温为指标,建立了各站点的高温日数、高温强度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该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处于一个偏热期,苏州等城市近几年高温次数明显增加,而西南区域南京等城市夏季的最高气温则有下降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省高温时空分布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年平均最高温度变化中5~6a的周期振荡在各地区中反映得比较明显。
关键词
高温
热浪
时空分布
江苏省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heat
wav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Jiangsu
Prorince
分类号
P4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
45
7
作者
肜祎
宋箱
陶江涛
机构
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9期29-31,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颈肩腰腿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99例行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对照组99例行常规超短波治疗。所有患者持续治疗14d,并于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并进一步对观察组患者按疾病分组,评价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对不同原发疾病疼痛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2.28±1.03)分比(3.26±1.68)分,t=-4.948,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颈椎病疼痛、肩周炎、腰肌劳损、关节炎疼痛治疗均较佳,且关节炎疼痛治疗显效率高达100.0%。结论: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具有极佳的短期疗效,可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中医针灸
中药热敷
颈肩腰腿疼痛
超短波
短期疗效
Keywords
Acupuncture
TCM
heat
Neck
and
leg
pain
Ultrashort
wave
Short-term
effects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不同等级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
44
8
作者
贾佳
胡泽勇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5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影响周边地区能量和水分循环的机制研究"(编号:91337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项目"藏北高原地面热源长期变化及其对高原季风系统的热力影响研究"(编号:91537101)资助~~
文摘
针对近年来中国区域高温热浪日数日趋增加的问题,利用1961—2013年中国区域719个基准站逐日气温数据,并根据持续时间将高温热浪分为弱、中强、强3种等级,对比分析3种不同等级高温热浪发生频次、起始及结束时间的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分析时段,中国区域整体平均高温日数呈现显著的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转折点为1993年。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其中西南、华南地区的高温热浪增速最快,趋势系数均通过95%显著性检验;3种等级高温热浪所发生的区域不同,其中,弱高温热浪主要发生在中国西北、华中地区,强高温热浪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地区,且3种等级的高温热浪发生频次均呈上升趋势。从发生的起始时间看,弱高温热浪开始日期最早,平均开始于每年的7月3日,而中强和强高温热浪开始时间相近,分别为7月13日和7月14日;从区域上来看,3种等级高温热浪均最早在西南爆发,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爆发最晚。除西南地区外,3种等级高温热浪的起始时间呈提前趋势,而7个区域结束日期的变化趋势存在南北差异:30°N以南地区弱、中强高温热浪结束日期均呈推后趋势,强高温热浪结束日期在30°~35°N地区显著推后,而在北方呈提前趋势。
关键词
高温热浪
发生频次
始末日期
线性趋势
区域对比
Keywords
heat
wave
Frequency
Start
and
end
date
Linear
trend
Regional
comparison.
分类号
P42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1961—2014年中国高温热浪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42
9
作者
沈皓俊
游庆龙
王朋岭
孔磊
机构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英气候变化与评估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A0603804
2016YFA0601702)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069)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40047)
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00051)
文摘
基于全国1961—2014年716个站点的日最高气温资料和高温阈值与热浪HWMI(HeatWave Magnitude Index)指数的新定义,分析了全国高温热浪的高温日、热浪频次、HWMI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日开始早(晚)的地区结束相对较晚(早)。高温日数突变集中于1990s末至本世纪初期。研究时段内,全国性的严重高温热浪事件从7月上旬持续至9月上旬,各旬热浪频次差异较大;云南地区热浪频发于5月,其他月份热浪少见。除淮河流域热浪年频次呈减小趋势,全国其余地区呈现增加趋势,其中两广、云南和海南地区增加趋势最大。热浪指数从1960s—1980s递减,1990s后递增,且1998年后全国高强度热浪频发,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
关键词
高温热浪
HWMI指数
时空特征
Keywords
heat
wave
heat
-
wave
magnitude
index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68.0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局地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
38
10
作者
侯依玲
陈葆德
陈伯民
郑庆锋
机构
上海市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2期131-137,共7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072512021)
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变化基金共同资助
文摘
选用上海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建站至2006年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水汽压、气压及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气温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热岛效应的年代际演变及与之相关的极端天气事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城市热岛效应非常显著且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年平均热岛中心有向南转移的趋势;受城市影响,中心城区高温热浪事件频发;上海地区空气水汽含量呈下降趋势,非热岛区中空气含水量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在历年热浪事件中,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不大,但露点温度明显下降,局地气候有"暖干"化趋势。
关键词
上海
城市化
高温热浪
气候变化
Keywords
Shanghai
Urbanization
heat
-
wave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P46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3
11
作者
冯雷
李旭东
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办公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院
出处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188,共7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CB955504)
文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与夏季高温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高温热浪作为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是人群死亡及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较大。热浪健康影响敏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和婴幼儿,中纬度地区人群更为敏感。该文综述了高温热浪的影响因素、热浪对健康的影响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方法,提出开展高温热浪健康影响的脆弱性研究及风险预警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温
热浪
健康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heat
wave
Health
分类号
R181.3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东部气温极端特性及其气候特征
被引量:
28
12
作者
齐庆华
蔡榕硕
郭海峡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0-135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A06049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J01076)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项目(2014112)资助~~
文摘
基于百分位等统计方法构建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中国东部气温极端特性变化的时空格局和趋势特征,探讨其与全球变暖和区域气候变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近60 a来,中国东部长期增暖趋势明显,高纬度北方地区和冬、春季节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为显著;相比于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黄河与长江之间部分地区日最高温度出现下降趋势。全域日较差总体亦呈减小趋势;与日气温极值的平均状况和气候趋势相一致,极端低温事件强度下降趋势明显,黄河以北及东南沿海地区减弱显著。极端高温事件强度增加趋势并不明显,黄淮地区出现减小趋势;年霜冻日数和冰冻日数以及寒潮持续期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减少为主。高温热浪的持续期则以增加为主;中国东部极端气温事件频次与强度的演变格局存在同向一致性。极端低温影响指数的分布呈现北部大于南部、内陆大于沿海地区的特征,全域以一致性下降趋势为主,特别是东部沿海降低最为明显。另外,春季极端低温的影响指数大于冬季,且未有明显减小趋势。极端高温的影响指数增强趋势不明显,地区差异较大,指数的大值区影响增强的趋势显著。相比于强度,极端气温事件频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同时,副热带高压、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等区域性气候变率可能是调控中国东部极端气温事件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温热浪
低温寒潮
致灾因子危险性
全球气候变化
中国东部
Keywords
heat
wave
cold
wave
hazard
of
disaster-inducing
factors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eastern
China
分类号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61—2017年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28
13
作者
邢佩
杨若子
杜吴鹏
党冰
轩春怡
熊飞麟
机构
北京市气候中心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65-1376,共12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CCSF201914,CCSF20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01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7701)资助。
文摘
利用华北地区85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华北地区年高温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年均高温日数明显增多;高温多出现在华北地区的南部和西部,华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的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②就气候平均态而言,高温初日有略提前趋势,高温终日则明显推迟;空间上,绝大多数台站的高温终日呈推迟的趋势,其中京津冀中北部地区尤为明显。③累计高温热浪次数、轻度和中度热浪次数均整体增加,并在1990年左右明显由少变多,重度热浪次数增加趋势更为显著;1987年之后,平均每次高温热浪事件的高温有效积温明显增加,表明高温热浪的平均强度增大。④不同等级高温热浪总频次的空间分布特征相近,高频次区域均集中在内蒙古西部、山西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热浪累计频次的变化趋势在内蒙和山西以增多为主,在京津冀地区以减少为主。除山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的个别站点以外,绝大多数站点的热浪平均持续天数和平均高温有效积温的变化呈增多增强趋势。总体来看,华北大部分区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温日数及热浪事件明显增强,同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华北高温的区域性特征。
关键词
高温日数
高温热浪
频次
持续时间
高温有效积温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day
heat
wave
frequency
duration
effective
accumulated
high
temperature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浪与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被引量:
27
14
作者
刘玲
张金良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
出处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9,共5页
基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07KYYW06)
文摘
目的探讨北京市热浪对当地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运用病例交叉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析北京市1999年1月1日—2000年6月30日期间5次热浪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研究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的影响。采用1∶1单向回顾性对照,选择死亡发生前第7天作为自身对照,分别计算不同长度的危险期时的OR值,以最高的OR值及其对应的危险期来反映每次热浪过程对每日非意外死亡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滞后天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研究期间共发生5次热浪。第1次持续9d,最高气温为38.8℃,平均湿度为46.7%,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和COPD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42(95%CI:1.310~1.588),2.667(95%CI:1.893~3.756)和1.778(95%CI:1.182~2.674);第2次热浪持续3d,最高气温为36.8℃,平均湿度为61.0%,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200(95%CI:0.973~1.480),3.000(95%CI:1.090~8.254)和3.333(95%CI:0.917~12.112);第3次热浪持续7d,最高气温为41.5℃,平均湿度为58.5%,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2.135(95%CI:1.925~2.368),3.360(95%CI:2.450~4.608)和2.897(95%CI:1.899~4.418);第4次持续3d,最高气温为39.6℃,平均湿度为31.9%,3种死因每日死亡的OR值分别为1.464(95%CI:1.042~2.057),1.000(95%CI:0.375~2.664)和1.000(95%CI:0.290~3.454);第5次热浪持续4d,最高气温为37.4℃,平均湿度为42.0%,3种死因每日死亡OR值分别为和1.525(95%CI:1.099~2.118),2.000(95%CI:0.500~7.997)和2.000(95%CI:0.603~5.371)。结论热浪对居民死亡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非意外死亡影响的滞后期一般为2~3d,呼吸系统疾病包括COPD死亡的滞后期为2~5d;热浪过程中气温越高,湿度越高,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热浪
非意外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
病例交叉研究
每日死亡人数
Keywords
heat
wave
Non-accidental
death
Respiratory
disease
Case-crossover
study
Daily
death
分类号
R181.3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近20年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比较
被引量:
26
15
作者
郑雪梅
王怡
吴小影
齐熙
祁新华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7-1205,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4YJCZH112)
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项目(K3-360)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K2014007)~~
文摘
高温热浪作为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索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构建了包含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的高温热浪脆弱性评估模型(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利用1994-2013年逐日极端高温数据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分别对处于沿海和内陆的福州和南平市辖区进行高温热浪脆弱性及其3个维度(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的评估与比较,并试图解释分析福州市辖区与南平市辖区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显示:由于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显著差异,近20年来,沿海地区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低于内陆地区,但随着经济发展导致的敏感性增加,前者不断攀升的脆弱性可能会超越后者;内陆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程度相对较弱,其敏感性不断降低而适应性有所上升,使得其高温热浪的脆弱性不断降低。降低高温热浪脆弱性的关键在于同时增强区域适应性与降低敏感性,这对制定适应性措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温热浪
脆弱性
脆弱性评估模型
沿海
内陆
福建省
Keywords
heat
wave
vulnerability
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
coast
area
inland
area
Fujian
Province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气候变化下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6
16
作者
马罡
马春森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56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400350,31471764,31272035,3117039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132029)资助
文摘
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导致极端高温事件发生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对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以往气候变暖与昆虫种群关系的研究多关注平均温度的变化,常导致过高地估计了温度升高对昆虫的正面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界存在的极端高温的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气候变化下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地理分布、种群统计参数和种群增长、行为及种间关系等影响的研究进展.极端温度通过限定昆虫的适宜温度阈限和耐受温度范围决定其在不同纬度、海拔和景观地区的分布.极端高温通过即时和后续效应抑制昆虫的发育、存活、繁殖等核心生命参数,进而改变了昆虫种群统计参数和种群增长.极端高温可通过影响昆虫的体温调节、取食及扩散等行为改变其发育、繁殖等核心生命参数.昆虫对极端高温的反应具有物种特异性,不同种类昆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导致相对优势度、群落结构、食物链等种间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目前关于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影响的研究多关注发生在夏季的热浪天气和日间极端高温.气候变化导致温度的升高在季节间具有非对称性,发生在春、秋、冬季节相对的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昆虫
极端高温
热浪
种群动态
种间关系
Keywords
global
warming
insect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heat
wave
population
dynamics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24
17
作者
敖翔宇
谈建国
支星
过霁冰
陆一闻
刘冬韡
机构
上海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上海市气候中心
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气象局科技发展处
上海市奉贤区气象局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89-1802,共14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项目(17DZ1205300,19YF1443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19)
上海市气象局面上项目(MS201803)~~
文摘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变得更加频繁。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承受更大的风险。然而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少有研究。利用2016-2017年两个夏季(6-8月)上海城、郊气象站逐时气温、风速、相对湿度资料、城区徐家汇和郊区奉贤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热浪和非热浪期间城市热岛强度的差异,并利用一个平流扩散解析模型揭示了城市热岛与热浪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热浪期间的城市热岛强度相比非热浪期间明显增强,且白天增强大于夜间,显示出城市热岛与热浪之间的协同效应。热浪期间城、郊相对湿度比值相对非热浪期间明显减小,表明热浪期间城区地表相对郊区变得更干,从而抑制了蒸发作用,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平均风速也明显减小,平流降温效应减弱,对城市热岛强度起正反馈效应。热浪期间城区净辐射通量的增加大于郊区,使城区获得更大地表辐射输入;由于城区更少的植被覆盖和更多的不透水下垫面,热浪期间城区潜热通量略有降低,而郊区明显增加;城区感热通量增幅则大于郊区,这种感热和潜热通量分配的改变也加剧了城市热岛强度。本研究对城市如何应对加剧的热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指示意义。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热浪
解析模型
辐射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Keywords
urban
heat
island
heat
wave
analytical
model
radiation
flux
sensible
heat
flux
latent
heat
flux
分类号
X1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气候变暖对湖泊热力及溶解氧分层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
24
18
作者
张运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一三五"重点布局项目(NIGLAS2012135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25001)~~
文摘
气候变暖对湖泊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系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而具体影响随研究区域和水体表现不尽相同。气候变暖通过改变湖泊热力和溶解氧分层进而影响湖泊生物过程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从全球湖泊变暖趋势、长期缓慢气温上升、极端高温事件以及气候情景模拟等方面详细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湖泊热力及溶解氧分层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全球不同区域湖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暖趋势;长期缓慢气温上升和短期极端高温均会造成湖泊热力分层提前,分层结束推迟,分层时间延长,混合层和温跃层深度下降,以及热稳定性增加;相伴随的是溶解氧扩散深度和氧跃层深度明显下降,加剧了湖泊底部好氧和厌氧环境。除了这种直接影响外,气候变暖引起的流域降水、入湖物质的变化以及风速的变化也会对湖泊热力和溶解氧分层产生许多间接的影响,因此未来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经验和数值模型来验证和预测气候变暖对湖泊热力及溶解氧分层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热力分层
热稳定性
溶解氧分层
极端高温
Keywords
climate
warming
thermal
stratification
thermal
stability
dissolved
oxygen
stratification
heat
wave
分类号
P34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G353.11 [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4
19
作者
王敏珍
郑山
王式功
尚可政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气象环境与人体健康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2-66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5103)
国家行业专项(201106034)
文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加之其对人类健康的显著影响,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的关注。本研究综述了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时间、地点、人群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同时概述了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传染病等造成的影响及其预防控制措施,为更好地应对高温热浪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热浪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Keywords
heat
wave
Cardiovascular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分类号
R181.3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高温热浪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21
20
作者
杨红龙
许吟隆
陶生才
潘婕
刘珂
吴美双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深圳市气象局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院系
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98-102,共5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03A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933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重大项目(40921140410)
文摘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热浪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灾害天气事件,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高温热浪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对高温热浪的定义和影响高温热浪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影响高温热浪危害程度的因子、高温热浪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未来应对高温热浪措施和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减轻高温热浪危害,加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事件的研究。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极端事件
脆弱性
Keywords
heat
wave
extreme
events
vulnerability
分类号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
谈建国
黄家鑫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
9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6年夏季川渝高温干旱分析
邹旭恺
高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
8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热浪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方法研究
刘建军
郑有飞
吴荣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城市热岛对上海夏季高温热浪的影响
谈建国
郑有飞
彭丽
顾松强
史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国主要城市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
谈建国
郑有飞
《气象科技》
2013
4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近50年江苏省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郑有飞
丁雪松
吴荣军
尹继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
肜祎
宋箱
陶江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4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不同等级高温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
贾佳
胡泽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4
原文传递
9
1961—2014年中国高温热浪变化特征分析
沈皓俊
游庆龙
王朋岭
孔磊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
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上海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局地气温变化特征
侯依玲
陈葆德
陈伯民
郑庆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冯雷
李旭东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
33
原文传递
12
中国东部气温极端特性及其气候特征
齐庆华
蔡榕硕
郭海峡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1961—2017年华北地区高温日数及高温热浪时空变化特征
邢佩
杨若子
杜吴鹏
党冰
轩春怡
熊飞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热浪与非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交叉研究
刘玲
张金良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7
原文传递
15
近20年福建省沿海与内陆城市高温热浪脆弱性比较
郑雪梅
王怡
吴小影
齐熙
祁新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6
原文传递
16
气候变化下极端高温对昆虫种群影响的研究进展
马罡
马春森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6
原文传递
17
上海城市热岛与热浪协同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敖翔宇
谈建国
支星
过霁冰
陆一闻
刘冬韡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4
原文传递
18
气候变暖对湖泊热力及溶解氧分层影响研究进展
张运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高温热浪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敏珍
郑山
王式功
尚可政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4
原文传递
20
高温热浪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进展
杨红龙
许吟隆
陶生才
潘婕
刘珂
吴美双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3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