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张德强 黄捷英 +9 位作者 方业明 吴永全 梁金锐 马文英 王平 齐连芬 刘晓洁 李川洁 李虹伟 贾三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125例。于心肌梗死后6~21天行24小时Holter检查。将Holter文件在HRT!View V0.60-1程序下处理,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125例。于心肌梗死后6~21天行24小时Holter检查。将Holter文件在HRT!View V0.60-1程序下处理,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SDNN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的参数。对患者进行随访,终点事件是患者心原性死亡。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两组各变量对死亡是否有预测意义,评判各自预测能力。结果两组平均随访(225.4±99.8)天,14人死亡,111人存活。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TS是极强的风险预测因子(RR=11.46,P<0.01),TO≥0的预测价值较低(RR=2.76,P>0.05),TO与TS均异常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26.70,P<0.01)。在多变量回归分析中,TS≤2.5ms/RR及左室舒张末期直径≥5.6cm是仅有的2个独立风险预测变量,RR分别为9.49(P<0.01)和3.64(P<0.05)。结论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减弱或消失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预测 心率震荡
原文传递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震荡的影响 被引量:45
2
作者 邵波 王炳银 +2 位作者 陈润祥 李勇 刘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6月经冠脉造影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73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曲美他嗪组(n=38)。对照...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6月经冠脉造影和/或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73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5)和曲美他嗪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力衰竭治疗;曲美他嗪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曲美他嗪片。两组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3个月后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测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以及反映HRT的两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经3个月治疗,两组LVEF提高,LVd缩小(P<0.01)。曲美他嗪组LVEF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曲美他嗪组TO和TS均改善(P<0.05),对照组仅TO改善(P<0.05)。曲美他嗪组TO和TS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HRT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窦性心率震荡
下载PDF
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0
3
作者 汪红霞 王瑞英 +1 位作者 王红宇 李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对照组及AMI组内研究,确立对AMI高危患者有预测价值的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3~4周的72例AMI患者和7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获取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对照组及AMI组内研究,确立对AMI高危患者有预测价值的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3~4周的72例AMI患者和7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获取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心率变异性(HRV)、QT间期变异度(QTV)、QT间期变异系数(QTC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定量测量HRT包括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两个指标。AMI组内分为AMI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TS在AMI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危组低于低危组(P<0.05);各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S与TO TS相结合都对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有贡献(P<0.05),而TO、TS相结合是预测价值最高的指标(相对危险度为2.984),远远高于LVEF(0.208)及其他指标。结论组间比较和生存分析均证明HRT的预测价值优于众多传统指标,推断HRT可能成为评价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独立预测AMI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震荡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射血分数 QT间期变异度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与左室射血分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胡安义 梅尚文 +6 位作者 胡曙阳 陈生立 李上典 程林 陈定道 谢玉程 杨章慧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左室射血分数(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CHF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即心衰组,又分轻、中、重度心衰亚组),老年非心衰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即... 目的: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左室射血分数(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CHF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即心衰组,又分轻、中、重度心衰亚组),老年非心衰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即非心衰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UCG)、动态心电图(Holter)及血浆NT-pro BNP等检查。HRT的检测参数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CHF患者TO与NT-pro BNP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P<0.01);TS与NT-pro BNP呈负相关,与EF呈正相关(P<0.01);NT-pro BNP与EF呈负相关(P<0.01);CHF患者EF越低,则TO越高,TS越低,NT-pro BNP亦越高。中、重度心衰组HRT与轻度心衰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RT是评价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良好指标,可用于评估CHF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率震荡 左室射血分数 N末端脑钠肽前体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急性心梗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胡亚红 李学斌 +4 位作者 刘肆仁 王云雁 阎绍静 程亚萍 刘崇素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HRV)、心率震荡(HRT)的相关性。方法 62例窦性心律的AMI患者和51例非AMI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HRV)、心率震荡(HRT)的相关性。方法 62例窦性心律的AMI患者和51例非AMI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AMI患者的DC值、HRV降低;HRT减弱;且DC与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及TS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DC指标和HRV、TS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DC可作为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心率震荡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和室性早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晓云 徐春芳 +3 位作者 王铁锚 李莉 余彦 吴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7-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和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方法86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及室性早搏数目。结果冠心病...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和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方法86例冠心病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自动测定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及室性早搏数目。结果冠心病患者的HRT减弱,HRV降低,且TO与时域指标SDNN和SDANN及频域指标LF和LF/HF明显相关(p<0.05),TS与时域指标SDNN和RMSSD及频域指标HF和LF/HF及室性早搏数目明显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RT现象减弱,且HRT与HRV及室性早搏数目明显相关。HRT应当是一种较HRV更好预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室性早搏
原文传递
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董京 王红宇 +1 位作者 吕晓琴 王瑞英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测量方法及影响该指标测量的临床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早搏(VPC)的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震荡斜率起始时间(...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测量方法及影响该指标测量的临床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并记录有室性早搏(VPC)的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分析各参数与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比较不同基础心率段各参数之间的差别。结果先计算每个室早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然后求平均值所得的TS、TT值较先平均RR值再计算窦性心率震荡所得的TS、TT值高;窦性心率震荡与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代偿间期以及室早数目相关,与联律间期不相关;且不同基础心率段TO、TS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计算窦性心率震荡之前就取RR间期平均值然后测量可能提供更好的死亡预测率;应用窦性心率震荡时应同时考虑到年龄、室早前基础心率、代偿间期及室早数目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初始 震荡斜率 震荡斜率起始时间
下载PDF
心率震荡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建义 张开滋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660-663,共4页
心率震荡是临床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措施。主要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死亡,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等预后的预测,国外研究刚刚开始,国内研究尚未启动。现就国外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率震荡 心电图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 被引量:18
9
作者 罗洪波 王琳 +1 位作者 杨晓云 陆再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M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M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8%±6.25%vs-6.22%±3.68%,P<0.001);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06±6.13 ms/RR间期vs 13.08±5.54ms/RR间期,P<0.01)。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扩张型心肌病 窦性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红源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9-621,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ACS6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30例及健康对照者3...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ACS6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并比较3组患者TO及TS均值.ACS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并比较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CS组TO高[(0.15±1.26)% vs -(0.57±1.71)%、-(0.61±1.52)%],TS明显降低(3.21±2.37) ms/RR vs (6.64±1.82) ms/RR、(7.71±2.17) 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的TO值、T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与UAP患者比较,TO值和T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7±1.39)% vs (0.13±1.28)%,(3.01±2.16) ms/RR vs (3.47±2.21) ms/RR(P>0.05).对ACS组患者随访6~48个月,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44.44% vs 15.79%)(P<0.05).结论 ACS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AC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塞 心率震荡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林青 张晓丹 +2 位作者 李治民 张烨蓓 刘宝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7期2988-2991,共4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ST段压低的发生次数与累计持续时间、心率(HR)、心肌耗氧量指数(RPP)及血清NO、ET-1水平,并记录2组治疗后HRT及HRV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ST段压低的发生次数与累计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P均<0.05),血清NO、ET-1水平及HR、RPP、HRT、HRV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电图缺血变化,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HRT及HRV,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兴德 李剑 +2 位作者 蒋兆华 来依萍 谷守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Holter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SDNN、SDANN、rMSS...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Holter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SDNN、SDANN、rMSSD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65±3.60%与-1.89±2.48%,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96±1.23与10.24±4.47,P<0.001)。对照组TS与SDNN、SDANN、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6、-0.385、-0.372(P均<0.05);心衰组TO与SDNN、SDANN、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0.465、0.436(P均<0.01),TS与SDNN、SDANN、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686、-0.597(P均<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TO与SDNN、SDANN、rMSSD值呈正相关,TS与SDNN、SDANN、rMSSD值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心力衰竭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率震荡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13
作者 余意君 邹武松 +6 位作者 朱朋飞 张明静 徐艳玲 吴慧君 郑伟 谢亚文 顾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震荡(HRT)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40例、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组50例、对照组非高血压病52例的一般临床特征、HRV和HRT指标。结果 (1)高...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震荡(HRT)与血压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40例、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组50例、对照组非高血压病52例的一般临床特征、HRV和HRT指标。结果 (1)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组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和血压控制组所用降压药比例和用药种类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极低频(VLF)、低频(LF)和震荡斜率(TS)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病血压未控制组高频(HF)显著低于血压控制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EF值、肌酐、血脂、β受体阻滞剂和合并吸烟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影响后,r MSSD、p NN50、VLF、LF、HF、TS降低是高血压病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4)对高血压病患者HRV和HRT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F与TO呈负相关;SDNN、SDANN、r MSSD、p NN50、VLF、LF、HF与TS呈正相关。结论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HRV和HRT异常,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心率变异性 心率震荡 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 被引量:15
14
作者 潘宏伟 周胜华 +4 位作者 刘启明 李旭平 周滔 苏华 杜优优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28-730,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HRV)的变化。方法: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以及HRV的SDNN、pNN50和LF/HF,比较ISH组(85例)、普通高血压组(80例),正常对照组(58例)3... 目的:观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HRV)的变化。方法:记录24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以及HRV的SDNN、pNN50和LF/HF,比较ISH组(85例)、普通高血压组(80例),正常对照组(58例)3组之间的差别,分析HRT和HR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SH组、普通高血压组的HRT和HRV与正常对照组的HRT和HR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SH组的TS和LF/HF较普通高血压组明显降低(P<0.05);HRV的各项指标和HRT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pNN50与HRT相关系数最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显著的HRT减弱及HRV的异常,其中ISH患者较普通高血压患者更加明显,且HRT与HRV的密切相关,表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对于高血压的发生及预后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 自主神经
原文传递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对慢性心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德昭 胡大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250例,其中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上能记录到室性期前收缩,且能随访到的有126例。将此126例患者分... 目的 回顾性分析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5年1月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250例,其中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上能记录到室性期前收缩,且能随访到的有126例。将此126例患者分为死亡组(41例)和存活组(85例),记录各组病例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尿酸升高、器质性心脏病种类、心衰发生的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均采用面积长轴法)、心衰的用药(ACEI、Aspirin、Statin、β—Blockor等)以及HRT分类。HRTO为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0并且窦性心率震荡斜率(TS)〉2.5ms/RRI(RR Interval);HRT1为TO≥0或者TS≤2.5ms/RRI;HRT2为T0≥0并且TS≤2.5ms/RRI。统计学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及χ^2检验。结果 126例患者平均随访(21.0±13.5)个月,共死亡41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心功能衰竭死亡与HRT分类、心衰发生的时间、高龄(≥70岁)显著相关,其危险度相关系数分别为42.618(P〈0.001)、39.657(P〈0.001)及10.320(P〈0.05)。结论 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是慢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良好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 心率震荡 心功能衰竭 慢性 死亡率
下载PDF
心脏性猝死心电学预测方法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韩百合 宋涛 曲秀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0期3985-3987,3992,共4页
心脏性猝死是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如果能对其进行早期救治,抢救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经过心血管医生的多年来的探索,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以日趋成熟。本文阐述通过心电图的一些新指标对心脏性猝死进行预测。而将心电图分为静息心电图,... 心脏性猝死是一个严重的公共问题。如果能对其进行早期救治,抢救的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经过心血管医生的多年来的探索,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以日趋成熟。本文阐述通过心电图的一些新指标对心脏性猝死进行预测。而将心电图分为静息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虽然静息心电图能为预测心脏性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但由于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目前常用动态心电图的相应指标。动态心电图可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信息,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和参数,例如心率变异性、窦性心律震荡、T波电交替及心率减速力等。心率减速力的能对迷走神经张力的高低进行定量评估,是预测心脏性猝死一种动态心电新指标。现在仍没有任何单一指标能够准确预测SCD的发生。研究表明心电图可以提供有价值信息,我们已经在心电图预测SCD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问题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早复极 心率变异性 窦性心律震荡 心率减速力
原文传递
动态心电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月文 王婷 +2 位作者 孙更新 寇峰军 田宁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6期7128-7131,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9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100例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1~2 d上午8:30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ST段改变、心率失常、...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9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及100例无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在入院后1~2 d上午8:30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ST段改变、心率失常、心率震荡(HRT)指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T段压低或抬高的比例、ST段压低位移幅度及持续时间、ST段抬高位移幅度、窦性心动过缓(SB)、室性早搏(VPB)、加速性室性自主心率(AIR)、室颤(VF)的发生率、震荡初始(TO)、动态心率震荡(TD)均明显升高(P<0.05),震荡斜率(TS)、总体标准差(SDNN)及均值标准差(SDAN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比较准确地检查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HRT、HVR等方面的异常,在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肺源性心脏病 ST段改变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福 赵瑞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窦性心律震荡是近几年提出来的心电学指标,它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多项临床实验证实。窦性心律震荡主要反映了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平衡)的反射功能,迷走神经活性增加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可提高心室室颤阈值... 窦性心律震荡是近几年提出来的心电学指标,它对心血管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已被多项临床实验证实。窦性心律震荡主要反映了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平衡)的反射功能,迷走神经活性增加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可提高心室室颤阈值,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心律震荡现象在心血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震荡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贾锋鹏 雷寒 +1 位作者 覃数 马康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43-845,855,共4页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HRT和心率变异(HRV)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收集一般临床...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HRT和心率变异(HRV)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RV和HRT各项指标参数。用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RV和HRT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S与SDNN、PNN50、RMSSD、H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4,P<0.001),TO与SDNN、HF、LF均呈负相关,但与LF相关性较强(r=-0.543,P<0.001)。SDNN与24h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高血压、LVEF等都有较弱的相关性,TS和TO与这些因素之间无相关性。结论:TS主要与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TO很可能与迷走和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有关,与HRV相比,HRT指标(TS和TO)受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和左室射血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一些研究中发现HRT对SCD高危患者预测价值高于HRV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窦性心率震荡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菊 洪小苏 +1 位作者 焦阳 朱心怡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成功者37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性死亡等将患者分为高危组30例和低危组53例;...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成功者37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性死亡等将患者分为高危组30例和低危组53例;另选对照组5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窦性心率震荡的参数TO、TS及心率变异的参数SDNN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组较未及时行再灌注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窦性心率震荡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再灌注治疗的参考指标,且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危患者的检出,对其预后评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震荡 心率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