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25
1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01-408,共8页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冠心病与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缺乏运动、营养过剩、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趋势日渐严重,
关键词 脑钠肽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心力衰竭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亮点 被引量:116
2
作者 杨杰孚 王华 柴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057-1060,共4页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是在2104年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心衰的分类、预防、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等均作了全新阐述和推荐。更新亮点包括提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和急性心衰的临床分型,提出急、慢性心衰的...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是在2104年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心衰的分类、预防、诊断、治疗和综合管理等均作了全新阐述和推荐。更新亮点包括提出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和急性心衰的临床分型,提出急、慢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推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和希氏束起搏。新指南重点突出心衰的综合管理和心衰随访,强调心衰的预防。新指南制订过程中充分检索和评估国内心衰研究,地高辛推荐级别和高原心脏病、老年心衰等特殊类型心衰的管理具有“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心血管疾病 诊断 治疗 指南
下载PDF
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3
3
作者 吴晶 杨欣 周月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 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开始至出院前1 d给予多维度协同护理.利用SAS、SDS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得分.结果 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两组患者SAS、SDS得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36、6.875;P〈0.01);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提高,且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照护模式,可减轻和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冠心病 多维度协同护理 负性情绪
原文传递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及其照顾者疾病管理行为的调查 被引量:86
4
作者 钱海兰 王君俏 +1 位作者 缪爱凤 郁艳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及其照顾者疾病管理行为。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用中文版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疾病管理行为问卷分别调查155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及其照顾者疾病管理行为。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用中文版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家庭照顾者疾病管理行为问卷分别调查155例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结果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得分为(36.96±8.86)分,患者的家庭照顾者疾病管理行为得分为(55.26±15.38)分。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执行最差的管理行为是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限制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及对患者体液潴留的监测。结论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疾病管理行为总体状况不佳,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应尽快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慢性心力衰竭康复/二级预防保健体系,同时医务人员应采取系统的、个体化的教育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和家庭照顾者的疾病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 照顾者 疾病管理 社区
原文传递
Risk of cardiovascular,cardiac and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被引量:58
5
作者 Stefano Ballestri Amedeo Lonardo +3 位作者 Stefano Bonapace Christopher D Byrne Paola Loria Giovanni Targh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7期1724-1745,共22页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has emerged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epidemic proportions worldwide.Accumulating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NAFLD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liv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has emerged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epidemic proportions worldwide.Accumulating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NAFLD is not only associated with liver-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but also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abnormalities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structure(e.g.,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hypertrophy,and heart failure),valvular heart disease(e.g.,aortic valve sclerosis)and arrhythmias(e.g.,atrial fibrillation).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NAFLD itself,especially in its more severe forms,exacerbates systemic/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causes atherogenic dyslipidemia,and releases a variety of pro-inflammatory,pro-coagulant and pro-fibrogenic mediators that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ardiac and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Collectively,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tients with NAFLD may benefit from more intensive surveillance and early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to decrease the risk for CHD and other cardiac/arrhythmic complications.The purpose of this clinical review is to summarize the rapidly expanding body of evidence that supports a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NAFLD and cardiovascular,cardiac and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to briefly examine the putative 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association,and to discuss some of the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that may influence both NAFLD and its related cardiac and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diac complication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dysfunction Valvular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S Arrhythmic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55
6
作者 陈绍洋 李扬 +5 位作者 王强 朱萧玲 董辉 熊利泽 胡胜 张英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466-469,共4页
目的 探讨 80岁以上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 总结近年行这类手术麻醉病人 84例 ,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 ,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 ,预防术... 目的 探讨 80岁以上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 总结近年行这类手术麻醉病人 84例 ,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 ,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 ,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失衡、术后疼痛应激、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 术前心血管系统异常以心肌供血不足的发生率居首位 ,为 86 % ;其次是高血压 /低血压 ,心绞痛发生率列居第 3位 ;术前合并脏器功能异常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麻醉方法主要取决于病情和手术种类 ,上腹部手术 6 4 5 %选用全身麻醉。择期手术 6 8例患者 ,术前给予相应的极化液、降血压、抗心律失常、降血糖和抗感染等治疗。 16例急诊手术患者术后需行呼吸支持、循环不稳定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者分别为 18 8%、37 5 %和 18 8% ;择期手术患者分别为 4 4%、13 2 %和 4 4%。 47例术后行PCA镇痛 ;术后死亡率为 7 1%。结论 在高龄心脏病患者 ,充分的术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脏病 非心脏手术 麻醉
下载PD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s a novel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被引量:55
7
作者 Masahide Hamaguchi Takao Kojima +10 位作者 Noriyuki Takeda Chisato Nagata Jun Takeda Hiroshi Sarui Yutaka Kawahito Naohisa Yoshida Atsushi Suetsugu Takahiro Kato Junichi Okuda Kazunori Ida Toshikazu Yoshikaw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579-1584,共6页
AIM:To clarify whethe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ncreases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S:We carried out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ith a total of 1637 apparently healthy Japanese men ... AIM:To clarify whethe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ncreases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S:We carried out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ith a total of 1637 apparently healthy Japanese men and women who were recruited from a health check-up program.NAFLD was diagnosed by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The metabolic syndrome(MS)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ATP Ⅲ criteria.Five years after the baseline evaluations,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assessed by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RESULTS:Among 1221 participants available for outcome analyses,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higher in 231 subjects with NAFLD at baseline(5 coronary heart disease,6 ischemic stroke,and 1 cerebral hemorrhage)than 990 subjects without NAFLD(3 coronary heart disease,6 ischemic stroke,and 1 cerebral hemorrhage).Multivariate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NAFLD w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dependent of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odds ratio 4.12,95% CI,1.58 to 10.75,P = 0.004).MS was also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But simultaneous inclusion of NAFLD and MS in a multivariate model revealed that NAFLD but not MS retain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CONCLUSION:Although both of them were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NAFLD but not MS retain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 multivariate model.NAFLD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ay play a central role in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of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abolic syndrom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下载PDF
1948~1999年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49
8
作者 陈灏珠 范维琥 +3 位作者 金雪娟 王倩 周俊 时智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29-832,共4页
目的 观察 194 8~ 1999年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地区两所综合性医院心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1) 194 8~ 1999年每 10年心脏病病例在内科住院病例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 9... 目的 观察 194 8~ 1999年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地区两所综合性医院心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1) 194 8~ 1999年每 10年心脏病病例在内科住院病例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 9 89% ,15 6 9% ,2 0 91% ,2 3 5 4 %和2 4 2 4 % ,呈上升趋势。 (2 )各种心脏病病种构成呈持续渐进变化 ,冠心病从 4 0年代的 6 78%逐渐上升至 90年代的 39 19% ,不明原因心律失常从 0 6 3%至 18 84 % ,原发性心肌病从 0 0 5 %至 5 0 1% ,心内膜炎从 0 0 2 %至 0 6 9% ;风湿性心脏病构成比下降 ,从 5 0 30 %至 10 2 5 %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比变化趋势不明显。 (3)住院心脏病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每 10年依次为17 91% ,11 5 1% ,14 0 7% ,7 35 %和 2 39%。 (4)年龄呈上升趋势 ,从 4 0年代的 (39 7± 5 5 )岁至80年代的 (5 0 2± 10 1)岁和 90年代的 (6 0 1± 12 7)岁。 (5 )男性比例呈增加趋势 ,从 4 0年代的5 0 7%增至 90年代的 6 2 4 %。结论  2 0世纪后 5 0年 ,心脏病病种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冠心病等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心脏病增多 ,是本世纪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心脏病 病种 变化趋势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9
作者 吴晓燕 苗琳 +1 位作者 郑蕊 樊官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43-1045,1056,共4页
再灌注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常用措施,但再灌注常导致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及心肌细胞不可逆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的发生,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本文从MIRI的治疗原则和相关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脏病
原文传递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10
作者 秦培森 范丽娟 +3 位作者 刘克英 邢燕 赵淑凤 朱继军 《中成药》 CAS CSCD 2000年第9期630-632,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 (CDDP)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84例和对照组 40例。治疗组口服CDDP ,每次 10粒 ,每日 3次 ;对照组口服地奥心血康 ,每次 0 ....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 (CDDP)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84例和对照组 40例。治疗组口服CDDP ,每次 10粒 ,每日 3次 ;对照组口服地奥心血康 ,每次 0 .2 g ,每日 3次。 2组疗程均为 4周。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4.0 5 % ,明显优于对照组 77.5 0 % (χ2 =8.94,P <0 .0 1) ;治疗组心电图有效率 6 4.2 9% ,优于对照组 5 2 .5 0 % ,但无统计学意义 (χ2 =5 .95 ,P >0 .0 5 ) ;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组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CDDP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心绞痛 冠心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Elevated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被引量:47
11
作者 Hui-yong PENG Chang-feng MAN +1 位作者 Juan XU Yu FA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8-86,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levated homocysteine levels were a predictor of subsequ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or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y a 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levated homocysteine levels were a predictor of subsequ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or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y a meta- analysis. Methods: In a systematic search conducted in the databases of PubMed and Embase prior to October 2013, we identified relevant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evalu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aseline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CHD mortality, cardiovascular or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Pooled adjust risk ratio (RR) and correspond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we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for categorical risk estimates and con- tinuous risk estimates. Results: Twelve studies with 23 623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Comparing the highest to lowest homocysteine level categories, CHD mortality increased by 66% (RR 1.66; 95% CI 1.12-2.47; P=-0.012),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creased by 68% (RR 1.68; 95% CI 1.04-2.70; P=0.033),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creased by 93% (RR 1.93; 95% CI 1.54-2.43; P〈0.001). Moreover, for each 5 pmol/L homocysteine increment, the pooled RR was 1.52 (95% CI 1.26-1.84; ,〈0.001) for CHD mortality, 1.32 (95% CI 1.08-1.61; P=0.006) for cardio- vascular mortality, and 1.27 (95% CI 1.03-1.55; P=-0.023) for all-cause mortality. Conclusions: Elevated homocysteine levels ar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or all-cause mortality, and the risks were more pronounced among elderly per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OCYSTEIN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ll-cause mortality META-ANALYSIS
原文传递
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46
12
作者 朱银梅 李海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与对比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签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120... 目的探讨与对比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斑块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与便利抽签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检验指标与超声颈动脉IMT、斑块特点。结果两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总胆固醇(T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厚度、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血糖及血管病变数目为影响冠心病颈动脉IMT的危险因素(P<0.05)。选择诊断临界点为IMT=0.90 mm,此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0%、87.5%和78.9%(P>0.05);选择颈动脉斑块作为临界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2%、91.7%和77.6%(P>0.05)。结论超声颈动脉IMT、斑块可全面反映冠心病的发生与病情,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的窗口,对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 超声检查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从气、血、水关系探析心水之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45
13
作者 解琳莉 赵勇 +6 位作者 张为 肖珉 王亚红 谢颖桢 郭维琴 王硕仁 王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13-2115,共3页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 郭维琴教授为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已形成自己完整而独特的辨证治疗体系,尤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方面疗效显著,在心衰病机诊断、治疗中重视"气"、"血"与"水"关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心之阳气(或兼心阴、心血)亏虚为本,瘀血、水停、痰饮为标,心气虚是病理基础,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痰饮和水湿是主要病理产物,气、血、水相关同病等病理变化在心衰病证中具有重要地位。郭维琴教授在心衰药物治疗方面重视"气"、"血"、"水"的关系,首先重用益气药,同时应用理气药,注重应用活血化瘀药,利水药改善症状,并分析验案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水 心力衰竭 病机 气虚 血瘀 水饮
原文传递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in heart failure: A narrative review 被引量:42
14
作者 Giuseppe Lippi Gianni Turcato +1 位作者 Gianfranco Cervellin Fabian Sanchis-Goma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8年第2期6-14,共9页
The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 is a simple, rapid, inexpensive and straightforward hematological parameter, reflecting the degree of anisocytosis in vivo.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scientific evidence sugges... The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 is a simple, rapid, inexpensive and straightforward hematological parameter, reflecting the degree of anisocytosis in vivo.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scientific evidence suggests that RDW assessment not only predicts the risk of adverse outcomes(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hospitalization for acute decompensation or worsened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HF), but is also a significant and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developing HF in patients free of this condition. Regarding the biological interplay between impaired hematopoiesis and cardiac dysfunction, many of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eterogeneity of erythrocyte volume(i.e., ageing,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and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may be concomitantly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HF, whilst anisocytosis may also directl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worsening of HF. In conclusion, the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RDW changes over time may be considered an efficient measure to help predicting the risk of both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failure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Erythrocytes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下载PDF
强化门诊随访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5
作者 刘铭雅 李云婧 +1 位作者 朱伟 魏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8-591,共4页
目的 评估强化门诊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333例心衰患者门诊诊治情况,按其是否定期于心衰门诊随访,分为强化门诊随访组(随访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调查患者预后、药物治疗情况、生活... 目的 评估强化门诊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333例心衰患者门诊诊治情况,按其是否定期于心衰门诊随访,分为强化门诊随访组(随访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调查患者预后、药物治疗情况、生活质量和医疗费用.结果 随访组患者死亡与再住院率联合终点显著低于常规组(42.59%比66.67%,P〈0.05);随访组患者死亡显著低于常规组(1.85%比14.35%,P〈0.05);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处方率、达靶剂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86.79%比40.54%,P〈0.05;17.92%比8.65%,P〈0.05);β受体阻滞剂处方率、达靶剂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89.62%比46.49%,P〈0.05;17.92%比1.62%,P〈0.05).随访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30.7比37.7,P〈0.05),平均医疗费用节省3821.51元.结论 强化心衰门诊随访可以促进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降低心衰患者的病死率和再入院率,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疾病管理 预后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社区管理-自我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李云婧 刘一存 于常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评估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4—2015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 目的评估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对出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及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4—2015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全科医疗科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干预组采取社区管理-自我管理干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定期的门诊或上门随访,提供药物治疗调整、患者和家庭成员咨询等服务;出院前患者接受当面的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1次上门随访时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培训。对照组患者仅出院时接受常规出院指导。12个月后进行1次临床随访,了解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药物应用情况,采用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EHFSc BS)评估自我护理能力。结果随访期间,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4.0%(74/100),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180 d;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1.0%(51/100),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356 d。Log-rank检验显示,干预组预后优于对照组(χ2=22.961,P<0.001)。干预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89.6%(86/96)]高于对照组[78.4%(69/88),P<0.05],干预组EHFSc BS总分为(28.5±4.4)分,低于对照组的(36.0±5.1)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高[OR=2.259,95%CI(1.326,3.851)]、伴发糖尿病[OR=3.374,95%CI(1.388,8.203),P=0.007]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促进因素,社区管理-自我管理[OR=0.240,95%CI(0.114,0.505)]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社区管理-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疾病管理 自我护理 老年人 预后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个体化有氧运动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心率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艳芳 牛青英 王俊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有氧运动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心率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高龄冠心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控制血压... 目的探讨个体化有氧运动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心率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高龄冠心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控制血压等),同时遵医嘱适量运动;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个体化有氧运动干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心功能、心率恢复情况,同时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及最大摄氧量(VO2max)分别为(36.38±6.15)%、(435.77±50.76)113、(19.43±2.86)L/min,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分别为(31.38±3.29)%、(405.85±41.76)m、(16.75±2.72)L/min]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32.56±5.75)%、(411.46±41.39)m、(16.75±2.76)L/min](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峰值心率、1min心率恢复值(HRRI)分别为(105.49±11.26)次/分钟、(18.62+6.05)次/分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分别为(100.58±11.25)次/分钟、(15.45±5.33)次/分钟]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01.42±11.31)次/分钟、(16.02.46±5.74)次/分钟](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总分为(495.25±39.44)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330.72±25.76)分]及对照组水平[(432.79±35.27)分](P〈0.05)。结论个体化有氧运动干预能显著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促进其心率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有氧运动 高龄冠心病 心功能 心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铁过载及铁死亡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8
作者 方学贤 蔡昭贤 +2 位作者 王浩 闵军霞 王福俤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2974-2987,共14页
铁作为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机体组织中的代谢平衡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铁过载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祛铁可有效缓解心脏疾病进展,但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心脏铁稳态代谢... 铁作为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机体组织中的代谢平衡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铁过载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祛铁可有效缓解心脏疾病进展,但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心脏铁稳态代谢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获得系列重大进展;铁依赖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ferroptosis)概念的提出,为深入理解铁过载与心脏疾病间的关联带来了重要契机.近期,作者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揭示靶向铁死亡是防控心脏疾病有效措施.本综述系统总结了国内外铁过载与铁死亡对心脏疾病发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与讨论,旨在为心脏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铁死亡 心脏疾病
原文传递
1294例心源性猝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亢登峰 李晓英 王英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因、病因、发生规律及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294例心源性猝死案例资料。结果1294例中792例诱因明确,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以精神刺激、活动及劳累、便秘或排便、饱餐、睡眠、饮酒等多见,占9...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因、病因、发生规律及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294例心源性猝死案例资料。结果1294例中792例诱因明确,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以精神刺激、活动及劳累、便秘或排便、饱餐、睡眠、饮酒等多见,占93.55%:对1169例病因分析结果为冠心病(65.53%)、风湿性心脏病(8.90%)、心肌炎(6.16%)、心肌病(4.87%)、肺心病(3.51%)、高血压性心脏病(1.80%)为心源性猝死的6大死因,占90.77%。对800例死亡时间段明确的病例分析显示06:00~12:00时粹死的发生率为44.50%,高于其他时段。结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要进行详细的尸体解剖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年龄、死亡时间等进行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还可为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法医病理学 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加强妊娠合并心脏病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被引量:36
20
作者 林建华 缪慧娴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孕产妇死亡是指任何妊娠或妊娠相关的原因导致孕产妇从开始妊娠至产后42d内出现死亡(意外死亡的孕产妇不包括在内)。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孕产妇死亡是指任何妊娠或妊娠相关的原因导致孕产妇从开始妊娠至产后42d内出现死亡(意外死亡的孕产妇不包括在内)。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提示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8.3/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心脏病 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