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听器个人防护值验证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玉飞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2年第4期41-4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关于护听器实际防护值的研究数据,和用于护听器个人防护效果验证的方法,以及3ME-A-RfitTM听力防护验证系统。研究表明,护听器的标称降噪值对其实际防护值的指示性非常差,目前也还没有一个可靠的方法来使用护听器的标称值。3ME... 本文介绍了关于护听器实际防护值的研究数据,和用于护听器个人防护效果验证的方法,以及3ME-A-RfitTM听力防护验证系统。研究表明,护听器的标称降噪值对其实际防护值的指示性非常差,目前也还没有一个可靠的方法来使用护听器的标称值。3ME-A-RfitTM听力防护验证系统是使用实地真耳内置麦克风(F-MIRE)方法,在实际工作现场中快速、定量地测定护听器在具体使用者身上取得的个人声衰减值(PAR),让安全管理人员对员工实际获得的防护水平有清晰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听器 标称降噪值 个人声衰减值 实地真耳内置麦克风
下载PDF
噪声作业工人佩戴泡棉型耳塞培训前后个人声衰减值的测量与评价
2
作者 刘静 王娴 +3 位作者 张荣 包佑红 顾凯风 潘丽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9-593,共5页
目的测量并比较噪声作业工人培训前后佩戴泡棉型耳塞的个人声衰减值(PAR)的差异,评价护听器佩戴培训对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2月,选择94名某机械制造企业接触噪声的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在作业场所的生产性噪声进行测量,对研... 目的测量并比较噪声作业工人培训前后佩戴泡棉型耳塞的个人声衰减值(PAR)的差异,评价护听器佩戴培训对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2月,选择94名某机械制造企业接触噪声的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在作业场所的生产性噪声进行测量,对研究对象进行护听器佩戴培训,利用护听器适合性检验测量并记录培训前后研究对象佩戴3M 1110泡棉型测试耳塞的PAR值,比较实际PAR值与标称值及相关标准中噪声衰减值的差异,并评价培训前后护听器的保护效果。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6.76±11.48)岁,平均工龄(16.34±11.64)年,平均接噪工龄(15.67±11.64)年,所在岗位噪声检测结果为80.1~94.3 dB(A)。研究对象佩戴3M 1110泡棉型测试耳塞进行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培训后双耳综合PAR值为(19.3±6.4)dB(A),明显高于培训前(11.1±7.4)dB(A)(t=13.31,P<0.001)。培训后,11人(11.70%)PAR值可达到经校正过的噪声衰减值(NRR'值),26人(27.66%)可达到单值降噪值(SNR值)×0.6的标准,84人(89.36%)可达到(NRR-7)/2的标准。培训后护听器保护不足率(7.45%)较培训前(45.74%)明显降低,不同保护水平在培训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3,P<0.001)。结论建议企业以适合性检验替代标称值估算的方法评估护听器降噪效果,加强护听器选择和使用方面的专项培训,以确保劳动者正确佩戴,提高护听器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护听器 个人声衰减值 适合性检验 噪声防护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