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122
1
作者 张译文 胡必杰 +6 位作者 高晓东 王文娟 任金兰 陶黎黎 陈雪华 李华茵 何礼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88-1689,1697,共3页
目的了解中山医院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趋势,评价干预措施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12月对中山医院6个ICU进行前瞻性监测,感染控制人员在各ICU收集入住ICU的病例资料≥2次/周,实施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包括... 目的了解中山医院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趋势,评价干预措施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12月对中山医院6个ICU进行前瞻性监测,感染控制人员在各ICU收集入住ICU的病例资料≥2次/周,实施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包括宣教和培训、氯己定口腔护理、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床头抬高30度等;统计分析和比较VAP的季度发病率。结果共监测28 533例ICU病例,入住ICU为122 098 d,呼吸机使用率0.32%,发生VAP 481例;VAP发病率平均为12.16例/1000通气日,VAP的死亡率为8.32%,平均延长ICU住院时间14.2 d;通过综合干预措施,VAP发病率从24.57例/1000通气日(2004年10月-2005年9月)下降至5.34例/1000通气日(2009年1-12月)。结论虽然医院VAP发病率仍高于美国,但是近年来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已使VAP发病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干预
原文传递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2
作者 邓媛媛 万琼 +1 位作者 童一帆 周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某院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流程等,比较2014年7—12月(PDCA执行前)和2015年1—6月(PDCA执行后)临床科室MDROs预防控... 目的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某院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流程等,比较2014年7—12月(PDCA执行前)和2015年1—6月(PDCA执行后)临床科室MDROs预防控制效果。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半年后,MDROs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从57.14%(360/630)提高至79.69%(51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在病程中记录、护士在护理病程中记录、登记上报和张贴隔离标识的执行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s总检出率从PDCA执行前的30.65%(347/1 132),降至PDCA执行后的22.61%(236/1 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3,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MDROs预防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多重耐药菌 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与运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徐艳 杨怀 +7 位作者 牟霞 陈京 张曼 贺玲 刘玮 陈黎媛 薛婷 王振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24-2826,2833,共4页
目的为实现精准化感染控制,明确临床科室的风险级别及风险指标特点,针对性进行管理。方法 2017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运用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法,探寻临床科室风险级别,分析其在管理、过程和结果指标中的意义。结果研究显示,... 目的为实现精准化感染控制,明确临床科室的风险级别及风险指标特点,针对性进行管理。方法 2017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运用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方法,探寻临床科室风险级别,分析其在管理、过程和结果指标中的意义。结果研究显示,神经外科、急诊ICU和神经内科ICU为极高风险科室,急诊外科、综合ICU、儿科ICU及急诊内科为高风险科室;不同科室其风险指标的特点有所不同,管理指标风险最高的前5位分别为急诊内科、介入科、疼痛科、颌面外科和中医科;过程指标风险最高的前5位分别为儿科ICU、神经外科、综合ICU、心外科及骨外科;结果指标风险最高的前5位分别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ICU、急诊ICU、儿内科和呼吸ICU。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运用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明确重点部门及相关指标,为精准化感染控制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风险管理 实施 运用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小磊 芦永华 +4 位作者 黄新玲 何文英 李新梅 李静 张红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控糖尿病足溃疡MDRO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9月某三甲综合医院内分泌科及骨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的糖... 目的了解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控糖尿病足溃疡MDRO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9月某三甲综合医院内分泌科及骨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的糖尿病足感染情况,对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35例,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75株,占61.48%;革兰阳性(G+)菌42株,占34.43%;真菌5株,占4.10%。117株细菌中检出MDRO76株,MDRO检出率为64.96%,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2.37%,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7.11%,铜绿假单胞菌占15.79%。单因素分析提示,既往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疗程>10 d、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种类>2种、因相同部位的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合并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和Wagner 3~5级7个因素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DRO感染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疗程>10 d、因相同部位的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合并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和Wagner 3~5级是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DRO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监测患者局部感染程度及病原菌变化,针对感染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最大程度减少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26
5
作者 程莉莉 张秀月 杨洪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VAP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该医院ICU使用有创呼吸机>48 h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其VAP发生的危险因... 目的分析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VAP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该医院ICU使用有创呼吸机>48 h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其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监测期间共有483例患者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且使用>48 h,其中76例发生VAP,VAP发病率为15.73%;使用呼吸机总日数为5 347 d,VAP发病率为14.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患者VAP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χ2=9.838,P<0.01);年龄在41~70岁的患者VAP发病率最高(χ2=10.242,P<0.01),其次为≥71岁患者;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相应VAP发病率越高(χ2=59.533,P<0.01);人工气道留置时间越长的患者相应VAP发病率越高(χ2=74.215,P<0.01)。结论该医院ICU VAP发病率较高,且男性、年龄在41~70岁、住院时间长、人工气道留置时间长的患者VAP感染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运用PDCA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6
作者 曹兰芳 尹勇 +3 位作者 戴成国 石晓院 邹楠茜 吴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2-1015,1020,共5页
目的研究运用PCDA对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采用PDCA四个阶段十个步骤,观察某院神经外科PDCA实施前(2015年9—11月)与实施后(2016年5—7月)医院感染发病率,从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 目的研究运用PCDA对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采用PDCA四个阶段十个步骤,观察某院神经外科PDCA实施前(2015年9—11月)与实施后(2016年5—7月)医院感染发病率,从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环境清洁卫生执行情况方面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质量持续改进。结果PDCA实施前与实施后进行比较,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由10.9%降低至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率为100%,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病率降幅达46.8%;手卫生执行率由27.2%上升至76.9%,无菌技术操作执行率由76.0%上升至96.9%,环境清洁卫生由51.0%上升至90.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部门联合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使制度得到落实,措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PDCA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发病率 多学科 管理
下载PDF
基层三甲医院2012—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小燕 冼翠尧 +2 位作者 王法霞 周卫红 刘香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对2012—2015年某基层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4 7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对2012—2015年某基层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4 725例,2012—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00%、4.77%、3.93%、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0.56%,33.82%,32.84%,34.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3.00%),其次为手术部位(16.43%);年龄≥65岁、慢性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肺部疾病),免疫缺陷(白细胞<1.5×109/L)、昏迷、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应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抗菌药物 感染部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荣 王晓丹 聂大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了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血流感染(BSI)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6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59例肺炎克雷伯菌BSI患者的菌株和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vKP BSI在159例肺炎... 目的了解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血流感染(BSI)的微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6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59例肺炎克雷伯菌BSI患者的菌株和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hvKP BSI在159例肺炎克雷伯菌BSI患者中占35.22%(56/159),其中K1和K2型分别占51.79%和26.79%。hvKP BSI感染来源主要为肝脓肿(26株,46.43%),经典型肺炎克雷伯菌(cKP)BSI主要是原发性菌血症(41株,39.81%)。两组患者不同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82,P<0.001),hvKP BSI患者以社区获得性为主(89.29%),cKP BSI患者以医院获得性为主(73.79%)。两组患者不同基础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2,P<0.001),hvKP BSI患者主要为糖尿病(50.00%),cKP BSI患者主要为恶性肿瘤(45.63%)。hvKP BSI患者感染性休克发生率高于cKP BSI患者(32.14%vs 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96,P<0.001)。hvKP产ESBLs的比率为5.36%(3/56),cKP产ESBLs的比率为47.57%(49/10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75,P<0.001)。未发现产KPC的hvKP。hvKP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均低于cK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vKP BSI多见于社区感染,感染来源和基础疾病不同于cKP BSI,易产生感染性休克。实验室和临床医生都应重视hvKP感染并密切关注其耐药趋势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经典型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社区感染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医生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冯柳芳 孙海霞 +1 位作者 张阳 宋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了解医生与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况,以便进一步针对性地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法采用单盲调查方法,对全院临床科室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观察,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69.28%(309/446),其中IC... 目的了解医生与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况,以便进一步针对性地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法采用单盲调查方法,对全院临床科室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观察,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69.28%(309/446),其中ICU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7.93%),内科手卫生依从率最低(63.03%),不同科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医生(74.47%vs3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指征手卫生中依从率最低的是接触患者前(43.04%),医生在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低于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低于护理人员,不同手卫生指征中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最低,应重点强化医生和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意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洗手 依从性 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疾病负担和直接经济负担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文森 倪布清 +3 位作者 张卫红 邵永丰 张永祥 李松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26-272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疾病负担和直接经济负担。方法通过回归性队列研究,随访患者住院期间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医院感染(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HAI)构成,并比...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疾病负担和直接经济负担。方法通过回归性队列研究,随访患者住院期间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医院感染(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HAI)构成,并比较HAI和非HAI组的直接经济负担。结果发现AD术HAI感染率为36.00%,感染例次率为60.00%,其中最主要的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44.00%)和呼吸机相关肺炎(27.00%);每发生1例HAI患者需多付费100 705.10元(P<0.001),在医院多待16.66d(P<0.001),在ICU多住10.03d(P<0.001),做好感染防控,每预防1例HAI,可创造效益310 675.42元。结论 AD患者术后若发生HAI,疾病负担和直接经济负担显著增大,做好感染防控,可以实现医院和患者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分型 医院感染 成本
原文传递
六西格玛管理在预防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蒋雪松 孟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预防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入住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运用六西格玛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阶段五步法,找出影响CRBSI的关键因素,... 目的探讨利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预防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入住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运用六西格玛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阶段五步法,找出影响CRBSI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比较应用六西格玛前后CRBSI发病率。结果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后,CRBSI发病率为6.19‰(4/646),低于管理前的15.95‰(1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揭示操作环节中的缺陷,进而指导研究者提出相应对策,能有效降低ICU CRBSI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诱导期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颜霜 傅琤琤 +6 位作者 周进 徐云 姚颖 金松 颜灵芝 朱霞明 吴德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5-1039,1043,共6页
目的探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医院接受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与PDD(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116例初治有症状的MM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诱导治疗期间感... 目的探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医院接受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与PDD(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116例初治有症状的MM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诱导治疗期间感染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116例MM患者其中69例接受PAD方案治疗,47例接受PDD方案治疗,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9.7%和89.4%。73例为皮下注射硼替佐米,43例接受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组感染发生率为78.1%,静脉注射组为93.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3.6%(97例),其中第一疗程81例出现感染,3例外院治疗具体感染不详,实际感染发病率为71.7%(81/113);第二疗程感染发病率为56.6%(64/113);共98例患者完成三个疗程治疗,感染发病率为43.9%(43/98);共66例患者完成四个疗程治疗,感染发病率为28.8%(19/66)。随着疗程的推进,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感染的部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呼吸系统、皮肤及黏膜、口腔及胃肠道、血液、泌尿道。化疗期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诱导期间感染发病率极高,主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临床医生与患者均需加强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化学治疗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丹 周一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112例次,感染发病率为38.86%、例次发病率为58.03%。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3.93%、25.00%及16.96%。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真菌占53.45%,革兰阴性菌占36.21%,革兰阳性菌占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4.0×109/L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危险因素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河北省253所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患率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晓 王彤 +5 位作者 蒋怡芳 邢亚威 刘志广 王媛 杨兴肖 孔洁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6-1129,1136,共5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8月17—28日期间的某一日为调查日,统一制定调查表,调查河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现患情况,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调查25... 目的了解河北省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8月17—28日期间的某一日为调查日,统一制定调查表,调查河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现患情况,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调查253所医院,调查65 065例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9%,社区感染现患率为16.84%。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道(61.32%)、泌尿道(12.49%)与手术部位(9.83%),社区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道(56.70%)、泌尿道(10.89%)与胃肠道(8.35%)。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感染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前5位病原菌种类相同,排列顺序不同,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2.6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3.79%,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检出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在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腹腔内组织感染中病原菌种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菌株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在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构成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等方面均有差异,应在加强医院感染监控的同时,关注社区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患率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调查
下载PDF
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巧巧 李静 马厚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30-1136,共7页
目的评价2009年以来我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现状,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及PubMed资源系统中2009... 目的评价2009年以来我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现状,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及PubMed资源系统中2009年以后发表的、有关剖宫产术后SSI的研究文献,参考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分析估计SSI合并发生率,并根据医疗机构等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1篇,19篇质量评分为7分,36篇为6分,6篇为5分,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好。总样本量173 319例,2 860例发生了SSI,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为1.8%[95%CI:(1.6%,2.0%)]。亚组分析显示,二级医疗机构SSI发生率2.3%[95%CI:(1.8%,2.7%)]高于三级医疗机构1.4%[95%CI(1.2%,1.7%)]。结论我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率较高,且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发生率不同,应按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监测基线,科学指导感控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剖宫产 手术部位感染 发生率 医院感染 META分析
下载PDF
感染防控助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艳春 贾建侠 +7 位作者 任军红 赵秀莉 贾会学 姚希 马凌悦 周颖 李六亿 潘义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评价采取感染防控措施对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2015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一系列感染防控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手卫生依从率逐年提升,从2011年的38.17%提高至2015年的87.1... 目的评价采取感染防控措施对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1—2015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一系列感染防控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手卫生依从率逐年提升,从2011年的38.17%提高至2015年的8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0,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由1.45%下降至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0,P<0.05);2011—2015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63.1、44.4、40.0、40.8、40.5,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对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具有明显效果,有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干预效果
下载PDF
贵州省47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风险调查与评估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艳 杨怀 +8 位作者 牟霞 张曼 贺玲 杨廷秀 任钰 刘玮 陈黎媛 薛婷 王振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812-3816,共5页
目的为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明确风险级别及高危环节,强化管理的针对性,实现精准化感染控制,降低医院感染暴发风险。方法2017年2月-6月,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地全省招募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研究,统一培... 目的为了解贵州省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明确风险级别及高危环节,强化管理的针对性,实现精准化感染控制,降低医院感染暴发风险。方法2017年2月-6月,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地全省招募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风险管理研究,统一培训,按照研究方案逐步实施,分别进行基线调研、医院层面评估、科室层面评估、对高风险环节进行为期三个月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贵州省47所医疗机构开展了医院层面及科室层面风险评估,其中18所医疗机构风险识别项目达到同质化,临床部门风险评估分值频数分布呈非正态分布,75.3%的临床部门感染风险处于中或中低水平,风险因素最高为神经外科ICU,分值为156.0,风险最高的前十位中包括了4所医院的ICU、4所医院的神经外科及2所医院的神经外科ICU;32所医疗机构开展极高风险科室高风险环节干预,干预前组观察病例数8119例,干预后组观察病例数9279例,比较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从3.806%降至1.908%,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4.175%降至1.9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贵州省医疗机构推行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模式,从医院层面及科室层面分层次评估,明确了重点部门及重点环节,针对性干预,实现精准化感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对贵州省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医院感染 风险管理 实施 运用
原文传递
日间手术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乔甫 《华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09-212,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日间手术正成为国内新的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但是日间手术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尚未引起国内感染控制工作者重视。该文分析了开展日间手术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切入点,从风险评估、工程控制、行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日间手术正成为国内新的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但是日间手术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尚未引起国内感染控制工作者重视。该文分析了开展日间手术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的必要性、现状以及切入点,从风险评估、工程控制、行为管理、监测、抗菌药物管理等方面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医院感染 防控
原文传递
利用回归模型构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风险预测评分系统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子琴 陈志辉 张雪良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构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方法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机械通气的59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构建预测模型,取75%的研究对象为建模组(445例),剩余研究对象为验证组(150例... 目的构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方法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机械通气的59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构建预测模型,取75%的研究对象为建模组(445例),剩余研究对象为验证组(150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机械通气患者(建模组)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再利用ROC曲线验证该评分系统的预测效果。结果595例患者VAP发生率为7.73%。年龄≥65岁、连续发热≥2 d、手术、曾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曾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曾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脑血管意外史、血降钙素原升高是机械通气患者(建模组)发生VAP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对应的风险分值为年龄≥65岁(1分)、连续发热≥2 d(2分)、手术(-1分)、曾检出CRE(2分)、曾检出CRAB(2分)、曾检出CRPA(2分)、脑血管意外史(1分)、血降钙素原升高(1分);≥3分为高危人群。利用风险预测评分系统评估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效能,结果显示建模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938、1.000、0.694、0.694,验证组分别为0.855、0.769、0.891、0.660。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的ICU住院患者VAP发病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有助于对高危患者进行监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呼吸机相关肺炎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
下载PDF
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师资培训效果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宇 谢丽娟 巩玉秀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8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索我国综合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的培训模式。方法:采用理论培训、案例讨论和现场实践演练的方式开展培训。结果:培训开始前知识水平评估平均70分,培训后平均90.2分;14个理论培训综合评估平均97.1分,分组练习综合汇总平... 目的:探索我国综合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的培训模式。方法:采用理论培训、案例讨论和现场实践演练的方式开展培训。结果:培训开始前知识水平评估平均70分,培训后平均90.2分;14个理论培训综合评估平均97.1分,分组练习综合汇总平均98.4分。结论:综合医院应建立师资培训队伍,正确设计培训课程,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感染 师资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