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态翻译学看散文英译中主体间性的实现——以《雨前》英译本比较研究为例
1
作者 吴羽希 《现代英语》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相比硕果累累的邻近文体诗歌和小说,散文英译任重道远。何其芳的《雨前》文言溢美、意境融彻,通过对自然画卷的细腻描摹,赋予了生灵万物与人类同等的主体位,无形之中渗透出作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文章拟以张梦井和杜耀文译文、R... 相比硕果累累的邻近文体诗歌和小说,散文英译任重道远。何其芳的《雨前》文言溢美、意境融彻,通过对自然画卷的细腻描摹,赋予了生灵万物与人类同等的主体位,无形之中渗透出作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文章拟以张梦井和杜耀文译文、Robert Neather译文以及张培基译文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展开比较研究,探讨译者在散文英译中如何实现多元主体和谐统一的主体间性,从而使译文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主体间性 何其芳 雨前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前的文人心态——以何其芳奔赴延安的动因为考察对象
2
作者 周思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中国现代作家因人生阅历以及创作经验的不同,在奔赴延安前心态各异。洞悉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嬗变的脉络和原因。在艾青、丁玲、萧军等奔赴延安的中国现代作家中,何其芳具有一定的... 中国现代作家因人生阅历以及创作经验的不同,在奔赴延安前心态各异。洞悉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嬗变的脉络和原因。在艾青、丁玲、萧军等奔赴延安的中国现代作家中,何其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有两种心态:一种是追求报告文学写作,想通过奔赴抗战前线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文学,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战;另一种是追求进步的心态与精神。这种体现是他抗战前作品中蕴含着“激进力量”和追求进步的热情。再加上吴伯箫、杨吉甫等革命友人的影响,加速了何其芳奔赴延安的过程。何其芳奔赴延安之前的文人心态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中。这也说明,中国现代作家奔赴延安前的文人心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延安道路 文人心态 何其芳 文学道路嬗变
下载PDF
诗化与造境——何其芳1930年代小说、戏剧综论
3
作者 毕文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3,共8页
作为1930年代文学场域的代表性作家,何其芳在其小说、戏剧作品中呈现的诗化风格成为其标志性的文学姿态。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何其芳1930年代的小说、戏剧创作凝练为青春主题的书写形态,他将诗歌写作中的美学意象铺陈为短篇历史小说... 作为1930年代文学场域的代表性作家,何其芳在其小说、戏剧作品中呈现的诗化风格成为其标志性的文学姿态。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何其芳1930年代的小说、戏剧创作凝练为青春主题的书写形态,他将诗歌写作中的美学意象铺陈为短篇历史小说《王子猷》的诗意化历史情调,以诗作《预言》入小说的尝试丰富了何其芳的文学体验。戏剧《夏夜》在空间造境上以现实生活的时空为背景,着力构建“心灵的语言”,也为何其芳1930年代的文学探索提供了经验。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浮世绘》则延续了何其芳唯美的写作气质,又在反思自我与时代的关系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1930年代 《王子猷》 《夏夜》 《浮世绘》系列 诗化
下载PDF
革命知识分子的“快乐”与“温情”:何其芳《夜歌》的听觉叙事
4
作者 韩镇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何其芳的诗集《夜歌》呈现了其初至延安时期“心境”的多重变奏,通过“听觉叙事”的角度和方式,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延安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和“温情”,克服长久以来的“寂寞”情绪,以及因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产生的“疲倦”之感,获... 何其芳的诗集《夜歌》呈现了其初至延安时期“心境”的多重变奏,通过“听觉叙事”的角度和方式,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延安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和“温情”,克服长久以来的“寂寞”情绪,以及因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产生的“疲倦”之感,获得身心的全面安顿。前者来源于“相信人类有着美好未来”的乐观情绪,在延安高昂热烈的“歌唱”氛围中得以表达;后者则产生自“同志爱”,作为一种新型的“情感结构”,流淌于革命知识分子彼此间平等坦诚的“谈说”之中。何其芳带着这些宝贵经验成为一名“快乐的说教者”,给更多的延安青年以精神的鼓励和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夜歌》 听觉叙事 革命知识分子 延安生活
下载PDF
晚年心事与诗情勃发——论何其芳的写诗、译诗与编诗实践(1959—1977)
5
作者 蔡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在何其芳疾病缠身、政治受挫的晚年,他毅然爆发无限的诗情,倡导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他努力创作了一批新诗,同时还写就诸多的旧体诗,并更为积极地译诗与编选诗集。这些或公开或未公开的诗艺实践,集中展现了何其芳的晚年心事。在写诗... 在何其芳疾病缠身、政治受挫的晚年,他毅然爆发无限的诗情,倡导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他努力创作了一批新诗,同时还写就诸多的旧体诗,并更为积极地译诗与编选诗集。这些或公开或未公开的诗艺实践,集中展现了何其芳的晚年心事。在写诗与评诗、新诗与旧诗、新诗与民歌以及外文与译文之间的悖论,导致其内在缠绕着深刻的苦闷与焦虑。不过,在始终如一的革命政治追求下,何其芳力求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虽然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在思想解放下整合独具特色的诗艺主张,彰显了诗人革命家坚定的生命理想与高度自觉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晚年 诗歌行为 革命精神 文化自觉
下载PDF
“过客”与“独语者”——鲁迅《野草》和何其芳《画梦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吉鹏 张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7-42,共6页
《野草》和《画梦录》分别是鲁迅和何其芳具有重要意义的散文诗作品。他们在思想上具有相同的精神特质 ,就是知识分子在革命低潮期找不到出路的孤独和彷徨。但是二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同时 。
关键词 鲁迅 何其芳 《野草》 《画梦录》 比较
下载PDF
从精致表现自我到抒发客观实感——解放区散文家何其芳的艺术命运 被引量:3
7
作者 江震龙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0-97,共8页
本文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概念与理论 ,分析、阐释解放区散文家何其芳散文创作的艺术命运 ,发现他的角色意识是从美文的创造者、抒写自我者 ,经过展示苦难者与评判现实者 ,最后转变成讴歌光明、赞颂将领、嘲讽敌人、自我贬损的文艺工作... 本文借用社会心理学的角色概念与理论 ,分析、阐释解放区散文家何其芳散文创作的艺术命运 ,发现他的角色意识是从美文的创造者、抒写自我者 ,经过展示苦难者与评判现实者 ,最后转变成讴歌光明、赞颂将领、嘲讽敌人、自我贬损的文艺工作者 ,角色意识的转变造成他以创作杂文、报告文学为主 ,自我抒情散文逐渐萎缩 ,注重抒发对客观事物的实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角色 解放区散文 艺术命运
下载PDF
何其芳·民间文学·延安文学传统 被引量:4
8
作者 毛巧晖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41,共5页
何其芳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是位重要人物,他在民间文学领域的贡献,更多的是在思想层面。他对于民间文学的"艺术性"和"社会性"、民间文学领域"整理和改编"、"民间文学和新文学"的关系有自己独... 何其芳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是位重要人物,他在民间文学领域的贡献,更多的是在思想层面。他对于民间文学的"艺术性"和"社会性"、民间文学领域"整理和改编"、"民间文学和新文学"的关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与他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开始的特殊时段——延安时期以及他本人的文学优长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的民间文艺学思想对于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民间文学 延安文学传统
下载PDF
何其芳“新月时期”的唯美诗艺
9
作者 周思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何其芳1929年至1931年间的诗歌创作明显模仿新月派,从诗的外在艺术形式到内在精神实质都与新月派诗歌高度相似,可称其创作的“新月时期”。在艺术形式上,其诗歌创作严格遵循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原则,同时也借鉴了“新月派”独有的“用... 何其芳1929年至1931年间的诗歌创作明显模仿新月派,从诗的外在艺术形式到内在精神实质都与新月派诗歌高度相似,可称其创作的“新月时期”。在艺术形式上,其诗歌创作严格遵循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原则,同时也借鉴了“新月派”独有的“用对称的章节组织、按时间的进展写事物的变化”的行文章法,以及“戏剧性独白”的艺术手法。但这一时期的创作模仿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关注,而这一时期严格的格律训练孕育了他后期成熟的诗歌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新月时期” 唯美诗艺 新月派诗风
下载PDF
“我最关心的是人间的事情”——论何其芳的《星火集》《星火集续编》
10
作者 周思辉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6-81,共6页
从《星火集》中的文章看,何其芳已经不仅仅是评论这个世界,而是按照《讲话》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进行文化宣传和统战,是个人与现实的融合过程写照。《星火集续编》更是将自己完全融入现实世界斗争中,批判现实,揭露国统区的黑暗。从《星火... 从《星火集》中的文章看,何其芳已经不仅仅是评论这个世界,而是按照《讲话》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进行文化宣传和统战,是个人与现实的融合过程写照。《星火集续编》更是将自己完全融入现实世界斗争中,批判现实,揭露国统区的黑暗。从《星火集》到《星火集续编》可以清晰地看到何其芳思想的嬗变,这是一个自我融入现实、最终与现实完全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星火集》 《星火集续编》 自我与世界 思想嬗变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红楼梦》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士礼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以何其芳、吴组缃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与历史的"批评原则为指导,对《红楼梦》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产生了一批极有分量的红学著述。他们的相关红学研究成果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典... 以何其芳、吴组缃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与历史的"批评原则为指导,对《红楼梦》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产生了一批极有分量的红学著述。他们的相关红学研究成果堪称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典范之作,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卓越的理论阐释能力与实践品格。从学术史的视角来看,他们的研究工作开辟了《红楼梦》研究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红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 何其芳 吴组缃 《红楼梦》
下载PDF
何其芳《流亡琐忆》初版钩沉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朝平 周长慧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8-83,共6页
此为《川东文艺》上何其芳佚文辑录考释系列成果之一。1938年《川东文艺》所载《流亡琐忆》在时间上早于《星岛日报》和《四友月刊》,是最初版本。相形之下,不仅文辞多有出入、表露的情感更为峻切,而且其"附记"亦为其余版本... 此为《川东文艺》上何其芳佚文辑录考释系列成果之一。1938年《川东文艺》所载《流亡琐忆》在时间上早于《星岛日报》和《四友月刊》,是最初版本。相形之下,不仅文辞多有出入、表露的情感更为峻切,而且其"附记"亦为其余版本所无。何其芳的转向虽系联着时代风潮,但更与自身生命体验相关,《流亡琐忆》呈现了何其芳对于战争的独特体验:侵略者摧毁了他静谧的世界和宁静的心境,摧毁了他挥之不去的个人主义迷梦;在流亡途中,汉奸狐假虎威、飞扬跋扈的丑恶嘴脸加深了他的憎恨。藉此亦可引导我们再度思索他在"周作人事件"中的态度与情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流亡琐忆》 版本 逃亡体验
下载PDF
痛苦的求索——20世纪30年代末何其芳的创作转型现象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雪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3-136,共4页
20世纪30年代末,何其芳的创作危机阶段性来临,《画梦录》模式濒于枯竭,何必须寻找新路;不久,他变得像鲁迅一样激越,开始"叽叽喳喳"发议论,新的话语模式来得如此强烈,震惊了国统区的话语环境,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者,他感到孤独... 20世纪30年代末,何其芳的创作危机阶段性来临,《画梦录》模式濒于枯竭,何必须寻找新路;不久,他变得像鲁迅一样激越,开始"叽叽喳喳"发议论,新的话语模式来得如此强烈,震惊了国统区的话语环境,他成了一个不受欢迎者,他感到孤独,他需要换个环境———一个全新的适合他创作的环境,他选择奔向北方。何其芳的延安之行,并不全是政治原因,文学因素同样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创作转型 话语环境 求索
下载PDF
作为“黏合剂”的“现代格律诗”理论——兼谈对“何其芳现象”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超然 《美育学刊》 2015年第1期56-63,共8页
在20世纪50年代,疏于诗歌创作的何其芳提出了"现代格律诗"理论。此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疏导潜意识层面的"诗人何其芳"与意识层面的"主流价值观的文艺代言人何其芳"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心灵苦痛,将... 在20世纪50年代,疏于诗歌创作的何其芳提出了"现代格律诗"理论。此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疏导潜意识层面的"诗人何其芳"与意识层面的"主流价值观的文艺代言人何其芳"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心灵苦痛,将诗人处于分裂中的人格暂时粘合起来。而此观点的"无关痛痒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时一些颇具艺术个性却不合主流价值观的诗歌作了隐秘的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现代格律诗 “黏合剂” 何其芳现象 " glue"
下载PDF
何其芳诗歌与“何其芳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剑萍 《淄博师专学报》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何其芳初登诗坛时的诗歌有着赤子般的情怀,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写成的诗,没有被"他者"异化,具有重要美学价值。1938年到延安后,诗歌创作发生了变化。1942年后,何其芳转型,却始终绕不开文学的追求,并且在文学艺术上不断进行探索... 何其芳初登诗坛时的诗歌有着赤子般的情怀,用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写成的诗,没有被"他者"异化,具有重要美学价值。1938年到延安后,诗歌创作发生了变化。1942年后,何其芳转型,却始终绕不开文学的追求,并且在文学艺术上不断进行探索,不断总结反思。分析有着一定普遍性的"何其芳现象",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简单归结为"思想进步、艺术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诗歌 转型 “何其芳现象”
下载PDF
论何其芳散文的诗性内涵及其文学史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艳 吴周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60,共5页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自我本真的抒写、西方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借鉴以及"何其芳体"的创造等,是其散文诗性的主要内涵,也是其散文在美学意义和文学史上的价值所在。何其芳在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中,以...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散文家。自我本真的抒写、西方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借鉴以及"何其芳体"的创造等,是其散文诗性的主要内涵,也是其散文在美学意义和文学史上的价值所在。何其芳在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中,以《画梦录》这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把散文的诗性内涵推到了极致,在现代散文史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画梦录》 诗性内涵 何其芳体
原文传递
历史的选择 作家的迷误——对“何其芳现象”的时代性透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同般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4-35,共2页
挖 掘 造 成“ 何 其 芳 现 象 ”的 深 层 原 因 并 指 出“ 何 其 芳 现 象 ”成 为 了 一 个 时 代 的 标 记 。 昭 示 我 们 :在 新 时 期 应 正 确 处 理 政治 与 艺 术 之 间 的 关 系 ,充 分 发 挥 文 艺 家 的 独 特 专 长 ,宽 ... 挖 掘 造 成“ 何 其 芳 现 象 ”的 深 层 原 因 并 指 出“ 何 其 芳 现 象 ”成 为 了 一 个 时 代 的 标 记 。 昭 示 我 们 :在 新 时 期 应 正 确 处 理 政治 与 艺 术 之 间 的 关 系 ,充 分 发 挥 文 艺 家 的 独 特 专 长 ,宽 容 文 艺 的 苛 责 与 愤 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文艺创作 政治意识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何其芳的佚简《致范用》及其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飞宇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2-54,共3页
《存牍辑览》收录了1946年8月30日何其芳致范用的信件。此信是"首度编次",系何其芳的佚简。其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故在迻录之后,兼做辨析与解读。
关键词 何其芳 范用 佚简 解读
下载PDF
“传统积淀为个人才能”——何其芳1930年代现代诗中对晚唐诗艺接受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思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何其芳1930年代的诗与散文创作尤其是抗战全面爆发前呈现精致唯美的艺术特征,这与1930年代现代诗中盛行的晚唐诗潮有关,学界对此也普遍认可。以往的研究多拘囿于何其芳自己言说,或泛谈诗、散文与晚唐诗相似的特征,并未细化其内容与晚唐... 何其芳1930年代的诗与散文创作尤其是抗战全面爆发前呈现精致唯美的艺术特征,这与1930年代现代诗中盛行的晚唐诗潮有关,学界对此也普遍认可。以往的研究多拘囿于何其芳自己言说,或泛谈诗、散文与晚唐诗相似的特征,并未细化其内容与晚唐诗词引用、改写的隐微修辞。何其芳1930年代创作承续了“六朝文采”,对晚唐诗风代表温庭筠、李商隐诗艺的接受确实成就其唯美主义诗人的称号。本文不再纠结于从何其芳1930年代创作诗文的表征上研究他与1930年代现代诗中晚唐诗潮的关系,而是从文本创作的细微、隐微之处考察与晚唐诗的具体血脉流向与关系,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中国现代诗人掀起1930年代晚唐思潮的内部动力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晚唐诗艺 温庭筠 李商隐
下载PDF
从扇上的云到地上的歌——何其芳创作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阿蕊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8-91,共4页
从何其芳的诗歌、散文谈起他前后期的艺术变化及心态变化。艺术的变化只是表层的 ,令人震撼的是何其芳怎样从要求启蒙、要求个性的小知识分子转变为自觉融入集体、融入群众的无产阶级的文艺战士。这具有深刻的意义 ,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 。
关键词 何其芳 小我 大我 创作 诗歌 散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